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外科治疗、术后康复及异位骨化的预防。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5例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且不能通过康复和支具治疗恢复关节功能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1-62岁,平均37.9岁,僵硬时间8—20个月,平均13.6个月。损伤类型:尺骨鹰嘴骨折术后3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6例;肱骨外髁骨折并肘关节脱位术后1例;肘关节软组织伤2例;全身烧伤后并发肘关节异位骨化及僵硬3例。异位骨化程度按Brooker分类,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3例。治疗前屈伸活动范围0°~50°,平均26°;关节功能评分44~59分,平均51分。对此15例患者应用外科手术切除异位骨和关节松解,术后结合康复治疗同时综合应用放疗、口服布洛芬和改进手法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预防异位骨化。治疗后测定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嗣和进行关节功能评分,并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变化,X线片检查评价异位骨化的复发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系统康复后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随访24—52个月,平均33.9个月。治疗后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85°~140°,平均111°;关节功能评分84~100分,平均91分。与治疗前相比,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和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增加,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x线片检查未见异位骨复发。结论应用手术切除异位骨及关节松解结合术后康复和异位骨化的预防可以有效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合并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明显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男,26岁,下腰痛3年余,近1年来明显加重,正常活动和工作明显受限,经多种保守治疗无效。查体:体温、血压、脉搏都在正常范围。物理检查见腰肌紧张,腰部活动范围明显减小。下腰部有广泛压痛和叩击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和反射正常。X线片示L3椎体上缘有一低密度巨大空洞样改变(图1);  相似文献   
3.
整脊手法配合脊柱诊断治疗仪治疗骨盆偏斜继发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Chiropractic)对骨盆倾斜性腰痛及纠正骨盆偏斜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详细了解病史、阅读X光片及临床检查基础上,对患者先行侧卧位的整脊手法治疗,动作以高速度/低振幅为原则;每次手法治疗后即刻对腰骶部及骶髂关节周围给予脊柱诊断仪治疗。结果在本研究所治疗的13个病例中,治疗前两侧髂嵴高度差为(1.73±0.61)cm,治疗后两侧髂嵴高度为(0.28±0.10)cm,治疗前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显著缓解或消除。结论双侧髂嵴不等高是骨盆旋转与位移的一种特殊方式,用两侧髂嵴高度差表示病变程度和疗效评价标准方便实用。整脊手法配合仪器治疗此类腰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疼痛椎间盘的分布并探讨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收集腰椎后路切除的15个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人的21个通过腰椎间盘造影术证实的疼痛椎间盘,同时收集16个在M RIT2加权上信号强度明显减弱的无腰痛症状的生理老化椎间盘和10个正常对照椎间盘,行组织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不同椎间盘的分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疼痛椎间盘的肉芽组织区有大量的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布,在肉芽组织邻近区有少量分布,在非肉芽组织区、生理老化椎间盘和正常对照椎间盘没有分布。结论研究结果提示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纤维环外层损伤后激发的炎症反应和随之的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原地区卡车驾驶员的腰痛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高原地区卡车驾驶员腰痛的状况进行调查。方法:本研究通过发放腰痛调查表和帝地考察的方式,对669名在青藏高原实际驾龄在3年以上的载重卡车驾驶员腰痛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本组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7.07岁。结果:(1)高原 地区卡车驾驶员腰痛患病率为95.07%,明显腰痛者占67.12%。(2)高原地区卡车驾驶员腰痛发病时的平均驾龄为2.5-3.027年。(3)高原地区卡车驾驶员腰痛程度随开车年限增  相似文献   
6.
压迫及非压迫因素在实验性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压迫及非压迫因素在实验性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白体脊椎关节突修剪后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压迫组);取大鼠白体尾椎椎间盘组织无压迫下放置在L5神经根表面(非压迫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变化。结果:压迫组与非压迫组大鼠后足底均产生了一个长时程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与压迫组相比.非压迫组大鼠术后1天就开始出现了疼痛阈值降低(P〈0.05),明显早于压迫组大鼠,并且疼痛阈值降低更加显著:而压迫组大鼠术后1周时才出现明显的疼痛阈值降低(P〈0.05)。对照组大鼠疼痛阈值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尽管压迫和非压迫因素都参与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的发生.但二者作用的时间不同+在椎间盘突出的早期阶段非压迫因素可能在疼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后压迫因素可能逐渐成为致痛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颈椎椎弓裂是一种少见的颈椎畸形,椎弓裂同时伴颈椎隐裂更为少见。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9岁。因四肢疼痛、无力1年,加重20d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酸软无力,肌肉痉挛性疼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1个月前在体育活动中突然出现头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37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平均年龄55.3岁(51~67岁)。平均病程8.6年(4~17年)。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选择治疗方法: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器械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13例;单纯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5例。术后2~4周配带腰背支具活动,支具佩带3~6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7个月(16~67个月),29例(79.8%)腰部疼痛消失或仅感轻微疼痛,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率分别为(83.5±2,4)%和(72.7±4.1)%。侧凸Cobb角平均剩余8.3°,无假关节,内植物失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固定可以较好的恢复腰椎的生理序列,选择有利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联合半月板移植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微创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膝关节半月板切除伴有ACL损伤的患者,同期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移植与ACL重建微创手术.内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栓固定方法,外侧半月板移植采用前后角骨桥固定方法.ACL重建术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股骨端内纽扣固定、胫骨端可吸收界面钉固定的方法.全部手术过程在关节镜下完成.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记分和IKDC分级评价.关节稳定性检查包括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膝关节活动度通过测量双膝活动度的差值评价.平均随访20.4个月(5-42个月).结果 本组病例没有因移植物失败需ACL翻修或取出移植半月板者.患侧膝关节屈曲度较健侧减少9°±6°,伸直度较健侧减少3°±2°.术前患膝Lachman试验Ⅱ°阳性2例,Ⅲ°阳性6例,抽屉试验Ⅱ°阳性3例,Ⅲ°阳性5例,所有患膝轴移试验阳性.术后患膝Lachman试验阴性6例,Ⅰ°和Ⅱ°阳性各1例.前抽屉试验阴性6例,Ⅰ°阳性2例.所有患膝轴移试验阴性.Lysholm记分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分级正常和接近正常者所占比率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MRI示ACL移植物位置适当,移植半月板1例前角和1例后角有Ⅱ°损伤信号影,其余半月板外形良好,有内部信号不均匀现象.结论 对适当选择的半月板切除伴有ACL损伤患者,联合半月板移植与ACL重建术可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功能.虽然其在全关节镜下的微创操作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但此术式是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长期培养的可能性。方法自成年Wistar大鼠红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克隆培养、成骨分化、成脂肪分化鉴定其特性,取第3代细胞重新接种,经b-FGF预诱导及β-巯基乙醇诱导后,换维持培养液维持培养。结果本实验分离培养的细胞克隆形成率64±1.4%,具有成骨及成脂肪分化能力。成神经元诱导分化0.5h后,多数细胞即开始呈现出神经元样外观,5h后绝大多数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神经元样外观,维持培养1周后,大多数细胞继续维持神经元样外观,72±3.6%的细胞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结论本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细胞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经诱导后,超过半数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我们优化的培养体系中,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可存活1周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