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roRNA(简称miRNA)能通过诱导mRNA 裂解或抑制mRNA 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进程。近期研究发现miRNA 对靶基因的异常调控可能参与肿瘤耐药,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耐药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治疗靶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影响miRNA 进而调控相应靶蛋白和靶基因介导肿瘤多药耐药,为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1825 nt的单链非编码小RNA,主要通过结合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导致mRNA降解,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研究发现,miRNAs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已成为治疗心衰的一个可能的新的靶点。迄今为止已发现miRNA在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的凋亡等与心衰发生发展相关的过程中起作用。近期,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参与了心脏重塑的病理过程,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在此,对miRNA在心力衰竭中的调控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杨航  李航  高崎 《中国现代中药》2023,25(2):403-412
萜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中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疟疾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有效。微RNA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通过降解目标mRNA或阻断翻译发挥作用。miRNA可以通过作用于萜类生物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或转录因子调控药用植物萜类的生物合成。目前,萜类生物合成途径的上游部分研究比较清楚,很多关键酶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有的酶分子的空间结构也已被解析,针对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录因子也有一些研究,但对非编码RNA,特别是miRNA参与萜类生物合成的研究较少。对国内外近10年有关miRNA参与萜类生物合成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效获取萜类活性成分和阐明萜类药效物质的生物合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蛋白质编码转录物,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LncRNA上具有结合microRNA(miRNA)的部分互补序列,这些互补序列通过竞争性结合miRNA,从而抑制miRNA对靶基因mRNA的表达作用。也就是说,LncRNA能够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RNA(ceRNA),通过海绵吸附的方式与miRNA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止miRNA同其靶mRNA结合,进而调控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在临床上,肝细胞癌(HCC,简称肝癌)通常被诊断为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中居于前列,肝癌因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使得HCC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仍然不能令人满意。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发现LncRNA除了可以直接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外,还能够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RNA(ceRNA)与miRNA相互作用,从而在HCC的进展中参与调控细胞增殖、死亡以及侵袭与转移等过程。该文从LncRNA海绵吸附miRNA发挥生物学功能这个方面,归纳总结相关LncR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中医药干预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此为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nt)组成的小分子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miRNAs前体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合成,有数千个碱基对。miRNAs前体在细胞核内经RNase Drosha加工成70-100nt的发卡状前体,之后被运输至胞浆经RNase Dicer剪切加工成成熟miRNA。miRNA多通过与靶基因mRNA特定序列互补结合抑制靶基因转录后翻译和修饰[1]。  相似文献   

6.
正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分子单链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稳定性好、进化高度保守的特点;miRNA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其大小通常为18~25个核苷酸,可通过碱基配对的方式与靶基因上特异的碱基相结合,从而参与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1]。现有研究充分表明miRNA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早期胚胎发育、脂肪代谢、神经细胞功能分化及自身免疫调节等生物过程中发挥  相似文献   

7.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非编码蛋白的小分子单链RNA,通过与信使RNA(mRNA)的序列互补来降解靶mRNA并抑制蛋白质翻译,在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和凋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其60余年临床实践,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癌毒"学说,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创制了抗肿瘤有效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和癌痛平胶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iRNA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探讨miRNA与癌毒理论的相关性,并提出从miRNA调控基因角度进一步阐明癌毒病机的肿瘤生物学基础,进而尝试一定程度揭示癌毒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代谢疾病,表现为骨质流失和骨微结构破坏,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并非骨质疏松症(OP)发生、发展的唯一致病因素。微小RNA(miRNA)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与靶mRNA的互补序列结合,通过转录后调控抑制靶mRNA的表达,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研究证据表明miRNA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靶向mRNA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在骨质疏松中主要是调节骨构建、骨再吸收和成骨细胞分化之间的平衡,因此,基于miRNA的基因治疗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疾病治疗策略。中医药可通过干预miRNA差异表达靶向调控成骨/破骨细胞分化,进而改善骨代谢。该文总结了在骨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和凋亡等生理和发育过程中miRNA的靶向作用,对其作用机制及其靶点进行归纳和分类,并总结了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和通过miRNA发挥骨保护功能的药物。该综述有望对未来针对调控miRNA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指引。  相似文献   

9.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分子,主要通过与靶基因3’非翻译区相结合而降解靶基因或阻止靶基因的翻译。肾虚证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主要中医证型,血清miRNA表达紊乱与PMOP肾虚证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联。将miRNA引入PMOP肾虚证的研究领域,建立与肾虚证相关的血清miRNA调控网络,可以从转录后水平揭示PMOP肾虚证的本质,能够为PMOP肾虚证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从miRNA的生物合成及功能、血清miRNA与PMOP的关系、基于血清miRNA研究PMOP肾虚证的优势、基于血清miRNA研究PMOP肾虚证的方法 4个方面,对血清miRNA与PMOP肾虚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通量测序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差异表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信使RNA(mRNA),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从转录组层面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和正常(各5例)lncRNA,miRNA和mRNA表达情况,通过交联分析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通路分析,根据基因间Pearson相关分析和star Base靶基因预测平台,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其中的关键基因。在另一匹配队列中(每组各15例)对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验证。结果:39个lncRNA,229个miRNA和221个mRNA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免疫和炎症相关。共有9个lncRNA(均为下调),31个mRNA(11个上调,20个下调)和24个miRNA(14个上调,10个下调)构成共调控网络,包括76个基因间调控关系。CTA-384D8.35,CTB-114C7.4,RP11-567M16.6和hsa-miR-3158-3p是冠心病血瘀证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Real-time PCR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存在lncRNA-mi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谱,其与免疫和炎症密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并可依此构建冠心病血瘀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对冠心病血瘀证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度挖掘,可为从转录组层面开展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调控基因表达、影响细胞活性的功能已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miRNA的跨界调控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为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miRNA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植物miRNA由于通常经过了甲基化修饰,因此较为稳定,不易降解。前期研究表明,甘草干燥药材的水煎剂中存在着丰富的小分子RNA,这为了解甘草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研究中,利用从甘草水煎剂中提取的小分子RNA以及合成的miRNA模拟物(mimic)作用于分离自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然后利用RT-PCR对其模式识别受体(PRR)基因以及部分转录因子、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草miRNA对人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抑制T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为进一步更全面地了解甘草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新药的研制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microRNA是一类内生的、长约22个核苷酸左右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主要通过结合其靶基因的3′UTR(非翻译区),从而降解靶基因mRNA或抑制其蛋白翻译。microRNA通过基因切割和翻译抑制的方式直接调控基因组中30%以上的蛋白编码基因表达。银屑病以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的角质形成细胞为显著特征,角质形成细胞的上述病理改变被认为起始于细胞免疫系统,T细胞、树突细胞和多种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均牵涉其中。而microRNA几乎参与上述整个病理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且microRNA表达的特异性和时序性与证候的动态时空特性极其相似。将microRNA引入银屑病中医证候研究,为从转录后水平阐明银屑病中医证候实质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针对lncRNA作为ceRNA与miRNA(ln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调控肝癌的进展进行综述,包括lncRNA/miRNA/mRNA在肝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功能、机制,lncRNA/miRNA/mRNA调控通路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lncRNA/miRNA/mRNA丰富了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肝癌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基因表达的抑制因子,MicroRNA(miRNA)在控制细胞分化、发育、凋亡以及存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miRNA已被认为是多种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其表达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了解miRNA在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体内的调控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抗磷脂综合征(APS)的发病机制,并使其成为APS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四种抗癌中药提取物对大鼠肝CYP3A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种抗癌中药提取物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 3A(CYP3A)酶在酶活性及mRNA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及CYP3A同工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的活性;采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CYP3A1、CYP3A2 mRNA的表达.结果莪术、苍术、白术的提取物均可明显增加CYP450蛋白含量及CYP3A酶活性,而茯苓提取物无明显作用.在mRNA水平上,莪术、苍术、白术的提取物均能明显诱导CYP3A1的基因表达,茯苓提取物无明显作用;对于CYP3A2的基因表达,莪术和苍术的提取物均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而白术和茯苓的提取物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莪术、苍术、白术的提取物对CYP3A酶的调控均发生在酶活性水平和转录水平,而茯苓提取物对CYP3A酶仅存在转录水平的调控.4种抗癌中药提取物对CYP3A酶的诱导或抑制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体内代谢.  相似文献   

16.
miRNA(microRNA)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其主要通过剪切及翻译抑制等方式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药用植物而言,次生代谢产物多是其活性成分,是药材发挥药效作用的基础,研究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复杂调控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miRNA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miRNA对萜类、生物碱以及黄酮等生物合成的影响,旨在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调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和关节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严重时可出现关节活动障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骨关节炎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miRNA作为骨关节炎的循环生物标志物,其异常表达可为早期诊断骨关节炎提供依据。许多miRNA被证实参与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自噬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降解,并与骨关节炎涉及的多种信号通路相互调节。现代研究表明,一些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类中药通过激活信号调节器miRNA,使其与mRNA的特定序列结合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延缓软骨细胞衰老,起到防治作用。阐述了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及其与miRNA的相关性,归纳总结中医药基于miRNA对骨关节炎的调节保护作用,旨在为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提供一条新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对荷瘤鼠化疗骨髓抑制期Wn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Lewis肺癌荷瘤鼠腹腔注射环磷酰(cyclophosphamide,CTX)胺造成化疗骨髓抑制模型,用双黄升白颗粒干预治疗,常规计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肿瘤质量,流式细胞法检测骨髓造血干细胞比例(Sca、CD34双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Wnt信号通路主要基因(Wnt、β-catenin、Frizzted、DSH、GSK3)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白细胞数量、造血干细胞比例均高于模型组(P0.05),Wnt、β-catenin、Frizzted、DSH、GSK3 mRNA在骨髓中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Wnt、β-catenin、Frizzted、DSH mRNA在肿瘤中的表达则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红细胞、血小板、肿瘤质量、GSK3 mRNA在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升白颗粒治疗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与调控Wnt信号通路有关,且该调控作用具有双重特性,即在上调骨髓Wnt信号通路主要基因表达同时抑制肿瘤中部分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9.
韩雅玲  张剑  康建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0):751-754
 目的 探讨3种常用他汀药物(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介导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对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VSMC增殖活性,刮伤实验和改良Transwell chamber装置测定细胞迁移能力;用RT-PCR分析细胞tPA,uPA和PAI-1 mRNA表达;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细胞分泌tPA和PAI-1蛋白含量。结果 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可通过下调细胞PAI-1 mRNA表达和上调tPA mRNA表达,抑制10%胎牛血清诱导VSMC增殖和迁移,不同他汀药物对纤溶活性的调控时相不尽相同。普伐他汀在指定时间对基因转录活性无影响,随培养时间延长对tPA和PAI-1蛋白分泌伴有轻度增加和抑制。结论 他汀类药物抑制VSMC增殖和迁移可能与非调脂性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有关,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通过上调tPA mRNA和下调PAI-1 mRNA基因转录活性,而普伐他汀可能与tPA和PAI-1通过翻译后修饰或与辅助因子相互作用而调控纤溶酶及其抑制物活性,进而促进纤溶,抑制细胞增殖和移行。  相似文献   

20.
miRNA(MicroRNA)为一类非编码的微小核糖核酸,能间接的发挥调控蛋白翻译的作用,目前在现代解剖意义上的肾脏中已发现有大量miRNA与中医藏象理论中"肾藏象"的生理功能紧密相关。该文通过文献整理与理论评述,从传统中医学"肾藏精"理论出发,探讨miRNA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意义。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以微血管病变进而引起肾小球硬化为重要特点。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着显著作用,通过对相关miRNA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治疗的现代物质基础。今后miRNA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