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结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本组12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降血糖治疗及抗结核药物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莫西沙星;两组治疗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5%)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菌检测转阴率(94.59%)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结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显著,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经验性治疗社区细菌性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年龄在18~65岁的社区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82例,治疗组43例,应用莫西沙星400 mg/d口服,疗程5~10 d;对照组39例,应用哌拉西林4.0 g+阿米卡星0.4 g/d静脉滴注,疗程5~10 d.观察治疗有效率、平均显效时间及细菌清除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1%,对照组有效率为82.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分别为(5.1±1.9) d和(6.4±2.1) d(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9%和82.6%(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为9.2%,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有效率达90%以上,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是简单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对比常规化疗联合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接受治疗的9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9例给予常规化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化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8个月观察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分别为42.86%、40.82%、46.94%,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18个月观察组CD4+为(41.83±9.02)%, IgA为(4.08±0.62)g/L,IgG为(19.84±3.40)g/L,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为(29.83±5.62)%,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王俊  李曦  蒋洪 《四川医学》2012,33(8):1409-1410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莫西沙星(0.4g,1次/d)联合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阿米卡星;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0.4g,1次/d),联合用药同治疗组;疗程为12个月。观察内容包括两组痰菌转阴率、X线表现改善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6.7%、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表现改善率分别为93.3%、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3.3%、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莫西沙星的治疗方案痰菌转阴率高,X线表现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6例,采用住院号的奇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卷曲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指标(CD4~+、CD8~+、IgG、IgA、IgM)、痰抗酸杆菌(AFB)转阴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IgG、IgA、IgM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FB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优于单纯莫西沙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含莫西沙星及卷曲霉素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2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联合应用力克肺疾、吡嗪酰胺、阿米卡星、乙胺丁醇及丙硫异烟胺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及卷曲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5、9、12、24个月时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病灶吸收率(80.6%)高于对照组(63.9%)(P<0.05),空洞闭合(缩小)率(83.3%)高于对照组(58.3%)(P<0.05)。结论含莫西沙星及卷曲霉素在内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耐多药肺结核病情,近期疗效较好,杀菌速度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对照组同时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痰菌阴转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痰菌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出现提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3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70例给予阿奇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68例给予单纯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阿奇霉素片进行治疗,首次服用剂量为0.5 g,以后降为0.25 g/d,顿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莫西沙星片进行治疗,400mg/d,顿服.2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76.4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缓解时间(1.89±0.5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13±1.72)d、咳嗽改善时间(4.00±1.41)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可提高疗效,有效改善体征与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取莫西沙星配合卷曲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左氧氟沙星配合卷曲霉素,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化疗12个月后,研究组的CD4+CD25+/CD4+、CD4+CD25+CD127low/CD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吸收率(84.09%)、痰菌转阴率(88.64%)和空洞闭合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75.00%、75.0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化疗方案适用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计60例。将全部患者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30例。给对照组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痰菌转阴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胆结石与胆囊炎互为因果,相互伴发,是常见多发病。我们近十年来采用排石汤合双金散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190例,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ALP3、IL-1β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NALP3、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NALP3、IL-1β的水平,疗效较别嘌醇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