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骶髂关节结核的临床资料、X线表现及CT表现.结果 在27例中,双侧发病8例,右侧13例,左侧7例,X线及CT影像表现为关节间隙模糊,间隙增宽或变窄,骨质破坏部分伴有骨质硬化,死骨形成,周围软组织脓肿.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CT较X线能更清晰显示病变情况,是诊断骶髂关节结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CT导引下的骶髂关节造影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的骶髂关节造影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和15例腰腿痛的志愿者进行CT导引下的骶髂关节造影,造影后行CT扫描、X线拍片并填写疼痛图。结果骶髂关节CT扫描显影良好,X线片影像欠清晰。2例有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CT扫描发现有造影剂外溢及隐窝。本组共14例感造影后穿刺侧臀部及大腿后上方酸痛,5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诉造影术引发的疼痛与术前疼痛部位相同。结论CT导引下的骶髂关节造影术与传统的造影方法相比,即避免了过多接触X线照射引起的伤害,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临床诊断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骶髂关节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对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例骶髂关节结核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骶髂关节结核常为单侧发病 ,表现为关节面模糊 ,关节间隙增宽。 32例中 ,6例 ( 18.8% )合并脊柱结核 ,4例 ( 12 .5 % )有关节半脱位 ,31例 ( 96 .9% )见到脓肿 ,5例 ( 15 .6 % )有窦道形成。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骶髂关节破坏的程度及冷脓肿或窦道的位置 ,为制订治疗方案和选择手术入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骶髂关节解剖特点与X线表现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解剖特点及X线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2俱尸体的骶髂关节进行了详细解剖和观察,并对尸体24个和活体200个骶髂关节的X线表现了测量和分析.结果:尸解结果表明每个人骶髂关节软骨的厚薄,大小和关节间隙的宽度或形状都不一样,结论:通过骶髂关节解剖特点与X线表现的对照,进一步提高了论断骶髂关节病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例,年龄42~78岁,男4例,女2例,病程多1~2周,均单侧发病。病因:多无明显近期扭伤史,腰椎及骶髂关节X线未见异常改变。 诊断要点:(1)骶髂关节压痛明显,用手按压可助定位,无或不过膝放射痛;(2)缓发性腰痛,近期多无明显扭伤史;(3)上下床、翻身转侧及下蹲可加重疼痛,站立患肢不敢负重,跛行,呈侧身前倾,此骶髂关节错缝嵌顿不敢受力引起;(4)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有阳性体征,直腿抬高多受限;(5)X线检查多无异常改变。由于呈慢性发作,本病须与梨状肌扭伤、挛缩、臀上皮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方法收集分析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资料。结果50例患者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包括:早期:骨关节面受侵蚀,骨皮质局限增厚、硬化,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呈虫蚀状改变,关节面皮质密度不规则增高,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强直。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MS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和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综合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行MSCT检查,进行图像后处理,参照纽约诊断标准分析评级,并对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病程组患者骶骨关节CT表现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无0级表现病例;Ⅰ级3例,占8.82%;Ⅱ级10例,占29.41%;Ⅲ级16例,47.05占%;Ⅳ级5例,占14.70%。不1同年龄组和不同病程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明显不同,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附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31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扫描,总结AS骶髂关节的CT表现。方法:31例临床确诊为AS的患者,男21例,女10例,年龄14~64岁,平均24.5岁。全部病例行双侧骶髂关节CT平扫,就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1例中有30例骶髂关节异常,其中Ⅰ级5例(16.1%),Ⅱ级7例(22.5%),Ⅲ级16例(51.6%),Ⅳ级2例(6.5%)。骶髂关节早期CT表现为对称性关节面骨皮质粗糙,局限性微小皮质破坏,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为双侧骶髂关节面广泛骨皮质破坏,呈锯齿状或毛刷状,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晚期为关节僵直,关节面下骨质疏松。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AS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其骶髂关节的CT表现对临床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损伤与血管的应用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骶髂关节部位骨折脱位可导致血管的严重损伤。目的:观察骶髂关节周围血管解剖学特征,明确各血管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10/2008-01在南通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20具防腐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南通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男16具,女4具,年龄在30~60岁。方法:40侧骨盆标本,依次选用不同的平面,采用前后双侧入路,观察血管的走行特点。主要观察指标:测量血管直径及到骨盆后壁的垂直距离。结果:①左侧髂总动脉距骨壁平均距离为(5.31±0.25)mm,右侧髂总动脉距骨壁平均距离为(5.47±0.23)mm。②髂外动脉自髂总动脉发出后于骶骨翼的前方向外下方走行,行程中于距起点(32.30±0.43)mm处斜跨骶髂关节的前方,其跨越骶髂关节处距骶髂关节的距离为(17.28±0.43)mm,于骶岬处距骶髂关节的距离分别为(2.20±0.21)cm和(2.95±0.25)cm。③髂内动脉左右侧口径无显著差别(P>0.05)。④左侧髂内动脉距骨壁距离大于右侧。⑤髂腰动脉至骨壁距离为(6.97±0.17)mm,小于10mm,距骨壁较近。结论:骶髂关节动脉解剖学特点决定了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中损伤的概率。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得出:①骶髂关节脱位及骨折时,损伤髂总动脉的概率较小。②髂外动脉距骶髂关节的垂直距离较远,髂内动脉距骨壁距离较远,当发生骶髂关节部骨折时,骨折片直接刺伤血管的可能性较小。③髂内动脉距骶髂关节水平距离较小,故当发生骶髂关节脱位半骨盆移位时,有可能受到牵拉损伤。④骶外侧动脉距骨壁较近,所以骶骨I区骨折时易受损伤。⑤髂腰动脉至骨壁距离较近,故当发生骶髂关节脱位时半骨盆移位可能受到牵拉损伤。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骶髂关节CT扫描的选择和影像分析方法。方法 收集 980例疑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X线及CT资料为研究对象 ,对二者的诊断及征象显示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 X线显示 5 0 2例异常 ,CT显示 5 79例异常。在X线诊断为 0~Ⅳ级骶髂关节病变的各组中 ,CT结果与之符合的比率分别为 43 %、3 5 %、48%、71%和 78%。根据CT所示可以分别将 5 7%、2 9%、3 3 %X线平片诊断正常及Ⅰ、Ⅱ级病变的病例提高 1~ 3个诊断级别。结论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的细节 ,因而有助于对较早期病变的及时和准确定级 ;而对于X线上病变表现明显的病例 ,如果单为诊断则无做CT检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骶骨肿瘤侵犯骶髂关节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良、恶性骶骨肿瘤侵犯骶髂关节的CT及MRI表现。方法 观察51例骶骨肿瘤对骶髂关节侵犯的CT和MRI表现。其中骨巨细胞瘤19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索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小细胞肉瘤和梭形细胞肉瘤各1例,软骨肉瘤6例,尤因肉瘤2例,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1例,转移癌6例。结果 骶髂关节受侵29例(29/51,56.86%),其中双侧骶髂关节受侵11例,单侧受侵18例。骶髂关节受侵发生率在良性肿瘤患者中为53.85%(14/26),在恶性患者中为60.00%(15/25)。CT表现为关节双侧骨质破坏、关节面消失,软组织肿块占据骶髂关节;MRI表现为骶髂关节双侧骨质信号消失,被肿瘤信号取代。结论 骶骨恶性肿瘤常侵犯骶髂关节。骶骨良性肿瘤中,骨巨细胞瘤最易侵犯骶髂关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13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骶髂关节MRI图像,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纳入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3例伴骶髂关节受累的SAPHO综合征患者,其中女9例,男4例,平均年龄(45.9±8.9)岁,总结其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患者中双侧骶髂关节受累者有11例,单侧者2例,因此,共24个骶髂关节受累。16个关节以骶骨侧病变为主,20个关节病变同时累及滑膜部和韧带部。一些骶髂关节邻近骨质出现异常MRI信号,包括骨髓水肿信号(16/24)、脂肪沉积信号(24/24)、骨质破坏(18/24)、骨质硬化(19/24)。关节间隙增宽者占8.3%(2/24),关节间隙狭窄者占16.7%(4/24),关节强直者占20.8%(5/24)。25%(6/24)的病变关节出现关节腔积液,8.3%(2/24)的病变关节出现周边软组织水肿。结论 SAPHO综合征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多为双侧受累、骶骨侧病变为主,且具有新老病灶并存的特点,较少引起关节强直。上述特征可从影像学上提示SAPHO综合征,结合患者的皮肤病变,综合评估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骶髂关节疾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总结2001~2005年骶髂关节疾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资料。结果30例均行手术及病理诊断,随访4个月~3年,10例结核患者治愈。5例仍在服药症状消失,10例慢性炎在患者治愈。4例肿瘤患者死亡,1例肿瘤患者健在。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综合分析、正确运用特殊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骶髂关节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骶髂关节 (sacroiliacjoint ,SIJ)炎的确立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关键[1] 。目前 ,SIJ炎的诊断以影像学手段为主 (包括X线、CT和MRI)。X线的分辨力较低 ,而且由于结构的重叠 ,难以对SIJ炎作出早期的诊断。影像学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CT和MRI。最近国内外陆续开展的SIJ穿刺技术[2 ,3 ] ,直接获取SIJ可疑病变部位的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对SIJ炎作出更早期的诊断 ,同时又可以进行局部用药 ,是一项颇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了解SIJ的解剖学特点 ,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SIJ的影像学表现。本文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低场强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低场强MRI影像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Ⅰ级14例,Ⅱ级23例;MRI表现为骶髂关节软骨信号异常34例,并均有骨髓水肿表现;T1WI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不规则增厚(增厚>5.0mm)34例,呈扭曲样改变27例,骨髓水肿呈低信号;T2WI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信号增高,骨髓水肿呈高信号;STIR显示骶髂关节滑膜及软骨呈不规则明显高信号,边缘毛糙(12例呈碎裂状),骨髓水肿呈明显高信号。结论骶髂关节低场强MRI可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6例表现为单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髂骨侧关节面毛糙伴骨质硬化,36例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髂骨侧硬化、毛糙,邻近骨质不同范围骨质硬化,关节面下可示小囊状透亮影。16例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硬化,呈锯齿样改变,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缩窄。6例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骨小梁贯通,形成骨性强直。结论强直性脊柱炎CT检查对病变细节显示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有敏感性。双侧骶髂关节CT平扫对早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5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特点:关节边缘骨侵蚀、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改变、软骨下骨硬化、骨性强直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根据骶髂关节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CT检查可准确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8.
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病变所引发的腰腿痛是近年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据报道,骶髂关节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使正常的关节发生了微小错缝.即发生半脱位.诱发腰腿痛。这种改变在X线摄片上目前还不易得到反映。解剖结构改变以后.影响到骶髂关节的生理功能.故出现肿胀疼痛嗍。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骶髂关节半脱位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诊断过程中医生的主观性太强.缺少可操作性。而一些被用来诊断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症状和体征.也同样会出现在腰骶部其他疾病当中。因此.为了明确目前临床报道较多的骶髂关节半脱位究竟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还是多种腰骶部疾病所共有的症候群。我们对148例骶髂关节半脱位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分析病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 骶髂关节(SIJ)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腰背痛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目前的各种观点和理论,为骶髂关节的功能评估和治疗提供基础。SIJ 的解剖已在经典教科书上记载,由滑囊和韧带联合构成,它不是微动关节。经光镜反复检查对SIJ 的髂骨面是以纤维结构为主,是以纤维软骨结构为主,争议较大。Paquin 等利用生化和电镜研究了5名男性的骶髂关节,在骶骨面上发现了具有透明软骨特性的Ⅱ型胶原肽。电镜下SIJ 的骶  相似文献   

20.
中药配合手法整复骶髂关节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诊断骶髂关节错位,合理运用骶髂关节错位的手法的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对12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中药酊剂外敷结合手法整复治疗后,按1~15次治疗统计。结果 治疗120例,痊愈85例(70.83%),显效20(16.67%),好转12例(10.00%),无效3例(2.50%)。结论 中药酊剂外敷手法整复是治疗骶髂关节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