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宁  刘云 《中国药业》2010,19(22):20-21
目的考察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测定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可行性及本实验室条件下CsA的治疗药物监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以标准质控为样本,考察FPIA法测定CsA血药浓度的方法学性质,对本实验室2008年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法低、中、高浓度回收率为92.83%~100.43%,RSD为2.49%~6.12%;本院2008年度随行质控低、中、高浓度RSD分别为5.85%,5.41%,4.95%,符合中国药典要求。质控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势性变化。结论 FPIA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长期的检测中稳定性较好,适合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但应建立合理质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在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监测中的稳定性.方法:对2003年一年的血药浓度监测中随行质控样本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年中测得的低、中、高质控样本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百分偏差(RSD%)分别为99.2%,99.8%,98.52%,8.21%,5.27%,5.15%,所测定质控样本RSD<9%,符合中国药典对生物样品测定RSD%的规定范围.结论:在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上,FPIA方法在长期的环孢素A血药浓度测定中较准确,且稳定性良好,适用于临床治疗中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3.
廉江平  李小川  张鹏  方志远 《安徽医药》2013,17(12):2039-2041
目的 比较酶扩大免疫法(EMIT)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肾移植患者服药后达稳态的谷浓度血样,分别用EMIT法和FPIA法进行测定,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程度.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高度相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EMIT法和 FPIA法测定CsA血药浓度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sA治疗药物监测中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4.
西瓜使环孢素A血药浓度下降个案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西瓜对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停食西瓜和每天食西瓜的CsA血药浓度及再次停食西瓜后2月的CsA血药浓度。结果:食用水果西瓜后CsA血药浓度下降约14%。结论:水果西瓜可使肾患者CsA血药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荧光偏振免疫法(FPLA 法)测定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稳定性。方法采用FPA法测定移植患者术后全血CsA浓度,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FPLA法监测CsA血药浓度日内差、日间差和1年中随行质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77%,5.41%,6.36%,回收率分别为98.98%~101.80%,97.99%。100.81%,97.86%~101.78%。结果 均符合《中国药典》生物样品检测规定。结论 FPLA法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是稳定、准确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质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诚  钱美英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08,19(32):2508-2510
目的:评价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环孢素A(CsA)以及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法测定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过程中质控的稳定性。方法:对2007年6~8月我院作CsA和FK506血药浓度监测患者血样的质控结果进行连续性评价与分析,考察其稳定性和准确性。结果:CsA和FK506低、中、高3种浓度质控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3.14%~97.65%、97.70%~103.09%,RSD分别为4.41%~5.37%、10.44%~14.23%,符合《中国药典》生物样品监测规定。结论: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CsA和MEIA法测定FK506血药浓度的方法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应用并指导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和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法(EMIT)2种测定方法监测环孢素(CsA)血药浓度的差异。方法收集98例次环孢素全血样品,同日同一患者的全血样品分别采用FPIA和EMIT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EMIT和FPIA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为0.9795,EMIT法较FPIA法平均低(11±12)%(P<0.05,n=98),其中CsA血药谷值浓度(c_0)EMIT法较FPIA法平均低(14±9)%(P<0.05,n=69)。CsA血药峰值浓度(c_2)EMIT法较FPIA法平均低(2±5)%(P>0.05,n=29)。结论 2种不同方法测定全血中CsA血药浓度具有显著差异,EMIT法较FPIA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孔晶  龚磊  黄怡 《中国药房》2010,(30):2844-284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监测的质量控制,确保其监测质量。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偏振(FPIA)法,对我院2008年VPA随行质控样本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连续性评价。结果:所监测低、中、高质控样本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98.37%、99.33%、98.17%和1.94%、2.88%、4.10%。所测定质控样本的RSD<5%,符合《中国药典》对生物样品测定RSD的规定。结论:FPIA法在长期的VPA血药浓度监测中能提供准确、稳定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景芬 《安徽医药》2009,13(1):83-86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CsA的测定方法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介绍全血中环孢素A(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为临床开展CsA的血药浓度监测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目前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及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HPLC和FPIA法应用最为广泛。各种监测反方法各有优缺点,监测值对指导临床鉴别器官移植手术后排异与中毒反应以及各种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测定要求,结合试验仪器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的使用及其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A(CsA)的使用及其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法)测定10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sA谷浓度,并对其初期用药剂量,给药后至首次CsA谷浓度监测的间隔时间及CsA谷浓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60%的患者初期用药剂量为300-460mg.d^-1,76.47%的患者在用药后5-14d内进行了CsA谷浓度监测,64.04%的患者CsA谷浓度在150-400μg.L^-1之间。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后CsA的应用及CsA血药浓度监测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酶放大免疫法(EMIT)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人全血中环孢素A(CsA)质量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移植患者服药后的稳态谷浓度血样78份,分别用TDx—FLx血药浓度测定仪和Viva—E血药浓度分析仪进行检测,测定值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CsA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良好(r=0.9809),线性回归方程为Y=1.0313X-11.268。结论应用Viva—E血药浓度分析仪检测患者全血中CsA的质量浓度准确、可靠。在无TDx—FLx血药浓度测定仪时,Viva—E血药浓度分析仪可作为测定CsA血药浓度的常规仪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与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全血环孢素浓度的差异。方法:通过分别测定高、中、低浓度标准质控品评价各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并对卫生部室间质控品及99份临床全血环孢素样本进行测定,比较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EMIT与FPIA方法学的相对回收率分别在93.74%~105.73%与99.84%~102.26%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两方法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1.122 1 X+1.783 7,r=0.987,EMIT的测定结果大多低于FPIA测定结果。结论:EMIT法与FPIA法测定环孢素血药浓度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应用中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家兔环孢素A(CsA)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法)测定6只家兔合用氯沙坦前后CsA的血药浓度,并对2组(单用CsA组和合用氯沙坦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合用氯沙坦组的CsA峰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ν0-24)均显著升高(P〈0.01),血浆清除率(cL)及表观分布容积(V)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余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合用氯沙坦可升高CsA的血药浓度,临床上其与CsA合用需监测CsA的血药浓度,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环孢素A对家兔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DPH作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偏振法观察CsA对家兔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对家兔体内CsA全血药物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家兔体内高浓度的CsA使红细胞膜流动性显著降低,随着家兔体内CsA浓度的降低,红细胞膜流动性恢复近于正常水平,在此过程中膜流动性存在反弹现象,结论:环孢素A可使细胞膜流动性改变,长期大剂量服用环孢素A可引起红细胞膜损伤,膜流动性降低,这可能是环孢素A肝肾毒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临床对治疗药物监测的要求日益增加,许多实验室相继开展了血药浓度测定,其方法有UV、TLC、HPLC、RIA等等。但这些方法都有着不易克服的缺点,如预处理烦琐,监测范围窄,易受代谢物干扰,重复性差等,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则以它的高灵敏性、高稳定性、监测品种多且重复性好及结果准确等一系列优点成为目前治疗浓度监测工作中的最先进的方法之一。我院采用EPIA法开展了茶碱、环孢素A(CsA)、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其准确的实验室数据,为合理用药及制订和调整给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1材料T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与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结果,评价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RP-HPLC和FPIA方法测定20份血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PLC和FPIA方法应用于肾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克隆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m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环孢素A(CsA)全血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HPLC法和FPIA—m法测定42份肾移植患者的CsA血样,测定值用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FPIA—m法与HPLC法测定值之间相关性好;回归方程为CF=78.12+1.21CH,r=0.9893(P〈0.001)。结论FPIA—m法和HPLC法同属于特异性分析法,FPIA—m法测定值均高手HPLC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肾移植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5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口服CsA达稳态时,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其全血CsA浓度。结果:随着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延长,CsA治疗浓度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每个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都不尽相同。监测CsA血药浓度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正确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监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常规应用环孢素A(CsA)抗排异 ,服药后 2hCsA血药浓度 (C2 )监测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 (FPIA)测定CsA血药浓度。结果 :C2 与CsA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显著相关 (r =0 .94 9) ,且离散程度最大标准差为± 5 76 .4 0 ;CsA谷浓度 (C0 )与AUC相关不显著。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以C2 为监测点预防排异反应和调整给药剂量比C0 更具有科学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燕  孙淑娟 《中国药业》2004,13(2):65-6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内患者体内的环孢素 A(Cs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检测肾移植受者的常规 CsA血药浓度,将临床表现正常的肾移植受者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统计.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 < 1月, 1~ 3月, 3~ 6月, 6~ 12月, > 12月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分别为 220~ 450, 220~ 390, 152~ 300, 100~ 260, 90~ 220 ng/mL.结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 CsA血药浓度控制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可避免毒性反应和排斥反应的发生; CsA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