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地龙(参环毛蚓)药材及其加工制品混伪、掺假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方法。方法 根据地龙氧化酶亚基1(COⅠ)基因序列筛选出地龙配方颗粒的稳定引物区间,并根据区间内筛选获得地龙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根据SNP位点设计地龙特异性鉴别引物dlshmy-F及dlshmy-R,分别采集地龙及其混伪品,建立地龙配方颗粒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并优化PCR反应体系,对该方法进行耐受性和适用性考察。结果 退火温度为62 ℃,循环次数为36次,地龙及其配方颗粒经PCR反应及凝胶电泳后,可在约170 bp处观察到单一明亮的特异性鉴别条带,其他近源伪品如通俗环毛蚓、保宁腔蚓、栉盲环毛蚓等20种伪品及阴性对照均无条带。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快速准确的鉴别出地龙药材、配方颗粒、冻干粉中的参环毛蚓源性成分,准确鉴定出全国广地龙中药材及饮片以及地龙的基原,也可为其他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顺庆生  包雪声 《中药材》1999,22(1):13-16
对“沪地龙”原动物的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其来源于钜蚓科动物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威廉环毛蚓P.guillelmi或栉盲环毛蚓P.pectinifera的干燥体。此项结果已被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收载。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中药材海龙及其常见混伪品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别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海龙及其混伪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序列差异,根据变异位点设计刁海龙、尖海龙及拟海龙的特异性鉴别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并对此方法进行耐受性和适用性的考察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将3对特异性引物组合,构建多重PCR体系。结果:在多重PCR体系中,刁海龙能扩增出485 bp片段,尖海龙可扩增出120 bp片段,拟海龙可以扩增出240 bp片段,其他混伪品均无条带。所设计的特异性鉴别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结论:该文所建立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实现海龙的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沪地龙中次黄嘌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馨  王倩 《中草药》2005,36(6):928-929
沪地龙是钜蚓科通俗环毛蚓P heretim a vu 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 gu illelm i M 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 p ectin if era M ichaelsen的干燥体。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砂,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能,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及高血压[1]。地龙分为广地龙与沪地龙,过去主要使用广地龙,而近年来上海也养殖地龙,但对沪地龙的研究较少,据报道次黄嘌呤是地龙扩张支气管成分,从地龙中分离出的次黄嘌呤有抗组胺、降血压等作用[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I)和16S核糖体RNA(16SrRNA)对地龙药材及常见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探讨快速、准确鉴定地龙药材及其混伪品基原物种的方法。方法 收集地龙药材的药典收载品种及其易混品种10种,提取DNA,得到其COI和16SrRNA序列。所得序列经DNAStar校正后,用MEGA6.0自带的Clustal W多重比对,除去冗余位点,比对结果经MEGA6.0分析,构建地龙药材及其混淆品的邻接(N-J)树。结果 地龙药材的正品来源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通俗环毛蚓(P. vulgaris)、威廉环毛蚓(P. guillelmi)及栉盲环毛蚓(P. pectinifera)与其混淆品种间COI和16SrRNA基因序列均存在较多变异位点。由所构建的N-J系统聚类树图显示所测物种的单系性,即16SrRNA、COI可以很好的将地龙药材区别于其他混伪品。结论 所获得的COI和16SrRNA序列可作为不同状态的地龙类药材物种鉴定的分子依据,并为进一步建立地龙等动物类中药物种真实性鉴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行地龙商品基原调查和本草考证,澄清商品地龙品种情况,提高中药质量。方法:通过随机采集安国、亳州等7大主流药材市场的地龙商品药材,进行DNA提取和COI片段PCR扩增与核酸测序,与建立的地龙参考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对主流本草进行调查和梳理。结果:我国商品地龙主要来源于34个物种,22%的基原物种为参环毛蚓(参状远盲蚓Amynthas aspergillum),22%为通俗环毛蚓(通俗腔蚓Metaphire vulgaris),稀见栉盲环毛蚓和威廉环毛蚓(1%),55%的市售地龙均非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基原,而以保宁腔蚓M.magna为主;各市场主流商品地龙品种具有很大区别,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中地龙基原并非一种,而是以具有"白颈"特征的环毛类蚯蚓入药,且历代本草、标准中多有变迁。结论: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地龙基原与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平  叶卯祥  严宜昌  王克勤 《中草药》1997,28(8):492-495
经对我国地龙药材的药源调查与商品鉴定,结果表明,地龙的原动物主要有13种和变种。分别隶属于矩蚓蝌的3个属,其中90%以上的商品地龙来源于药典收载品种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am和威廉环毛蚓P.guillelmi、栉盲环毛pectinifera及通俗环毛.vulgoris其它品种如背暗异唇Allolbophora caliginosa traprzoides、湖北环毛蚓P、hu  相似文献   

8.
目的:蜈蚣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目前市场上蜈蚣的混伪品日益增多,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该研究建立了一种蜈蚣基原物种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以准确、简便的鉴别蜈蚣及其常见混伪品。方法:通过比较蜈蚣及其混伪品基原物种的COI基因序列差异,根据变异位点设计蜈蚣正品少棘巨蜈蚣的特异性鉴别引物WG-500.F和WG-500.R,采集蜈蚣原动物样本及药材样本,优化反应体系并对此方法进行耐受性和适用性的考察和验证。结果:少棘巨蜈蚣原动物样本及蜈蚣正品药材使用设计的蜈蚣鉴别引物经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出约500 bp的单一明亮条带,其他混伪品如多棘蜈蚣、模棘蜈蚣、哈氏蜈蚣、海南蜈蚣等均无条带出现。结论:PCR鉴别方法可准确鉴别蜈蚣原动物和药材的真伪,具有高度特异性,为中药材蜈蚣的真伪鉴别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等特点,有利于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在中药材鉴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向位点特异性PCR的金银花真伪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筛选获得金银花真伪鉴别SNP位点并建立双向位点特异性PCR方法,用于鉴别金银花和其常见伪品以及两者的混杂品.方法:通过对GenBank收录的忍冬属植物叶绿体trnL-trnF序列进行对比分析,获得金银花真伪鉴别SNP位点;并依据该SNP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对84份金银花基原植物及其市售饮片、伪品进行双向位点特异性PCR扩增,并根据真伪品的特异性条带进行金银花药材鉴别.结果:退火温度为61℃时,正品均出现468 bp的条带,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水忍冬、金银忍冬、郁香忍冬、新疆忍冬、繁果忍冬等9个伪品均出现324 bp的条带,在正品DNA中掺入5%以上伪品时同时出现正品和伪品条带.结论:双向位点特异性PCR可以鉴别金银花真伪品及两者的混杂样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中药材地龙中参环毛蚓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实现对参环毛蚓的快速检测。[方法]采集不同产地地龙,提取总DNA后将所提取的总DNA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片段扩增、测序、比对,判断各产地地龙物种。用设计的LAMP引物组进行地龙LAMP实验,反应结束后向扩增产物中加入核酸染料SYBR GreenⅠ,分别在自然光、紫外光下直接通过肉眼来观察颜色变化及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其引物的特异性。[结果]利用新设计的LAMP引物对参环毛蚓实现了特异性扩增,且检出限达40 fg/μL,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结论]利用LAMP技术可实现参环毛蚓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章蕾  黄子洳  林紫怡  钟晓明  程汝滨  黄真 《中草药》2024,55(6):2066-2076
目的 对败酱草Herba Patriniae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的显微鉴别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明确不同品种的败酱草及其混伪品间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定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收集败酱草正品药材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市场常见败酱草混用品异叶败酱、菥蓂和苣荬菜,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5种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优化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品种的总皂苷含量;建立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HPLC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和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优化了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建立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共26批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明确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指纹图谱的差异,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准确区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得分差异较大,其中正品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的得分最高。结论 获得了败酱草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在粉末的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基于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序列的木通药材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市售木通药材进行物种分析。方法 收集河北、安徽、贵州等地的样品总计45份,其中木通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样品18份,市售木通药材样品27份。通过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双向测序获得ITS2序列,基于邻接(neighbor joining,NJ)系统发育树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进行物种鉴定分析。结果 基于木通药材及其混伪品原植物ITS2序列构建的NJ树分析结果表明,木通药材正品及其混伪品在NJ树上聚为独立的分支,木通药材正品及其混伪品在NJ树上可明确区分;基于NJ树对27份市售木通药材的物种分析表明,市售样品中仅有4份为正品木通,2份为小木通,21份为粗齿铁线莲,正品率为14.8%。结论 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准确区分中药材木通及其混伪品,市售木通药材物种较混乱。  相似文献   

13.
张秋凤  李薇  龚玲  黄传奇  陈立红 《中草药》2016,47(16):2902-2908
目的揭示参环毛蚓MT-2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为今后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参环毛蚓重金属富集性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的MT-2c 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参环毛蚓MT-2基因的编码区基因组序列,扩增产物经测序后自行比对分析。基于该序列设计3条特异引物,采用基因步移技术克隆其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同时运用Promoter Prediction在线软件分析预测其顺式元件。结果经PCR扩增、测序后获得2 826 bp MT-2基因编码区序列,将该序列与已知MT-2 c DNA序列(登录号为KC787373.1)进行比对,发现MT-2编码区由4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基因步移技术克隆得到1 534 bp的启动子序列,经Promoter Prediction在线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不仅含有TATA-box、CAAT-box等核心启动子软件,还具有3个特异响应重金属参与调控MT-2表达的MRE元件。结论参环毛蚓的MT-2基因能被重金属诱导表达,MT-2基因转录水平的金属调控是通过MT-2基因启动子区的金属调控元件MRE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选地龙水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地龙的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次黄嘌呤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优选地龙的水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地龙药材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1 h。结论:优选的水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柴胡及其常见伪品的DNA指纹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柴胡及其伪品DNA指纹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柴胡及常见伪品的干根基因组DNA,设计鉴别正品柴胡及其伪品的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技术对正品柴胡及其伪品进行DNA指纹鉴定.结果:改良的CTAB法提取出大小为23 kb的基因组DNA条带,纯度在(1.71±0.11),且经特异引物PCR扩增,只有正品柴胡能扩增出173bp大小的片段,而伪品未能扩增出目的片段.结论:柴胡DNA具有特异性指纹特征,可作为市售柴胡的真伪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晓悦  赵邕  郭颖  年骏杰  张汉明  吴宇  季倩  卜其涛  张磊 《中草药》2020,51(9):2530-2537
目的基于线粒体cytochrome coxidase I(CO I)和16 S rRNA基因开发DNA双重条形码鉴定方法,由此验证并补充形态鉴定,以期建立一种准确、有效地鉴定地龙及混淆品原动物的方法。方法对收集到的66份样品依据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使用优化后的引物同时扩增CO I和16 S rRNA序列。优化一步法双重PCR实验条件。用MEGA 5.1计算地龙及其混淆品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基于K2P模型构建NJ树。结果 CO I和16 S rRNA双重DNA条形码鉴定与形态鉴定结合,可准确鉴别地龙及混淆品原动物。结论形态鉴定是分子鉴定的基础,分子鉴定是形态鉴定的有力补充。二者结合可最大程度地实现地龙及其混淆品原动物的准确鉴定。DNA双重条形码鉴定方法也可为地龙药材鉴定以及其他动物药材的分子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军  张召雷  王晓敏  刘立轩  冷晓红 《中草药》2022,53(24):7871-7879
目的 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方法结合DNA条形码分子检测技术对黄芪及混伪品种子进行鉴定。方法 收集黄芪及混伪品种子、市售黄芪种子样品共58份,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游标卡尺进行种子外观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录,测定千粒重;提取单粒种子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双向测序获得ITS2及psbA-trnH序列。使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kimura二参数(kimura two-parameter,K2P)模型计算遗传距离,进行物种鉴定分析。结果 黄芪及混伪品种子在颜色、形状、长、宽、厚度及千粒重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ITS2的测序成功率为100%,黄芪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ITS2序列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将蒙古黄芪A.mongholicus var. mongholicus聚为独立一支,并将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锦鸡儿Caragana sinica、蜀葵Althaea rosea及黄芪属其他物种分开,可进行黄芪及其混伪品种子的鉴定。基于外观形态和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发现12份市售黄芪种子中有1份为斜茎黄芪。结论 基于种子形态鉴定和ITS2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准确鉴定黄芪及混伪品种子,为规范黄芪种源及种植生产,进而保障黄芪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地龙Pheretima aspergillum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为岭南地区道地药材。广地龙中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及多肽类、酶类、氨基酸及二肽类、核苷类、脂肪酸类、甾体化合物、溶血磷脂、无机元素等。传统认为广地龙蚓激酶、次黄嘌呤和琥珀酸为其主要药效成分。对广地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酶类、核苷类、脂肪酸类等成分与药效的关联,基于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预测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初步确定纤溶活性蛋白、蚓激酶、蚯蚓纤溶酶、次黄嘌呤、肌苷、琥珀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及二肽类成分为其可能的Q-Marker。建议聚焦其有效成分,结合成分化学物质组入血后的协同作用以及化学成分可测性,建立专属性的测定方法,为明确广地龙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婷  辛天怡  宋洁洁  宋经元 《中草药》2017,48(13):2740-2745
目的利用ITS2条形码序列对市售中药材冬葵子、苘麻子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使用的正确性和临床药效。方法收集冬葵子、苘麻子及其3种混伪品样品共87份。对实验样品进行ITS2基因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利用HMMer注释方法获得ITS2序列,再经Codon Code Aligner 6.0.2拼接,使用MEGA6.0进行种内、种间变异分析,遗传距离计算并构建NJ系统发育树;将所得序列转换成二维码图片,扫描识读后通过中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冬葵子和苘麻子外观形态相似;冬葵子ITS2序列长度232 bp;GC量为67.6%;苘麻子ITS2序列长度231 bp,GC量为54.1%,二者均无种内变异。冬葵子和苘麻子ITS2序列比对后长度为233 bp,共存在50个变异位点。鉴定结果显示,收集的56份冬葵子药材中26份均为苘麻子,剩余30份为正品。冬葵子和苘麻子与其他3个混伪品的K2P遗传距离为0.224~0.868,平均距离为0.630,种间遗传距离远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基于ITS2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可见冬葵子、苘麻子及其3个混伪品各自单独聚成一支,ITS2序列能够明显将其区分;此外,使用二维DNA条形码扫描可准确验证5个物种。结论 ITS2序列能够成功鉴定冬葵子、苘麻子及其常见混伪品,为种子类药材鉴别提供了新工具;二维码技术与DNA条形码技术的结合可以为药材的基原物种提供准确唯一的二维DNA条形码信息,可更好实现药材市场的信息化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