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耀菊 《广西医学》1997,19(3):386-387
本文对近三年住院死亡的159例新生儿死亡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病死率为8.7%,前六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早产低体重儿、RDS、HIE、硬肿症和破伤风,颅内出血,81.1%死亡病例来自农村、病死率农村9.9%,城市5.8%,早产儿死亡占54.1%,早产儿病死率13.0%,足月儿6.3%,80%以上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围产期,可见加强农村新生儿保健,降低围产儿尤其是早产儿病死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  相似文献   

2.
1983~1993年我院小儿病死率为4.39%(2422/55167),后5年明显下降。新生儿病死率(14.7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1.65%),入院当日死亡占46.61%。儿内科首位死因为肺炎,儿外科为肠道畸形。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的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有利于降低其病死率。现对72例脑出血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男42例,女30例,平均年龄65岁。病程0~36d,平均3.5d,1周内死亡64例,其中3d内死亡5...  相似文献   

4.
庄玲丽  魏海波 《海南医学》1999,10(4):235-235
1995年1月-1997年12月仅三年收治新生儿胆红素脑病23例,有增长趋势,引起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依次是溶血(65.2%)低体重(56.5%),感染(47.8%)特别提出必须重视对体重〈2.5kg,低于胎龄儿生后一周内的管理,医学教育上应把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脑病作为必,必考的课程,对其层从事内儿科,妇产科的医务人员也要进行有关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200例死亡围产儿中,男性98例,女性102例,死胎56例,死产29例,活产新生儿115例,24h内死亡54例,24~48h内死亡27例,48~72h死亡15例,72h~7d内死亡19例,体重〈1.5kg18例,1.5~2.5kg92例,2.5~4kg86例,≥4kg4你,父母有异常情况48例,内科合并症17例,尸检中系统疾病154例占77.5%,先天畸形26例占13%,神经系统疾病3例,其它原  相似文献   

6.
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围产儿死亡192例,现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资料来源以国际围产期标准[1]为准,孕满28周至出生后1周内,出生体重≥1000g的围产儿进行统计与分析:5年间共有产妇5 751例,围产儿5 792例,围产儿死亡192例,病死率占 3.32%。农村141例,占病死率73.82%,城市51例,占病死率26.18%。 2死亡原因见附表。 讨论 本组资料看围产儿病死率较高,可能与医院病理产增加有关。更重要的是农村孕产妇占相当数量,人们对孕期保健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7.
分析2369例新生儿住院病例。新生儿疾病占同期儿科住院病例的12.1%,死亡26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病例的1.1%,为同期儿科死亡病例的47.2%,发现新生儿疾病发生在1周以内占45.4%,其中以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为主。新生儿硬肿症、肺炎、窒息、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及后遗症的高危因素。提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建立一支专业医护队伍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减少新生儿发病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丹霞 《华夏医学》1999,12(6):740-741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提倡优生优育,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妇幼卫生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现将我院新生儿科1987~1997年较完整的52例新生儿尸检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生儿死亡原因。1 资料与结果52例尸检资料中,男婴35例,女婴17例,男女之比为2∶1。死产1例,新生儿51例,其中早产儿18例,过期产3例,低出生体重儿26例。1.1 新生儿死亡有关因素1.1.1 产妇年龄和产次 本组52例新生儿尸检中,产妇年龄<22岁3例,22~35岁43例,36~40岁6例。第一产、第二产的新生儿死亡数47例,第三产以上者5例。1.1.2 孕周和体重 在52例尸检中,孕周<37周为18例,37~42周31例,>42周3例。体重<1000g2例,1001~2500g24例,2501~4000g25例,>4000g1例。早产及低体重儿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1.1.3 死亡时间 51例新生儿中,娩出24h内死亡者25例占半数,~1周死亡者20例,~2周死亡者5例,~3周死亡1例1.1.4 分娩方式 52例死产及新生儿死亡中,自然产39例,异常产13例。异常产中,臀位牵引8例,剖腹产4例,胎头吸引1例。本组臀位产死亡数较多,应引起...  相似文献   

9.
报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5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7.0%。病死率为6.15%,未愈占16.92%。足月儿多见(81.5%),农村患儿占64.6%,旧法接生43.1%,分娩异常47.7%,缺氧原因中窒息83.1%。并发吸入性肺炎92.3%,颅内出血47.7%。临床症状轻度15例,中度42例,重度8例;头颅CT检查48例,I级5例,Ⅱ级20例,Ⅲ级19例,Ⅳ级4例。HIE可以通过加强围产期保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与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在降低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10年剖宫产2872例及同期围生儿死亡25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年分为4个阶段进行比较。结果 第1阶段围生儿死亡率为1.872%,第2阶段为1.094%。第3阶段为0.775%,第4阶段为0.785%,前3阶段围生儿死亡率随剖宫产率上升有所下降(P〈0.01),后2阶段随着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2年收治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 WI)的临床分析,浅谈一些管理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5例,女10例,占同期收治新生儿的47%。胎龄最小25周,平均(30±2.7)周,出生体重最低10009,平均(1286.2±142.2)g。人院日龄最小1.5h,平均住院时间(26.4±3.5)d,出院平均体重(1972.9±534.9)g。新生儿期存活33例,死亡12例。1.2入院时情况及主要并发症出生后24h人院者34例,以早产性活能力低下(1…  相似文献   

12.
周晓芬 《九江医学》2000,15(1):24-25
目的:调查九江市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和死亡原因。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全市4个县10个乡(镇)共20587人口范围内进行5岁以睛儿童是监测。结果: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分别由1992年的23.1‰、44.2‰、58.0‰降至1998年的12.2‰、20.2‰、26.9‰,年平均递减率分别为10.1%、12.1%、12.0%,前5位死因均主要是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溺水、意外窒息。  相似文献   

13.
评估破伤风病人的预后,其目的是有利于治疗上寻找出新的措施,减少死亡率,对488例破伤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表明,破伤风病人预后的不利主要:(1)年龄:新生儿以及老年病人病死率高达48.6%,而其他年龄组仅为19%,P〈0.001;(2)潜伏期;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潜伏期〈9天的病人病死率为54.1%,而〉9天者仅为5.5%,P〈0.001;(3)起病期(即首次抽搐到全身性痉挛所经历的时间)越  相似文献   

14.
双胎妊娠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双胎妊娠120例,有妊娠并发症占71.7%,低体重儿占74.0%,不足37周分娩占37.5%。高的低体重儿发生率主要来自IUGR和早产。新生儿病发率与死亡率都较高(P〈0.01)。不同的胎位与阴道手术产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认为防治孕期并发症,降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是促进双胎预后诸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多器官功能衰竭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告新生儿多器官功能衰竭(MOF)93例,其中治愈28例,死亡65例(病死率为69.89%)。阐述了MOF的发生机制,对其器官衰竭的数目、患儿的成熟度及体温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新生儿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最高者为呼吸衰竭(94.62%);认为器官衰竭的数目越多,患儿成熟度(日龄、胎龄、体重)越差,体温越低病死率越高;强调新生儿MOF的预后和器官衰竭的不同组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85~1994年住院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总死亡数的49.9%和尸检数的71.8%,其他依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破伤风等。发病日龄<7天占83.5%,>7天占16.5%。<7天发病率和病死率比>7天者明显增加;早产儿中有67.6%,体重<2500g者中有59.4%均为24小时内死亡。说明胎龄愈小,体重愈低、出生后存活时间愈短。85例死亡病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8.8%,纠正死亡率为4.8%,前后5年比较,后5年,尤其1992年死亡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主要是由于成立了新生儿病房和采用了大剂量海俄辛抢救呼衰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76~1993年共收住院产妇11561例,妊高征发病140例(发病率1.2%)。子痫24例,发病率0.2%。发病平均年龄22.16岁,孕龄平均34.87周,其中初产19例占79.16%。采用硫酸镁,扩容及冬眠安定联合应用效果满意。其中硫酸镁治疗用量24小时12.5~15g。抽搐控制2~4小时后终止妊娠。产妇因合并脑出血死亡一例,病死率4.1%,围产儿死亡8例(死胎6例,新生儿死亡3例),死亡率33.3%。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4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对比观察及治疗后随访。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65.1%(P〈0.05),出院后随访12月治愈率分别为81.4%、65.1%。结论:复方丹参能减轻脑细胞损害,早期应用能有效保护大脑损伤,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7例中男34例,女13例,入院时间<24h30例,>24h17例。胎龄均在孕37周至40周的足月儿,体重≤2.5kg18例,>2.5kg29例,合并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硬肿病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病例男11例,占31.19%,死亡5例,病死率45.45%;女21例,占68.81%,死亡9例,病死率42.86%。统计学处理,二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14~35岁26例,死亡11例,病死率5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