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治疗前后脑脊液(CSF)的变化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南京脑科医院确诊的42例TBM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CSF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二周CSF各指标大部分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第2周CSF各指标较治疗后第1周虽有变化,但大部分无明显差异,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免疫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两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TBM治疗前后CSF各指标变化明显,对于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01—2016-01在我院就诊并首次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常规及生化(CSF白细胞计数、CSF蛋白质、CSF氯化物)、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LDH)、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β2-MG)等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9.5个月,明显低于60岁患者的24.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0.9个月,明显低于化疗联合放疗患者的3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灶为单发、病灶大小10cm3、PS评分≤1分、化疗方案选择HD-MTX为基础、CSF白细胞计数正常、CSF蛋白质正常、CSF氯化物正常、血清LDH正常、血清β2-MG正常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治疗方式是影响PCNSL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OR)分别为1.894、3.469。结论年龄和治疗方式是影响PCNSL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CNSL患者年龄越大其预后越差,化疗联合放疗较单纯化疗更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5例正常人37例癫痫(EP)患者脑脊液做生长抑素(SOM)测定,发现正常人≤20岁与>20岁SOM差别有显著意义,即年龄越大,脑脊液中(CSF)SOM值越低。在癫痫组,年龄>20岁CSF中SO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形式对CSF-SOM无影响。发病年限≤10年,SO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10年的,SOM值与对照组无差异。同时发现长期用抗癫痫药者,CSF-SOM值与对照组无差异,未用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SF1-SOM的变化与CT,MRI的改变及SPECT所示放射性同位素吸收稀疏区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及CSF中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探讨干扰素-γ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8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MS患者,临床表现符合Poser等制定标准的确诊(definite)或很可能(probable)MS诊断。选择4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年龄、性别均与病例组匹配,近期无感染、未应用免疫抑制剂。血液及CSF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干扰素-γ含量。结果急性期MS组血清及脑脊液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缓解期MS组明显升高,且脑脊液INF-γ增高程度明显。结论 INF-γ水平在MS急性期增高,并随病情的缓解而逐渐恢复正常,说明INF-γ在MS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及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β-AP)对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O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5例不同类型的痴呆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β-AP进行测定。结果:在正常对照组,随着观察者年龄的增长,血清β-AP含量缓慢增高,CSF中β-AP含量缓慢下降(r分别为0.56,0.52,均P<0.01)。不同病因痴呆患者血清β-A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D组最明显;CSF中β-AP含量在AD组最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VD组最高,接近对照组(P>0.05)。AD组中的重度痴呆患者,其β-AP含量在血清中升高最明显,同时在CSF中降低也最显著。结论:血清及CSF中β-AP含量变化的测定,可能有助于各型痴呆的鉴别诊断及AD患者病情轻重的判断,但这种变化具重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AH患者发病后0~3天(急性期)、4~9天(再出血高峰期)及14~21天(吸收期)血及CSF中D-二聚体(D-D)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及CSF中D-D水平显著增高,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0~3天及4~9天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天与对照组无差异性;0~3天CSF中D-D水平显著高于血液中D-D水平.结论 SAH后血及CSF中纤溶活性急性期显著升高,随病程延长而迅速降低;急性期CSF 中纤溶活性升高比血液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脑中线区外伤性出血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中线区出血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选择经CT证实脑中线区域有出血灶的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12例。测算血肿体积和血肿距中线距离。急性期后隔日腰椎穿刺测CSF压力,计算平均CSF压力。采用Glasgow预后评定方法评估患预后。结果 预后不良4例(死亡1例、重残1例、中残2例),恢复良好8例。平均腰椎穿刺CSF压力以及血肿体积在恢复良好和预后不良患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预后不良组的血肿距中线距离则明显短于恢复良好组。结论 创伤性脑中线区域出血符合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病理改变,血肿距中线距离与患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荧光分光法,分析了血液与CSF、富血小板血浆(PRP)与CSF孵育不同时间,5-HT的变化。血液与CSF孵育1~5天,5-HT无变化,6天之后稍有减少;而PRP与CSF孵育1天即明显的减少。本实验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5天之内,5-HT在CSF中是存在的,5-HT作为慢性脑血管痉挛的一个因素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远低于高颅压综合征,在临床相对少见,SIH具有脑脊液(CSF)压力低、体位性头痛的特点,部份病例CSF异常,为了解CSF的变化,现对26例SIH的CSF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脑脊液(CSF)S-100b蛋白含量,并探讨其对CNSL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CNSL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有症状组)14例,无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无症状组)22例和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腰麻患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SFS-100b蛋白含量,同时进行CSF细胞学检查,并对36例CNSL患者CSF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有症状组CSFS-100b含量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均为P<0.01),无症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NSL患者CSF小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之间也有差异(P<005);单核细胞比例有症状组患者最低,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检测发现,CSFS-100b蛋白含量随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的加重或减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CNSL患者CSFS-100b蛋白含量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及脑脊液纤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正常CSF中的纤溶状态。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tPA:A)及纤溶酶原抑制物的活性 (PA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定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血及CSF标本在SAH后0-3 d(急性期),4-9 d(再出血高峰期),及 14-21 d(吸收期)留取三次;正常对照组留取一次。结果 SAH患者血液中,急性期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显著升高,至14-21 d达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急性期PAI:A 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各期PAI-1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对照绀CSF中,测不到tPA:A及PAI:A及 PAI-1,D-D测得值很小,为(0.28±0.36)mg/L。 SAH患者CSF中,各期测不到tPA:A及PAI:A,但 PAI-1含量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D-D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 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AH后血中不存在纤深活性亢进。对照组CSF中不含有纤溶酶系。SAH患者CSF中纤溶活性急性期升高而后降低,于14-21 d恢复到正常水平。再出血高峰期血及CSF中反映纤溶活性的指标变化均显著低于急性期,提示再出血与血及CSF中纤溶活性无关。故SAH后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纤溶药物来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脑脊液(CSF)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精氨酸加压素(AV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质量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潜伏期(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 中AngⅡ、AVP质量浓度,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ELASA)测定血浆、CSF 中NSE质量浓度. 结果 VD组血浆、CSF 中 AngⅡ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SF中 AngⅡ质量浓度亦显著高于脑梗死(CI)恢复期(P<0.01), 血浆AVP质量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CSF 中AVP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CSF 中NSE质量浓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直线相关分析VD组血浆与CSF中 AngⅡ、AVP质量浓度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 血浆与CSF中NSE质量浓度变化呈直线正相关(P<0.01). 结论脑内AVP、AngⅡ在VD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SF中AVP、AngⅡ质量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脑内NSE质量浓度变化与缺血性脑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不能作为反映认知功能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脑梗死 (CI)及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72例CI、5 5例MIDCSF中TNF α含量 ,以 3 2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CSF中TNF α的含量在MID急性发作组、CI急性期同对照组及CI恢复期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1) ;MID稳定期组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5 ) ,同CI恢复期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 5 )。CSF中TNF α的含量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CSF中TNF α含量与CI病理机制明显相关 ,但与MID的认知功能下降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中 S-1 0 0蛋白 (S-1 0 0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5 5例 MID患者 CSF S-1 0 0含量进行测定 ,另选 72例脑梗死 (CI)患者及 3 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测定。结果 MID急性发作组及 CI急性期组 CSF S-1 0 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MID稳定期组 CSF S-1 0 0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CI恢复期组 CSF S-1 0 0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CSF S-1 0 0含量与 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 (r =-0 .2 80 ,P >0 .0 5 )。结论  S-1 0 0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损害程度 ,CSF S-1 0 0含量变化可动态反映 MID患者的病情变化。但 S-1 0 0并不是一种智能因子 ,并不能直接反映 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血浆、脑脊液 (CSF)中血管紧张素 (Ang )、精氨酸加压素 (AV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质量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P3 0 0潜伏期 (P3 0 0 PL)、Hachinski缺血量表 (HIS)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 (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中 Ang 、AVP质量浓度 ,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 (ELASA)测定血浆、CSF中 NSE质量浓度。结果 VD组血浆、CSF中 Ang 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CSF中 Ang 质量浓度亦显著高于脑梗死 (CI)恢复期 (P <0 .0 1 ) ,血浆 AVP质量浓度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CSF中 AVP质量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1 ) ,血浆、CSF中 NSE质量浓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5 ) ;直线相关分析 :VD组血浆与CSF中 Ang 、AVP质量浓度变化无显著相关 (P >0 .0 5 ) ,血浆与 CSF中 NSE质量浓度变化呈直线正相关(P <0 .0 1 )。结论 脑内 AVP、Ang 在 VD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CSF中 AVP、Ang 质量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脑内 NSE质量浓度变化与缺血性脑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但不能作为反映认知功能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正常压力脑积水行脑脊液分流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 从27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临床症状、病程、腰穿放液和引流试验等因素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依照疗效判定标准,显效7例(25.9%);有效15例(55.6%);无效4例(14.8%).其中以步态不稳改善最明显,以痴呆、尿失禁为主要症状者疗效较差.腰穿测CSF平均压力≥140 mmH2O者优于压力<140 mmH2O的患者;腰穿压力< 140 mmH2O,且24 h CSF总引流量<250 ml、夜间12 h CSF引流量<150 mL的患者疗效最差.结论 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动力学的变化可以预测NPH分流手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癫痫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例正常对照病人和58例癫痫病人血浆及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癫痫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NO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且近期有癫痫发作者其血浆及CSF中NO含量较无发作者升高更明显,但与病程、年龄、性别及发作类型、用否抗痫药物无关。提示:NO参与了癫痫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七例报告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研究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脑脊液(CSF)和影像学的改变。方法对1年8个月时间收治的7例SIH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CSF压力、生化指标及头颅CT和MRI增强扫描。结果当患者起立时即出现头痛、呕吐及颈强直,卧位时症状消失。CSF压力均低于7cmH2O。其中5例呈血性CSF,蛋白增高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示脑室缩小。增强MRI示硬脑膜强化、硬脑膜下积液、桥脑扁平、桥池变窄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特征性改变。当临床症状好转时,其CSF压力和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结论了解SIH的临床、CSF和MRI表现至关重要,因其极易与SAH相混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囊尾蚴病患者脑脊液(CSF)特异性IgG含量和一氧化氮(NO)水平与高颅压和癫(癎)的关系.方法 检测40例脑囊尾蚴病患者CSF特异性IgG的含量和NO的水平,并对有无高颅内压征及癫(癎)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另外,检测23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CSF NO水平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囊尾蚴病组CSF中NO值明显增高(P<0.01).脑囊尾蚴病组特异性IgG与NO水平呈正相关(r=0.579,P<0.05);高颅内压患者CSF中特异性IgG与NO水平显著高于无高颅内压患者(P<0.05~0.01);癫(癎)患者CSF中NO值与无癫(癎)患者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特异性IgG含量虽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囊尾蚴病致颅内高压征患者CSF中NO和特异性IgG水平明显增高;脑囊尾蚴病致癫(癎)患者CSF NO水平亦增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临床已确诊为多发性硬化(MS)的41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脑脊液(CSF)检查,以评定上述两项检查的临床意义.所有病例均符合Schumacher临床诊断标准,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9.4±10岁),病程1~24年(平均7.4±6.5年),结果:76%(31/41)患者MRI可见脑室周围及白质病变,病程少于3年的患者中45%(5/11)MRI异常,病程长于3年的患者中87%(26/30)MRI异常.二者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F〔1.39〕=5.6; P<0.02),但在年龄、性别、发病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CSF检查发现76%(31/41)患者CSF中IgG、MBP和/或单克隆带增加.其中CSF异常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年龄、MRI分级及病程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