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指原发软组织肉瘤病例,判断在根治肿瘤的同时是否能实施保指以满足手指外观功能的需要.方法 收集2007年4月至2009年11月期间11例手指软组织肉瘤保指的患者,采取肿瘤广泛切除后,对创面覆盖选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7例,第二掌背动脉皮瓣修复4例;其中5例合并肌腱缺损患者同期行肌腱移植修复,1例骨质缺损行髂骨移植术.结果 术后6例接受新辅助化学治疗,1例接受辅助放射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4个月至5年,9例肿瘤无复发,1例术后14个月肺转移死亡,1例肺转移带瘤生存.术后皮瓣全部存活,1例局部复发行截指.术后1年手指外观满意度为81%,功能评分为8~15分,平均12.6分,优或良10例,占91%.结论 建议对手指软组织肉瘤有保指可能时应尽可能实施保指,并同期进行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并测试该骨水泥的成分、理化学特性及其在骨内的生物降解和成骨特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实验室完成。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体质量2~2.5kg。根据相关文献合成一种含有β-磷酸三钙(β-TCP)、磷酸二氢钙、碳酸钙和纳米相羟基磷灰石的磷酸钙骨水泥,并用含藻酸钠的液相成分将该骨水泥调制成可用注射器和16号穿刺针操作的注射物。在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部钻取直径为2mm的骨洞,并注射入该骨水泥。在术后4,8,12,16周分别取标本,骨脱钙后石蜡包埋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该骨水泥在股骨髁的降解及再生新骨情况。能谱分析测定降解区钙磷比,X射线衍射图(XRD)检测骨水泥在骨内剩余物的成分。结果:采用Gillmore双针法测试该型骨水泥的初凝时间为25~30min,终凝时间为17~20h,扫描电镜发现骨水泥的颗粒小、孔隙率高。术后切片见骨水泥在骨内相容性良好,4周后体内降解反应明显,8~12周为降解反应的高峰期,16周时降解反应基本完成;降解同时有大量的骨小梁生成。能谱分析证实降解区钙离子含量显著升高,降解区以外钙离子含量较低;XRD显示术后12周时骨水泥的剩余成分为β-TCP。结论:该型磷酸钙骨水泥具有可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复合外消旋聚乳酸制备泡沫状材料的体内成骨能力,寻找材料优化机制,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泡沫材料后产生骨诱导的可能性,以得到一种较好的可吸收骨构建材料。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用相同孔径范围150~300μm的三维多孔外消旋聚乳酸、外消旋聚乳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材料修复1cm兔桡骨去骨膜缺损,不同时期X射线、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骨缺损区骨生成状况,术后8,12周行生物力学测试(三点折弯强度)评价骨生成质量。结果:12周时外消旋聚乳酸组成骨达75%,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外消旋聚乳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成骨达90%,与外消旋聚乳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12周时单纯外消旋聚乳酸组三点折弯强度(29.83±3.14)MPa,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组、外消旋聚乳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折弯强度分别为(62.68±5.56),(47.51±3.56),(76.35±4.23)MPa,明显高于外消旋聚乳酸组(F=111.93,P<0.01),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成骨能力最强。结论:三维多孔外消旋聚乳酸、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材料能成功承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效的发挥其诱导成骨的能力,提高生成骨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两种内固定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是否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135例进行调查,所有病例均采用腰椎后路手术,其中采用单纯植骨融合术21例,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复位装置加植骨融合术85例,应用椎弓根钉复位装置和螺纹椎体融合器(TFC)联合固定29例。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结果 应用内固定复位装置的病人术后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均明显提高;且术后6个月后,联合内固定装置可有效提高椎体融合率而降低患者腰痛及椎体滑脱复发率。结论 坚强的内固定和有效的椎体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关键,联合内固定为临床治疗腰椎滑脱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手部损伤在创面愈合后,常留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癜痕,易造成挛缩畸形,影响外形和限制了手的功能。我院自1992年6月以来采用手部癜痕切除后全厚皮片修复剖面37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脊髓压迫伤后给予AG进行治疗,24 h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脊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NOS活性;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4周后用电生理和动物行为学等指标评价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正常大鼠和损伤未治大鼠为对照。结果AG可以抑制组织中的NO含量和NOS活性,同时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比率,提高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恢复运动诱发电位的振幅和潜伏期,与对照及损伤未治大鼠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NOS抑制剂可以使伤后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提示iNOS活性变化可能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更具决定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伤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瘤段骨射线灭活再植在四肢骨肉瘤切除重建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6~12月,我科应用瘤段骨射线灭活再植重建四肢骨肉瘤切除后的骨缺损共6例,男3例,女3例,平均年龄12.7 (11~15)岁。所有病例Enneking分期均为IIB期,肿瘤均位于膝关节周围,其中股骨中下段4例,胫骨中上段2例。截除的瘤段长度平均24.8 (18~35) cm。瘤段骨边界外切除后使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线片前后等中心对穿照射灭活,剂量60 Gy,平均照射30 (25~40) min。灭活后瘤段骨均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随访,平均随访12.8 (6~18)个月,均未发现复发。1例因肺转移于术后6个月死亡,1例于术后12个月发现肺转移,目前带瘤存活。5例存活病例中,除1例瘤段骨-自体骨断端末次随访时仍不全愈合外,另4例骨折端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5 (6~10)个月。存活病例下肢功能评分(MSTS)平均24.6 (22~29)分。共有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内固定断裂,2例骨关节灭活后膝关节强直,经二次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瘤段骨射线灭活再植是重建四肢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可行方法,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