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应用胆囊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并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结果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均在住院期间一次完成。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先行积极保守治疗,待胰腺炎缓解后,一次住院期间进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较胆囊切除术更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9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4例入院约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研究组,53例保守治疗后3个月后延期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胆道损伤及胆瘘,研究组总住院时间[(19.8±2.6)d]少于对照组[(26.5±3.5)d]、住院总花费[(2.6282±0.2451)万元]少于对照组[(3.2892±0.3982)万元]、胰腺炎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9.4%),研究组肝功能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先行积极保守治疗,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促进患者恢复,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34例采用LC。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LC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而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每组各45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情况比较,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复发率,以及术后1年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花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评估,观察组GLQL总评分为109.53±3.82,对照组为99.73±2.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一年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 2010年 1 月—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82 例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行早期(首次住院时间内,一般为住院 3 至 5 天后)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延期(炎症控制后 2 至 3 月, 无胆囊炎或胰腺炎复发)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术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无病情复发的情况发生;观察组患者手术中使用的时间、术后肝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显著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早期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并减少患者在等待手术过程中所带来的胰腺炎复发隐患,具有临床治 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实验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传统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6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LC,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LC治疗胆囊结石不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患者应激反应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6-06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4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LC,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切除胆囊。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胆囊结石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氧化应激因子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62例,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术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液量均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两组的MDA均升高(P0.05),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SOD水平均降低(P0.05),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疗效较好,应激反应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比较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在复杂性胆囊结石中的疗效。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8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术后体温、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在复杂性胆囊结石中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次全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并发症更少,适用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和小切口组(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38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LC。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LC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2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胆囊切除。观察组给予LC。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胆囊结石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2种术式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和手术结果。收集2012年1月—2016年3月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34例行LCBDE-LC治疗,28例行ERCP/EST-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相关指标。LCBDE-LC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100%,术后发生胆瘘2例;ERCP/EST-LC组手术成功28例,成功率100%,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4例,术后出血4例。两组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1、2.125,P0.05)。LCBDE-LC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6、-4.397、1.345、2.451,P0.05)。在同样适应证下,优先选择行LCBDE+LC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经B超以及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58例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为71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疼痛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观察组患者1例发生胆漏,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胆漏,1例发生感染,经过处理后痊愈.结论:在手术过程中熟练掌握处理技巧,明确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9例早期行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满意,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可降低再次并发急性胰腺炎机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两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明显,并且手术创仿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胆囊结石所致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48小时以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点。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胰腺炎(轻型或中型)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34例,在发病48小时以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B组34例,在急性胰腺炎治愈后1~2个月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A组与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比例、死亡例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分析A组与B组患者术后1天、4天、7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淀粉酶值、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值及碱性磷酸酶值。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者,A组患者术后复发者2例(5.88%),B组患者术后复发者3例(8.82%),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χ~2=0.6921,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71%)与B组患者(20.59%)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A组与B组患者术后1天、4天、7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淀粉酶平均值、尿淀粉酶平均值,ALT+AST值、碱性磷酸酶平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A组、B组患者术后4天、7天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术后1天明显改善,证明了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伴急性胰腺炎(轻型或中型)患者,在排除存在胆总管结石的情况下,应在发病48小时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有利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