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对45例椎体压缩程度〉75%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根据椎体压缩骨折形态,选择单侧或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测量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18~48个月,平均21.7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7±3.1)%恢复至术后的(5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为(50.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8.1±1.4、91.1±2.3,术后分别为2.6±0.9、30.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分别为2.1±0.5、26.1±5.1,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34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患者均无明显外伤史,共38个椎体受损,其中单椎体损伤30人,两个椎体损伤4人,T12 5个、L1 14个、L2 5个、L3 4个、L4 8个、L5 2个.均在X线透视下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受损椎体先用球囊扩张,然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个椎体注入量为2~6.5 mL(平均4.2 mL).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摄X线片测定椎体前缘压缩程度、椎体后缘压缩程度、椎体矢状面移位程度.结果 术中术后未发生硬膜破裂脑脊液漏;术后1例腰背痛未彻底缓解,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平均随访18.4个月(12~26个月).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X线和CT片显示骨水泥弥散良好;患者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12±1.23)分,明显低于术前的(7.27±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18.34 ±1.05)%,明显低于术前的(25.92±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后缘压缩程度和椎体矢状面移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影像学评分结果,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2月~2010年3月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16例20椎,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48小时疼痛均明显缓解。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20.5±6.3mm增加至术后27.5±7.8mm及末次随访时的26.8±7.4mm,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22.8±6.5mm增加至术后27.5±7.2mm及末次随访时的27.3±6.8mm,椎体后部高度由术前的28.3±5.2mm增加至术后30.5±4.1mm及末次随访时的29.9±4.3mm;VAS评分由术前的8.1±1.5分降低至术后2.9±0.7分及末次随访时的2.9±1.1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0.5±6.8°矫正至术后的8.4±4.9°及末次随访时的9.8±7.3°。所有患者均未见骨水泥渗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微创技术,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在C臂X光机引导下共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3例54椎,男11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69岁。对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ODI评分,测量椎体平均高度及椎体后凸角。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0±0.76)分,(3.6±0.42)分和(3.9±0.58)分;ODI评分分别为(45±1.16)%,(21±0.25)%和(23±0.14)%;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14.5±2.3)mm提高到术后(23.4±2.6)mm,末次随访(23.1±1.3)mm;椎体后凸角由术前(22.40±12.15)°降低到术后(10.16±5.37)°及末次随访(11.25±6.57)°。所有指标数据术后3天、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彭科  王冰  胡优威  谭益云  张健  曾凯斌  俞海亮 《西部医学》2009,21(10):1733-1735
目的观察过伸体住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2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置入球囊,球囊扩张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6例手术顺利,疼痛于术后48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4~12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土1.25)分(P〈O.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最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最终随访10.2°±4.3°(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30椎,其中T81椎,T113椎,T1212椎,I111椎,L22椎,L31椎。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下降到术后的2.2分。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5.3±34.2)%,中部恢复(61.5±35.1)%,后缘恢复(40.1±32.3)%。手术后Cobb角平均改善9.6°(0—30°)平均灌注骨水泥5.6ml(2.5~9.0ml)。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计: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随访2~18个月.平均9.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矢状而排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张洋  肖杰  龙浩  邹伟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2):250-251,25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经椎弓根入路双侧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6例,共40个椎体,随访6个月~2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评估PVP手术的疗效.结果:3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脊髓及神经功能障碍、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前VAS评分(8.1±1.2)分,于术后第1天降低到(2.3±0.4)分,末次随访时为(2.1±1.2)分;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9.7±2.7)mm,术后第1天(22.3±3.0)mm,末次随访时为(21.8±-2.6)mm;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18.5±4.5)°,术后第1天(13.5士3.5)°,末次随访时为(14.0±4.5)o,各项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VP治疗脊柱稳定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能缓解疼痛,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兰海  李开南  员晋  张进军 《四川医学》2012,33(8):1359-136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2009~2011年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35个椎体,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高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能耐受该手术,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位于椎前,2例位于椎间隙;术前术后脊柱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P<0.01;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P<0.01。结论球囊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地控制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杨辉  周翔宇  施森  钟武  刘勇  何延政 《四川医学》2012,33(8):1355-135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2009~2011年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35个椎体,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高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能耐受该手术,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位于椎前,2例位于椎间隙;术前术后脊柱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P<0.01;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P<0.01。结论球囊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地控制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对16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行单侧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MRI确定责任椎体22个。记录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及日常功能。通过X线测量评估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纠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出现少量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受损的症状。平均手术时间为31 min,透视次数为19.1次。术后胸背痛明显缓解,随访12~24个月(平均14.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1.1)分,术后3 d时为(2.6±0.8)分,末次随访时为(2.8±1.1)分。ODI评分术前为(69.2±1.2)分,术后3 d时为(32.2±1.1)分,末次随访时为(35.1±1.8)分。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有效的,能减少术者及患者的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VCF)后椎体再骨折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206例,共399个椎体.未发生椎体再骨折的作为首次组(185例共364个);手术后发生椎体再骨折的作为再次组(21例共35个),都再次行PKP治疗.根据首次及再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再次组骨水泥量(4.08 ±2.12)mL、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值(0.58-0.10)均高于首次组[(3.53±1.55)mL和(0.49±0.08)](P<0.05);而骨密度T值(-3.89±0.68)低于首次组(-3.16±1.55)(P<0.05).结论 低骨密度、超量骨水泥注入、伤椎前缘高度过度复位可能是PKP术后继发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住院有症状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PKP术的189例患者为PKP组,行PVP术的173例患者为PVP组,随访1年,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以随访时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2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33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组362例患者,PKP和PVP两种术后均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减低,两种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5,95%CI:1.040~1.112,P<0.001),骨密度T值减低(OR=0.576,95%CI:0.351~0.946,P=0.030),骨水泥渗漏(OR=2.284,95%CI:1.200~4.344,P=0.018),术后矢状位Cobb's角过度矫正(OR=1.188,95%CI:1.124~1.255,P=0.009)是OVCF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和PVP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提供效果相当的疼痛缓解率,两种术式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渗漏(椎间盘内渗漏)和术后局部矢状位Cobb's角过度纠正是OVCF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批灌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OVCF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了骨水泥分批灌注PKP治疗,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伤椎Cobb角和伤椎高度,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VAS、ODI、伤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伤椎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9.38%),无椎管内渗漏病例,未发生神经损伤、肺栓塞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OVCF,骨水泥分批灌注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且能有效地减少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14.
张磊  李建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632-1635, 1638
目的探讨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OVCF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球囊多点扩张PKP术治疗病人44例为多点扩张组,单次球囊扩张PKP术治疗病人40例为单次扩张组,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当天、末次随访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住院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点扩张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单次扩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后当天、末次随访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比均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点扩张组末次随访Cobb角低于单次扩张组、椎体前缘高比高于单次扩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多点扩张PKP术治疗OVCF能增加骨水泥灌注量,有助于减少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  相似文献   

15.
陆纯德 《当代医学》2022,28(3):10-12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近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3例老年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56),对照组接受单侧穿刺PKP治疗,观察组接受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神木市人民医院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148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74例,单侧入路PKP)和双侧组(74例,双侧入路PKP)。评价两组的疼痛评分、病椎功能、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间上述指标在各观测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住院天数及1年内临近椎体再骨折率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单侧和双侧入路PKP在改善OVCF患者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及功能方面的效果相当,但前者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骨水泥用量及放射暴露,降低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减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PKP术治疗的438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PK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节段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32例)和非骨折组(257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胸腰段比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情况、随访期间外伤情况及再骨折时骨密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其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相关性。  结果  289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并纳入本研究,术后随访12~24(13.5±0.9)个月。至末次随访,术后共32例患者新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邻近节段再骨折与再骨折时骨密度和随访期间外伤情况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骨折时骨密度(OR=0.225)是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 < 0.01);随访期间轻微外伤(OR=5.254)可能是导致再骨折发生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P < 0.01)。  结论  PKP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的进展和随访期间的再次外伤。因此术后早期腰围保护和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外伤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灌注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回顾性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OVCF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KP治疗,其中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组65例68个椎体,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47例59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后凸Cobb's角、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11.905,P=0.002)、骨水泥注入量(t=-2.810,P=0.007)、骨水泥渗漏(χ2=5.477,P=0.019)及相邻椎体骨折(χ2=4.394,P=0.036)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椎弓根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刻椎体高度增加显著低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2.978,P=0.004),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显著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11.511,P=0.001);两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后凸Cobb's角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3,3.765,0.072,P>0.05);VAS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3,106.558,19.101,P<0.05)。结论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并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远期效果较单侧入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G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采用PKP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52例采用G型臂X线机辅助PKP记为G臂组。55例采用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PKP记为C臂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漏例数,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G臂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C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臂组骨水泥漏例数少于C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AVH、伤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G型臂X线机辅助PKP治疗胸腰椎OVCF不仅可以达到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治疗的手术效果,而且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个球囊一期多次扩张行PKP治疗多发性疼痛性椎体病变18例45椎,年龄平均68.77岁。其中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1例29椎,椎体转移肿瘤2例4椎,多发性骨髓瘤5例12椎。监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对手术满意程度等。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127min,平均29.3min/椎。术中球囊扩张的压力为87~210Psi,平均为165Psi;扩张体积为1.5~4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为2~5次,平均2.94次,1例球囊在第5次扩张时破裂,1例球囊在第3次扩张时破裂。骨水泥注射量为2~8.5ml,平均3.95ml/椎。1例1椎出现椎管内少量渗漏,1例2椎出现椎旁渗漏,均无症状。患者VAS由术前(8.00±0.97)分降低到术后的(3.28±0.7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的72.8%降低到29.5%。椎体前缘高度和中线高度明显恢复,Cobb角改善。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3个月,受防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均得到稳定的维持,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未见手术椎体再塌陷或手术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结论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和多发性椎体肿瘤的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