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诱导后家兔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iNOScDNA探针,并用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和比色法检测iNOS表达。结果:经内毒素诱导后iNOS在家兔肺组织中有表达,注射LPS5小时后表达量最大,24小时表达量减少。结论:地高辛标记iNOScDNA探针可较好地用于iNOS基因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观察了家兔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注入后1小时和5小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肺内分布。一、材料与方法图1阳性信号可见于LPS注入后5小时组肺内的巨噬细胞,棕黄色ABC法×400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微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给大鼠注入脂多糖(LPS)和S-甲基异硫脲(SMT),用倒置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系统观察及测量大鼠淋巴管的口径和运动频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iNOS在大鼠淋巴管的表达。结果:LPS组肠系膜淋巴管口径比正常扩大,运动频率降低,iNOS阳性细胞增多。而LPS+SMT组的淋巴管口径和运动频率未见明显变化,iNOS阳性细胞较LPS组显著降低。结论:iNOS过量表达影响了淋巴循环;SMT可通过抑制iNOS的活性而对内毒素血症期间的淋巴管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Griess法,动态测定内毒素(LPS)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iNOS活性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结果:细菌LPS能够刺激星形胶质细胞iNOS活性的表达,且与LPS剂量和作用时间有关,DEX对星形胶质细胞iNOS活性表达具有负调节作用,而且与加入DEX的间隔时间有关。结论:星形胶质细胞iNOS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病理过程,而DEX能抑制这种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cRNA探针的制备及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地高辛标记的大鼠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cRNA探针。方法 首先对携带大鼠iNOS cDNA的PMOS Blue质粒进行转化扩增。然后提取扩增的质粒DNA并用Bam HⅠ内切酶酶切处理使其线性化。以线性化的cDNA为模板,在T7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体外转录带有地高辛的iNOS cRNA探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D幼鼠内毒素血症时小肠iNOS免疫活性表达,方法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内毒素血症幼鼠小肠组织积匀浆中NOS和NO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小肠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免疫活性表达。结果 内毒素可使NOS活性增加NO浓度提高,并且NOS和NO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内毒素可增加小肠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iNOS表达。结果 小肠iNOS免疫活性表达和小肠匀浆中NOS和N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传输改变及一氧化氮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状态与肠道传输改变及一氧化氮变化,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0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血症组:肠道伟输速度研究采用腹腔注射LPS 10mg/kg;观察内毒素血症肌间神经丛,以及空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OSⅡ阳性神经在肠道分布及骨毒素血症后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血症后小肠传输速度加快,内毒素血症3、6、12小时血浆NO、空肠NOS活性(iNO  相似文献   

8.
失血性休克对内毒素的增敏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内毒素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为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化、逆转录PCR(RT-PCR)及细胞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失血性休克条件下低剂量内毒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以及大鼠肝、肺、肾组织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的表达。结果输入脂多糖(LPS)后,失血性休克(HS)+LPS组家兔血压持续显著下降,血浆乳酸、β葡萄糖醛酸酶水平显著升高,与单纯LPS或HS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休克后24小时,HS+LPS组动物全部死亡,而其余两组动物存活;RT-PCR结果显示,休克及复苏后,大鼠肝、肺、肾组织内LBPmRNA表达相继增多;细胞原位杂交结果表明,休克及复苏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失血性休克能增敏内毒素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休克上调LBP/CD1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与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一氧化氮在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家兔(n=40)经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后8、12、16、20、24周家兔肝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巨噬细胞(CD68)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血吸虫病家兔肝的虫卵肉芽周围、门静脉分支管壁、肝窦壁、中央静脉壁有iNOS和CD68阳性免疫反应物,肝细胞内有iNOS阳性免疫反应物。正常家兔肝脏iNOS和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认为一氧化氮在血吸虫肉芽形成及肝脏微循环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蒙宁  龙盛京 《广西医学》1997,19(3):327-331
本文报告了对78只大白鼠同12只家兔人工创伤颌面部软组织及使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动态观察伤前及伤后30分钟,1、2、4、6及12小时的LPO、SOD的改变。检测创伤后不论在血中,创伤组织或肝组织中,均为LPO上升,SOD下降,SOD/LPO比值下降。受伤早期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抗氧化治疗,能够抑制LPO的合成,增加SOD/LPO的比值,并能提高机体的代偿能力,对机体的结构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者对创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在电离辐射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以单剂量2.0 Gy γ射线照射出生后 0 d的 Wistar大鼠,用 ABC法检测照射后第 0.5、1、2、4、6、8、12、24、48小时大脑皮质内iNOS的表达。结果:照射组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iNOS表达,第6小时达峰值。各对照组未见iNOS表达。结论:iNOS所具有的神经毒作用可能是电离辐射导致的发育中脑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电离辐射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单剂量2.0Gyγ射线照射出生后0d的Wistar大鼠,用ABC法检测照射后第0.5,1,2,4,6,8,12,24,48小时大脑皮质内iNOS的表达。结果;照射组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iNOS表达,第6小时达峰值。各对照组未见iNOS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NOS(iNOS)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参考Nystrom方法建立的大鼠脊髓压 迫伤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N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未 见iNOS mRNA表达,脊髓压迫伤后iNOS mRNA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伤后24h达到高峰。结论iNOS未参与脊髓 组织正常生理调节,脊髓损伤后iNOS mRNA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提示iNOS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凉血化瘀剂──丹地合剂,旨在观察其对内毒素性DIC家兔实验前后血清LPO含量、红细胞S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地合剂组造模后LPO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明显提高,与造模前及同期模型组、肝素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抗脂质过氧化物损伤作用为凉血化瘀剂治疗内毒素性DI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组织细胞中mRNA的表达 ,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同时原位杂交实验也受到组织取材难的限制 ,因此检测组织细胞mRNA的原位杂交实验很难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外周血是了解疾病的窗口 ,取材容易 ,我们针对特定信息分子mRNA的表达 ,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原位杂交实验方法的探索。通过反复实验 ,改良了原位杂交流程 ,使检测方法取得了成功。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探针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 ,为地高辛标记的人内皮源一氧化氮合酶 (ec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 OS) 35个碱基的寡核苷酸 3项探针 ;抗体由美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较低剂量E.Col;内毒素纯制剂(LPS,2mg/kg体重)后不同时间肝线粒体膜结构损害、自由基代谢,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变化。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在注射内毒素后14小时下降至对照组酶活性的76.2%(P<0.01),24小时后酶活性趋于回升。LPO4小时增高,24小时达对照组的173.2%(P<0.01),48小时明显恢复。SOD和GSH-px活性分别于4小时和24小时下降,此后趋于增高并超过对照组水中。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在14和24小时损害较严重。上述结果提示:实验选用剂量的内毒素引起肝细胞可逆性损害并出现膜的脂质过氧化,SOD和GSH-Px活性可于降低后出现诱导性增高。本文结合前期工作讨论了磷脂酶A的激活与膜脂质过氧化是导致膜磷脂组分改变的两个主要起始点,它们在肝细胞损害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与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一氧化氮在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家兔经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后8,12,16,20,24周家兔肝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和巨噬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血吸虫病家兔肝的虫卵肉芽周围,门静脉分支管壁,肝窦壁,中央静脉壁有iNOS和CD68阳性免疫反应物,肝细胞内有iNOS阳性免疫反应物。  相似文献   

18.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参与介导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在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内毒素休克时ONOO^-生成的标志物硝基酷氨酸在大鼠肺脏内的定位与分布。将不同剂量的外源性ONOO^-经气管快速推注入健康大鼠肺脏,定量检测肺系数、肺湿干重比、肺水含量和伊文思蓝含量,光镜观察单层蓝标记肺微血管数量及病理变化。结果 LPS静脉注射2h和6h后,肺脏有明显损伤及硝基酷氨酸产  相似文献   

19.
免疫抑制豚鼠肺部炎症反应中TNF—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宿主(IC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肺部炎症机制。方法 采用醋酸可的松联合环磷酰胺建立ICH动物模型,ICH活体肺经气管给予内毒素(LPS)诱导ICH肺部炎症反应,刺激前及刺激后1、3、5、8、24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抽提肺组织总RNA。随机引物DNA标记方法制备TNF-α cDNA探针,点杂交测定TNF-α mRNA。结果 LPS刺激后肺  相似文献   

20.
VC,VE联用对被动吸烟小鼠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被动吸因对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和VC,VE联合拮抗作用。方法:各处理组小鼠预先喂不同剂量VC,VE后再连续被动吸烟6h/d,30d后与对照组一同处死,测血清SOD活力,肺,脑组织中1LP含量。结果:被动吸烟可致小鼠肺脑组织中LPO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当预先给予VC可使肺组织中LPO含量下降,脑组织中较大剂量(40mg.kg^-1.d^-1)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