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对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疼痛试验评分、炎症灶局部病理反应 ,以及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IL 1r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将完全弗氏佐剂 50 μL注入SD大鼠左后肢外踝关节皮下制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 ,电针“环跳”穴、“阳陵泉”穴 (刺激参数为0 .5~ 1.5V ,4~ 16Hz,3 0min) ,应用跖、背屈关节评分连续观察大鼠 7d内的痛反应曲线 ,应用H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病灶局部皮肤组织炎性病理反应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IL 1β、IL 1ramRNA表达情况。结果 :电针可明显减少炎症痛大鼠的疼痛评分 ,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炎性病理反应 ,并抑制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mRNA表达 ,促进IL 1ramRNA表达 ,使IL 1ra/IL 1β比值上升 (P <0 .0 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灶局部致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 ,从根本上解除局部病灶免疫细胞的激活状态 ,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调控作用 ,从外周途径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血、尿中化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血、尿中IL - 6、IL - 8、TNF浓度。结果显示 :血IL - 6、TNF和尿IL - 8浓度在CGN四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IL - 6、TNF、尿IL - 8,可作为CGN中医证型区分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肺纤维化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报道[1,2],TNF -α、IL-6为肺纤维化中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它们通过不同环节,使肺泡纤维母细胞增生,并分泌大量胶原,导致肺纤维化的形成.本实验观察TNF -α、IL -6在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对其的影响,旨在探讨二者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型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3,IL-23及环氧合酶-2(COX-2),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探究其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沙拉秦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其余各组采用病证结合法复制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即饮食、环境干预等措施联合2,4-二硝基苯磺酸灌肠。造模成功后,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24,12,6 g·kg-1·d-1,美沙拉秦组0.2 g·kg-1·d-1进行灌胃。连续灌胃21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13,IL-23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IL-13,IL-23,COX-2,CREB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OX-2,CREB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IL-13含量和IL-1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23含量和IL-23 mRNA升高(P0.05),COX-2,CREB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结肠IL-13含量和IL-13 mRNA表达均升高,尤以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最显著(P0.05),IL-23含量和IL-23 mRNA降低(P0.05),COX-2,CREB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能调节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IL-13,IL-23及COX-2,CREB的表达,减少结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对慢性荨麻疹(CU)大鼠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炎症轴的干预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取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0.9 mg·kg~(-1)·d~(-1)),玉屏风颗粒高、中、剂量组(4.05,2.7,1.35 g·kg~(-1)·d~(-1))。运用腹腔注射卵白蛋白与氢氧化铝悬液和百白破疫苗进行致敏复制CU大鼠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免疫组化(IHC)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 mRNA转录水平。结果:玉屏风颗粒可显著改善CU大鼠皮肤真皮水肿、胶原束距离增宽、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同时可减轻CU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U大鼠皮肤的IL-23,IL-17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能显著下调CU大鼠皮肤的IL-23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P0.05,P0.01),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佳;玉屏风颗粒对IL-17无显著调控作用。结论:玉屏风颗粒可显著减轻CU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改善真皮水肿、浆液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23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而改善CU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血藤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IL-6和TNF-α及子宫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胶浆法建立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以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子宫肿胀程度及病理组织形态学评价为考察指标,考察大血藤对盆腔炎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血藤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形态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子宫肿胀呈现减轻趋势。结论:大血藤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反应,发挥对盆腔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剑勇  王辉  谢静静  肖敏  李丹 《新中医》2016,48(12):201-203
目的:观察痛风泰颗粒对急性痛风大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痛风泰颗粒治疗痛风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痛风泰颗粒组、戴芬组,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药物干预7天,观察各组实验大鼠造模前后关节肤色、肤温、肿胀等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右内踝关节液中的IL-1、IL-6的含量和血清中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IL-6、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提示急性痛风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痛风泰颗粒组和戴芬组IL-1、IL-6、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泰颗粒组与戴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泰颗粒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IL-6、TNF-α的释放来治疗痛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运用复合方法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2.75,5.5,11 g·kg~(-1))组,美沙拉嗪(5-ASA)组。药物处理大鼠21 d后麻醉处死,肉眼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并进行评分。分离各组大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6含量,分离大鼠下丘脑组织并提取总RNA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IL-6和IL-6R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下丘脑组织IL-6和IL-6R的分布及蛋白表达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含量明显升高,经过药物处理后,药物组血清中IL-6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痛泻要方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P0.05)。Real-time 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IL-6和IL-6R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经药物治疗后,药物组IL-6和IL-6R基因表达均有所降低,其中以5-ASA组和痛泻要方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6和IL-6R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药物处理可以降低大鼠下丘脑IL-6和IL-6R蛋白表达量,其中以5-ASA组和痛泻要方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结论:痛泻要方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法UC大鼠下丘脑组织中IL-6和IL-6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中IL-6/IL-6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5 5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滋阴组和补阳组。于卵巢切除 1周后 ,给大鼠灌胃给药 ,连续给药 3个月。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大鼠胫骨进行形态计量 ;分别采用小鼠胸腺细胞检测法和IL 6依赖株细胞增殖反应检测法测定IL 1和IL 6的活性。结果 :卵巢切除 3个月后 ,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百分比 (TBV % )明显降低 ,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TRS % )和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 (TFS % )皆显著增高。同时 ,IL 1和IL 6活性亦显著增高。给大鼠灌服滋补肾阴方和温补肾阳方后 ,均能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 ,但程度有所不同 ,温补肾阳方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滋补肾阴方。结论 :温补肾阳方对IL 1、IL 6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滋补肾阴方 ,这是其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之所以优于滋补肾阴方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明亮  祝利华  罗来升  邵建平 《新中医》2014,46(12):181-183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配合胃肠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8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应用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进行治疗,测量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18的情况。结果:2组均完成预定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8.57%,对照组9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和IL-18的表达均下降,且观察组血清中IL-6和IL-18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配合胃肠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有良好疗效,且能更有效减少血清中IL-6和IL-18的表达,优化机体的内环境及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鼠随机分为妇科千金片高剂量组、妇科千金片中剂量组、妇科千金片低剂量组、妇炎康胶囊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共6组,每组14只。采用混合菌液造膜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的体内浓度变化。结果:妇科千金片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2、IL-6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妇科千金片高剂量组效果显著(P〈0.01)。结论:妇科千金片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可以抑制TNF-α因子释放,促进IL-2、IL-6表达,提高其体内浓度,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血清IL-2、IL-6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通针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模型组、空白组4组,每组15只。采用25%消痔灵注射液0.2mL(每单侧叶注射0.1mL)注入前列腺背侧叶的造模方法,造成CNBP的动物模型。针刺组采用温通针法治疗,药物组予前列康灌胃,均每日治疗1次,共30次,并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IL-2、IL-6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针刺组较药物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2及IL-6水平(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理与降低IL-2、IL-6含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盆炎清颗粒对混合菌液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盆炎清颗粒对混合菌液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单侧子宫内膜器械划伤,注入大肠杆菌与金黄色的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制备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造模10天后。ig给药20天,观察盆炎清颗粒对模型大鼠相关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盆炎清颗粒可以抑制感染子宫肿胀率,降低血清MDA、IL-6水平,对慢性盆腔炎病理改变也有明显减轻。结论:盆炎清颗粒对混合菌液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IL-2、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IL-2、IL-6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只行开关腹,B、C、D组均行内膜移植,造模完成后,A、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C、D组分别给予中药祛异康、西药丹那唑灌胃,4周后开腹收集腹腔液测定IL-2I、L-6表达水平。结果:祛异康可以降低异位症大鼠腹腔液中IL-2及IL-6浓度(P<0.05;P<0.01)。结论:祛异康能明显改善腹腔微环境,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变腹腔液微环境,降低细胞因子IL-2、IL-6的水平,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生长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红藤败酱散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清TNF-α和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胶浆法建立慢性盆腔炎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成红藤败酱散低、中、高(1.5,3,6g·kg-1)剂量组,妇科千金片对照组(妇科千金片1.13g·kg-1),模型组和正常组6组。治疗21d后,心脏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藤败酱散治疗组血清TNF-α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红藤败酱散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而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补肾丹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00±20g,77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维生素E组、模型组。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法,除空白组外,各组腹腔注射D-gal(250mg/kg·d)60d,造成大鼠拟衰老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中药对照组同时给予金匮肾气丸0.72g/kg·d灌胃,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同时分别给予相当于生药2.7g/kg·d、1.35g/kg·d、0.675g/kg·d灌胃。西药对照组每日灌服维生素E0.027g/kg·d,每日1次,共60d。观察血清中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结论:补肾丹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升高D-gal所致衰老模型大鼠的IL-2,降低IL-6的含量,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起到延缓衰老,增强老年机体的抗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健身宝对衰老模型小鼠血清IL-2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健身宝 (JSB)延缓衰老模型小鼠衰老的机制。方法 :将 60只小鼠随机分为 6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皮下注射D -半乳糖造成衰老模型 ,并给予不同剂量的JSB和金匮肾气丸治疗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小鼠治疗前后血清中IL - 2和IL - 6的活性。结果 :衰老模型组IL - 2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 ,IL - 6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JSB各剂量组IL - 2活性均高于衰老模型组 (P <0 .0 1 ) ,其IL - 6的异常升高也受到抑制(P <0 .0 5 ,P <0 .0 1 )。结论 :JSB可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IL - 2活性 ,抑制IL - 6的异常升高 ,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起到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助阳舒心方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视网膜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的影响,探究其抗抑郁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结合孤养法制作抑郁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氟西汀,2 mg/kg)和助阳舒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