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其受体 (b FGFR)以及磷酸化酪氨酸蛋白 (P Tyr)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16例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胎龄 (妊娠 12~ 31周 )的胎儿皮肤组织 8例和成人皮肤组织 8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病理技术确定 b FGF、b FGFR和 P Tyr这3种蛋白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b FGF、b FGFR和 P Tyr在胎儿和成人皮肤内都有表达 ,b FGF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外基质中 ;b FGFR定位于这些细胞的细胞膜上 ;P Tyr蛋白的阳性信号在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质膜上和胞浆内都有分布。在胎儿发育初期 ,分别含有这 3种蛋白的阳性细胞数量很低 ;随着胎儿生长发育 ,这3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大 ;在发育后期的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 ,这 3种蛋白表达升高更加显著。结论 :b FGF、b FGFR和 P Tyr在不同发育阶段人的皮肤组织内呈阳性表达 ,显示它们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发育早期的胎儿皮肤中 ,这 3种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胎儿创面无瘢愈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MV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则survivin ,VEGF ,b FGF和CD3 4在 10例正常大肠组织和 5 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基因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 ,在 5 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 ,阳性率为48%,与大肠肿瘤的Ducks分期 ,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VEGF在正常大肠组织也不表达 ,在 5 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 ,阳性率为 74%,与大肠的Ducks分期 ,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b FGF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 ,在 5 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 ,阳性率为 5 8%,与大肠肿瘤的Ducks分期 ,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survivin ,VEGF ,b FGF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MVD)成正相关 ;survivin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 ,b FGF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是血管的保护性基因 ,参与了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类型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2例膀胱癌组织中 VEGF、b FGF的表达 , 因子相关抗原定量 MVD,原位杂交显示 VEGFm RAN。结果 膀胱癌的肿瘤细胞内可检测到 VEGFm RNA,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VEGF、b FGF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MVD与膀胱癌组织学类型、b FGF、VEGFm RNA表达均有关。结论  VEGF、b FGF在膀胱癌的血管形成以及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 VEGFm RNA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膀胱癌的表达结果 ,可较准确地表明 VEGF诱导膀胱肿瘤血管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alph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相关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22例胰腺癌及相应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VEGF和FGF的表达,分析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α、VEGF和F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胰腺癌周组织(P<0.01),三者之间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HIF-1α的表达与胰腺癌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和FGF的表达与胰腺癌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HIF-1α、VEGF和FGF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三种细胞因子对预测术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bFGF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对 72例血管瘤和 2 0例血管畸形组织切片的 b FGF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b FGF在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 ,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 (P<0 .0 1)。在血管瘤增殖期、退化早期和退化完成期三者之间 ,b FGF的表达存在着差异。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程度越高 ,b FGF的表达越高 (P<0 .0 5 )。结论 b FGF与血管瘤的增殖和退化有关 ,与血管畸形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F)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al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GF)家族成员有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两大家族均对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维持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存活、促进其增殖、分化并诱导其定向迁移等众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概括介绍NF中的重要成员之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F家族中的重要成员VEGF和b FGF对NSCs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及观察膀胱癌患者围术期血清及尿液透明质酸(H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干预的31例膀胱癌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时间段的31例体检显示机体健康的同龄者选为对照组,然后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3、7、10、14 d时将观察组的血清及尿液HA、b FGF及VEGF指标进行检测,并检测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 d及术后1、3、7 d的血清及尿液HA、b FGF及VEGF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10、14 d的血清及尿液HA及VEGF水平仍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7、10、14 d的血清及尿液HA、b FGF及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1 d及术后1 d(P均<0.05)。结论膀胱癌患者围术期血清及尿液HA、b FGF及VEGF波动较大,其均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及其转录因子smad2和smad3基因在不同胎龄的胎儿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和6例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的总RNA后,分离m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这3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TGF-β1、smad2和smad3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都有表达.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组织中,TGF-β1和smad2基因表达较弱,随着胎龄的增加,皮肤组织内这两种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在出生后机体的皮肤组织中,这两种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妊娠早期皮肤的1.3倍和5.9倍,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smad3基因的表达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在妊娠早期的皮肤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较强,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该基因表达逐渐降低,而在出生后机体的皮肤组织内,smad3基因表达产物的灰度值又升至0.272±0.022,与早期妊娠胎儿皮肤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TGF-β1、smad2和smad3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显示TGF-β1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TGF-β1和smad2基因低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修复的机制之一,smad3基因在其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非促分裂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growth factor,FGF)又称肝素结合因子,是一个多基因家族,至今已发现30个成员,分别命名为FGF1~30。FGF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序列同源性和结构相似性。FGF1又称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cidic FGF,a FGF) ,是FGF家族中最早的成员之一,属于多肽类细胞因子,目前,国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经能够大量生产,并作为一种外用药投入了临床应用。a FGF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在促血管生成和创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促分裂效应以及非促分裂效应,后者同样参与了体内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促进大鼠皮肤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 2 mm× 2 mm的新生大鼠皮肤分别接种在含有 1、10和 10 0 μg/ L 3种不同浓度的改构型 a FGF和野生型 a FGF与体积分数为 10 %小牛血清的 Dulbecco改良 Eagle培养基中培养 4 d,然后测定生长后皮肤的面积。结果 空白对照组的皮肤面积为 ( 2 .96± 1.12 ) mm2 ,浓度为 1、10和 10 0 μg/ L 改构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4、1.5和 1.3倍 ,而 3种不同浓度的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5、3.2和 1.6倍。与其他组相比 ,只有浓度为 10μg/ L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改构型 a FGF对皮肤生长无显著刺激 ,其作用效果明显低于野生型 a FGF。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水平 ,并初步探讨白血病患者VEGF水平的评价方法以及VEGF特异性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用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细胞株 (HL 6 0、U937、NB4、JM和K5 6 2 )培养上清中bFGF和VEGF浓度 ,比较其差异 ,将VEGF血清浓度测定值 (pg ml)、血清浓度测定值经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标化后标化值VEGF PLT(pg 10 6 )分别作为比较指示 ;HL 6 0细胞经不同浓度VEGFASODN作用后 ,利用噻唑蓝、ELISA法分别测定靶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其VEGF分泌水平。结果发现 :①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bFGF阳性率 (37.5 % )高于健康对照者 (10 % ) (P <0 .0 1) ,在 5株白血病细胞株中 ,NB4 、U937和K5 6 2细胞上清中检测到了bFGF表达 ;②急性白血病患者及健康者血清VEGF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但二者标化值测相差显著 (P <0 .0 5 ) ;除U937外 ,其余 4株细胞株培养上清中均有VEGF表达 ;③HL 6 0细胞经 0 .5 ,1及 5 μmol LVEGFASODN作用 2 4小时后 ,其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 ;经 1,5 ,2 0 μmol LVEGFASODN作用 2 4小时后 ,HL 6 0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 (P <0 .0 5 )。结论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肝源性溃疡中胃黏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分析其与病情进展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临床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133例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合并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内镜下活检溃疡边缘及正常黏膜组织为对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胃黏膜(133例)、胃溃疡活动期(GA期52例)、胃溃疡愈合期(GH期45例)、胃溃疡瘢痕期(GS期36例)患者黏膜组织VEGF mRNA、bFGF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溃疡边缘组织VEGF mRNA、bFGF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GS期患者VEG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A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期患者bFG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A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示VEGF mRNA、bFGF mRNA的表达量与患者溃疡并发症发生率呈负相关(rs=-0.672,-0.508,P<0.05).结论 VEGF mRNA、bFGF mRNA在肝源性溃疡的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潜在的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血清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43例MDS患者的血清。结果表明,MDS患者VEGF、bFGF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RAEB、RAEBT组均明显高于RA、RAS组,RAEBT组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VEGF、bFGF水平无显著差别。VEGF、bFGF水平与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受累、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有关,VEGF与bFGF正相关(r=0.539,P〈0.01)。结论:MDS患者VEGF、bFGF增多,其水平与MDS类型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双龙丸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的影响与分子学机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探讨双龙丸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分子学机制。方法 63只Wistar大鼠参照Drexler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双龙丸大剂量组(6.72g/kg)、双龙丸小剂量组(3.36g/kg)、AMI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另取11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治疗观察半数至2w、半数至4w结束。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AMI大鼠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PGF)的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 mRNA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双龙丸大、小剂量组各期的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均比AMI对照组增多,且第4w比第2w更显著;第2w时,大剂量组VEGF较AMI对照组、bFGF较小剂量组和AMI对照组均增高,大剂量组4w时VEGF较2w降低;大、小剂量组各期VEGF mRNA的表达均比AMI对照组增高,其第4w均较第2w为低;而bFGF mRNA的表达则仅见大剂量组第2w时高于其他组;以上各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双龙丸能够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大剂量应用对VEGF、bFGF及其mRNA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胚胎、新生以及成年3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肠道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取胚胎、新生和成年大鼠小肠,经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与切片后,用链酶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EGF和bFGF两种生长因子的定位与表达特征。结果:EGF的阳性表达可见于胚胎、新生以及成年3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主要位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细胞和膜肌层细胞胞浆,其表达强度为阳性。bFGF在胚胎、新生与成年大鼠小肠表达的定位与EGF类似,但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表达为弱阳性或阳性。结论:EGF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呈强阳性表达,表明了它对肠道的发生、表型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十分重要。与EGF相比,大鼠胚胎期、新生以及成年期bFGF低表达特征,表明bFGF参与了动物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的发育过程,但其作用可能较EGF为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缺血 再灌注大鼠肝脏内源性bF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bFGF调控内脏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即刻组、外源性bFGF治疗组及未治疗的再灌注6、24 和48小时组。bFGF和FGFR1 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结果: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bFGF和FGFR1 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分别在再灌注6小时和24 小时达峰值,48小时后下降。应用外源性bFGF治疗后,在组织学损伤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bFGF表达水平也较非治疗组明显提高,而FGFR1 的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缺血 再灌注损伤诱导了内源性bFGF和FGFR1 的表达,而外源性bFGF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bFGF的表达或其自身与FGFR1 结合,调控肝损伤后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磅脱移行细胞癌(BTC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3例BTCC及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抗原进行检测。结果:bFGF在正常移行细胞呈阴性表达.在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肌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且在肿瘤细胞中的过表达率与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单发与多发,初发与复发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FGF在BTCC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为综合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