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以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针对目前中国儿童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品种、剂型和规格缺乏等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导致中国儿童用药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儿科药品研发成本高、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难、临床试验机构数量相对较少、政府关于儿科药品研发的激励政策尚未真正发挥作用,并对此提出及早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研发和生产儿科药品的利润空间、选择适宜的儿科药品研发品种、促进数量足以满足需求的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机构的及早建立、将儿科药品的审批列入特别通道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中国制定儿童用药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儿童药品短缺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儿童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儿童用药新剂型,呼吁人们对儿童专用剂型及规格的开发的重视,以适应广大儿童用药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开卷有益》2022,(4):68-69
目前儿童用药缺乏统一的儿童用药指南,有统计表明,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生产儿童用药的专业厂家却寥寥无几,国内药品市场90%的药物缺乏儿童用药剂型.儿童用药品种少,规格少,适合孩子服用的剂型更少.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们虽然知道要给孩子买儿童剂型的药品,但哪些剂型药物是适合儿童的剂型,却让父母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4.
儿童用药可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儿童用药短缺、超说明书用药等情况十分严重。中国儿童用药适宜品种少、适宜剂型和规格缺乏、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不规范处方行为和不合理用药等问题比较突出。儿童用药可及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和医疗机构配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目标,解决儿童用药问题。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儿童用药现状,对比国外儿童用药监管措施和政策,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给出相应的建议,为推进中国儿童用药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WHO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2015年版)》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儿童可用药物清单”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两目录药物品种、剂型、规格和用药信息,得知中国目录中儿童可用药物数量与WHO基本持平,药物规格更符合儿童需求,但儿童适宜剂型较少,儿童用药体质量限制、可联合用药和可替代药物信息标识较少。建议加强儿童药物剂型的研发,从根本上解决儿童适宜药物的短缺问题;完善药物临床试验,为儿童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适应儿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制订中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分析非处方感冒咳嗽药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情况的说明,探讨规范这类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儿童用药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从药品市场选择目前临床使用的非处方感冒咳嗽药说明书226份,其中包含了同一成分不同厂家和商标的儿童专用剂型感冒咳嗽药说明书30份,对以上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份儿童专用剂型感冒咳嗽药说明书中包括中成药14份、西药14份、复方药2份,其中有73.0%的说明书按年龄标注了用量,有26.7%的说明书按年龄、体重标注了用量,100.0%的说明书均按一日三次标注了用法用量。196份成人感冒咳嗽药说明书中包括中成药116份、西药68份、复方药12份,其中有25.5%的说明书标注了儿童酌减或遵医嘱,有15.3%的说明书标注了儿童慎用或禁用,17.3%的说明书标注了儿童用法用量,42.0%的说明书标注了儿童用药情况。结论:当前非处方感冒咳嗽药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的情况存在标注概念模糊、过于笼统、标注不规范等问题,鉴于此,需积极地对这些问题给予重视,大力研发生产儿童专用感冒咳嗽药剂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标注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的情况,才能够促使儿童感冒用药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7.
对儿童用药面临着事故多发现状的调查,总结了儿童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儿童使用成人药品的现象较普遍,且过于依赖抗生素.这里存在着安全隐患.另外,儿童用药剂型欠丰富,临床研究少,厂家不愿生产,包装欠安全.为了促进儿童用药的健康发展,必须确保用药过程安全.规范化用药和给药,促进儿童用药创新.  相似文献   

8.
儿童用药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培培 《中外医疗》2009,28(22):123-124
本文介绍了儿童用药面临着事故多发的现实,总结了儿童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剂型,儿童使用成人药品的现象较普遍,且过于依赖抗生素,这里存在着安全隐患。另外,儿童用药剂型欠丰富,临床研究少,厂家不愿生产,包装欠安全。为了促进儿童用药的健康发展,必须确保用药过程安全,规范化用药和给药,促进儿童用药创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及分析,为调整我院药品目录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和2013年我院基本药物的品种、剂型、规格数量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和2013年我院纳入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的品种、剂型、规格数量及使用比例分别为:164%、176%、185%、15.09%,204%、213%、225%、20.73%。结论 2013年5月1日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施以来,经过采取调整我院药物目录、宣传、培训以及其他措施后,我院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增加的比例高于剂型、规格数量增加的比例,使用比例也有明显提高,药占比和门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军队特需药品是军队卫勤保障的重要物资资源.针对特种武器损伤及特殊环境引发疾病研发的军队用药,在给药途径、剂型选择、包装包材、产品效期以及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与普通治疗药品不同的特殊性.新型制剂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满足军队特殊用药需求,提高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自动注射技术、口腔速崩速溶技术和缓控释给药技术等是军队特需药品制剂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军队用药特殊性对给药技术的要求,综述了新型给药技术在军队特需药中的应用及发展,以期对军队卫勤保障和特需药品的研发起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儿科临床实践存在用药不合理、用药途径不安全、儿童用药科学信息不足、儿科医生配备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针对儿科用药的特殊性,从战略高度重视儿童合理用药,重点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国家级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鼓励开发更多儿科用药的规格和剂型,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系统;进行儿科合理用药的创新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儿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及再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儿童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已成为近年来药物研发与监管工作中的热点。目前针对儿童用药的临床前安全评价工作的缺失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为儿童用药埋下了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了儿童群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关法规政策进行规范管控。在临床前研究方面,由于幼龄动物与儿童的发育进程近似,近年来欧美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幼龄动物实验并不断完善指导原则,逐渐能有效地预测药物对儿童的毒性影响,推动了儿童药物研发。本文从儿童药物研发所面临的难题,儿童与成人的生理差别,特别是开展幼龄动物临床前安全评价实验的重要性与关注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以期对中国儿童药物安全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成人的两倍,新生儿更是成年人的4倍,其主要原因是儿童生理指标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临床上缺乏适合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药物。儿童药,尤其是便于服用、方便贮存的儿童口服固体制剂的开发成为新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多微粒制剂、口崩片、咀嚼片等方面综述了适用于儿童的各种新型口服固体制剂,同时指出高效的掩味技术和准确的给药剂量有助于儿童口服给药固体剂型的开发,是今后该类药物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今后儿童口服给药固体剂型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儿科用药及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归纳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某些特征,总结其中规律性的经验,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研究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设计儿童用药调查表,对住院患儿进行为期十二个月的调查研究。分析儿科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成人要高得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方式、季节、联合用药有关。结论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如果使用合理则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尽可能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儿科医生必须熟知所用药物的动力学及作用机制,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儿科治疗被认为是“孤儿领域”。儿科治疗中经常出现超说明书使用药物,增加了治疗无效或发生毒性反应的风险。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药代动力学(PK)研究中面临许多天然存在的挑战,包括知情同意率低、可用于PK研究的血量少、采血困难、微量灵敏的分析手段有限、科学先进的拟合模型较少等。目前可获得的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各发育阶段儿童的生理因素仍十分有限。为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以创新思维开发适合这一脆弱群体的有效试验方案设计。本文总结最近的文献报道,综述各种用于描述儿童药物PK特征的风险最小化方法。微量采样、稀疏采样、再利用采样(机会性采样)、干血斑采样和非血基质采样等策略逐渐应用于幼儿。自上而下的群体PK模型适用于稀疏样品的统计分析;自下而上的PBPK模型提供了药物处置内在规律的认识,但二者都需要更全面的确证。充分理解现有的技术和模型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提高儿童PK研究方案设计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徐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2,(28):114-115
目的探讨如何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根据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结构,全科护士在社区服务中心发放药物时,针对药物特殊使用方法、特殊剂量、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殊异名、特殊贮存条件等方面问题,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结果儿科特殊用药发放是全科护士在整个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药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发药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特殊用药的合理发放和使用,提高了治疗效果,保证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儿童是特殊的用药人群, 故儿童药实验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学研究是保证新药研究科学性的关键问题。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总结乳鼠在儿童常见疾病及其治疗药物药理学研究和毒理学评价中的应用情况, 归纳乳鼠在药理毒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方法, 为儿童药研发中受试动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