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树龄银杏叶在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银杏叶最适宜采收季节。方法:采用HPLC法(二级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分别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结果:不同树龄,不同季节的银杏叶总黄酮、总内酯含量不同,结论:银杏叶的总黄酮、总内酯以二、三年生的为高,总黄酮在5月份,总内酯在9月份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OnkgobilobaL.的干燥绿叶。银杏叶主要含黄酮和内酯类有效成分。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含量与不同生长季节的树龄紧密相关。为了弄清本地产银杏叶有效成分含量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做了不同树龄的银杏叶在不同月份的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测定,结果4月分总黄酮含量最高,9月份后总黄酮含量有所降低,11月份黄酮含量最低。总内脂含量以5月份为最高,8月份开始含量显著下降,11月份含量最低。此结果为适时采收银杏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仪器…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长季节及生长年限银杏叶总萜内酯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 HPLC法测定银杏叶中白果内酯、银杏内酯 A、B、C的含量 ,并测出不同生长季节及生长年限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总萜内酯含量在 8月份最高 ;幼树叶的含量明显高于老树 ,并伴随树龄的增长 ,总萜内酯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取并分析泗河流域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探讨它们与银杏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先用溶剂浸取法制得银杏叶提取物,然后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总黄酮和银杏总内酯的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期、不同树龄的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差异显著并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选择最佳采摘期和2~5a树龄的银杏树叶可获得较高的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区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 ,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二者含量的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对样品中黄酮和萜内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气候区之间银杏叶中两类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 ,贵州高原区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结论 :通过系统比较全国不同银杏分布区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为提高银杏叶质量 ,优化银杏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行良种银杏幼苗叶质量分析。方法:有用RP-HPLC-ELSD法测定良种银杏幼苗叶内酯含量。结果:总内酯含量,6月份高于8月份,11月份含量明显下降;嫁接苗高于实生苗,雄性高于雌性。结论:活性成分含量与生长季节、树龄、培育方式、生长环境、立地条件等诸因素有关。由主要活性成分BB与GB综合评价:江西良种银杏幼苗叶优于文献报道的银杏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前文[1]报道了不同类别银杏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今又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树龄、不同产地的银杏叶以及银杏外种皮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为合理采样提供参考。并且在实验中采用以显包前就已带有色素的样品作为参比,直接消除色素等杂质在比色分析中的影响,与用平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江苏道地药材邳州银杏叶在不同采收期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lltima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水(B)进行梯度洗脱,15%~27%A(0~40min),27%~15%A(40~60min),15%A(60~75min);体积流量:1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360nm。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银杏叶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结果同一树龄不同采收期的银杏叶中,二至四年生银杏叶分别在不同采收期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0.90);五年生和六年生银杏叶分别在不同采收期指纹图谱相似度变化范围较大(0.86~0.97)。同一采收期不同树龄的银杏叶中,5~7月不同树龄银杏叶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0.90);8~10月不同树龄银杏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变化范围较大(0.84~0.99)。结论本研究为控制邳州银杏叶内在质量建立了指纹图谱方法,为银杏叶的合理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良种银杏幼苗叶质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结果实生苗6月份含量明显高于8月份与11月份,极显著地高于嫁接苗;2岁树龄实生苗总黄酮含量是50年树龄的2.5~3.8倍.嫁接苗6月份高于8月份,雌性高于雄性.结论活性成分含量与生长季节、树龄、培育方式、生长环境、基地条件等诸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中银杏总内酯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银杏叶中银杏总内酯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工艺。结果:银杏总内酯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2倍量的70%乙醇,采取热回流提取的方法,提取2次。结论:该方法能充分有效的提取银杏总内酯,可作为提取内酯的优选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方法银杏叶提取液经醋酸乙酯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和Al2O3柱纯化后得到总内酯提取物,提取物再经两次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4种内酯单体。结果25%乙醇热提取、醋酸乙酯萃取、D-101柱、pH4.0的Al2O3柱对总内酯的提纯最终使总内酯质量分数达到44.98%。经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得到的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98.3%、98.9%、98.8%、98.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为银杏叶中内酯单体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收时期、部位以及干燥方式对海南罗勒精油的影响。方法:采摘海南罗勒(Ocimumbasilicum L.)无花鲜叶(嫩)、含花鲜叶(嫩)、全花、全叶、茎;取新鲜罗勒嫩叶,部分经过冻存、50℃低温烘干或自然风干等处理,再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以精油收率对上述处理过程进行评价。利用气相色谱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上述所得的精油,利用正交实验法优选罗勒鲜叶水蒸气蒸馏的最佳工艺。结果:无花嫩叶出油率最低,全花出油率最高,顺序是:全花>全叶>含花鲜叶>无花嫩鲜叶,茎中不含精油。鲜叶低温烘干或自然风干比鲜叶和冻存鲜叶的出油率低,约损失35%。精油中主要的物质为沉香醇(34.4%)、丁香酚(19.0%)、甲基胡椒酚(13.4%)等。丁香罗勒鲜叶剪成5cm长、加入5倍量水和提取3h为水蒸气蒸馏的最佳提取工艺。结论:采收时期、部位、干燥方式对海南罗勒精油的质量产生影响,这些信息可为海南罗勒精油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小试、中试装置,实现了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分离,并分别探讨了压力、流体比、温度、时间、原料粒度、CO2流量等因素对萃取得率和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不同初加工方法、不同药用部位南板蓝根中腺苷的含量,为最佳采收期、最佳初加工方法和最佳药用部位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南板蓝根中腺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南板蓝根于7月采收,加工方法为烘干(60℃),以根中腺苷含量最高。结论:不同采收期、不同初加工方法、不同药用部位南板蓝根中腺苷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采收期赶黄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区不同采收期的赶黄草总黄酮的含量以及商品赶黄草叶和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在510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商品赶黄草叶的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四个采收期的赶黄草总黄酮的含量从高到低为:果期〉花前期〉花期〉花蕾期。结论:建议赶黄草适宜采收期为果期,商品药材中应重视叶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及部位黔产千里光中总黄酮、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生物产量,为确定黔产千里光的采收期和药用部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金丝桃苷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黔产千里光总黄酮的含量以6月份含量最高,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均以8月份最高,不同部位千里光叶中总黄酮、绿原酸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最高;8月份千里光的生物产量最大,茎、叶的产量占较大比重。[结论]综合考虑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生物产量,建议黔产千里光在7—9月份采收地上部位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总二萜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Kedde显色法,在550 nm波长处进行总二萜内酯的含量测定。结果:比色法测定雷公藤总二萜内酯(以雷公藤甲素计)在7.8μg/mL~4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6%,RSD为2.40%(n=6);江西产雷公藤总二萜内酯含量最高。结论:不同产地的雷公藤药材中总二萜内酯的含量变化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加工与贮藏方法对杜仲叶中主要成分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方式、贮藏条件下杜仲叶中绿原酸、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的量。结果 新鲜杜仲叶采用烘干和微波杀青后阴干处理的杜仲叶药材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的量较高,阴干和微波杀青后阴干处理的杜仲叶药材绿原酸的量较高。低温避光贮存的杜仲叶药材各成分的量下降较慢。结论 杜仲叶在最佳采收期进行采收后,经微波加热杀青、干燥处理后,对杜仲叶进行密封,低温并避光存放,存放时间在1年内其主要成分量均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