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新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组40例,动静脉内瘘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有效血流量(Qb)、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及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C-反应蛋白(CRP)等,同时记录两组患者1年内相关感染、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有效血流量(Qb)和透析后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在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显著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充分性及患者营养状态的比较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一致,虽然长期并发症较内瘘组高,但仍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良好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行深静脉置管输液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RBSI将其分为感染组(n=40)和非感染组(n=7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导管类型、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置管次数、营养不良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是否手术及输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类型(OR=1.41,95%CI:1.09~1.84)、留置部位(OR=1.42,95%CI:1.13~1.78)、留置时间(OR=1.42,95%CI:1.04~1.94)、静脉营养(OR=1.39,95%CI:1.03~1.87)、置管次数(OR=1.44,95%CI:1.14~1.81)、营养不良(OR=1.42,95%CI:1.15~1.76)及糖尿病(OR=1.42,95%CI:1.15~1.74)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类型、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置管次数、营养不良及是否合并糖尿病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深静脉置管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和高危因素.方法 以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感染率为18.83/1 000导管日.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使用非隧道导管(non-tenneled catheter,NTC)导致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TC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而导管留置部位和时间都不是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使用NTC的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使用NTC的患者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 应控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使用Palindrome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置管时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管尖位置、临时导管留置时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出现导管晚期功能不良前1月内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次数、最近3次透析超滤率,记录导管带管时间、晚期导管功能不良出现的时间。用Cox风险回归分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置管部位、临时导管留置时间、低血压发生次数、Hct、超滤率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管尖位置,Hb、Plt、Alb、TC、PT、APTT等因素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部位、Hct、超滤率是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10、1.254、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超滤率越高,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发生率越高。结论:置管部位、Hct、超滤率是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为置管部位、维持合适的Hct值、减少超滤率以降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的置管情况及应用效果,评估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使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的24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留置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根据年龄是否大于65岁分为A、B两组,分别观察患者置管后管路末端位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导管正常使用的比例、停止使用的原因及导管使用的常见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组所有患者的导管置入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均达到250~500 ml/min。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平均留置16.3个月,最长41个月,最短4个月;2组插管在左、右侧颈内静脉入路选择上存在差异(P0.05);2组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组导管正常使用比例的差异(P=0.265)及停止使用比例的差异(P=0.296)无显著性。A、B组发生出血、导管血流不畅、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均较少,经处理后隧道式cuff导管均可正常使用。结论对于血管条件不良、无法建立内瘘而又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导管可以满足透析充分性,对于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1],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部分患者不能建立自体或移植血管内瘘,不得不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透析[2]。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有感染、血栓、纤维蛋白鞘形成和中心静脉狭窄等。感染是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比较突出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既威胁着  相似文献   

8.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成功实施的关键。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TCC)是内瘘成熟障碍情况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TCC使用中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使用TCC的患者发生CRBSI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患者血液透析发生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根据低血压发生情况分为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对照组),观察两组透析间期空腹血糖(Glu)、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钠(Na )、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干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的变化.结果:低血压组首次血透时Scr、BUN高于对照组,C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透析间期体重/干体重)、超滤量、超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期间空腹血糖Glu高于对照组(P<0.05);Hb、Na 低于对照组(P<0.05),而长期透析患者Scr、BUN、TG、T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性低血压与首次血透时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高血糖、营养不良、贫血、血钠浓度等有关,应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生命线。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理想的长久性血管通路,但对于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的患者,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成为重要的选择。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留置时间延长或使用不当会引起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或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引起CVC失功,影响HD的顺利进行,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带cuff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氧化应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54例,其中带cuff导管血液透析患者24例为导管组,内瘘透析患者30例为内瘘组,另设健康志愿者30名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沉、血红蛋白(Hb)、血白细胞(WBC)及生化等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IMT与各指标间,CRP与血浆丙二醛(MDA)、SOD、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D)间的相关性。结果导管组CRP、MDA、SOD、GSH-Px、IMT与内瘘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回归分析CRP与SOD(t:一2.299,P〈0.026)、MDA(t=4.055,P〈0.001)、GSH-Px(t=一2.887,P〈0.006)相关。IMT与CRP相关(t=7.353,Pd0.001)。结论导管组存在明显炎症、氧化应激,炎症与氧化应激相关,CRP与颈动脉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其处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11例留置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办法。结果 11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能保证透析充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防治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膜透析液培养结果分成腹膜炎组与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6例(8.3%)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50.0%(8/16).治愈12例(75.0%),死亡1例.高龄(OR=1.35,95% CI 1.16~7.68,P=0.026)、糖尿病(OR =3.34,95% CI 1.90~6.54,P<0.001)、低血红蛋白(OR=1.68,95% CI 1.21~6.48,P=0.022)及低白蛋白血症(OR=1.04,95% CI1.02~1.07,P=0.036)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发生率较高;高龄、低血红蛋白、糖尿病及低白蛋白血症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透析性低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透析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DN患者,分透析性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对照组),观察透析间期空腹血糖(Glu)、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钠(Na )、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干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的变化.结果:低血压组首次血透时Scr、BUN明显高于对照组,Cc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透析间期体重/干体重)、超滤量、超滤率均较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透析期间Glu、HbAlc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Hb、Alb、Na 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cr、BUN、TG、T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透析性低血压与首次血透时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高血糖、营养不良、贫血、血钠浓度等有关,应提倡个体化透析.  相似文献   

15.
透析导管封管液与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败血症是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大部分的败血症是由于透析使用的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CRI)引起的。虽然自身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HD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是因造瘘失败、动脉条件差、肾衰竭发现晚等因素深静脉导管依然被广泛使用,并且相当多的患者使用超过60d。降低CRI的根本方法是减少依靠静脉导管透析患者的数量,技术上的措施则是改进导管设计、抗生素浸泡、使用带有cuff的导管、根治鼻腔细菌、  相似文献   

16.
有研究显示,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糖尿病肾病是首位病因[1]。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老年糖尿病血透病人,带涤纶套的长期留置导管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但导管出口延迟愈合往往会造成感染,影响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龄3个月)患者临床资料、血流量、超滤量、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首次血液透析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同类型血管通路的分布情况,并按性别、年龄、透析龄对各种血管通路的选择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90例患者中,男性165例,女性125例,年龄(54.6±14.5)岁;2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分别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88.28%,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10.34%,移植物内瘘(AVG)1.38%;首次使用各种血管通路的比例为AVF 15.17%,TCC(CGN)1.38%,临时透析导管83.45%;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肾病的患者比较,AVF使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66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AVF使用比例较2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使用AVF透析患者中,有AVF失功重建史占比32.68%,有临时导管置入史占比达82.28%。290例维特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44岁、45~59岁、60~74岁和≥75岁的患者中AVF的使用率分别为88.89%、90.20%、90.11%、88.00%,各年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57,P=0.982);在透析龄1年、1~5年、5~10年、10年的患者中AVF使用率分别为72.73%、86.51%、96.20%、98.08%,组间比较,透析龄1年、1~5年与5~10年或10年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透析龄为5~10年与10年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23)。结论血管通路选择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原发病、透析龄等密切相关。在本中心,动静脉内瘘作为主要血管通路,但透析导管使用比例较高以及有导管置入史比例高,对内瘘长期使用影响大。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10月将带绦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 (PDLC)留置于颈内静脉 ,先后为 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建立了长期血管通路 ,对导管的使用情况、透析的充分性及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小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肾科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4 4岁~ 72岁 ,平均 (5 7.2 2± 13.87)岁 ;透析病程 5~ 2 1个月 ,平均透析病程9个月 ;原发病糖尿病肾病 3例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2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 2例 ,慢性肾盂肾炎 1例 ,均为周围血管条件…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透析装置及技术的进步,血液透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常用的血管通路,该导管的通畅往往是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之一,但透析导管常因为栓塞、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而丧失功能终至拔管.近一半的透析导管会在置管1年内丧失功能[1-2],而其中约2/3的原因就是因为导管栓塞[3].有研究提出定期对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4-5],我院对永久性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的患者应用尿激酶稀释液封管,分别作导管功能和透析充分性的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间歇性尿激酶封管对长期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液透析通路是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常有老年、糖尿病、长期血透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钙化、营养不良等因素给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带来困难,具有涤纶环的深静脉长期透析导管已成为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极好的补充形式,但该导管长期放置的并发症也较多,导管功能不良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到9%~30%不等。为预防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我科自2006年1月起,积极探索最佳的封管方法,以延长导管透析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