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欧车前胶(PSY)、丙烯酸(AA)和钠基蒙脱土(Na-MMT)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欧车前胶接枝聚丙烯酸/钠基蒙脱土(PSY-g-PAA/Na-MMT)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Na-MMT质量分数对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和Cu2+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树脂在不同浓度NaCl、MgCl2和AlCl3溶液中的溶胀行为。红外光谱结果表明:Na-MMT参与了接枝聚合反应,当NaMMT质量分数为30%时,树脂达到最优吸水性能。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AAS/PVA水凝胶高吸水树脂在辐射条件下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同时测试其理化性能,并与国内外高吸水树脂做对比研究。方法选用聚丙烯酸钠(PAAS)和聚乙烯醇(PVA),加热制成均一水溶液,经电子加速器辐射合成共聚水凝胶,通过烘干、粉碎和筛分制成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研究聚合物配比、辐照剂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参考ISO17910标准,对其多项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吸液能力随PVA含量和照射剂量增加而提高;当原料配比为25∶2、辐照剂量为45 kGy时获得了性能良好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其外观为白色致密颗粒,颗粒大小85%左右分布在30~120目;pH为6.03±0.33;水分含量为(3.61±0.28)%;吸蒸馏水量为(502.4±14.6)g/g;生理盐水吸液量为(48.8±2.3)g/g;吸液速率为(32.0±2.4)s;离心保液量为(13.6±0.3)g/g。结论应用电子束辐照制备的PAAS/PVA水凝胶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性能优于国内外高吸水树脂颗粒,适于规模化生产,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Tween80为复合悬浮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AA-AM-HEMA三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用量、分散剂用量、油水比和粒径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用TGA和DSC对树脂的保水性和脱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IR分析证实所合成的树脂为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以过硫酸铵-亚酸钠为引发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共聚型吸水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N,N-亚基双丙烯酰胺浓度=1.082mmol.L^-1,丙烯酸中和度为80%,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的质量分数w=0.30,OP4-PEG的质量分数w=0.003,双组分引发剂浓度=22.64mmol.L^-1,反应温度50摄氏度,共聚物吸液率(水及生理盐水)A为:AH2O=1070mL.g^-1,Anormal aaline=220mL.g^-1,抗电解质能力高于聚丙烯酸钠或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反相悬浮法合成),140℃以上热稳定性低于聚丙烯酸钠,保水性与其相当。  相似文献   

5.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氨水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为单体、K2S2O8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功能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酸铵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pH值、反应湿度等对吸水率的影响,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最大吸水率为1237mL/gR,其最大吸生理盐水率为114mL/gR。利用SEM,IR对其进行了表征。SEM分析表明,如果采取适当的工艺可以得到粒状产品。  相似文献   

6.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微波辐照下对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合成了粉末状的高吸水性树脂。并用FTIR和固体NMR等方法探讨了淀粉一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技术合成淀粉一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可实现一次合成、干燥,简化合成工艺。淀粉与丙烯酸盐质量比为40/100左右时产物的接枝率最大,且吸水速率明显高于化学法合成的高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7.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co-丙烯酰胺).研究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及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常压及加压(1.96×103Pa)下吸盐水(wNaCl=0.009)率的影响.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常压和加压下吸盐水率分别为50g·g-1和18 g·g-1,且凝胶强度好.  相似文献   

8.
在凹凸棒存在的情况下,以丙烯酸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钾)/凹凸棒吸水剂。用TGA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IR分析证实了凹凸棒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粘土的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复合吸水剂吸水性的影响。当凹凸棒w=0.10时,复合吸水材料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数分别大于1200和100。  相似文献   

9.
以醚化海藻酸钠(ESA)与一定中和度的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醚化海藻酸钠(ESA)/聚丙烯酸钠[P(N aAA)]吸水性复合凝胶。考察比较了凝胶在不同组成比的水/丙酮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含水率。结果表明:丙烯酸中和度为60%时,凝胶饱和吸水率随着丙酮含量的增加连续下降;丙烯酸中和度为70%和90%时,凝胶在溶剂的介电常数分别为46.6和64.1时发生不连续收缩现象(体积相变);随着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加,扩散系数(Dt)也增大,溶剂中Hφ2O<0.4时,凝胶的溶胀表现出non-F ick-ian扩散行为,当φH2O=0.4时,凝胶的溶胀主要表现出F ick ian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将聚苯乙烯胶体晶体嵌入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交联共聚膜中,制备了共聚物P(AM-co-HEMA)胶体晶体膜。研究了单体配比及交联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对胶体晶体膜的光子带隙峰位置、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EMA)/n(AM) ≤ 2.33时,光子带隙峰较明显,胶体晶体的有序结构得到很好的保持,随着HEMA及MBA含量的增大,光子带隙峰蓝移;当n(HEMA)/n(AM) = 0.11,w(MBA)=0.96% 时,胶体晶体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可以提高2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子表面印迹技术,采用铈盐-羟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为基质、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茶碱(TP)为模板药物分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 为交联剂,制备了TP分子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PVA。采用红外光谱测定其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静态法考察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TP的结合性能及载药印迹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TP分子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TP具有较高的识别选择性和结合亲合性,当pH=1时,微球对TP的结合容量达到92 mg/g。该印迹微球在模拟胃液中基本不释药;在模拟小肠液中的第2~6 h,累积释放率仅为21%;而在模拟结肠液中突释,之后持续缓慢地释放,表现出优良的pH敏感和时滞双重型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制得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AM-co-AA))水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P(AM-co-AA)水凝胶的结构、形貌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MBA质量含量、AM质量分数以及中和度对P(AM-co-AA)水凝胶吸附孔雀石绿(MG)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引发机理。结果表明,水凝胶对MG的最大吸附量为8  相似文献   

13.
交联共聚淀粉微球对阿司匹林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交联淀粉微球CSMs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探讨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K2S2O8-Na2SO3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交联共聚淀粉微球CSMs;以CSMs为吸附载体,在阿司匹林乙醇溶液中进行吸附实...  相似文献   

14.
N,N-二甲基丙烯酰胺分别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或丙烯酸钠经自由基共聚,合成了聚电解质凝胶DS50和DA50,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比较了DS50与DA50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和不同组成的水-丙酮混合溶液中的溶胀特性,并观察到两种凝胶在水-丙酮混合溶液中都会发生体积相变,在上述两类溶液中DS50的溶胀比都比DA50大。测定了未溶胀的DS50的动态贮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发现G′不随应变和角频率变化,讨论了平衡剪切模量Ge与凝胶中分子链密度的关系。同时还发现,将DS50在纯水中溶胀平衡时的有关实验数据代入Flory的凝胶状态方程并不能得到合理的相互作用参数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栓塞用微球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出 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明胶微球.考查了明胶(10.0~100.0 g/L)、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33~200 g/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3~10.0 g/L)、表面活性剂Span 80(0.5~1.8 g/L)和引发剂过硫酸铵(1.0~5.0 g/L)等各因素对微球粒径、吸水率和弹性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微球的表面形态,并对微球的红外光谱作了分析.结果:制备的微球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随着明胶、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随着表面活性剂、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吸水率随着明胶、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对吸水率的影响不大;弹性随明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单体、交联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表面活性剂、引发剂的关系不大.通过综合考虑粒径、吸水率、弹性各影响因素选择的最后反应条件为明胶10.0 g/L、单体100.0 g/L、交联剂6.7 g/L、表面活性剂0.9 g/L、引发剂3.0 g/L,得到的微球平均粒径约为700.0 μm,吸水率为12.4(g/g),弹性(通过微导管最大粒径)为1 600.0 μm; 红外光谱结果证明单体发生了聚合反应,得到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明胶微球.结论:研制出的微球外观圆整、亲水性强、弹性良好,具备用于栓塞治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法合成了聚乙烯醇与丙烯酸钠高耐盐性吸水树脂。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该树脂的溶胀动力学、可逆性能及温度、pH、离子浓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对树脂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率为4 100 g/g,在w=0.9%的NaCl水溶液中的吸盐水率为405 g/g;树脂的吸液率与阳离子的价态有关,其吸液率大小顺序为NaCl>CaCl2>FeCl3;其溶胀动力学扩散过程中的膨胀指数0.5<n<1,属于nonFickon扩散。  相似文献   

17.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制备了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和具有温度、pH敏感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PNIPAM-MAA)微凝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微凝胶浊度变化,表征微凝胶的温度及pH敏感性,描述了NaCl浓度和pH对微凝胶体积相转变温度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微凝胶的临界聚沉浓度及临界絮凝温度,表征了微凝胶的稳定性,讨论了影响微凝胶的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以金属凝胶纤维为模板,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PMBA)一维纳米结构,然后以还原剂处理聚合产物,使金属凝胶中的银离子(Ag+)还原成单质银(Ag),得到了负载银纳米颗粒(Ag NPs)的聚合物一维纳米结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较了不同还原方法对还原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借助X射线能谱分析(EDX)和衍射图证实了银的存在。所得到的负载Ag NPs的聚合物一维纳米结构可用于催化亚甲基蓝降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机械性能优良并且导电性优异的水凝胶的最优配方。方法: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主要基质,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Am)为化学交联剂,以1-羟环己基苯酮为催化剂,同时加入甘油和羟乙基纤维素(HEC)制备出复合导电水凝胶,并测量其导电性、黏性、拉伸性能和压缩性能。结果:以DAC为基质,通过BisAAm、甘油以及HEC进行配比添加后,该凝胶与3M导电水凝胶相比无异味和残留,长期稳定性好不变色,也无细菌滋生。通过适当配比添加甘油及HEC后,其导电性、黏性、拉伸性能和压缩性能均优于传统的3M导电水凝胶(P<0.05)。通过老鼠皮肤接触实验发现,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结论:DAC的含量为60%,BisAAm的含量为5%,甘油含量为10%,HEC含量为0.015%为水凝胶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20.
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 制得表面键合有氨基的改性硅胶微粒AMPS-SiO2。在水溶液体系中, 凭借静电相互作用, 三氯乙酸(TCAA) 阴离子与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相结合; 溶液中的过硫酸盐与改性微粒AMPS SiO2表面的氨基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硅胶微粒表面产生自由基, 使DAC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 在硅胶微粒表面的接枝交联聚合与TCAA阴离子的表面印迹同步进行; 洗脱模板离子后, 制得了TCAA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PDAC/SiO2。以化学结构与TCAA十分相似的一氯乙酸(MCAA)为对比物, 采用静态结合、动态结合及竞争性吸附等实验方法, 深入考察研究了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PDAC/SiO2对TCAA阴离子的识别与结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TCAA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PDAC/SiO2对TCAA具有良好的的识别选择性与结合亲和性, 相对于MCAA阴离子, IIP-PDAC/SiO2对TCAA阴离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为3.6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