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较为适合的护理策略。方法 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干预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详细收集入出院时患者的基本情况,出院后干预组连续随访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Rivermead运动指数、BBS评分工具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检测;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质量;MMSE精神状态简明速检表评估患者智能及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评估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基线无差异(P0.05),出院3个月复检时显示,干预组出院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Berg评分(BBS)较对照组明显上升,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心理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音乐放松疗法(MRT)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况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RT结合MIT。比较两组干预8周后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述量表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FMA及FAC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T结合MIT能够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化疗及最佳支持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EORTC-QLQ-C30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及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组第6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护理。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开始后的2周、4周、6周对两组患者评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两组患者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开始6周后评估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HAMA、HAMD、SDS和SAS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2周、4周、6周的HAMA和HAMD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均逐渐下降(P0.05),且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2周、4周、6周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护理干预6周后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6周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性信息支持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感知控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86例接受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信息支持。于入院当天、术前晚及出院前评价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MUIS、SAS、SDS和IPQR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晚、出院前MUIS、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PQ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信息支持可提高PCI患者的疾病感知,并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和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6月-2014年4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确诊的4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心理护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干预组除了常规护理外,实施了6周的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干预前后测评两组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缓解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病友团队支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病友团队支持,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康复锻炼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率8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1.21%(P0.01);日常生活自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基本自理率53.03%明显高于对照组27.27%(P0.05)。结论病友团队支持有助于化解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增强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施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机体康复的效果。方法 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01—2022-01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进行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评估2组神经功能(NIHSS)、认知能力(MMSE)、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能力(FMA)、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SF-36)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2组NIHSS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及依从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MMSE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SF-36评分及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组提高,干预组上述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250例脑卒中病人分成心理护理组和非心理护理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护理组做心理护理前、后与非心理护理组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脑卒中病人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1),心理护理后病人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1),与非心理护理组比较SDS、SAS也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达抗焦虑、抑郁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84例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前,2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干预8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心境,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力,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焦虑对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帕罗西汀联合早期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有卒中后抑郁并发焦虑的81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78%,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5.85%,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与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相关(额叶P <0.05、左侧大脑半球P <0.0001、基底节P <0.0001);治疗组I和治疗组II 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II 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I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单用药物帕罗西汀或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组均在入院后及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病人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及医患依从性情。结果心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3周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3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身心健康,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euman健康系统模式的心理危机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3日~2月27日南阳市某定点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给予Neuman健康系统模式的心理危机干预,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量表(GSE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自我效能感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躯体化、偏执4类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uman健康系统模式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感染患者康复,利于疫情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观察2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8周2组NIHS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4、8周2组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1%vs62.5%,χ2=5.37,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56例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心理干预。2组患者于入院后24h内、出院前24h内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SDS总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并发症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存在有抑郁、焦虑心理,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心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9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在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护理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干预后第7天,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骨肿瘤患者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肿瘤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SDS和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总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更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14-01-10收治的70例颌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颌面外科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测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出院时对照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心理干预及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脑卒中部位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以及口服帕罗西汀合并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8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对脑卒中后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的5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和心理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6周末进行评测.结果 181例患者中发生情感障碍81例(44.75 %),其中66.67%(54例)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情感障碍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有关(P<0.05~0.001);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6周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患者应用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对丘脑梗死后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对140例丘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及测定,并对合并焦虑抑郁的102例患者分别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34例)、心理干预治疗组(34例)及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组(34例),分析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对患者愈后的影响。结果丘脑梗死后易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发生率72.9%,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干预前相比,经过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药物和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治疗组、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丘脑梗死后患者常发生抑郁焦虑症状,药物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轻丘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