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急性期(发病7 d之内)给予快针浅刺,恢复期(发病第8天以后)给予针灸联合透刺治疗,留针2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2组治疗均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17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76.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1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52.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后拔罐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后拔罐配合电针(观察组38例)和单纯电针(对照组37例)治疗,观察组在耳后施以火罐闪罐后留罐5min。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及Nottingham分级系统量化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痊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有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耳后拔罐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电针,且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浅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浅针疗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Sunnybrook评分系统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5%;治疗组的痊愈率为40%,高于对照组的15%。两组治疗后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改善,H-B分级评分与Sunnybrook系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治疗后的H-B分级评分与Sunnybrook系统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浅针疗法配合常规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症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4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耳穴贴压与单纯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将87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成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组(45例)、单纯电针组(42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为86.67%,单纯电针组为76.1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能增加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耳穴揿针埋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性耳鸣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电针结合耳穴揿针埋针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6.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及耳穴揿针埋针配合常规方法治疗神经性耳鸣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和单纯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改善戒烟后烟草依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具有烟草依赖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每日吸烟量、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评分及烟草依赖自评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戒烟率。结果治疗组戒烟率为83.3%,对照组为5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每日吸烟量和烟草依赖自评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TN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TN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能改善患者烟草依赖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功能火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重度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先取耳尖、轮4进行放血治疗,然后治疗组采用多功能火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8.6%和88.7%,对照组分别为93.2%和60.8%,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火针配合耳穴贴压是一种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治疗组采用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为78.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香囊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耳穴贴压组、联合组,每组50例。联合组给予中药香囊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耳穴贴压组给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结果:3组治疗前后HAMD积分、NIHSS积分、Barthel指数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联合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耳穴贴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HAMD积分、NIHSS积分优于对照组与耳穴贴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结论:中药香囊联合耳穴贴压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胡倩 《新中医》2019,51(10):259-261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术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腹部术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揿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治疗5天。治疗后评价呃逆程度,记录起效时间和呃逆消失情况。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呃逆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呃逆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呃逆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揿针联合耳穴贴压用于腹部术后呃逆患者,能有效减轻呃逆,并且起效快,疗效优于盐酸甲氧氯普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针剌疗法并配合耳穴贴压疗法,与口服谷维素的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仅为9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疗效比较,除性生活下降一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2项症状疗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针剌与耳走贴压并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果优于口服谷维素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耳穴揿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耳穴揿针组、耳穴贴压组和安慰针组,每组30例。3组均选取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肾、交感、肝、皮质下,耳穴揿针组、耳穴贴压组分别予揿针针刺及王不留行籽贴压,安慰针组采用去除针尖的揿针胶布粘贴,每日按压3~4次,每次3~4 min,均于月经来潮前5 d开始干预,隔日更换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4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结束后下1个月经周期来潮时进行随访。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及随访时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耳穴揿针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耳穴贴压组患者治疗2、3个疗程及随访时,安慰针组治疗3个疗程后CMSS、VAS及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P0.05);耳穴揿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MSS评分,治疗1、2个疗程及随访时VAS评分低于耳穴贴压组(P0.05);耳穴揿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耳穴贴压组治疗3个疗程及随访时CMSS评分低于安慰针组(P0.001,P0.05),耳穴揿针组及耳穴贴压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安慰针组(P0.001,P0.05)。耳穴揿针组及耳穴贴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F_(2α)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PGE_2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耳穴揿针组、耳穴贴压组患者血清PGF_(2α)含量低于安慰针组(P0.05),血清PGE_2含量高于安慰针组(P0.05),且耳穴揿针组血清PGF_(2α)含量低于耳穴贴压组、血清PGE_2含量高于耳穴贴压组(P0.05)。耳穴揿针组、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及80.0%(24/30),均高于安慰针组的63.3%(19/30,P0.05)。结论:耳穴揿针、耳穴贴压均可改善原发性痛经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PGF_(2α)、PGE_2水平有关。耳穴揿针的整体作用优于耳穴贴压,可初步排除两种耳穴疗法的安慰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单予电针治疗,运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差异性,应用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导脑电记录分析系统记录2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面神经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瞬目反射结果,面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安全有效,且可增加电针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中药枇杷清肺饮水煎剂口服,治疗组同时以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观察两组皮损的变化情况,于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痊愈率23.1%,愈显率86.5%,对照组总有效率93.8%,痊愈率6.3%,愈显率4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在提高临床痊愈率和愈显率方面优于单纯中药治疗,耳穴贴压可作为寻常性痤疮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应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头针、耳穴贴压治疗术后腹胀与常规普通针刺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头针,每日1次,其间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每日每穴双侧交替按压5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日1次。观察两组针刺治疗前后肠鸣音、腹胀、伴随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8%( P<0.05)。结论:电针结合头针及耳穴贴压治疗术后腹胀较单纯体针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宁心安神揿针结合耳穴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客观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将105例失眠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只贴胶布,胶布内无药籽;治疗组用揿针和王不留行籽行贴压治疗;药物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1 mg。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腕式睡眠监测仪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药物组在失眠症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5),但在PSQI量表内自测睡眠时间上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 0. 05)。结论:宁心安神揿针结合耳穴治疗失眠有显著疗效,睡眠障碍的患者采用非药物疗法后其主观和客观指标有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能否增强电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耳穴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SF-MPQ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7.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RI感觉、PRI情感、PRI总分、VAS、PPI共5个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RI感觉、PRI情感、PRI总分、VAS及PP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耳穴贴压疗法能增强电针治疗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智 《新中医》2010,(1):88-89
目的:观察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疗法。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85.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的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基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2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耳穴贴压镇痛法,对比2组镇痛效果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2 h、24 h、3 d、5 d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5 d内止痛药物应用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采用耳穴贴压法可有效辅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治疗效果,可显著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