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戊型肝炎(HE)在发展中国家呈暴发及流行性发病,散发性HE罕有报道,但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国内有关HE呈散发的报告不断增加。为了解郑州地区HE的发病情况,1993年8月到12月我们对1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抗—HEV—lgm检测,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检测对象:130例均系住我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来自郑州市区或郊县。临床诊断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修定标准。男93例,女37例,年龄5~70岁。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AVH)3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35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40例.肝炎后肝硬化(LC)12例,重型肝炎1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学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46例,对其进行病因学分型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6例患者中,男31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2.07∶1。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占17.4%、56.5%,未分型占26.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87岁,每年第一、二季度为高发季节。2005~2006年间发病数高于其他年份。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是湖南省长沙市湘雅二医院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类型,应注意个人卫生,接种甲肝疫苗,有助于预防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87年2月16日~1988年2月15日在四川五个点211 639人群中监测急性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为167.74/10万,其中甲型肝炎占24.51%;乙型肝炎占38.31%;非甲非乙型肝炎占24.51%,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所致肝炎各占3.38%;混合感染占5.92%。病毒性肝炎中有14.93%重叠感染。发病高峰在春季。发病率,男:女=1.75:1。甲型肝炎20岁以下年龄组、乙型肝炎20~3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非甲非乙型较分散,5~19岁相对多一些,其他型别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35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43.9%有接触史,36.6%有注射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国部分地区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种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构成。方法用酶免疫法(EIA)检测2007-2008年吉林(59例)、河北(54例)、山东(28例)、江苏(28例)、新疆(20例)等地急性病毒性肝炎门诊及住院的189例患者抗-HAV IgM、抗-HBc IgM、抗-HCV IgM、抗-HDV IgM和抗-HEV IgM。结果 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甲型肝炎(HA)7例(3.70%),乙型肝炎(HB)65例(34.39%),丙型肝炎(HC)17例(8.99%),戊型肝炎(HE)71例(37.57%),未分型肝炎11例(5.82%),重叠感染18例(9.53%)。重叠感染以HBV/HEV常见。甲、乙、丙、戊及未分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9.43、36.42、45.23、50.24及32.91岁。各型肝炎男女性发病比为1.83∶1~6.00∶1。结论在本研究群体中HBV和HEV是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男女性发病性别比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与以往相比有后移现象,其中HE最为明显,集中在中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戊型肝炎(戊肝)占临床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10%~20%,病死率约0.5%~1.5%。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主要发于成年,冬春季为高峰期。且主要以散发为主,几乎无家庭聚集[1、2]。在我县区戊型肝炎约占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18.9%,并且近几年病死率及重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戊型病毒性肝炎家庭聚集性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戊型病毒性肝炎家庭聚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部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oxPro、Excel等软件对某部2000-2009年病毒性肝炎报告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为1 808例,总体发病情况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病毒性肝炎仍高居每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的首位;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占5.64%,乙型肝炎占62.61%,丙型肝炎占11.23%,戊型肝炎占2.10%,未分型肝炎占18.42%;发病时间全年均有发生,以5~9月份较多,占总发病数量的49.9%。男性多于女性,战士、干部为发病主体,分别为46.85%、35.23%。甲、乙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年龄组,丙型肝炎主要发生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戊型肝炎35岁以下和55岁以上年龄组相对较多。结论病毒性肝炎仍是危害广大官兵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应予以高度重视,需采取综合措施,以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在国外占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11~47%左右国内只有少数报告。我组总结了营口、沈阳、抚顺市传染病院收治的15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以黄疸型肝炎为主),观察非甲非乙型肝炎(散发)的发病频度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解南通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情况,对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进行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病例来自我院1995~1998年的住院患儿,男141例,女59例,年龄10个月~14岁,平均9.2岁,其中急性黄疸型157例,急性无黄疸型43例.全部病例均符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和分析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甘肃省2008年年鉴,并采用两步聚类方法对报告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6.82/10万。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以20岁以下儿童为主,0~20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9.92%;7~11月高发(占报告病例数的52.01%),即秋冬春季节高发,发病最高峰为10月。甘肃省各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水平差异较大,发病较高的地区多位于甘肃西部和南部地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可聚为2类,即以农民和非农民人员为代表,以农民为代表的一类大多年龄较大,发病时间在上半年;而非农民人员多数年龄较小,发病时间在下半年。结论本研究表明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形势不容乐观,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地区分布、职业分布和年龄差异显著,应进一步摸清存在差别的原因,加强甲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规划及相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某部2010-2017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军队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7年某部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1 226例,总体发病情况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病毒性肝炎仍高居每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的首位;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占9. 14%,乙型肝炎占54. 24%,丙型肝炎占29. 28%,戊型肝炎占2. 85%,未分型肝炎占4. 48%;全年均有发病,2月报告发病最低,5月最高;男性多于女性,甲型肝炎、未分型肝炎病例数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年轻人,乙型肝炎发病以45岁以下年龄组为多,丙型肝炎发病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年轻人和55岁以上中老年人。结论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仍是严重危害部队官兵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需采取综合措施,以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洪泽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间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751例,乙肝占63.9%。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浪式变化,平均发病率为38.79/10万,总体发病趋势较平稳,最高峰在2011年,为40.00/10万。病例最多的是高涧镇,其次是岔河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5~69岁,其中55~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发病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工人。结论应制定针对农民、工人等重点高发人群的免疫方案,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365例成人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EB病毒的标志物检测结果。提示,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8.49%、80.55%、4.11%、13.15%、6.85%、23.0%与0;南京地区确有戊肝散发流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成人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以20~49岁年龄组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点防治传染病,特别是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每年发病均占全部病毒性肝炎的98%以上.自从1992年起我县开始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1997年对全县1~15岁年龄组进行甲肝疫苗预防接种后,我县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的低年龄组发病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大年龄组的发病又呈上升现象;我县的病毒性肝炎发病仍处于较高水平,为掌握我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现对我县1992~2002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制订出科学的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何金红 《广州医药》2006,37(4):60-61
目的 了解本社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为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1993~2004年间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现患肝炎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1993~200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例数为424例,病毒性肝炎每3年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42/10万、15.64/10万、14.28/万和6.52/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春、夏季节为多见.病例分布在各个年龄组,30~44岁、45~59岁两组的发病率高于其它年龄组,该两组发病的总发病例数构成比占32.6%、30.0%;其中发病年龄最小为1岁9个月龄,年龄最大的为73岁.男性高于女性,以在职干部、退休人员、无业人员和工人等为主.结论 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后,有效地控制了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重症肝炎治疗中的各种相关因素,提高重症肝炎病人的成治率,今对1991年至1994年收治的57例重症肝炎病例的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照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7例重症肝炎均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2例合并甲型肝炎,1例合并丙型肝炎。男性52例,女性5例,年龄在16~68岁之间。 1.2 临床类型与发病率(见附表1)57例重症肝炎中急性重症者占21%,亚急性重症者占35%,慢性重症者占44%。 1.3 临床类型与年龄构成(见附表1)急性重症肝炎多见于16~25岁年龄组,占50%;亚急性重症多见于26~35岁组占40%和36~45岁年龄组占30%;慢性重症肝炎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别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组生化指标。结果戊型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6:1,年龄分布在11-79岁,以青壮年高发;老年组患者与其他两组非老年组患者比较,TBIL峰值、ALT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低值、AS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GGT峰值与11-40岁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1-60岁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乙肝感染组比较,TBIL峰值、GGT峰值、ALB低值、ALT峰值、AST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型67例(94.4%),重型肝炎5例,其中3例重叠乙肝感染,死亡1例,病危出院1例,转院3例。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以急性黄疸型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重叠乙型肝炎感染及老年患者是造成戊型重型肝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近6年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年至2009年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6年来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共736例,人群发病率为33.1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甲肝127例,乙肝503例,丙肝45例,未分型肝炎60例,戊肝仅在2009年发现1例。肝炎病例高发年龄在25~34岁年龄组,农民和学生发病人数占64.54%,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县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的防治任务仍然严峻,重点应放在农民和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128例老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62岁,占同期内住院急黄肝炎总病例数的5%,其中暴发性肝炎及亚急性肝坏死23例(18.5%),死亡14例(10.9%),重症肝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较同期内住院的低年龄组为高。老年肝炎临床症状常复杂而严重,容易误诊,本组病例的33.6%住院前误诊为胆道感染、肿瘤或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赣榆县病毒性肝炎疫情,为病毒性肝炎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HBsAg、抗-HAVIgM、抗-HBcIgM、抗-HCV、抗-HEVIgM。结果 2008-2012年共监测病毒性肝炎病例779例,年平均发病率19.68/10万。其中,甲型肝炎病例占7.3%、乙型肝炎病例占75.5%、丙型肝炎病例占4.9%、戊型肝炎病例占9.9%、未分型肝炎病例占2.4%。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3月有一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3.2∶1;职业发病中农民为主,占66.2%。结论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防病措施,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降低了低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因此疫苗接种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途径,目前防治的重点应放在20岁以上的成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胶南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胶南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4/10万。男女性别发病之比为2.06:1。发病年龄组以0~9岁发病率最高(44.95/10万),其次为10~60岁年龄组(28.90/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低(21.25/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39.13%;其次为小学生,占24.10%;再次为工人,占10.06%;其他职业占26.71%。结论: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农民和小学生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甲肝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逐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