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GIK)对严重腹部外伤患者临床干预效果。方法严重腹部外伤患者323例随机分为GIK组170例和对照组153例。观察两组感染率、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GIK组空腹血糖正常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率和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GIK严格控制血糖可作为降低腹部外伤患者感染率和MODS发生率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介绍了创伤后血糖应激适度理论,以及高血糖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关系;提出涉及胰岛B细胞功能不全的MODS实验诊断新方案和极化液个体化干预新措施,可早期发现创伤MODS、降低感染率及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糖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创伤ICU患者病历1156份,根据住院期间血糖最高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小于或等于6.1mmol/L)和血糖升高组(大于6.1mmol/L)。统计不同血糖水平组MODS发生率和感染率率变化。结果:(1)本院ICU创伤患者1156例血糖正常370例,占32.01%,血糖升高786例,占67.99%,严重创伤患者血糖升高百分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百分率(P<0.01)。(2)血糖正常组370例出现MODS22例,MODS发生率为5.95%;血糖升高组786例出现MODS254例,MODS发生率为32.32%,血糖升高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3)血糖正常组370例发生感染56例,感染率为15.14%,血糖升高组786例发生感染463例,感染率为58.91%,血糖升高组感染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严重创伤高血糖反应与MODS、感染明显相关,血糖升高可作为创伤后MODS早期诊断指标,改善糖代谢障碍对预防和治疗创伤后感染及MO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创伤性MODS的实验诊断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制订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创伤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诊断方案,早期诊断和发现创伤MODS。方法 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重症监护室(ICU)创J伤.包括大手术后2565例患者,包括198例创伤死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创伤MODS常规诊断方案基础上,补充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指标(空腹血糖、HOMA-β、△INS30/△GLU30,等),制定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创伤后MODS改良诊断方案。结果 创伤或大手术后患者改良方案.MODS诊断阳性率(12.51%)明显高于常规方案(8.85%),P〈0.05。创伤死亡患者改良方案最终MODS诊断阳性率(87.37%)与常规方案(74.75%)无显著差别,P〉0.05。创伤死亡患者改良方案死亡3天前MODS诊断阳性率(81.82%)明显高于常规方案(64.65%),P〈0.01。结论 将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相关指标作为创伤后MODS诊断指标之一,可提高创伤MODS早期诊断率,但不会过度不合理扩大诊断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干预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46例,临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4)、乌司他丁干预组(n=22),同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n=2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与乌司他丁干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乌司他丁干预组血清TNF-α、IL-6的降低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1),而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痊愈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TNF-α、IL-6及IL-10等细胞因子参与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的病理过程;乌司他丁干预能明显降低重度AOP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降低并发MODS的重度AOPP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流动式健康支持综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流动式健康支持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改善,且干预组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为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83,P=0.0225)。结论 采用流动式健康支持综合护理用于COPD急性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集中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按需施教,即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调查及空腹和餐后2h血糖测定。结果: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实验组遵医行为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率,改善糖代谢,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血清双氢表雄酮浓度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探讨双氢表雄酮对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137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分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和非MODS组,存活组和死亡组;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血清双氢表雄酮浓度,并进行SOFA评分。结果 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双氢表雄酮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双氢表雄酮的浓度在MODS组和死亡组分别明显低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1);SOFA评分在MODS组和死亡组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1);在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中,双氢表雄酮的浓度和SOFA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双氢表雄酮浓度是判断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 ALI )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将115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AL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干预组患者实施呼吸训练、痰液诱导及胸部叩击疗法为一体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常规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排痰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排痰后血氧饱和度为(96.58±2.31)%,高于对照组的(92.5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4,P<0.01);干预组患者排痰后PaO2为(81.05±1.23)mm Hg,高于对照组的(77.18±1.3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45,P<0.01);干预组有效排痰时间、憋喘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监护时间分别为(3.57±1.25)h,(5.26±1.53)h,(3.52±1.63)d,(5.32±1.65)d,(7.52±1.67)d,均少于对照组的(5.72±1.52)h,(9.57±2.05)h,(5.93±2.15)d,(7.82±1.87)d,(11.65±2.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291,12.792,6.781,7.605,11.001;P<0.01);干预组有效排痰后呼吸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促进了痰液排除,提高了气体交换效能,改善缺氧状态,缓解憋喘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血必净治疗多发性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谢铭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5):382-383
目的 观察血必净治疗多发性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多发性创伤术后合并MODS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抗生素及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则使用呼吸机和血液透析;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Q12h。连续10d。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明显下降,两组患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0%,治疗组为为45%,两组患者死亡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多发性创伤术后合并MODS患者的炎性介质释放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急性肾衰竭(ARF)的病死率、死亡危险因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94例MODS患者,其中发生ARF者4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MODS中ARF者发生率为63.5%,病死率达59.7%。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MODS中ARF组与非ARF组比较,年龄、呼吸次数、血钠、血糖、心输出量较高,血压、CVP、pH、BE、外周血管阻力值较低,血液净化技术、胃肠内营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血BUN、收缩压、CVP、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主要死亡危险因素,血液净化技术、胃肠内营养是保护性因素。结论MODS中ARF者病死率较高,胃肠内营养、血液净化技术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血液净化技术在危重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危重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血液净化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者69例,持续性非卧床腹透析(CAPD)治疗者45例,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治疗者2例。结果:应用HD治疗者69例,治愈52例(75.4%),死亡17例;应用CAPD治疗者45例,治愈32例(71.1%),死亡13例;HD和CAPD两种透析方法,治愈率和病死率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应用CAVH治疗者2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血液净化技术是治疗危重病人ARF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必须注意综合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基础上,加强对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正确评估和对其它“易衰竭器官”进行保护,以防止MODS的发生,对降低危重病患者ARF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治疗伴急性肾衰竭 (ARF)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应用 CRRT治疗 2 2例伴 ARF的 MODS患者 ,所有患者CRRT治疗前后均记录液体摄入量 ,每日检查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 )、血钾、血碳酸氢根浓度、动脉血p H;对 10例存活患者 (存活组 )和 12例死亡组患者 (死亡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回顾分析应用间歇性血液透析 (IHD)治疗 17例伴 ARF的 MODS患者的液体摄入量 ,每日晨 SCr、BU N、血钾。结果 :CRRT组和IHD组每日液体摄入量分别为 (5 2 37± 10 6 ) m l和 (2 319± 87) ml(P<0 .0 5 )。 IHD组透析间期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13例次 ,发生容量依赖性心功能衰竭 8例次 ;而 CRRT组分别为 3例次及 1例次 (P均 <0 .0 1)。IHD组每日晨平均 SCr、BU N均高于 CRRT组 (P均 <0 .0 5 )。 IHD组和 CRRT组存活率分别为 35 .3% (6 / 17)和4 5 .5 % (10 / 2 2 ,P>0 .0 5 )。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 ,病情更重 ,需要机械通气患者数更多。结论 :CRRT控制伴ARF的 MODS患者酸碱平衡、液体平衡及氮质血症优于 IHD;伴 ARF的 MODS患者的预后与原发病、衰竭器官数、年龄等因素有关 ;CRRT可以改善危重 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蜂毒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23例重症蜂蜇伤患者入院后每天行CBP治疗,其中1例联用血浆置换(PE)。此外,所有患者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 g/d,连用3~7 d。结果20例患者治疗2~5 d后溶血得到控制,脏器功能逐渐好转;1例合并腹膜炎者腹痛消失;8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出血停止;3例死亡,病死率13%。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CBP是抢救蜂毒所致MODS有效措施,对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及腹膜炎也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对策。提高胰腺外伤的治愈率。方法对64例胰腺外伤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护理。对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治愈60例,治愈率93.7%,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MOF)。1例死于腹腔感染、合并大出血,1例死于合并心胸外伤。结论对胰腺外伤手术治疗采用的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创伤糖代谢障碍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有关。创伤糖代谢障碍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可作为创伤MODS早期诊断指标,极化液个体化治疗通过补糖、降低高血糖以及抗炎作用,可作为创伤MODS重要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收住我院ICU的15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处理方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值与发生MODS的关系,发生MODS与未发生MODS病死率的比较。结果155例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29例(18.7%)。ISS〈16分、16~25分和≥25分的病例数分别为39、58和58例,其中发生MODS的病例分别为3、7和19例(x2=12.321,P=0.002),≥25分的MODS发生率较高。发生MODS的29例多发伤患者死亡15例,未发生MODS126例患者死亡28例(x2=10.236,P=0.001)。结论多发伤后并发MODS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性损伤,防止创伤治疗过程中的第二次打击,早期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改善多发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是医院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代谢障碍是MOD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早期使用极化液可作为营养救治MODS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症伤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特征与处理结果,为今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年5月12日-6月20日华西医院共收治地震伤员2 708例,其中重伤员1 153例,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142例,42例发生MODS,分析其基本情况、病情特征、生存者与死亡者重要指标差异、治疗措施及治疗时间.结果 MODS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及预测死亡风险均随治疗进展逐步下降;地震伤疾病构成中肢体骨折最多见,发生率为45.2%;42例MODS患者中死亡14例,总体病死率9.8%,实际病死率为33.3%,低于预测死亡风险(41.5%).生存组与死亡组间年龄、伤后首次接受ICU救治的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氧合指数、肌酐、血小板计数、血管活性药物泵速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伤情构成中,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脓毒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2例MODS患者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在地震发生后14~29 d达到高峰.结论 本次地震伤MODS患者以肢体骨折最为多见,死亡原因与多发创伤及巨大创面所诱发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全身性感染等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肾功能以及血液系统的监测及治疗.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初期应做好充分的医疗准备以应对高峰阶段大规模的伤员救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治疗重症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自2004-2011年行HVHF治疗的82例重症创伤后MODS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 82例患者中好转43例,死亡39例,病死率为47.5%;HVHF治疗后Cr、氧合指数、MAP均明显改善。结论 HVHF可有效治疗重症创伤后MODS;高质量的护理可保证HVHF的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