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切开解剖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脱位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4年9月-2007年12月行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脱位患者.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20例,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7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13例.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 结果 随访36 ~ 71个月,平均51个月.随访期限内出现肱骨头坏死6例,内固定松动2例,螺钉穿出6例,骨折不愈合2例,感染2例,肱骨头坏死发生率为3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为2.55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平均为80.8分.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6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为70%. 结论 尽管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脱位有较高的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但肱骨头坏死与肩关节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选择地采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经j角肌胸大肌入路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18例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4岁(57~74岁).骨折Neer分型:均为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3 d(5~11 d).记录术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0~125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400 mL,平均350 mL.18例患者术后获35~45个月(平均40.6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10~14周).2例患者发生Ⅱ~Ⅲ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Ⅳ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平均为84.2分(67~94分);其中优9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平均为164.0°±29.0°,体侧外旋平均为40.5°±21.3°,内旋达T7~T8(L2~T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其固定确切,保护了肱骨头及骨折端的血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临床症状、颈部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一般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改善情况、颈功能活动度和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内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降低,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和右侧屈等颈功能活动度明显改善,C5~7神经根内径明显减小,且观察组的NPQ、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各方向颈功能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C5~7神经根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CSR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缓解神经根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电针治疗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选取收治的82例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女18例,男23例;年龄20~52(39.31±5.80)岁;左侧12例,右侧29例;病程3.2~35.4个月;采用肌内效贴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19~53(40.67±6.13)岁;左侧11例,右侧30例;病程3.0~36.0个月;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3次/周,连续性治疗3周。治疗组每次电针治疗后,立即贴扎肌贴并保留2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以及治疗后1、3、8周后采用肩关节 Constant-Murley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1例在治疗1周后因对肌贴胶布过敏拒绝治疗,对照组1例在治疗1周后因对金属针过敏而拒绝治疗,其余80例完成全部治疗及随访。治疗后即刻,以及治疗后1、3、8周后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为(2.06±1.03)、(2.74±1.66)、(3.28±1.04)、(3.90±0.12)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 评分分别为(86.41±3.52)、(82.44±3.14)、(80.46±2.54)、(76.97±2.01)分;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35±0.41)、(3.08±0.92)、(3.77±0.67)、(3.96±1.04)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 评分分别为(75.82±2.73)、(74.72±1.53)、(73.66±1.53)、(70.68±1.95)分;两组治疗后即刻VAS、Constant-Murley 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即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VAS、Constant-Murley 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VA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 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8周VAS、Constant-Murley 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采用肌内效贴联合电针治疗,能够减轻局部疼痛,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患者运动时配合肌贴的保护,运动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即时效应,而且无创伤,患者愿意接受,是一种即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明  陈杭  唐浩琛  谢杰 《中国骨伤》2008,21(12):919-921
目的:通过分析28例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体会及教训。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31-73岁,平均54.7岁。均为新鲜骨折。骨折根据Neer分型:两部分外科颈骨折18例,外展嵌插两部分大结节骨折10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42min,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满意,向前成角基本矫正。外展嵌插两部分大结节骨折的颈干角从术前的平均175°(160°-200°)恢复至平均136°(128°~142°),大结节移位小于3mm。随访6-13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现象,术后8—10周取出内固定。根据ASE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本组ASES评分平均91.2分(63~100分),Constant—Mudey评分平均90.4分(67-100分)。本组优12例,良14例,一般2例。结论: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操作有相当难度,且须在透视下进行,但具有损伤小、康复快的优点,是治疗特定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骨质情况是决定固定稳定程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周红  赵琛  唐浩琛 《四川中医》2022,(5):155-159
目的:观察逐痰祛瘀固本法联合针刺郑氏经验穴在中老年髌股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髌股关节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郑氏经验穴治疗,观察组采用逐痰祛瘀固本法联合针刺郑氏经验穴治疗,均治疗4周,评估两组治疗4周时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时膝关节功能(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血清指标[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5-羟色胺(5-HT)],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时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时点与组别交互作用对中老年髌股关节病患者的Lysholm评分、VAS评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独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Lysholm、VAS评分相近(P>0.05);治疗1周时、治疗4周时,观察组Lysholm、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铰链外固定架结合中药外敷手法推拿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1年12月,对37例肘关节僵硬患者(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24~53岁,平均33.7岁),行切开松解铰链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后配合中药外敷、手法推拿。结果:3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1个月(7~24个月)随访,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由术前(60.4±31.10)°改善为术后(101.5±21.10)°,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5.8±11.10)°,改善为术后(15.6±15.10)°,总平均活动范围由术前(34.2±20.0)°改善为术后(85.9±9.10)°;MEPS评分:术前平均为(70.5±13.3)分,术后平均为(90.6±6.3)分,改善(20.1±17.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运用铰链外固定架结合中药外敷手法推拿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僵硬肘关节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当压迫物来自椎管前方时,常需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但该类手术损伤大,失血多,技术要求高等因素限制了该手术的开展。自2002年7月~2002年12月共进行了15例,在减少失血量,减轻损伤,降低技术和操作难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钛网融合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伴有神经损伤,常需行椎管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自2003年2月~2003年7月,采用钛网融合器配合TSRH或Z-Plate系统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18~55岁,平均37·8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