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采用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2~62岁,平均(44.3±1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对存在关节腔游离体的患者将游离体予以取出,对伴有尺神经炎的患者予以尺神经松解前置术。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肘关节最大屈伸角度,以及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肘关节最大屈伸角度均有明显改善,术前最大伸直角度和最大屈曲角度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MEPS评分、HSS肘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屈伸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早期经验.方法 2005年1~6月收治12例创伤后肘关节发生僵硬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8~56岁,平均40岁.应用铰链外固定支架对患者僵硬肘关节进行松解.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6~26个月,平均20.8个月,患者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从术前的62.1°改善为术后107.1°,平均最大伸展活动度从术前的32.5°改善为术后21.7°,总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的29.6°改善为术后85.4°,Mayo评分从术前44.6分改善为术后80.4分.结论 采用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技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僵硬肘关节的最大屈伸活动度及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3.
肘关节松解术结合带轴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松解术结合带轴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外源性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采用肘关节松解术加带轴外固定支架治疗16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16-42岁,平均30.5岁.原始损伤:肱骨髁上骨折3例,肱骨髁间骨折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1例,桡骨小头骨折5例,孟氏骨折3例.受伤至松解手术时间平均为13个月.11例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4例采用肘关节内侧入路,1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进行肘关节松解术,术中保留维持关节稳定的主要韧带,彻底清除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恢复关节活动度.松解完成后以带轴外固定支架固定肘关节,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3~2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4°±26°恢复到术后9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1,P<0.05).Mayo评分由术前平均(42±11)分增加到术后(84±16)分,其中优3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68.8%,例(87.5%)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未发生感染、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短暂的尺神经麻痹,2个月后症状消失.结论 肘关节松解术结合带轴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可维持肘关节的稳定性和特有位置,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浩琛  向明  陈杭  胡晓川  杨国勇 《中国骨伤》2014,27(11):943-94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对纳入的27例肘关节僵硬患者,行肘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4~54岁,平均35.7岁。术后配合镇痛及理疗康复锻炼,使用Mayo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7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由术前(61.5±30.1)°改善为术后(102.5±20.1)°,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4.8±12.1)°,改善为术后(16.3±16.1)°,总平均活动范围由术前(34.2±21.0)°改善为术后(84.9±9.2)°。根据Mayo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术前平均(60.5±13.4)分,术后平均(88.7±6.3)分,术后评分提高;其中优10例,良13例,一般4例,差0例。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视野清晰等优点,可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松解术与开放式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关节镜松解术与开放式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获得随访的肘关节僵硬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22例接受关节镜松解术及22例接受开放式松解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关节活动度(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差异和患肘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关节镜松解组获得18~52(28.7±2.5)个月随访,11例术前ROM<50°的患者术后ROM增加62.7°±15.5°;11例术前ROM>50°的患者术后ROM增加48.6°±26.8°。开放式松解组获得12~49(23.5±3.0)个月随访,12例术前ROM<50°的患者术后ROM增加85.8°±28.9°;10例术前ROM>50°的患者术后ROM增加41.5°±19.0°。结论开放式松解术和关节镜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均安全有效。术前ROM<50°患者采用开放式松解术后可获得更好的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康复;而术前ROM>50°的患者结果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活动受限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17例创伤后肘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关节镜下行肘关节松解术。术中清理关节腔,清除骨赘及影响活动的骨性阻挡,去除鹰嘴窝内瘢痕,松解挛缩的关节囊,恢复肘关节活动度。术后镇痛泵配合下进行康复训练及理疗。对比手术前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行Mayo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7~18个月(平均9.7个月),1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最大主动伸直位角度平均为5°±5°,较术前改善36°±19°;术后最大主动屈曲位角度平均为113°±21°,较术前增加28°±18°。手术前后最大主动伸直位及屈曲位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yo评分:术前,良3例,中10例,差4例;术后,优4例,良6例,中6例,差1例。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尺神经麻痹,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配合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肘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切开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关节镜联合切开松解术治疗32例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患者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38.5±15.6)岁(范围17~66岁);肱骨远端骨折术后12例、桡骨头骨折术后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关键点和疗效。方法 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0~67岁,平均(50.0±20.1)岁。患肘为左肘7例,右肘6例;创伤后僵硬9例,关节滑膜炎及退变性关节炎导致肘关节僵硬4例。13例患者均采用肘后正中入路,对于术前有明显尺神经症状1例患者采用尺神经前置术。对于术前因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1例患者行桡骨头切除术。结果 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5±4.2)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8.73±6.28)分,与术前(58.85±8.4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1.26±7.38)°,较术前(43.46±13.60)°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优7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6%。1例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愈合不良,1例患者术后出现了短期桡神经症状。结论应用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在保证肘关节稳定的前提下,配合积极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附2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306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其中258例获得完整随访,男166例,女92例;年龄16~70岁,平均36.7岁.左侧142例,右侧116例;主力侧119例,非主力侧139例.对符合术前肘关节间隙正常、异位骨化轻微及术中未进行主要侧副韧带起止点剥离3个条件者行单纯肘关节松解术,其余患者均行肘关节松解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采用内侧、外侧、后方正中或内外侧联合4种入路. 结果 258例患者术后获6 ~48个月(平均12.0个月)随访.213例患者松解术后使用外固定支架保护,外固定支架平均使用时间为7.7周(5~11周),其余45例患者仅单纯进行松解.屈伸活动度:术前平均为42.4°±31.1°(0~90°),术后平均为96.2°±18.2°(60° ~ 140°),改善53.9°±36.0°(0~140°);旋转活动度:术前平均为136.8°±49.1° (10°~ 180°),术后平均为161.2°±22.2° (120° ~180°),改善24.4°±33.4°(0 ~ 11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71.5±15.3)分(60 ~ 100分),术后平均为(91.6±7.3)分(85~ 100分),改善(20.0±17.1)分(0~40分),以上项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患者在松解术后出现肘后血肿、伤口裂开、针道感染、外固定支架断裂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良好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肘关节松解术效果良好.完善治疗细节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尺神经在重度肘关节僵硬治疗中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与否的预后.[方法]2002年7月~2007年10月共收治44例O'[KG-48x]DriscollⅡ型重度肘关节礓硬患者,术前均无尺神经功能障碍.其中22例患者接受彻底的肘关节僵硬切开松解术,14例采用后正中入路,8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同时行尺神经松解术并予深筋膜下前置.另外22例患者采用同样手术方式松解,1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6例内外侧联合入路,但术中尺神经不予处理.根据Amadio肘部尺神经损害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比研究术后尺神经的预后.[结果]尺神经松解前置组22例患者随访13~52个月(平均28.7个月),按照Amadio肘部尺神经损害的疗效评分为平均8.7±0.6;对照组22例患者随访12~52个月(平均30.9个月),Amadio肘部尺神经损害的疗效评分为平均8.0±0.8.两组尺神经的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肘关节僵硬的治疗过程中常规行尺神经松解前置,可预防尺神经在肘关节松解术后发生功能障碍,改善尺神经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松解术治疗关节内因素引起的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自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应用肘关节镜松解术治疗关节内因素引起的肘关节僵硬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7~64岁,平均(41.8±7.1)岁。关节镜下松解挛缩的关节囊,清理增生的滑膜,取出游离体以及打磨清理增生骨赘,伴有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予以尺神经松解前置。观察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以及使用Mayo评分标准评价患肘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随访9~26个月,平均(15.4±10.7)个月。术前肘关节平均最大屈伸活动度为(63.7±22.3)°,术后改善为(106.5±32.8)°。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系统评分,术后较术前提高了(28.5±6.2)分,优8例,良10例,一般3例。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未出现感染、异位骨化、血栓等并发症,术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结论关节镜松解术治疗关节内因素引起的肘关节僵硬,可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松解及清理术在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及清理术在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方面的应用。方法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1~63岁;病程8个月~20年。肘关节屈曲角度为15° ̄60°,平均30.4°;伸直角度为-80°~-20°,平均-51.2°。关节内骨赘伴游离体4例,陈旧性桡骨头骨折2例,陈旧性尺骨鹰嘴骨折2例,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3例,退行性变4例。臂丛麻醉下,经肘内上、外上入路切开,关节镜下均可见充血增生的滑膜及软组织粘连,关节软骨退变、剥脱8例,关节内增生骨赘伴游离体形成5例,肘关节前方瘢痕骨化2例。刨削滑膜粘连带,取出增生骨赘及游离体。检查关节活动度,若肘关节伸直受限,则对前方软组织及关节囊松解;若屈曲受限,则另经后直入路(鹰嘴尖上3cm)进入肘关节,对后方关节囊进行松解。结果术后7~14d,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暂时性麻痹,3个月后恢复。无一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1个月。末次随访时,关节屈曲角度为70° ̄120°,改善60.5°;伸直角度为-20° ̄-5°,改善37.6°。参照改良HSS肘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7例,良5例,失败3例。结论肘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及清理术可改善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吴长青  华英  刘勇占 《中国骨伤》2023,36(7):614-618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切开固定术治疗12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男59例,女61例,年龄25~77(53.5±3.2)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肘关节僵硬分为僵硬组37例和对照组8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肘关节僵硬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发生肘关节僵硬37例(僵硬组),未发生肘关节僵硬83例(对照组),关节僵硬发生率为30.83%,僵硬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损伤能量、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开放性损伤和术后过早或过度活动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高能量损伤、骨折AO分型、开放性骨折和术后过早或过度活动是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术后僵硬组术后活动度以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后非僵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屈曲僵硬与旋转僵硬患者的术后活动度以及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术前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康复策略,以最大程度降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肘关节松解术时通常采用的后正中入路和内外侧联合入路两种手术切口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方法自2009年1月至12月由同一小组治疗且获得完整随防的肘关节僵硬患者共4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35.8岁(16~70岁);僵硬程度:极重度12例,重度7例,中度2例;8例有尺神经症状.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38.8岁(16~51岁);僵硬程度:极重度11例,重度7例,中度2例;5例有尺神经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松解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患者获得4~15个月(平均7.9个月)随访.采用后正中入路的患者肘关节平均屈伸术前为27.6°±25.7°,术后为111.4°±25.6°;平均旋转术前为152.9°±46.9°,术后为168.1°±19.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术前为(65.5±11.5)分,术后为(95.7±6.4)分.内外侧联合入路患者平均屈伸术前为35.5°±25.0°,术后为1 16.5°±19.1°;平均旋转术前为138.0°±55.7°,术后为148.5°±45.6°;MEPS评分术前平均为(66.3±13.0)分,术后为(97.3±7.0)分.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和MEP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活动度及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后正中入路的21例患者中有5例肘后方形成巨大血肿,有3例肘后伤口裂开,余患者均有轻度的血肿形成.而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伤口并发症.结论 在肘关节松解术中尽量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可避免后正中入路时伤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AO分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3 d开始保护性功能锻炼。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及X线片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43个月,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87°±3°,屈曲114°±4°,伸直27°±6°,旋前65°±4°,旋后67°±5°。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55~100(87±4)分,优13例,良3例,可4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4例出现暂时性尺神经麻痹,1例关节僵硬,1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结论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提供坚强内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肘关节外翻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3~1995年我所共收治外伤性肘关节外翻畸形30例。肘部损伤时年龄2~21岁,平均8.1岁,其中儿童28例,占93.3%。肘部损伤为肱骨外髁骨折19例,肱骨髁上骨折8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桡骨头脱位2例。肘关节提携角20°~45°,平均28.7°。合并创伤性尺神经炎22例,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例。22例创伤性尺神经炎均做了神经松解前移术,其中20例平均随访6年4个月,优良率为85%。7例做肱骨髁上截骨术,平均随访7年11月,肘关节外观及功能满意。作者认为,肘部损伤(尤其是儿童肘部损伤)的延误诊治、复位固定不良和骨骺损伤是发生肘外翻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准确复位和确切固定是减少肘外翻发生的重要措施。严重肘外翻畸形可做肱骨髁上截骨矫正,合并创伤性尺神经炎应早期做尺神经松解前移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患者行关节镜松解术。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71岁(56—83岁)。排除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等其他明显原因导致膝关节僵硬的患者。手术包括重建髌上囊和内外侧沟、松解髌骨周围挛缩、切除残留的半月板或膝前结节等。采用KSS评分对膝关节术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2.3年(1~6年)。术中均可见到关节内纤维束带形成、滑膜肥厚增生和髌骨周围粘连。2例患者术中见膝前结节纤维,1例术中见假性半月板形成。3例患者行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松解术,5例行单纯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中平均屈曲度为119°(100°~130°),末次随访时为100°(95°~115°)。KSS评分从术前平均为7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6分。术前术后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1)。结论关节镜是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安全、有效方法,达到明显改善功能和加快术后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合并僵/强直畸形的炎症性肘关节炎患者行半限制性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采用Coonrad-Morrey半限制型假体治疗肘部疾患7例(7肘),其中类风湿关节炎4例,银屑病性关节炎2例,肘关节骨关节炎1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41~65岁,平均49.75岁.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的52.5°(0°~75°)上升至术后的102.86°(80°~118°)(P〈0.05);肘关节前臂旋前、旋后的活动范围由术前的71.25°(0°~120°)提高至115°(50°~150°)(P〈0.05).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由术前的55.63分提高至术后的81.25分(P〈0.05);3肘优,3肘良,1肘可,优良率85.7%.并发症:1例完全强直肘关节术后1周康复锻炼时出现肱骨内髁骨裂,石膏固定治疗后6周愈合,1肘术前即有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术后6个月尺神经支配区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对于合并僵/强直畸形的炎症性关节炎患者行半限制性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较好,具有彻底矫正畸形、消除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的优点,但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放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2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于本院行开放松解术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采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3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优13例、良6例、中1例,优良率95.00%。[结论]开放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肘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ryker DJDⅡ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肘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12月,共收治43例肘关节僵硬患者,41例获得完整随访,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3岁(16~70岁);左侧22例,右侧19例;主力侧20例,非主力侧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13例行单纯肘关节松解术,B组26例行肘关节松解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C组2例采用间隔式关节成形术加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8.0个月(4~15个月)随访,平均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为6.4周(5~8周).A组患者平均屈伸ROM:术前为38.46°±31.05°,术后为102.31 °±29.20°,改善63.85°±45.01°;平均旋转ROM:术前为143.85°±52.05°,术后为163.85°±22.20°,改善20.00°±33.42°;平均MEPS评分:术前为(73.46±16.12)分,术后为(93.85±7.12)分,改善(20.38±17.01)分.B组患者平均屈伸ROM:术前为29.23°±22.61°,术后为120.00°±17.89°,改善90.77°±21.53°;平均旋转ROM:术前为143.85°±53.01°,术后为154.23°±41.49°,改善10.38°±29.05°;平均MEPS评分术前为(62.50±8.03)分,术后为(97.50±6.36)分,改善(35.00±9.59)分.将两组进行比较,B组屈伸ROM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固定患者中3例出现针道轻度感染,1例出现外固定支架断裂,1例早期因肿胀致屈肘时摩擦皮肤;无桡神经损伤和固定针松动患者.结论 应用Stryker DJD Ⅱ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有助于屈伸活动范围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不恰当的操作可能引起活动范围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