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HLAⅠ类分子对抗原的呈递在抗肿瘤 CD8+T 细胞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抗原呈递的完成离不开 LMP 和 TAP。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发现了 HLAⅠ类分子、LMP 和 TAP 的异常表达,并发现与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已有的研究证实 HLAⅠ类分子、LMP 和 TAP 的异常表达是肿瘤免疫逃逸密机制之一,本文就 HLAⅠ类分子、LMP 和 TAP 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2.
HLA-Ⅰ类分子与肿瘤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 ,MHC Ⅰ类分子限制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s)在阻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肿瘤免疫应答刺激信号的产生主要涉及到MHC 抗原肽 TCR三原体结构的生成。其中 ,MHC Ⅰ类分子、LMP、TAP等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分子的改变对肿瘤免疫应答第一信号的产生有直接影响。这些分子的减少或丢失可能反映了肿瘤细胞在MHC Ⅰ类分子向T细胞递呈免疫源性多肽这一作用而选择的一种逃避机制。因此 ,检测HLA、TAP等抗原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成为一个新指标 ,有助于制定肿瘤生物治疗策略。1 MHC Ⅰ类抗原的递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抗原表达水平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系BGC823、MGC803和SGC7901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复合物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及轻链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轻链和抗原加工分子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利用HLA基因区域的微卫星序列检测MKN细胞HLA基因在DNA水平的完整性。结果:胃癌细胞系MKN表面HLA—Ⅰ类复合物表达降低,重链A及B/C位点蛋白无表达而轻链表达无异常。在mRNA水平,胃癌细胞系MKN存在重链A、B、C各位点和抗原加工分子TAP1、LMP2、Tapasin、PA28β的表达缺失。微卫星DNA扩增结果初步显示,MKN细胞无HLA基因区域DNA的大片段丢失。结论:胃癌细胞系MKN HLA—Ⅰ类分子复合物表达降低可能是由HLA-Ⅰ类分子重链及其加工分子在转录水平改变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免疫状态和癌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Ⅰ类分子、Ⅱ类分子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变化。方法 :于术前检测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组织和纤维腺瘤组织的HLAⅠ类分子、HLAⅡ类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HLAⅠ类分子、HLAⅡ类分子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 ;HLAⅠ类分子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显著低于未转移组 ,更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 ;HLAⅠ类分子表达乳腺癌Ⅰ期显著高于Ⅱ期 ,Ⅱ期显著高于Ⅲ期 ;HLAⅡ类分子表达由I期到Ⅲ期呈降低趋势但在各期间差别不显著。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8 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显著 ;CD4 CD8 I期显著高于Ⅲ期 ;但与Ⅱ期无显著差异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在各组、各期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HLA分子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转移、预后有关 ;CD4 CD8 比值、HLAⅡ类分子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HLAⅠ类分子表达降低程度和肿瘤恶化程度相一致 ,可作为反映肿瘤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 G)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应用抗HLA G单克隆抗体4H84,检测45例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和36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HLA G蛋白的表达。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法分析新鲜卵巢良、恶性组织中HLA G mRNA的表达。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3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有HLA G的表达阳性(66.67%), HLA G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组织(P<0.01);②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子宫内膜样癌间HLA G分子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 G阳性率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③RT PCR结果表明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有HLA G mRNA的表达,而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瘤样病变组织中则无HLA G mRNA的表达。结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HLA G mRNA及HLA G蛋白的表达异常,提示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免疫抑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种血液病细胞株细胞的HLA-Ⅱ类抗原表达,以及对IFN-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CⅡTA)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HLA分子及CⅡTA 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肿瘤细胞CⅡTA基因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肿瘤细胞刺激外周血T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肿瘤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与CⅡTA表达一致; 结构型或诱导型表达CⅡTA的肿瘤细胞,经IFN-γ作用后其HLAⅠ、Ⅱ类抗原表达增高;IFN -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肿瘤细胞,其对IFN-γ促HLAⅡ表达的作用不反应.Jurkat诱导后刺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IL-2 mRNA.结论:某些恶性血液病细胞株细胞对IFN-γ不能诱导HLA分子表达与CⅡTA诱导型表达缺陷有关,表明CⅡT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 HLAⅠ、Ⅱ类抗原表达,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 (humanleucotyteantigen, HLA)表达缺失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检测特异性鼠抗人HLA -Ⅰ类分子单克隆抗体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62例宫颈癌组织中有 42例HLA -Ⅰ抗原呈阳性表达, 20例呈阴性表达,阴性率 32. 3%。HLA -Ⅰ抗原阳性表达组织中CD+3 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明显多于HLA -Ⅰ抗原阴性表达组织,肿瘤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HLA -Ⅰ下调有关。结论 宫颈癌组织存在HLA -Ⅰ抗原部分缺失,形成免疫逃逸,导致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与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表达缺失和人乳头瘤病毒 (HPV) 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特异性鼠抗人HLAⅠ类分子单克隆抗体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6 2例宫颈癌组织中有 4 2例HLAⅠ抗原呈阳性表达 ,2 0例呈阴性表达 ,阴性表达率 32 .3%。有 4 4例HPV16、18E6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 70 .9% (4 4 / 6 2 )。在HPV16、18E6阳性表达组织中其HLAⅠ抗原缺失明显增加。HLAⅠ抗原阳性表达组织中CD3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量明显多于HLAⅠ抗原阴性表达组织 ,肿瘤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HLAⅠ抗原下调有关。结论 宫颈癌组织存在HLAⅠ抗原部分缺失与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HLAⅠ抗原部分缺失 ,形成了免疫逃逸导致了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9.
免疫逃逸(sneaking through)是指躲避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现象。HLA分子表型的下调、缺失或异常表达,目前被认为是肿瘤、母胎等发生免疫逃逸的主要原因。其机制除由HLA-I、Ⅱ类分子表型下调和(或)缺失,而导致的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下降是一方面外,非典型的HLA-Ⅰ类分子的异常表达导致的NK表面的三种抑制性受体[即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C型植物血凝素超家族(Ctype lectin superfamily,CTLS)的KIR,免疫球蛋白样受体(ILT)]结合,从而抑制NK细胞的作用,是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TAP基因转染提高其在肿瘤细胞系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TAP1、TAP2表达下调的肿瘤细胞系 ,将TAP1、TAP2基因分别转染其表达下调的肿瘤细胞系 ,检测基因转染后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 用RT -PCR方法检测肺腺癌细胞系Anip 973,AGZY83a ,LH - 7,BE - 1,胃癌细胞系BGC - 82 3TAP1及TAP2mRNA水平 ,筛选TAP1、TAP2表达下调的肿瘤细胞系。用脂质体法 (LipofectaminTM2 0 0 0 )将TAP1、TAP2分别转染人肺腺癌细胞系Anip 973,经G4 18筛选 4~ 6周 ,通过RT -PCR检测TAP1及TAP2的表达。结果 Anip 973,AGZY 83a细胞TAP1、TAP2mRNA表达下调 ,LH - 7,BE - 1TAP1PCR产物均为 2条带 ,BE - 1TAP 2mRNA表达下调 ,而LH - 7与B细胞相同。转染后的Anip 973细胞TAP1、TAP2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基因转染可恢复肿瘤细胞TAP1及TAP2的表达 ,为增强MHCⅠ类分子提呈肿瘤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邢瑾 《医学综述》2011,17(5):658-660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AP)是一类转运蛋白,在MHCⅠ类分子抗原呈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负责抗原肽从胞质到内质网腔的转运。由于TAP基因具有多态性,改变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增加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体内外多种因素可调节TAP的表达及活性,TAP基因突变、调节机制的缺陷均可导致其表达下调,有利于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Ⅰ、HLA Ⅱ类分子表达,并探讨其在宿主细胞免疫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1例正常人、58例慢性乙型肝炎、31例肝硬化、13例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 Ⅰ、HLA Ⅱ类抗原的表达。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Ⅰ类分子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35.80、309.78、114.04,均较正常对照组 (565.08) 降低(P<0.01),且随病情加重逐步降低。正常对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LA Ⅱ类分子表达率分别为32.50%、38.28%、42.21%、52.75%,其中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Ⅰ类分子表达降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降低更为显著,这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于2006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我院的98例宫颈鳞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并分析HLA—G的表达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HLA—G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为43.9%(43/98),而在癌旁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率为0。HLA—G分子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有相关性(P〈0.01)。结论HLA—G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宫颈癌的侵袭性生长相关。HLA—G分子参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伴重症肌无力(MG)的胸腺瘤、单纯胸腺瘤和正常胸腺中HLA类分子表达强度的差异,探讨伴MG胸腺瘤内异常微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Ⅰ(A、B、C)和HLA-DR表达,光镜下扫描图像入计算机,处理后得HLA类分子染色的积分光密度以分析其表达强度。结果 皮质型胸腺瘤HLA-DR表达强度减弱,伴MG皮质型胸腺瘤HLA-DR表达强度减弱程度更甚。结论 伴MG的皮质型胸腺瘤表达HLA-DR强度减弱可能是其内的胸腺细胞分化、发育异常的原因,可能与MG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恶性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单表位疫苗及建立抗原递呈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中国人群常见的HLAⅠ类分子A11限制的恶性疟(CTL)抗原表位(VTCGNGIQVR),合成其DNA序列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构建CTL单表位DNA疫苗。将上述克隆在HLA-A11表型细胞株中进行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上述CTL单表位DNA疫苗编码的短肽在细胞内的表达明显促进HLA-A11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平均荧光强度可量化表达水平(P<0.05)。结论 成功构建CTL单表位短肽表达载体,模拟体内环境建立了抗原递呈细胞模型,提示CTL表位在该细胞模型内被内源性加工和递呈,以该表位为基础的疫苗可以为HLA-A11遗传背景的人群提供免疫防护。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经多层面的研究探索 :人们越来越发现该病的发生发展受多基因的控制 ,有家族聚集性、易感性 ,多个基因决定人类的发生 ,其综合作用导致某个个体出现SLE。其中最主要的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基因。HLA基因分为三类 ,其表达的产物Ⅰ类和Ⅱ类抗原与机体内、外源性抗原呈递及T、B细胞的活化有关 ,Ⅲ类抗原主要为补体系统的C2 、C4 、B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热休克蛋白 (hsp70 )也与免疫反应有关[1 ] 。本文就其对SLE的影响简要综述如下。1 HLAⅠ类区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表达状况,分析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014年我科病理确诊并收治的各种头颈部恶性肿瘤37例,治疗前行肿瘤异常蛋白检测,分析TAP检测结果与肿瘤病理类型、发病部位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TAP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敏感度(阳性率+交界率)很高,达到94.6%,其中交界率占37.1%,因此可能提示TAP在头颈肿瘤中表达敏感,但又因临床分期及头颈部特殊解剖结构有其表达特点。结论:TAP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DNA分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多聚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断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SSO)、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SS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等推动了HLA-Ⅱ类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性研究。本文将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阐述。1 HLA-Ⅱ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HLA(human leukocyte alleles)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其基因簇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全长(3.5~4)×103kb,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3 000,至少分为3个区域,即HLA I区、Ⅱ区及Ⅲ区。Ⅱ区包括HLA-DR、DQ、DP基因座,DN、DO假基因座,DM基因座以及LMP1、LMP2,TAP1、TAP2非MHC基因位点。 HLA-Ⅱ类分子主要存在于抗原呈递细胞(APC)如B细胞和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Ⅱ类基因复合物长约1,000kb,分为3个亚区,每个亚区含两类基因A和B。A基因编码α链.B基因编码β链,两者构成以非共价键连接的αβ二聚体,后者是表达于APC、B细胞和活化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这些分子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受体,与正常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由于HLA-Ⅱ类分子分别由不同的MHC基因编码,因而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实验表明,正常人胚胎心肌细胞(FHC)检测不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激活与未激活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均能诱导FHC表达HLAⅠ类和Ⅱ类抗原。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1、3、4(IL-1、3、4)以及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都能诱导FHC表达HLAⅠ类而不是Ⅱ类抗原。IFN-γ是Ⅰ娄和Ⅱ类抗原的诱导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IFN-α和TNF-α联合应用时,不仅对Ⅰ类抗原的诱导起增强作用,而且能协同Ⅱ类抗原的表达。环孢霉素A(CsA)和FK-506免疫抑制剂均能抑制Ⅱ类及Ⅰ类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针对云南HLAⅠ类等位基因型及相关疾病资料的匮乏,首先对云南肺癌者进行HLA基因座位多态性进行分析,选择HLA-A2这一肺癌相关的高频位点,成功构建HLA-A2基因的真核质粒表达载体,转染HLA-A2基因于HLA-A2表达阴性的云南个旧肺腺癌细胞株(GLC-82)中进行表达,诱导出肿瘤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为进一步开展HLAⅠ类分子限制的恶性肿瘤免疫基因防治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肺癌细胞培养,倒置荧光显微镜技术,HLADNA分型,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法(PCR-SSP)等技术筛选出HLA-A2表达阴性的肺癌细胞株和HLA-A2表达阳性的健康人CD8+T淋巴细胞.后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轩转染技术,免疫磁珠淋巴细胞分选,乳酸脱氢酶法肿瘤特异性细胞毒试验等来观察CTLs对HLA-A2基因转染后肿瘤细胞的抗肿效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