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5名椎弓崩裂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病人全部为峡部断裂型,腰4滑脱20例,腰5滑脱25例,术后卧床两个月,戴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6个月,椎体间融合率为99.6%,无断钉,复位无丢失,JOA评术后改善率为92.5%,椎间高度平均由术前3.5mm恢复至9.3mm。结论后路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复位内固定是基础,椎管彻底减压松解神经根粘连是关键,椎间隙植骨融合是手术效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眉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建新  王春霞  李琪 《中外医疗》2010,29(13):98-98
目的本文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腰椎疾患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术后进行了Oswestry疗效评分和影响学观察。结果随访6~24个月,其中优良率、植骨融合率达92.1%,腰椎脊柱的的序列和椎管容积恢复率〉9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突症合并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中疗效满意,植骨融合率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和传统切开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35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案;开放组接受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上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末次随访VAS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组末次随访VAS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测量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均有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椎管减压椎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A组)和传统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术(B组)的临床疗效、融合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融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肌肉剥离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强 《中外医疗》2008,27(24):32-32
目的 介绍椎弓根螺钉+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LAR技术)在腰椎管狭窄、滑脱、不稳及腰突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3年8月至2006年10月共有42例腰椎疾患,患者接受椎弓根螺钉+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术后进行了Oswest[1]疗效评分和影响学观察.结果 42例患者得到8月~4年的随访,其中优良率.植骨融合率>94%.结论 椎弓根螺钉+后路椎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椎管狭窄及不稳等疾病中应用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结合POLAR技术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减轻术后疼痛,缓解伤锥严重程度,促进骨折复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用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观察临床疗效、融合率、并发症等。结果:随访28例,随访时间6月~27月,平均13.5月,优良率92.3%,融合率96.4%。4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牵拉,术后18个月随访足背背伸肌力约4级,右下肢根性疼痛好转。结论: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宋建宽  冯正国  桑飞  姜磊 《当代医学》2009,15(33):72-73
目的讨论应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及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评价术后滑脱复位和椎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4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2例出现滑脱椎体复位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9),观察组给予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肉剥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VAS和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伤口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之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其中合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52例(44%)。由于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诱因,故一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诊断依据和手术指征是放射性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神经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平片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CT扫描证实有椎间盘突出,中央椎管矢状径<11.5mm,侧隐窝矢状径<3mm,黄韧带厚度>4mm或伴有骨化以及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方式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间盘切除同时扩大侧隐窝以使被卡压的神经根获得彻底减压,使其能移动0.5~1cm。除有退变性或椎弓崩裂性滑脱不作融合术。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优良率86.5%,无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等并发症。为获得优良效果,作者强调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必须彻底解除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才能彻底根除症状。  相似文献   

12.
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C型臂X线透视电子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腰椎滑脱4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型性改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失稳患者11例,共15例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68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68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对比经腰椎间孔人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骨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患者,将其分为TLIF组和PLIF组,每组各40例。TLIF组给予TLIF术治疗,PLIF组给予PLIF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融合时间、VAS和ODI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与术巾出血量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LIF组VAS、ODI评分与改善率与PL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IF组总有效率为90.0%,PLIF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PLIF相比更有效、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盘镜组(MED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OLD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指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疗效的优良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术后疼痛指数优于OLD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较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总结分析经手术证实的71例60-81岁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各种检查以CTM诊断符合率最高,达96.8%。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采用扩大开窗和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加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优良率为90.2%。结论:CTM能 显著提高该病符合率,合适的微创手术能达到安全、有效保持脊柱稳定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7例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满意.详细描述和讨论了发病因素、临床表现、X 线片征象和手术所见.发现青少年椎间盘突出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差异,有其自身的特点.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结果与对该病的特点和病理过程的认识有密切关系.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手术操作应较成年人更谨慎、细致和轻柔.  相似文献   

18.
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名,分为PELD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腰椎曲度指数及MacNab评分对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和对照组相比,PELD组术后各时间点VAS、TUG得分及ODI指数更低,腰椎曲度指数升高,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果说明,PELD技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降低患者腰腿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牵引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牵引术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6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的不同时间内血压均有升高。结论腰椎牵引过程中细心观察患者变化,随时监测血压是预防因牵引造成意外发生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①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腰痛的原因。②观察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的108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X线片及CT或MRI片确诊。采用X线动力位片测量以腰痛为主要症状和以下肢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腰椎椎体间角度变化及椎体移位程度,以比较两者术前腰椎失稳和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的发生率,并观察患者术后腰腿痛的缓解情况。结果①以腰痛为主的患者腰椎失稳和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的发生率高于以下肢疼痛为主的患者。②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JOA评分改善,患者腰椎失稳消失,腰椎生理性前凸部分恢复。结论①腰椎失稳和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是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腰痛的重要原因。②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腰腿痛症状,疗效确切,是临床较好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