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冠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下的表现特征.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例SA患者、29例UA患者的共55支病变冠脉行IVUS检查.结果SA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类似.UA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SA组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显著高于UA组(P<0.01).结论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对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对125名有典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按心绞痛性质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和性质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血管及狭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但是血管内超声显示,UA组病变以脂质斑块多见,SA组病变则以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多见,UA组病变自发性内膜撕裂和血栓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SA组。结论:IVUS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特点的诊断明显优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斑块性质的评估及斑块性质,及其与心绞痛类型的相关性.方法107例冠心病冠脉造影(CAG)狭窄≥50%,行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6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44例),比较二组患者CTA斑块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UA组患者中总斑块数以软斑块及混合型斑块为主[(90.27±36.09)vs(32.56±18.67);(38.64±16.17)vs(10.39±6.39);P<0.01,P<0.05],而SA组患者中斑块则以钙化斑块为主[(293.45±79.77)vs(152.91±40.63),P<0.01].总软斑块数、犯罪血管的软斑块是UA的独立相关因素[OR=1.121,95%CI:(1.001±1.181);OR=1.106,95%CI:(0.985±1.201);P<0.01,P<0.05].结论128层CT冠脉CTA能检测冠脉斑块及其性质,软斑块更易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胱抑素C( CystC)检测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200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1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SA)、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3组,另外50例非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4组对象的CystC浓度,研究CystC浓度与冠心病病情、冠状动脉支数等方面的关系。结果:SA组、UA组的Cyst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CystC浓度明显低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的CystC浓度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其CystC浓度就越高,表明患者的CystC浓度与冠心病病情程度成正比。年龄是影响患者CystC浓度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CystC浓度与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严重程度成正比,病情越重其CystC浓度越高,为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及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患者冠脉斑块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53例SA患者、74例UA患者127例支冠脉病变行IVUS检查。【结果】IVUS发现SA和UA患者中,软斑块分别为45.3%和71.6%(P<0.05),斑块破裂分别为0和35.1%(P<0.05),偏心斑块分别为45.3%和79.7%(P<0.05),纤维斑块分别为54.7%和20.3%(P<0.05),钙化斑块54.7%和16.2%(P<0.05)。【结论】SA和UA患者冠脉斑块的IVUS影像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军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41-3843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斑块的性质、形态差异,为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影像学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和10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统计、分析2组斑块的性质、形态差异。结果①ACS组共检出261个斑块,软斑块135个(51.72%),纤维斑块74个(28.35%),钙化斑块52个(19.92%);SAP组共检出175个斑块,软斑块35个(20.00%),纤维斑块39个(22.29%),钙化斑块101个(57.71%)。②Acs组中偏心性斑块165个,向心性斑块96个;SAP组中偏心性斑块77个,向心性斑块98个。结论64层螺旋CT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标准,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间36例不稳定心绞痛(UA)的冠心病患者按Braunwald class分三级,并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检测斑块分为三类:富含脂类的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病变支数分单支、双支和三支。然后对比UA各危险分层中不同斑块的性质和病变支数,以评价64层螺旋CT对不稳定心绞痛危险分层的意义。结果36例患者中Ⅰ级的患者15例,其中67%为单支病变患者(10例);Ⅱ级的患者14例,单支和多支病变者各占50%;Ⅲ级的患者7例,三支病变者5例占71%。随危险分级增高病变支数有增多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级的患者中软斑块最多,随危险分级增高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也增多;斑块类型在Ⅰ级和Ⅲ级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 MSCT冠脉造影扫描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性冠心病的初步筛选手段,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在血管超声(IVUS)下的特征及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在SA及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127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SA组50例;UA组47例.均测定血清CDl05水平.抽取其中31例SA患者、31例UA患者行冠脉IVUS检查.结果 IVUS显示SA组病变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SA组12.0%,UA组18.0%,P<0.05).UA组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uA组0.82±0.55,sA组0.54±0.23,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UA组显著高于SA组(4.06±0.19)μg/L,(3.47±0.17)μg/L和对照组(2.57±0.54μg/L,P<0.01);不稳定型斑块组(4.01±0.18)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斑块组(3.22±0.16)μg/L,(P<0.01).结论 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不同.可溶性CD105参予动脉硬化的形成,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52例患者(糖尿病组24例,非糖尿病组28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50.0%,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1),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患者冠脉内共检测到130个斑块,两组之间的斑块数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以软斑块为主,钙化斑块次之,非糖尿病组以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有效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新蝶呤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4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和31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新蝶呤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复杂狭窄病变数目.结果:UA组血清新蝶呤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均P<0.05),且血清新蝶呤水平与冠脉复杂病变数目成正相关(r=0.359,P<0.01).结论:血清新蝶呤水平可作为为预测冠脉不稳定斑块活动性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成像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获得的数据用64层螺旋CT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斑块进行分析,并设20例无冠心病的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数量高于正常组;不同性质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和稳定心绞痛患者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混合斑块、软斑块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可对冠状动脉的斑块成分和形态作出正确检查,并揭示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6 4层双源螺旋CT(DSCT)与冠脉造影(CAG)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因典型症状于我院就诊的6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评估64层双源螺旋CT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SCT检出冠脉狭窄病变141处,CAG检出156处,两者检出冠脉病变节段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作为标准,DSCT检测敏感度为93.6%,特异性为94.3%,阴性预测值为97.0%,阳性预测值为84.6%;DSCT检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软斑块、纤维斑块、硬斑块分别占16.7%、26.7%、56.7%,其中软斑块所占比例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硬斑块比例则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DSCT共检出156处冠脉斑块病变,与CAG检出率无差异,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分别为21处、66处与57处,轻度、中度狭窄均以软斑块为主,重度狭窄以硬斑块为主,重度组硬斑块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DSCT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与CAG有较高的符合度,对指导冠心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冠状动脉各支病变77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61例,共82支,有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其他冠脉分支发生再狭窄;10例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后,再狭窄2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闭塞2支;5例检出心肌桥?51例检出各种斑块80处?结论:64SCTC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冠状动脉斑块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心肌桥的诊断要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情况.方法 选取2006年在我院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项检查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ACS患者42例和SAP患者44例.将两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S组和SAP组的软斑块和钙化斑块的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0,P=0.009);两组患者软斑块和钙化斑块在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内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_(ACS)~2=0.174,χ_(SAP)~2=0.129,P>0.05);两组患者软斑块和钙化斑块在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节段中的分布不同(χ_(ACS)~2=0.398,χ_(SAP)~2=0.907,P<0.01);ACS组和SAP组患者在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内,软斑块在不同狭窄程度的血管节段内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ACS)~2=3.917,χ_(SAP)~2=0.416,P>0.05);SAP组和ACS组患者在不同的冠状动脉分支内,钙化斑块在不同狭窄程度的血管节段内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ACS)~2=5.247,χ_(SAP)~2=11.054,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鉴别斑块性质,有助于早期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为治疗决策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采用64SCTCA与CAG检查分析冠状动脉,并进行对比。结果同时行64SCTCA和CAG检查32例共128支血管,64SCTCA发现68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查发现64支冠状动脉狭窄,两者比较x2=0.25,P=0.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1%、91%、97%;对冠脉中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86.5%、96.8%、82.1%、98.2%;对冠脉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98.5%、85.5%、99.9%。结论 64SCTCA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诊的40例根据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照标准,对40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2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6.0%(96/100),特异性为93.8%(392/418),阳性预测值为78.7%(96/122),阴性预测值为98.9%(392/396),与CAG结果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冠心病的诊断中,64S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有着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一种安全可靠、风险小、无创伤的筛检手段,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斑块数目,目测斑块的密度,测量病变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斑块的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检出57例患者存在111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其中31例为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钙化斑块79处,2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13处,1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混合斑块19处,15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伴冠状动脉狭窄≥50%的比例明显高于钙化斑块(均P〈O05)。结论16层CT能同时检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无狭窄的斑块,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存在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采用目测斑块密度的方法,16层CT还可以方便的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初步分类,发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但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也较常见,并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及分析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行64排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的112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其血清内皮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64排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根据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51例)和非易损斑块组(61例),分析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64排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的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84.1%,阴性预测值92.3%。易损斑块组和非易损斑块组的MMP-9、IL-6、hsCRP、冠状动脉病变数及诊断、性别和糖尿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5.231 ng/L(P=0.0215,OR=2.33,95%CI 1.13-4.79)、hs-CRP3.583 mg/L(P=0.0008,0R=4.32,95%CI 1.84-10.15)和不稳定心绞痛(P=0.0339,0R=4.33,95%CI1.12-16.77)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64排CT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MMP-9、hs-CRP和不稳定心绞痛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