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7例T1期肾癌患者,肿瘤直径1.2~4.0 cm,平均(3.1±0.8)cm。术前均行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后腹腔入路,根据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选择性阻断供应瘤体的肾动脉分支,距瘤体边缘0.3~0.5 cm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20个月。结果:1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输血1例。手术时间68~156 min,平均(112.0±20.8)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8~42 min,平均(26.0±8.9)min;术中出血量30~240 ml,平均(80.0±15.6)ml。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Bellini集合管癌1例,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1例孤立肾患者术后3 d血肌酐升高至240 mmol/L,放置双J管后血肌酐下降,随访12个月始终维持在120~150 mmol/L;另2例孤立肾患者及其余患者肾功能均正常,CT检查提示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远处转移。结论:直径小于4 cm的T1期肾癌行腹腔镜超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对预防术后肾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评估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结合术前血管三维成像及术中探查,分离并选择性临时阻断肾肿瘤的供血肾段动脉,对23例单发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段动脉阻断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术后1、6个月随访行CT检查及血清肌酐,GRF测算,部分患者行SPECT复查。结果:23例手术均于腔镜下完成,其中2例行双支肾段动脉阻断,2例加行肾动脉主干阻断,15例行集合系统修复,5例缝合开放的可见血管。平均手术时间144min,平均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6min,平均出血量65ml。肾癌、错构瘤及肾脓肿分别为17、5、1例,均无切缘阳性。漏尿15天并伤口感染1例,23例均无术后继发出血,初步随访无肿瘤局部复发,无尿外渗,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较少,病灶切缘和集合系统辨认清晰;避免了患肾余留组织的热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最大限度保留了肾功能。初步观察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T1期肾癌6例,肾错构瘤1例。术中阻断肾动脉主干4例,选择性阻断肾段动脉3例。距肿瘤约1.0cm处,整块剪除肿瘤和部分肾实质及其表面的脂肪组织,分层缝合集合系统和肾实质后,解除阻断。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或肾段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肿瘤包膜完整,术后切缘阴性。手术时间110~22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40-250mL,平均120mL。肾动脉阻断时间22~50min,平均35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6~28min,平均23min。术后随访1~9月,无继发出血,无漏尿,无肿瘤局部复发,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无异常。结论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控瘤效果好,保留的肾单位功能恢复好;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可期望得到最大限度的。肾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辅助的个体化肾动脉分支阻断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2月行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的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平均3.0(1.8~4.2)cm,其中1例为孤立肾肾癌。依据患肾CTA,术前制定个体化肾动脉分支阻断方案,其中阻断后支2例,阻断前支5例,阻断肾段动脉2例,阻断副肾动脉2例。术中观察出血量、视野清晰程度、阻断时间,术后观察并发症、肾功能。结果:11例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按照术前制定的方案实施动脉阻断,其中有2例因肾创面渗血较多,改为动脉主干阻断。术中平均出血120(20~220)ml;平均阻断时间21(12~35)min,手术时间85(56~114)min;术后平均引流90(30~150)ml,术后无漏尿发生。术后仅孤立肾肾癌肌酐暂时升高,7天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依据术前CTA,可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制定个体化肾动脉分支阻断方案。此方法可操作性、安全性强,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患肾缺血范围,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立。肾巨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例孤立肾肾肿瘤直径≥8.0cm的患者,先行腹腔镜手术游离肾脏血管,再行开放手术将。肾肿瘤剜除。结果:2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1例完全康复,术后随访12个月,肿瘤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孤立。肾巨大肿瘤,术前行肾动脉血管检查、肾肿瘤超选择性栓塞,术中运用腹腔镜游离肾血管、开放手术冷缺血阻断肾动脉,使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楚、减少出血、加快手术操作、有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肾错构瘤(AML)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可能性和疗效。方法对30例肾癌15例肾AML患者行47人次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肾癌瘤体直径平均2.83cm,肾AML瘤体平均直径5.7cm。无症状22例,有症状23例。单侧肾癌28例,肾AML13例;双侧肾癌1例,肾AML2例,术后孤立肾肾癌1例。对侧肾功能正常37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病变8例。全部通过电话对其随访。结果4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平均63个月,除1例肾癌术后16个月因肺癌广泛转移而死亡外,2例肾AML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AE),余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肾癌、肾AML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在适应证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0例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有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6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11例。肿瘤平均直径3.8cm。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14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6例,其中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80ml,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肾动脉及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8min。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8例患者获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外科并发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2例,肾萎缩1例。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除术中出血稍多和手术时间稍长外,肿瘤的控制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在肾功能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_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13例T_1N_0M_0期肾癌术前由同一介入科医师行肿瘤供血动脉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后1~15 h由同一个泌尿外科医生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行肾动脉主干暂时性阻断,阻断时间分别为8、12.5 min,其余11例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平均手术时间82 min(48~125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40~260 ml)。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3例术后平均随访14.5月(12~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结论 T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孤立肾肿瘤、肾功能不全以及引起肾功能下降的慢性病患者是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疗效与随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疗效。方法 26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岁。肿瘤直径1.1~4.0cm,平均2.8cm。T1 21例,T2 5例。透明细胞癌22例.颗粒细胞癌3例,囊性肾癌1例。10例有腰痛、血尿、低热等症状,无症状16例。单侧24例,双侧1例,术后孤立肾癌1例。对侧肾功能正常2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病变4例。术后定期行腹部CT、超声及尿常规检查,复查肾功能。结果 26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除1例肾转移癌术后16个月因肺癌广泛转移死亡外,余25例肿瘤无复发,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剜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对侧肾功能正常肿瘤直径≤4.0cm的局限性肾癌,对于对侧肾脏有病变或孤立肾癌是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T1b期肾癌选择性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NSS治疗T1b期肾癌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9 ~ 74岁,平均56岁;CT或MRI测量肿瘤最大径4.2~7.0 cm,平均5.4 cm;患侧肾脏最长径9.6~12.6 cm,平均11.4 cm.相对肿瘤大小定义为薄层CT或MRI上肿瘤最大径与患肾最长径的比值;相对肿瘤大小为0.38 ~0.47,平均0.43.术中可疑区域行冰冻活检控制阳性切缘,安全切缘为肾表面距肿瘤0.5 cm,基底距肿瘤0.2 cm.评估术中血管阻断时间、出血量、切缘阳性等技术参数和术后患者肾功能变化及肿瘤控制情况. 结果 1例因术中切穿肾盂,开放血流后出血不能控制,中转开放性肾切除术;29例成功完成NSS,动脉阻断时间14 ~ 30 min,中位17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中位40 ml,无输血.术后3个月肾功能无变化.随访36 ~72个月,中位56个月,患者均存活,肿瘤无复发. 结论 临床T1b期肾癌选择性NSS治疗安全、有效,肿瘤位置及相对肿瘤大小是NSS手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基于肾单位精细解剖的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借助解剖方法减少出血和尿瘘的可能性。方法: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住院的肾脏肿瘤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8468岁,平均(56.1±13.8)岁。肿瘤直径1.2~6.0cm,平均(3.4±0.7)cm。术中阻断肾动脉后,距肿瘤边缘3~5mm剪开肾包膜及肾皮质,在肾实质的切口内,沿肾锥体髓放线钝性加锐性向深处和基底分离,使包裹一层肾髓质的瘤体与保留的肾脏髓质分开,显露出的基底部的血管应用双极电凝后剪断。仔细剥离肾小盏,以可吸收线两层缝合,关闭肾脏创面。记录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病理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31例患者采用切开包膜实质剥离髓质方法均获成功。其中19例可见基底部1支血管,8例可见2支血管,19例可见肾盏。平均手术时间(95.5±27.1)min;平均术中动脉阻断时间(21.2±7.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5.7±18.9)ml;平均术后引流量(92.3±28.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1±0.6)d;术后无继发出血、漏尿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标本呈完整楔形块状,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证实:肾透明细胞癌27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肾小球旁细胞瘤1例、嫌色细胞癌2例。TNM分期:T1a期28例,T1b期3例。结论:采用切开包膜和实质剥离肾髓质改良的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切除瘤体部所附着肾组织确切完整,有利于切缘阴性。基底部止血确实,处理累及的肾盏确切,可以减少术后继发出血及漏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肾癌检出率的增加以及泌尿外科医生对肾脏热缺血损伤认识的提升,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腹腔镜下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正常肾单位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重点阐述该技术的各项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肾癌(Bilateral renal cell carcinoma,BRCC)患者的诊治与预后。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诊治BRCC患者6例,平均发病年龄53(35~74)岁。其中双侧同时性肾癌3例,异时性肾癌3例。肿瘤位于肾上极6枚,中极7枚,下极1枚;左肾6枚,右肾8枚;肿瘤平均直径4.6(3~7)cm。3例同时性肾癌患者,2例行双侧同期手术,1例行分期手术。其中2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例一侧先行NSS,2周后再行对侧肾癌根治术。3例异时性肾癌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治疗,均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NSS术。结果:6例随访12~156个月,平均84.5个月。肿瘤转移2例,分别死于肺转移和骨转移;肿瘤局部复发2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NSS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双侧肾癌治疗方法。治疗双侧肾癌的原则为尽可能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保存。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评估后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对13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4.0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支肾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120~170min,平均135min;分支肾动脉阻断时间14~40min,平均26min;术中出血量50~190ml,平均95ml;术后住院时间8~10d,平均9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10例,嫌色细胞癌2例,乳头状癌1例,肿瘤切缘均阴性。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转移。结论:后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单位。初步观察该手术安全可行,是后腹腔镜下肾动脉主干阻断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LUS)在微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肿瘤直径均小于1.5 cm的微小肾癌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前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提示瘤体包埋于肾实质内,术中应用LUS探查肿瘤的具体位置,了解瘤体与正常肾组织的界限,协助完成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手术。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手术平均出血量150 ml,术后无并发症。结论:LUS在微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中能够准确定位肿瘤位置,指导手术,提高对早发小肾癌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1b期肾癌行NSS的适应证选择、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T1b期肾癌患者实施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OPN及LPN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5.3±5.8)min,(22.1±7.2)min.术后并发症:迟发性肾脏出血1例,术后肾动脉瘤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分别予二次手术、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抗凝等治疗.术后随访时间5个月~10年,5例失访,14例肿瘤转移.结论 T1b期肾癌选择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意愿、主要脏器功能状况、肿瘤与肾血管的解剖关系、残留肾单位的比例及术者擅长的术式等多种因素.因此,NSS有望成为T1b期肾癌的标准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珐104例局限性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39.35±13.5)mm。69例阻断肾蒂,其中冰泥降温43例。评价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肿瘤控制情况。培暴10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425min,平均(95土25)min。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7士10)min。术中出血10~2000mL,平均(204士102)mL。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95例,囊性肾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其中pT1bN0Mo31例(70.2%),pT1bN0M031例(29.8%)。手术切缘距肿瘤0.5~1.0cm。术后漏尿1例,出血1例,心衰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101例(97.1%)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95月,平均(55士15)个月,1例出现卵巢转移瘤,1例术后36个月死亡。5年总生存率为99.0%。结论对于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有可能取代根治性肾切除术成为小肾癌新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切除较大肾脏错构瘤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共15例确诊为肾脏错构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6~59岁.平均39岁.左侧6例,右侧9例.肿瘤直径5 cm×7 cm~16 cm×12 cm,最大直径平均8 cm.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保臂肾单位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5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0(55~95)min,平均热缺血时间 24(13~35)min.平均出血量35(20~6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6~9)天.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一些较大的肾错构瘤患者仍然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选择性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