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女,9岁,2016年4月2日因"发热1月余伴臀部软组织肿胀"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我院)住院治疗。患儿的重要临床信息见图1。患儿1个月前出现发热,呈持续高热,热峰39℃,并出现臀部软组织肿胀,皮肤呈青紫状,肿胀范围渐扩大,中间皮肤破溃,无渗液,无触痛,无髋关节活动障碍。外院曾予阿米卡星、磷霉素、病毒唑和地塞米松等,仍发热,臀部皮损扩大。患儿既往体健,生长发育正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脏移植患者术后血糖变异性与在重症监护室(ICU)发生谵妄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肝脏移植术后入住ICU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ICU内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采集患者指尖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组间血糖变异性〔以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作为血糖变异性的参数〕的比较,并运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血糖变异水平和谵妄发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242例患者,其中ICU内谵妄发生率为14.9%(36/2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糖变异性是肝移植患者术后ICU内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结果提示谵妄在血糖变异性较高的患者中更为常见(GLI第四分位组 vs. 第一分位组,比值比5.283, 95%可信区间:1.092~25.550, P=0.038),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发现血糖变异性水平和ICU谵妄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血糖变异性水平增加,患者ICU内谵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  结论  血糖变异性增加是肝移植术后患者ICU内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 (VEGFR)KDR ,Flt - 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NB4、K56 2、HEL ,Jurkat、HL - 6 0 ,THP的基因表达情况 ,为进一步研究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抗肿瘤靶点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RT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6种急性白血病细胞系肿瘤细胞进行VEGF及其受体的基因型和表型检测。结果   6种白血病细胞系均 ( 1 0 0 % )检测到VEGF基因表达 ,强度不同 ,其中 3种细胞株 ( 50 % )检测到受体Flt- 1基因表达 ,所有细胞株均未检测到受体KDR基因表达 ;6种急性白血病细胞株上清液中VEGF浓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结论  VEGF及其受体在白血病细胞表达 ,说明VEGF及其受体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是急性白血病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接受大剂量阿糖胞苷(HD AraC)和常规剂量阿糖胞苷(SD -AraC)治疗时血浆和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了解HD AraC的体内药物代谢规律,并验证其疗效优越性。方法 予HD AraC(2.0 g/m2)治疗时,在特定时间点分次采集对侧肘静脉血,并于血药浓度高峰时(静脉滴注120 min)采集脑脊液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Ara- C、Ara- U标准品测定血和脑脊液标本的Ara- C和Ara- U浓度,并绘制血浓度变化曲线。结果 应用HD- AraC治疗时,Ara -C平均高峰血药浓度为(49.94±26.03)μmol/L,Ara -U平均高峰血药浓度为(162.10±108.06)μmol/L,分别达到SD AraC治疗时血药浓度(1.07μmol/L和6.81μmol/L)的近50倍和25倍。脑脊液中Ara C和Ara- U的浓度均值在血药浓度达到峰值(静滴滴注120 min)时分别为(5.93±4.01)和(20.98±10.41)μmol/L。同时发现,Ara -U浓度明显高于Ara -C浓度;药物浓度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结论 应用HD- AraC治疗可明显提高药物血浓度,脑脊液中也能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水平,是达到显著临床疗效的药理学基础。但药物浓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尚需进一步进行药物代谢相关研究,为今后个体化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和肝脏影像学的临床诊断行经验性新辅助化学治疗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诊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80例原发肝占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肝母细胞瘤50例和非肝母细胞瘤30例。分析血清AFP对临床诊断儿童原发肝占位为肝母细胞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化疗前是否有病理证据将5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分为经验性化疗组和有病理化疗组,比较两组最终病理结果、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血清AFP异常升高诊断儿童原发肝占位为肝母细胞瘤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10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高(Kappa=0.97,P0.001)。肝母细胞瘤经验性化疗组和有病理化疗组3年OS分别为88.3%和90.7%,EFS分别为74.8%和81.3%;经Log-rank检验,OS和E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化疗前有无病理证据对PRETEX分期Ⅲ、Ⅳ期肝母细胞瘤3年OS和EFS影响无统计学意义(HR=4.68,95%CI:0.55~39.91;HR=2.34,95%CI:0.53~10.28)。结论根据血清AFP明显升高,可鉴别儿童肝母细胞瘤与其他儿童原发肝占位性疾病。基于血清AFP升高临床诊断肝母细胞瘤可指导手术耐受差的患儿术前新辅助化疗,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中CD38的表达特点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7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系)初发者,入院后均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分型,并同时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的筛选,当抗原表达符合CD38低表达时,进一步与其他3色抗体(CD10、CD19和CD34)一起进行共4色的抗体组合检测,作为筛选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监测.根据CD38表达将ALL患儿分为CD38高表达组和CD38低表达组,对两组进行免疫分型特点、危险分层和生存时间的比较,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初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系)患儿共79例,CD38低表达组为50/79例(63.3%),CD38高表达组为29/79例(36.7%);79例患儿中仅存在CD38/CD10/CD34/CD19一个筛选指标的4例,包含CD38/CD10/CD34/CD19且≥2个其他筛选指标(如TdT/CD10/CD34/CD19、CD66c/CD10/CD34/CD19和CD45/CD10/CD34/CD19等)的46例,无筛选指标的18例.危险分层中CD38低表达、CD38高表达两组分别为低危21/5例,中危14/15例,高危15/9例.CD38低表达组中early Pre-B 33例,Pre-B 12例,Mature-B 5例,CD38高表达组中early Pre-B 21例,Pre-B 5例,Mature-B 3例;两组中CD38高表达组的高危分层明显大于CD38低表达组(F=6.24,P=0.044),并且生存时间明显小于CD38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22).结论 CD38低表达时可作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MRD监测指标,CD38高表达组生存时间缩短,可能为AL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远期病死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年龄≥60岁的脓毒症患者238例,转出ICU 1年后进行电话随访,统计院内病死率及1年累计病死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1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远期生活质量的因素。 结果 23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共有58例(24.4%)患者死亡,1年累计病死率为59.7%(14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脓毒症、真菌感染、入ICU 24 h内拔管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时间与患者1年病死结局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 APACHEⅡ评分升高、使用CRRT、存在真菌感染是预测患者1年病死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生活质量评估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APACHE Ⅱ评分、腹腔感染、住院时间、 24 h内气管导管是否拔除是影响远期生活质量的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 24 h拔管对1年后的生活质量起保护作用,住院时间越长1年后的生活质量越差。 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病死率高。ICU内早期拔除气管内导管及住院时间是其远期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症伤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特征与处理结果,为今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年5月12日-6月20日华西医院共收治地震伤员2 708例,其中重伤员1 153例,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142例,42例发生MODS,分析其基本情况、病情特征、生存者与死亡者重要指标差异、治疗措施及治疗时间.结果 MODS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及预测死亡风险均随治疗进展逐步下降;地震伤疾病构成中肢体骨折最多见,发生率为45.2%;42例MODS患者中死亡14例,总体病死率9.8%,实际病死率为33.3%,低于预测死亡风险(41.5%).生存组与死亡组间年龄、伤后首次接受ICU救治的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氧合指数、肌酐、血小板计数、血管活性药物泵速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伤情构成中,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脓毒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2例MODS患者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在地震发生后14~29 d达到高峰.结论 本次地震伤MODS患者以肢体骨折最为多见,死亡原因与多发创伤及巨大创面所诱发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全身性感染等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肾功能以及血液系统的监测及治疗.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初期应做好充分的医疗准备以应对高峰阶段大规模的伤员救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活化复合物3(proteasome activator complex subunit 3,PSME3)对三阴性乳腺癌侵袭及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临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SME3蛋白的表达;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对象,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PSME3过表达及干扰稳定株。Real-time PCR法检测PSME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ME3的蛋白表达。实验分为PSME3过表达(expression of PSME3,exPSME3)组、PSME3干扰(short hairpin RNA targeting PSME3,shPSME3)组和野生型对照组。在以Western blot法进行稳定株鉴定时,为排除载体本身对PSME3表达的影响,特增加PSME3过表达阴性对照(expression negative control,exNC)组、PSME3干扰阴性对照(short hairpin RNA targeting negative con-trol,shNC)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迁移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细胞爬片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核因子-?资B(nuclear factor-?资B,NF-?资B)及其活性基团,磷酸化的P65蛋白(phosphorylated-P65,P-P65)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SME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36.700,P=0.000)。划痕实验结果显示exPSME3组的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00),shPSME3组的迁移能力低于对照组(P=0.009)。迁移相关蛋白检测示VEGF-A、MMP9均在exPSME3组高表达,在shPSME3组低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exPSME3组的侵袭能力高于对照组(P=0.000),shPSME3组的侵袭能力低于对照组(P=0.000)。细胞爬片免疫荧光结果提示各组间NF-?资B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而exPSME3组P-P65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shPSME3组P-P65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之一致。结论:PSME3- NF-?资B途径可介导三阴性乳腺癌的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_PCR方法检测41例不同疾病阶段急性白血病患儿及5例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基因。应用ELISA技术检测5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和20例健康儿童血浆VEGF蛋白(sVEGF)表达水平。结果VEGF基因表达在21例初发及复发未治组患儿为90.5%(19/21例);20例缓解期患儿为30.0%(6/20例);5例健康儿童均未检测到表达。29例初发组sVEGF水平明显高于20例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01);6例复发和难治组sVEGF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儿的sVEGF水平与下列预后影响因素呈正相关或有统计学意义:①诱导化疗达缓解时间的长短(P<0.01);②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高低(P<0.01);③诊断时有无髓外浸润(P<0.05);④发病时血浆LDH水平(P<0.05)与其他临床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与预后密切相关,VEGF基因表达及sVEGF含量可能可以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