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目的:整理当归饮子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相关研究进展,在中医运气学说指导下总结当归饮子在皮肤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分析当归饮子组方特色,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运气学说,探讨当归饮子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疾病的临床应用及适用病症。结果:据研究显示,在多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当归饮子均有较好疗效,实验室研究表明了当归饮子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微观联系。结论:人与自然为和谐统一的整体,养血祛风代表方剂当归饮子所治皮肤病以血虚风燥为辨证要点,临床诊治皮肤病过程中可依据运气思想运用当归饮子并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81-883
目的:梳理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明确当归饮子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的疗效,以及其微观作用机制,以探索出当归饮子适用的病症。方法: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当归饮子运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所治病症的微观联系。结果:现代对于当归饮子的临床研究显示,用于治疗荨麻疹、瘙痒症、银屑病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形式可采用汤剂或配合多种外治法如擦剂、火针、耳穴、西药等;实验研究表明,当归饮子对人及小鼠具有促进外周单核细胞增殖、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白三烯B4等作用;并且在治疗其它领域疾病方面也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结论:当归饮子对于各类免疫系统所引起的皮肤病均适用,且可推广至其它领域的免疫疾病。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5):1097-1100
当归饮子是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的代表方剂,目前考证其最早出现在宋代《济生方》[1]。自古以来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皮肤顽疾,包括牛皮癣、湿疮、瘾疹、白疕等证属血虚风燥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当归饮子尤以其"养血祛风"的独特思维模式成为了中医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代表方之一。现代众多学者对于当归饮子的研究显示,其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采用汤剂或多种治疗方法合用的形式疗效显著;实验研究表明,当归饮子具有促进外周单核细胞增殖、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白三烯B4等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当归饮子溯源及现代研究进展为临床更好的应用此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疕",该病易复发难治愈。历代中医医家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血热、血燥、血瘀有关。当归饮子方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代表方,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文章对当归饮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包括联合中药外治法及西医疗法,发现当归饮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能够有效减小皮损面积,降低临床复发率,且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同时对当归饮子方中的单味药至整方的药理研究进行了归纳,发现其主要通过控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抑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改善和修复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以达到治疗效果,进而阐明当归饮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加减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当归饮子加减方,对照组患者采用热水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佳(P〈O.05)。结论:当归饮子方加减可以明显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可以作为日常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加减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皮肤瘙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当归饮子加减方,对照组患者采用热水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佳(P<0.05).结论:当归饮子方加减可以明显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瘁症状,可以作为日常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当归饮子作为经典名方之一, 最初记载于《严氏济生方》, 主要用于治疗病机为血虚风燥的各种皮肤疾病。本研究通过查阅历代古籍及现代相关文献, 从处方源流、药味组成及加减变化、药味剂量及煎服法、方义及功效辨析、药材基原及炮制、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当归饮子进行了文献整理分析和总结。经考证共发掘古代文献80余种, 现代文献170篇, 认为本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10味药组成, 配伍相对恒定, 以水煎内服为主, 对以血虚风燥为基本病机的皮肤病症有较广泛的应用, 古今变化不大, 争议较小, 为当归饮子的复方制剂研发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李遇春教授临床应用当归饮子治疗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以血虚风燥为选方用药的共同病机。以验案为例,归纳出李老师应用当归饮子的治疗原则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9.
当归饮子治疗疑难皮肤病经验掇拾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蔡光斗王邦彦当归饮子是《证治准绳》方,治疮疥风癣、湿毒瘙痒等症。笔者在学习蔡友敬老中医应用此方的经验基础上,根据该方具有益气养血,祛风润燥等作用,临床治疗多种疑难皮肤病,收效甚佳,特予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采用加味当归饮子方(由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荆芥、防风、黄芪、白蒺藜、何首乌、甘草等药物组成),水煎口服;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口服甲基睾丸素,女性患者口服已烯雌酚,均加维生素C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0%,对照组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当归补血汤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静  李科  李爱平  刘月涛  秦雪梅 《中草药》2020,51(21):5658-5663
当归补血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和当归5:1配伍而成,是补气生血的经典名方,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贫血、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抗肿瘤等。本文查阅中外文献,通过基于传统植物化学分离分析、药物代谢、谱效关系、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技术、化学敲除法和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对DBD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予以总结和分析,为当归补血汤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化肝煎首载于《景岳全书》,由青皮、陈皮、丹皮、芍药、土贝母、泽泻、栀子7味药组成,主治怒气伤肝所致的胁痛等,临床应用广泛。对化肝煎处方来源、历史沿革、单味药基原及炮制方法进行文献考证,为经典名方二次开发中质量标准研究及制剂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防己黄芪汤药理作用及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小莉  刘晓  夏春燕  祝婷婷  朱慧  蔡宝昌 《中草药》2016,47(19):3527-3534
防己黄芪汤是由防己、黄芪、白术和炙甘草组成的临床常用方剂。目前研究发现该方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皂苷类、黄酮类和内酯类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水肿和心脏水肿等功效。从古方来源及现代研究的不同层次,综述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防己黄芪汤及相关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当归四逆汤中单味药白芍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白芍水煎液和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明确成分传递规律;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白芍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15批白芍水煎液和15批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并各指认其中5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潜在的2个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13条关键通路,表明白芍主要通过这些成分、靶点、通路发挥作用,初步预测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为白芍潜在的Q-marker。结论研究分析预测的Q-marker,为白芍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白芍功效关联物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阐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金匮要略》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并与《伤寒论》的方合并后找出《伤寒杂病论》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最终找出张仲景的用药规律。方法:对《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中的方(除单方)分别采用双向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分4组统计出单药和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找出支持度高于0.1的单药和支持度、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1,3组前6位高频单药有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半夏、芍药;2,4组有桂枝、半夏、芍药、茯苓、干姜、人参;2组前6位高频药对有桂枝、芍药;半夏、干姜;桂枝、茯苓;桂枝、白术;人参、桂枝;人参、半夏;4组有桂枝、芍药;人参、半夏;人参、桂枝;人参、干姜;桂枝、茯苓;桂枝、麻黄。结论:《金匮要略》用药多温,重扶阳;张仲景治内科杂病,侧重补虚,扶正祛邪,治外感病,偏向驱邪,常用解表法;始终保脾胃,重后天之本;药物使用有明显的核心倾向,形成以核心药物为主体,以常用药对为纽带的方族;从所使用的核心药物、常用药对来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处方用药大体一致,后者用药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核心药物组合的筛选研究。方法: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对老年性痴呆具有治疗作用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显性及隐性药对、分析方与症的相关性及发现新方。结果:通过对102首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分析,得出抗老年性痴呆的常用药30个,其中人参、远志、茯苓、石菖蒲位居前4位;通过对其102首方剂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20个,其中人参与远志、远志与石菖蒲、人参与石菖蒲为常用药对的前3位;通过方症相关性规律发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与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相关性最大;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挖掘算法发现关联系数较高的隐性药对40个及演化新方2个。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组合成分与开心散吻合度最高,其方剂和组成药物对记忆力减退状况具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意义,挖掘得到的新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冉  王婷婷  李开铃  尚锐峰  宋杰  张景勍 《中草药》2020,51(6):1412-1426
近期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西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在考察和试验中。中国多地用中医药治疗COVID-19临床治愈率较高,且治疗经济性较好。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在调节免疫力的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在治疗COVID-19中应用较多。筛选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明确报道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11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甘草、广藿香、金银花、黄芩、连翘、厚朴、柴胡、板蓝根、大黄、黄芪、鱼腥草),总结了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以及在临床方剂和中成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更好地用于COVID-19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厚朴温中汤源于《内外伤辨惑论》,由厚朴(姜制),橘皮(去白),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木香和干姜7味药组成,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治疗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的经典名方,其行气温中、燥湿除满效果显著。该方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该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从名医方论、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质量分析、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对厚朴温中汤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充分发挥该经典名方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同时为该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79首中成药包括105个症状,其中痛经、胃痛、心悸、胸闷是气滞血瘀证常见症状;221味中药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川芎、丹参、当归,药物组合是当归-川芎、丹参-红花、川芎-红花,其中红花-川芎-赤芍-丹参-当归-香附-延胡索是核心药物组合;形成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新方1个(小茴香-高良姜-丁香-当归-川芎-益母草)。综上,气滞血瘀证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并可因为不同的致病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群;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证,以行气活血为基本治法,也注重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辨证施治;同时,在组方选择中,以行气活血的中药为主,并配以温中散寒的中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