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7年8月经治的38例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9例获随访时间1a~6a,平均时间4a,其中5例出现复发,2例为骨巨细胞瘤误诊,均予再次手术切除;2例内生性软骨瘤出现恶性变化;其余病例均恢复满意。结论:内生性软骨瘤可见高分化和成熟的软骨组织可作为组织学诊断依据;恶性倾向的内生性软骨瘤应与软骨肉瘤进行鉴别;应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三方面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止误诊。手术局部切除或病灶刮除加植骨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骨软骨瘤表现为位于骨表面的骨性突起物,顶面有软骨帽,中间有髓腔[1]。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多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2]。脊柱骨软骨瘤相对少见,仅占骨软骨瘤的1.3%~4.1%[3]。本文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骨科收治的腰3椎体软骨瘤1例。该例患者软骨瘤突起于腰椎椎板,  相似文献   

3.
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是一种常见软骨源性的良性肿瘤,是位于骨表面的骨性突起物,顶面有软骨帽,中间为髓腔.是一种多发于长骨干骺端的骨种瘤,起源于软骨生长板的外周,约占原发性肿瘤总数的20%,在所有骨肿瘤中仅次于转移性肿瘤排在第2位[1].而发生于股骨中下段骨干部分的骨软骨瘤较少见.我科收治1例股骨中下段软骨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外科治疗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骨软骨瘤即多发性骨软骨性外生骨疣 ,本病最早是由 Boyer[1 ] 报道 ,至今已知是由双亲传递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有三个特征 :遗传性 ;骨短缩与畸形 ;易恶变为软骨肉瘤 ;它又称为骨干骺连续症 ,遗传性畸形骨发育异常症。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多发性骨软骨瘤资料 62例 ,男性 5 1例 ,2 0岁以前为 5 7例 ;观察单发性骨软骨瘤 10 2例 ,男性 70例 ,2 0岁以前为 66例。多发性发病年龄较单发性骨软骨瘤早 ,自婴幼儿至青少年 ,其发病率逐渐减少 ,2 0岁以后少见。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在新生儿期很难发现 ,特别在女性。有些病例可以表现为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巨大单发性骨软骨瘤的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及临床综合确诊的7例骨盆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于髂骨3例、耻骨2例、坐骨1例及股骨颈1例.结果表现为骨盆骨菜花状骨性突起,基底与骨盆骨相连,边界清楚,肿块内见骨皮质及小梁与骨盆骨相延续,其内可见钙化;恶变表现为软骨帽钙化模糊、密度变淡或中断,伴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骨盆单发性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骨软骨瘤又称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指在骨的表面附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是最常见的骨肿瘤,占良性骨肿瘤的38.5%-50.0%,骨软骨瘤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而以单发性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骨软骨瘤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1例髂骨后棘骨软骨瘤病例,结合文献探讨特殊部位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髂骨后棘骨软骨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X线及CT表现为肿块外缘呈分叶状,边缘部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其中心部可见菜花样高密度影,可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即瘤体、透明软骨帽及表面的纤维包膜3部分。MRI表现为肿瘤基底与宿主骨骨皮质信号相同,中心部与正常松质骨信号完全相同,并与宿主骨髓腔相连续,未钙化软骨帽为簇集结节状或均匀一致的透明软骨。病理表现为镜下可见纤维组织层、海绵状松质骨组织、较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钙化,未见软骨细胞核肥大、深染和核分裂像。该病例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进行瘤床灭活。结论 髂骨后棘骨软骨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诊断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全切,瘤床灭活,为防止复发及恶变可配合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7年8月经治的38例手部内生性软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9例获随访时间1a~6a,平均时间4a,其中5例出现复发,2例为骨巨细胞瘤误诊,均予再次手术切除;2例内生性软骨瘤出现恶性变化;其余病例均恢复满意。结论:内生性软骨瘤可见高分化和成熟的软骨组织可作为组织学诊断依据;恶性倾向的内生性软骨瘤应与软骨肉瘤进行鉴别;应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三方面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止误诊。手术局部切除或病灶刮除加植骨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脊柱骨软骨瘤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5例脊柱骨软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例男性,2例女性;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62岁;其中有1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其余全是孤立性骨软骨瘤。所有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将肿瘤彻底地切除,详细观察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观察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状况及有无复发、恶性发展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50-350min,平均时间为(142.8±21.8)min,术中出血量为35-2000ml,平均出血量(580.5±55.4)ml,所有患者的病理诊断均为骨软骨瘤,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在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恢复到了Frankel E级,CT检查,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复发情况。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能有效对脊柱骨软骨瘤进行确诊,采取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恶变为软骨肉瘤的报道较少,自1978~1990年,我院收治的41例骨软骨瘤中,5例发生恶变,均来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占8.2%。1临床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33~48岁,平均36.6岁。5例均有家族遗传史,其中4例兄弟姊妹中有相同疾病,1例其父亲有此疾病。部位:所有病例除长管骨的近远端存在大小不等骨软骨瘤外,5例的骨盆(扁平骨)均存在骨软骨瘤,其中2例分别在颈肩背部和臀部有巨大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边界清楚,肿块大小分别为50cm×55cm×27cm和30cm×20cm×20cm。5例均行肿块局部切除及巨大骨软骨瘤切…  相似文献   

11.
喇志军  ;杨健慧 《吉林医学》2014,(24):5426-5427
目的:探讨CR联合超声波对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发性骨软骨瘤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CR加超声波检查。分析比较CT与CR加超声波的诊断结果及术前费用,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CT检查可以很好地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软骨帽及周边软组织病变。而用CR加超声波检查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结果与CT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术前所产生的总费用比CT检查所产生的费用少(P<0.05)。结论:CR加超声波对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诊断与CT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而且相对于CT检查,CR加超声波更经济。  相似文献   

12.
滑膜软骨瘤病是少见的滑膜疾病。主要变化为关节内滑膜形成多数软骨或骨软骨小体,偶然见于滑膜囊或腱鞘内,故又称滑膜软骨瘤,滑膜骨软骨瘤,目前多认为本病是原因不明的关节滑膜内软骨化生所致的一种肿瘤样病变。马自雄于1983年翻阅国内文献总结44例。同年魏庚昌报告1例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本文1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5岁,平均48岁。单关节受累  相似文献   

13.
骨软骨瘤又名骨软骨性外生性骨疣,是指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骨软骨瘤可分为单发性与多发性两种,以单发性多见,多发性与遗传有关,即骨软骨瘤病。该瘤多发生在青年,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该生入学体检发现全身55处患骨软骨瘤,实属罕见。本文对多发性骨软瘤1例的症状及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目的是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对该病尽早做出诊断与治疗,防止发生恶变,提高治愈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颌骨软骨瘤、骨软骨瘤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颌骨软骨瘤和骨软骨瘤的认识、方法收集1978~1998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颌骨软骨瘤、骨软骨癌1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生在上颌骨3例、下颌骨8例(髁状突5例、喙突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包块、下颌骨偏颌畸形、关节弹响和开口受限。诊断主要依靠X线和术后病理。结论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因软骨瘤复发可恶变为软骨肉瘤;骨软骨瘤可恶变为纤维肉瘤,故必须重视扩大切除和术后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最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单发性骨软骨瘤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单发骨软骨瘤病例的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X线、CT及超声波检查的诊断结果及术前的经济消费情况,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X线、CT检查均可以很好地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但X线检查不能诊断肿瘤的软骨帽及周边软组织病变。单纯超声波检查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能力有限,但其与CT检查一样,对肿瘤的软骨帽及周边软组织病变诊断较佳。采用"X线+超声波"检查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的结果与CT检查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产生的总费用低于CT检查所产生的费用(P<0.05)。结论 X线联合超声波检查在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诊断中具有与CT检查结果相当的应用价值,还具有更为经济、简便、安全和易随访的优势,在基层医院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查在单发性骨软骨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及手术情况为对照,分析比较39例单发性骨软骨瘤超声波、X线以及CT检查的影像学诊断情况。结果: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诊断,X线、CT检查结果基本是一致的(P0.05),而超声波检查诊断率低于X线、CT检查(P0.05);X线检查基本无法诊断肿瘤的软骨帽及周边伴发的软组织病变,而在此两方面的诊断超声波与CT检查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X线、超声波检查,综合诊断结果与CT检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波检查可作为单发性骨软骨瘤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结论:单纯超声波检查在单发性骨软骨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有限,但可作为X线检查有益的补充手段;超声波检查联合X线综合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具有与CT检查结果相当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儿童内生性软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权  刘正全 《四川医学》1999,20(2):140-141
目的:内生性软骨瘤在软骨起源良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骨软骨瘤,但临床上儿童发病少见。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1970年1月至1997年5月诊治的8例共26处内生性软骨瘤。本组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9岁。术后均做病理检查证实。结果:26处病变骨中,手足短骨15处,四肢长骨6处,肩胛骨、胸骨、肋骨、髂骨、耻骨各1处。X线检查有较大的诊断价值。6例12处患骨采用软骨瘤刮除加植骨术,2例3处采用单纯刮除术,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儿童内生性软骨瘤好发于手足短骨和四肢长骨,有恶变为软骨肉瘤的可能,故发现后应积极手术治疗,主张采用病灶刮除加植骨术。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72年6月至1985年11月,为16例四肢骨肿瘤患者行瘤段骨切除,人工假体(指包括部 分骨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7岁,平均30.4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骨巨细胞瘤9例;纤维结构不良恶变、动脉瘤性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肉瘤、骨软骨瘤恶变、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假体材料,除1例的人工股骨头由高分子聚乙烯制成外,  相似文献   

19.
<正> 长骨结核发病率较低,而软骨瘤或骨软骨瘤合并结核者,尤其少见,国内尚未见到报道。我院在30年中手术治疗软骨瘤及骨软骨瘤285例,病理证实合并结核者仅两例,现介绍如下。 例1 马××,女,11岁,学生,住院号93397号。无意中发现右膝前上方有一6×8cm的包块。肿物较硬,无移动性和压痛,膝关节功能正常。X线片显示为广基底的股骨下端骨软骨瘤(见图1)。  相似文献   

20.
桂林地市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10年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桂林地市能开展骨科手术的各级医院收集自1988年1月至1998年6月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755例,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55例中,良性骨肿瘤392例,恶性骨肿瘤295例,骨瘤样病变38例,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30例。1.2 良性骨肿瘤 良性骨肿瘤392例中,骨软骨瘤204例,占51.9%,其余顺次为骨巨细胞瘤、骨瘤、软骨瘤、骨样骨瘤、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纤维瘤。其余属个别病例,见表1。良性骨肿瘤男女发生率之比为1.7∶1良性骨肿瘤发生于11~30岁者,占64.3%,骨软骨瘤好发于11~20岁,骨巨细胞瘤、骨瘤好发于21~30岁。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