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TC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不同时间后.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改变,并据此计算线粒体酶活力抑制状况;利用试剂盒检测ATP酶活力抑制状况。结果:随着TCE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ATP酶活性下降,线粒体酶抑制率升高.当TCE浓度超过0.5mmol/L,作用时间大于8h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E可引起体外培养的皮肤KC细胞线粒体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对角质形成细胞(KC)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的保护作用,为预防三氯乙烯皮肤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以不同浓度TCE处理8h,GBE保护实验则以不同浓度GBE预处理2h后再进行TCE染毒,采用罗丹明123(Rh123)和碘化丙啶(PI)双染色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Rh123荧光强度为18.73±0.45,正常和早期凋亡细胞分别占(77.10±2.08)%和(12.33±1.39)%;2.0mmol/LTCE染毒组Rh123荧光强度下降到8.20±0.66(与空白对照相比,P<0.01),正常和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1.90±0.56)%和(65.33±1.45)%(与空白对照相比,均P<0.01)。10mg/L的GBE预处理对2.0mmol/LTCE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即显示有保护作用,Rh123荧光强度为13.80±0.92,正常细胞占(40.90±2.10)%,早期凋亡细胞占(32.10±1.25)%(与2.0mmol/LTCE染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GBE浓度的增大,保护作用渐强,100mg/L的GBE达到完全的保护作用,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18.57±0.57,(76.57±2.67)%和(11.63±1.07)%(与2.0mmol/LTCE染毒组相比,P<0.01,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E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KC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使细胞进入凋亡状态;GBE预处理能有效预防TCE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并可降低KC凋亡。研究结果提示GBE可能用作预防三氯乙烯皮肤损伤的有效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三氯乙烯(TCE)致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C)损伤过程中caspase-8、caspase-9活力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探讨TCE引起KC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KC分别给予0.125、0.250、0.500、1.000和2.000mmol/L的TCE染毒4、8、12、24 h,以100μmol/L的caspase-9特异抑制剂Z-LEHD-FMK预处理细胞1 h,再用2.000mmol/LTCE染毒1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8及caspase-9活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2.000和1.000 mmol/LTCE染毒组作用8 h后细胞活力降低.染毒超过12 h,各剂量组细胞活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不同的时间段,各剂量组的caspase-8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8 h时,2.000mmol/LTCE组caspase-9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24h时,各剂量组caspase-9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剂量的TCE染毒12 h后,2.000 mmol/L TCE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升高至(80.43±4.21)%,空白对照组为(9.40±2.98)%,除0.125 mmol/LTCE组外,其他各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效应关系明显.Caspase-9抑制剂预处理组caspase-9活力及细胞凋亡率较2.000mmol/L TCE染毒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aspase-9的活化在TCE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KC的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三氯乙烯(TCE)诱导离体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KC)Caspase-3活力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TCE诱导KC凋亡的可能信号通路.方法 以不同浓度(0.125、0.250、0.500、1.000、2.000 mmol/L)TCE对离体分离培养的KC分别染毒至4、8、12、24 h;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预处理组,先用100 μmol/L Z-DEVD-FMK预处理细胞1 h,然后再用2.000 mmol/L TCE染毒12 h.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力变化,借助Annexin-V/PI双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TCE染毒4 h,各TCE剂量组Caspase-3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染毒8 h,1.000 mmol/LTCE组Caspase-3活力和2.000 mmol/LTCE组Caspase-3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CE染毒12 h和24 h,各TCE剂量组Caspase-3活力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各TCE剂量组,在TCE浓度达到0.250 mmol/L以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呈剂量-效应关系.Z-DEVD-FMK预处理组,与2.000 mmol/L TCE组比较,Caspase-3活力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得到抑制(P<0.01),而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在TCE诱导离体培养的KC凋亡中,Caspase-3的活化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对人角质形成细胞(KC)一氧化氮(NO)合成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三氯乙烯引起皮肤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以0.125、0.25、0.5、1.0、2.0 mmol/L浓度的TCE染毒4 h,另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100 μmol/L预处理细胞30 min后再行TCE处理,分别于染毒后12 h、24 h、48 h、72 h时检测细胞上清中NO的含量,MTT法观察细胞活力.结果 低剂量的TCE不引起NO含量改变(与溶剂对照比较,P>0.05),0.5、1.0、2.0 mmol/L浓度的TCE染毒组NO含量分别在染毒后的24 h、48 h和72 h开始升高(P<0.05),对应的细胞活力则相应下降(P<0.05);AG预处理的0.5、1.0和2.0 mmol/L TCE染毒组在处理48 h后NO含量开始下降(与对应的TCE染毒组比较,P<0.05),且回复到正常溶剂对照水平(P>0.05),其所对应的细胞活力逐步回升(与对应的TCE染毒组比较,P<0.05).结论 TCE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人KC产生NO,而过量的NO可能介导了TCE的KC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室内醇酸色漆挥发物对小鼠多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ICR小鼠分为3h急性染毒组、30h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醇酸色漆为受试物应用静式吸入染毒方法,染毒期间及恢复期观察其行为变化,染毒后测定其心脏、肺脏、肝脏、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3h急性染毒组,小鼠吸入醇酸色漆挥发物对心、肾组织SOD酶活力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肝组织SOD酶活力分别为(74.89±34.29)、(84.31±18.53)U/mg pro,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h染毒组,小鼠吸入醇酸色漆挥发物其心、肺、肝组织SOD酶活力(32.5±15.64)、(35.47±17.43)、(68.15±12.92)U/mg pro,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组织SOD酶活力的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醇酸色漆挥发物可对小鼠多器官SOD产生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铜对人肝细胞L-02线粒体的损伤作用。[方法]将硫酸铜用D-Hank’s液和培养液稀释成终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μmol/L的硫酸铜与L-02细胞共培养18h,进行量效关系研究;以150μmol/L浓度与L-02细胞共培养0、6、12、18、24h进行时效关系研究。正常对照组:加入与处理组等体积的D-Hank’s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线粒体酶抑制率和整体功能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罗丹明123(Rh123)和碘化丙啶(PI)结合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结果]铜可引起线粒体酶抑制率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线粒体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并随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损伤加重;FCM结果表明随着铜剂量增大,实验组Rh123平均荧光强度逐渐降低,由对照组93.60±18.12下降至200μmol/L组59.94±13.55,即膜电位呈逐渐降低趋势;而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由对照组2.73%增加至200μmol/L组17.07%(P〈0.05,P〈0.01)。随着铜作用时间的延长,Rh123平均荧光强度逐渐降低,由对照组93.60±18.12降低至24h组55.74±15.45,即膜电位呈逐渐降低趋势;而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由对照组2.73%降低至24h组20.45%(P〈0.05,P〈0.01)。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显示,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质,释放量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铜可诱导L-02细胞线粒体损伤,引起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释放入胞质,线粒体结构和整体功能遭破坏,导致细胞损伤甚至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0.1、0.5、1.0μmol/L的鱼藤酮染毒PC12细胞72 h,对照组加入相同剂量的DMS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 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下细胞的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0.1、0.5、1.0μmol/L鱼藤酮作用于PC12细胞72 h时,细胞活力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细胞虽未发生明显的凋亡,但处于G1期细胞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增多,G2/S期细胞相对减少,说明鱼藤酮抑制细胞增殖明显,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显著.结论 鱼藤酮在小剂量长时间的持续作用时,启动了细胞凋亡,表现为对PC1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KC)一氧化氮(NO)合成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及活力的影响,探讨TCE的皮肤细胞毒性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的正常人KC与0.125、0.25、0.5、1.0、2.0mmol/L的TCE共培养4h,分别于染毒后12、24、48、72h测定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力,分析其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诱导型NOS(iN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低剂量组(0.125和0.25mmol/L)NO含量与iNOS活力在染毒后各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无差异;0.5mmol/L组NO含量与iNOS活力均在染毒后48h开始升高,分别为(32.19±4.75)μmol/L[对照组:(23.70±3.11)μmol/L,P<0.05]和(1.15±0.02)×103U/L[对照组:(0.77±0.06)×103U/L,P<0.05],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0.5~2.0mmol/L组NO量与iNOS活力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出现的时间提前,1.0和2.0mmol/L组分别于染毒后24和12h出现升高;NO释放的增加总是与iNOS活力升高一致,而结构型NOS(cNOS)活力在各剂量组的各时点均无变化;RT-PCR结果显示TCE可以诱导iNOSmRNA转录水平增高。结论TCE可以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NO合成增加,大量产生的NO与iNOS基因的上调有关,这一机制可能参与了TCE的皮肤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蒿甲醚对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和传代培养的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的线粒体跨膜电位以及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探讨蒿甲醚引起神经元细胞毒性的作用方式和毒性机制。方法:将蒿甲醚分4个剂量组(0、10^-5,10^-4,10^-3mol/L)处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和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6h后,用碘化丙啶(PI)和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荧光染料染色30min,PBS清洗两次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PI和Rhodamine 123荧光染料的荧光强度来分析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1)蒿甲醚能增强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和传代培养的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内的PI荧光强度,作用6h后,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相比,药物组正常细胞数减少或消失,细胞内PI的荧光强度随蒿甲醚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峰向右移动,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2)蒿甲醚可明显降低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和传代培养的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内的Rhodamine 123的荧光强度,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相比,药物组正常细胞数减少,细胞内Rhodamine 123的摄取量明显减少,荧光强度随蒿甲醚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峰向左移动,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蒿甲醚与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和传代培养的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作用后,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可能是引起神经元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镉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镉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为探讨其内分泌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豚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用氯化镉(CdCl2)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umol/l处理细胞1h,以50umol/L CdCl2处理细胞0、15、30、60、120、240min,观察CdCl2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功能毒作用的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检测线粒体酶活力,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罗丹明123(Rh123)和碘化丙啶(PI)双标记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细胞存活状态。结果 CdCl2引起细胞线粒体酶活力及MMP降低:以6.25~200.00umol/L CdCl2染毒细胞1h,对照组MTT的平均吸光度(A570nm)值为0.  相似文献   

12.
三氯乙烯诱导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三氯乙烯(TCE)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HEK)的凋亡诱导作用,探讨TCE皮肤毒性的作用靶.方法 采用中性红吸附试验测定TCE对体外无血清培养的NHEK的中性红吸附减少50%的浓度(NR50值),确定TCE染毒剂量;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反映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氧化状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流式细胞仪(FCM)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和测定细胞DNA含量,计算凋亡发生率及增殖指数(PI).结果 TCE对NHEK的NR50值为4.53(3.92~5.13)mmol/L;TCE处理NHEK 4 h后,MDA含量的增加和SOD活力的抑制均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0.98,r=0.93,P<0.01);TEM观察显示,与对照相比,TCE处理组细胞可见明显凋亡改变;FCM测定显示,DNA含量直方图中G1期前可见明显的凋亡峰,与对照组相比,TCE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空白对照及TCE 0.125、0.500、2.000 mmol/L组分别为18.42%、31.83%、38.63%、44.35%),而PI则明显降低(空白对照及TCE 0.125、0.500、2.000 mmoL/L组分别为4.99%、3.26%、2.48%、2.07%).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TCE可通过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作用诱导NHEK凋亡,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对人肝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BAX、Bcl-2)和肝代谢酶基因(CYP1A2、CYP2E1、CYP3A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 培养肝细胞,DMSO作为溶剂对照,采用不同浓度TCE(0.2、0.4、0.8、1.6、3.2 mmol/L)染毒L02肝细胞24 h,另外用TCE 1.0 mmol/L染毒细胞不同时间(2 h, 4h, 8h, 16h, 32h),采用Real-time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细胞中凋亡基因和CYP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剂量TCE染毒后,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BAX表达水平比对照组升高2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 Bcl-2表达水平下降20%~35%。TCE染毒引起CYP1A2、CYP3A4、CYP2E1的 mRNA表达明显上升,比对照组升高3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用TCE 1.0 mmol/L染毒2 h~32 h,同样发现凋亡基因和肝代谢酶基因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CE可引起肝细胞凋亡基因和肝代谢酶基因表达变化,凋亡基因和肝代谢酶基因可能在TCE对肝细胞毒性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cells,HK-2)线粒体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乙酸铅处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及10-壬基吖啶橙(10-nonyl acridine orange,NAO)结合荧光化学发光仪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心磷脂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释放情况,加甘露醇观察铅对心磷脂及Cyt c变化的影响。[结果]乙酸铅能造成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剂量及时间依赖性下降,荧光强度从正常对照组的4.56±0.25下降到400μmol/L组的2.90±0.26或从正常对照组的4.44±0.20下降到12 h组的2.34±0.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铅能明显造成HK-2细胞线粒体心磷脂NAO荧光强度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下降,荧光强度从正常对照组的2.45±0.18下降到400μmol/L组的0.91±0.18或从正常对照组的2.52±0.01下降到24 h组的1.50±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铅能诱发线粒体Cyt c释放,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地降低细胞内Cyt c荧光强度。50μmol/L甘露醇能使NAO荧光强度从1.38±0.14恢复至2.30±0.15,将Cyt c荧光强度从9.49±0.31恢复至14.20±0.39,明显抑制铅对心磷脂的氧化及Cyt c的释放。[结论]铅可能早期通过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溃散,造成线粒体功能损害,进一步加强线粒体心磷脂的氧化损伤,促使Cyt c释放,造成线粒体的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性C2-神经酰胺所致HT-29细胞凋亡中线粒体的变化。方法C2-神经酰胺作用人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Mitochondrial Apoptosis Detection Ki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时线粒体损伤及其膜电位的变化。结果C2-神经酰胺作用HT-29细胞24h,线粒体发生空泡化、变性、嵴肿胀或消失等形态学改变;此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线粒体聚集,发出红色荧光,而正常细胞线粒体发出绿色荧光。C2-神经酰胺作用细胞6h,线粒体膜电位即开始降低,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线粒体参与C2-神经酰胺诱导HT-29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Cyanobacteria contamination of water has become a growing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oxic cyanobacteria. It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microcystins, a group of cyclic heptapeptide compounds with potent hepatotoxicity and tumor promotion activity.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microcystic cyanobacteria on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by examining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changes and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formation in cells treated with lyophilized freshwater microcystic cyanobacteria extract (MCE). Rhodamine 123 (Rh-123) was used as a fluorescent probe for changes in mitochondrial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he mitochondrial Rh-123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MCE-treated hepatocytes, examined using a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responded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results thus indicate that the alteration of MMP might be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hepatotoxicity caused by cyanobacteria. Moreover, the parallel increase of ROS formation detected using another fluorescent probe, 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also suggests the involvement of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hepatotoxicity caused by cyanobacteria. The fact that MMP changes precede other cytotoxic parameters such as nuclear staining by propidium iodide and cell morphological changes suggests that mitochondrial dam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CE-induced cell injury in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E对老化肝脏枯否细胞能量代谢改变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兵  韩本立 《营养学报》1996,18(3):288-291
测定了不同月龄组(6、12、18和24)大鼠离体肝脏枯否细胞(KC)葡萄糖利用能力和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状态,以及维生素E(VE)对这种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8月龄组和24月龄组肝脏KC葡萄糖利用能力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明显低于6月龄组,前者分别为6月龄组的80.7%和64.9%,后者分别为80.5%和67.9%。18月龄和24月龄VE治疗组葡萄糖利用能力和线粒体能量代谢状态均有明显改善,并以18月龄组最明显,两者分别为正常对照的94.7%和97.3%。结果提示,老化对KC葡萄糖利用能力和线粒体能量代谢具有明显的负影响,VE对这种影响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线粒体在镉诱导人胚胎肾细胞(HEK 293)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HEK293细胞的线粒体,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的开放程度;电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改变;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 随着CdCl2浓度的增加,MFTP开放程度增加,并且这种增加能被MPTP特异性的抑制剂环孢素A(CSA)所抑制.电镜观察发现线粒体染镉后肿胀变形;中、高浓度CdCl2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都显著下降(P<0.05),ROS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和P<0.01).在高浓度组,Na -K -ATP酶、Ca2 -Mg2-ATP酶活性下降,MDA含量随Cdcl2处理浓度增高而增加,LDH、SOD、GSH-Px活性随CdCl2处理浓度增高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Cl2破坏线粒体结构,引起MPTP的开放,MMP的降低,ROS含量增加,引起多种与凋亡相关的应激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