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总结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讨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上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提高脓毒性休克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3例确诊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糖、病原学检查、原发病、脏器功能障碍数目、是否需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时间.结果:83例患儿中,死亡27例,病死率32.5%;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62例(74.7%),合并1,2,3个及以上脏器功能障碍者病死率分别为23.1%,40.7%,59.1%.原发病以血液系统疾病、肺炎及消化器官先天发育异常为主,血液系统疾病居脓毒性休克死亡原发病首位.死亡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非死亡组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药物复苏时间>5 h、失代偿性酸中毒、MODS、病原菌培养阳性与脓毒性休克死亡相关.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影响因素与死亡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和积极液体复苏有利于降低其病死率.复苏时间长,动脉血pH<7.35、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病原菌培养阳性是脓毒性休克的死亡危险因素.加强预防院内感染也是降低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2例,根据入院时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21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7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死亡组21例。对各组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EDS评分,并测定血乳酸水平,记录患者28 d的存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SOFA、血乳酸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MEDS评分: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病死率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脓毒症患者MEDS评分、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显著增高(P<0.05);多凶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均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EDS评分的实用性优于APACHE II、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监护室(Emergency Care Unit,ECU)收住的脓毒症(Sepsis)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03年1月-2011年9月之间入住ECU的107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7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中,男性71例(66.4%),女性36例(33.6%),年龄(59.5±16.0)岁,器官衰竭数目(2.8±1.0)个,呼吸道是最常见感染源(49.5%,53/107),心血管疾病(34.6%,37/107)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总病死率75.7%(81/107);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是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净化和早期预防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脓毒症并发ARDS的患者预后差,病死率极高,早期运用血液净化等多种抢救措施,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凝血功能障碍有益于降低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MODS患者的年龄、器官累计率、病死率、基础病、脏器受损及衰竭情况。结果 MODS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治愈95例,治愈率46.80%;死亡108例,病死率53.20%。老年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者病死率较高,病死率随受累器官数目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MODS病死率高,既往健康状况、功能衰竭器官数目是主要死亡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分析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经治疗后死亡的患者,对照组为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结局相关变量,并对呼吸急性窘迫综合征死亡的患者进行死亡原因对比。结果: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器官年龄、住院时间、器官功能不全数目、SOFA评分以及转入ICU时APACHEⅡ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对于死亡人数的死亡原因统计后发现,死于脓毒性休克的人最多,其次是心功能衰竭死亡的人较多,而死于肝脏衰竭的人最少。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后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病死率极高,其中由于心功能衰竭和脓毒性休克死亡的人数较多,但是由于肝脏衰竭而死的人数最少。因此,在进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时要对心功能衰竭、脓毒性休克以及肝脏衰竭等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对策。方法:选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采用血液净化方式,分析出影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MODS的死亡危险因素包含氧合指数、乳酸、PCT、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Glasgow评分,对照组48例病死率93.75%(45例),治疗组50例病死率62.0%(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MODS患者,其死亡危险因素包含氧合指数、乳酸、PCT、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Glasgow评分,其中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是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中强化血液净化方式能够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中要把握好血液净化的最佳时机,有效发挥血液净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并多器官衰竭(MOF)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COPD并MO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COPD并MOF的发生率为30.5%,病死率为41.4%;发生衰竭的器官依次为肺、心脏、脑、肾脏、肝脏、胃肠和血液,出现肾功能衰竭者全部死亡;器官衰竭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pH值越低、氧分压越低、二氧化碳分压短期内迅速上升,器官衰竭数目越多;感染、酸碱失衡、低蛋白血症是COPD并MOF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OPD患者易发生MOF,随MOF数目增加病死率增加,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积极治疗可提高MOF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严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死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05年1月-2009年12月5年期间收治的120例严重感染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与临床资料等,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意义的变量(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严重感染患者病死危险因素。结果 2005-2009年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严重感染总发生率为8.2%(120/1463),总病死率为70.0%(84/1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龄、总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慢性疾病史、低白蛋白(<35g.L-1)、碱剩余(BE)、接受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等有创检查治疗和合并衰竭器官数目与病死率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龄、APACHEⅡ评分和合并功能衰竭的器官数目是影响严重感染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高,伴有老龄、初始APACHEⅡ评分≥20分和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的严重感染患者死亡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
脓毒性脑病发生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0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影响脓毒性脑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性脑病发病率为51.38%;高龄、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冠心病、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症患者易并发脓毒性脑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是脓毒性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和APACHEⅡ评分≥20分是脓毒性脑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性脑病的发病率高,对有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和APACHEⅡ评分≥20分脓毒症患者应密切观察,凝血功能障碍和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性脑病患者病死率高,对临床上评估脓毒性脑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海燕  庞伟  裴辉 《中原医刊》2009,(15):31-33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制定更好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急诊科的180例腹部创伤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死亡71例的危险因素。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腹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死率为39.44%。单因素分析发现17个因素与腹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死亡关系显著(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ODS累及器官≥3个,Marshall评分≥8分,休克持续时间长,术中见腹腔严重污染、慢性系统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危险因素;另外使用血液净化,住院时间长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充分认识腹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死亡危险因素,及时救治休克,合理处理腹部及并发其他部位的损伤,积极控制感染和机体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对MODS进行全面监护、综合的、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就可能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重症医学科(ICU)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4年入住ICU的SLE合并脓毒症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包括主要器官受累情况,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感染部位及病原体检查结果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50例患者,以女性为主(86%),SLEDAI (15.8±6.3)分, APACHEⅡ (25.8±6.5)分,ICU内死亡率为46.0%,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多器官衰竭,进入ICU 的最常见原因是呼吸衰竭。感染以G-菌为主。多变量logistic回归提示ICU内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及较高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预后相关。结论 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较高的APACHEⅡ评分是ICU内SLE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94-9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S)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148例AKIS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依据住院期间28 d内是否发生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67)、存活组(n=81);分析AKIS患者28 d内预后病死率,分别采用单因素比较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如下因素:性别、年龄、BMI、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脓毒症严重程度、AKI分级、器官衰竭数量、机械通气、CRRT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低白蛋白血症、PCT、CRP、血乳酸、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结果148例AKIS患者28 d内病死率为45.27%(67/148);影响AKIS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2.550)、脓毒症休克(OR=5.349)、AKI分级(OR=4.406)、器官衰竭数量(OR=3.347)、机械通气(OR=3.983)、低白蛋白血症(OR=3.022)、PCT(OR=6.013)、APACHEⅡ评分(OR=2.770)等。结论 AKIS患者住院期间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应根据筛选出的高危因素,进行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AKI,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复苏后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 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早期复苏 6 h后中心静脉、动脉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动脉及外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计算患者外周静脉-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pv-aCO2)及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根据患者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 亡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pv-aCO2与Pcv-aCO2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共入选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存活35例,死亡27 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24.2±6.0 vs 20.5±4.9,P=0.011)及序贯器官衰竭的评 分(SOFA)(14.9±4.7 vs 12.2±4.5,P=0.027)明显升高。6 h复苏后死亡组患者Pcv-aCO2(5.5±1.6 vs 7.1±1.7,P<0.001),Ppv-aCO2 (7.1±1.8 vs 10.0±2.7,P<0.001),及动脉乳酸(Lac)(3.3±1.2 vs 4.2±1.3,P=0.003)明显高于存活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pvaCO2 与Pcv-aCO2明显相关,r=0.897,R2=0.80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v-aCO2和Lac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 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pv-aCO2:β=0.625,P=0.001,相对危险度(OR)=1.869,95%CI:1.311~2.664;Lac:β=0.584,P=0.041, OR=1.794,95%CI:1.024~3.415)]。ROC曲线分析显示,Ppv-aCO2、Pcv-aCO2和Lac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其中 Ppv-aCO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14(95%CI:0.696~0.931,P<0.001),最佳临界值为9.05 mmHg时,预测患者28 d 死亡的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8.6%;Lac的AUC=0.732(95%CI:0.607~0.858,P=0.002),最佳临界值为3.45 mmol/L 时,敏 感度为70.4%,特异度为74.3%;Pcv-aCO2的AUC=0.766(95%CI:0.642~0.891,P<0.001),最佳临界值为7.05 mmHg时,敏感 度为66.7%,特异度为80.0%。结论Ppv-aCO2与Pcv-aCO2相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 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查感染性休克患者愈后并发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24例感染性休克愈后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评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CI组(cognitive impairment,33例)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CI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91例),收集患者年龄、入住ICU最高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总用量、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BZD)总用量、丙泊酚注射液药物(propofol,PROP)总用量、阿片类药物总用量、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清超敏C蛋白(hs-CRP)最高值,动脉血乳酸(LAC)最高值、谵妄持续时间。比较2组临床资料,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因素进行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感染性休克患者愈后并发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6.61%(33/124)。单因素筛查,CI组患者年龄、谵妄持续时间[(67.19±6.55)岁、(32.97±27.59)h]均大于NCI组[(50.96±11.94)岁、(3.29±4.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1.279,95%CI:1.128~1.451,P<0.001)、谵妄持续时间(OR=1.355,95%CI:1.169~1.571,P<0.001)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愈后并发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愈后3个月并发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和ICU期间谵妄持续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对年龄较大和(或)谵妄持续时间较长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尽早采取措施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并及早筛查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选取ICU就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30例分析讨论早期低热对ICU患者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价值。研究发现早期低热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为14.55%,病死率更高;早期低热组的舒张压水平低于体温正常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差别也存在统计学差异,早期低热组评分高于体温正常组;借助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早期低热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早期低热的感染性休克病死率高于正常体温患者,早期低热是增加ICU患者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引起医护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休克指数(MSI)与脓毒症休克病人心功能障碍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病人139例,收集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心功能指标,计算入院时休克指数(SI)、平均动脉压(MAP)和MSI,根据其1个月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应用Pearson相关模型分析MSI与脓毒症休克病人心功能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脓毒血症休克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MSI对脓毒症休克病人预后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死亡组,而心率、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1)。生存组病人MAP、心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死亡组(P<0.01),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SI、MSI均低于死亡组(P<0.01)。MSI与脓毒症休克病人的NT-proBNP、LVEDV水平呈正相关(r=0.601、0.598,P<0.01),与CI和LVEF呈负相关(r=-0.683、-0.659,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入住 ICU并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51例(试验组),包括25例脓毒症患者及2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入住ICU的非脓毒症且病情危重的患者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试验组及对照组病人的血浆炎症因子IL-6、IL-8、IL-10、IL-18、IL-1β及TNF-α的浓度水平,同时根据APACHEⅡ、SOFA评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组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组IL-1β、IL-6、IL-8、TNF-α、IL-18浓度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比较脓毒症患者组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组内生存者与死亡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发现,死亡者的IL-6、IL-8及IL-18浓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炎症因子无明显升高(P>0.05)。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8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IL-18对于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重症患者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56)和未感染组(n=162)。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干预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感染组患者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 ≥ 20分(57.14% vs.31.48%,P=0.001)、血乳酸水平 ≥ 4 mmol/L (67.86% vs.46.91%,P=0.007)、肾功能衰竭(71.43% vs.46.30%,P=0.001)、肺功能衰竭(75.00% vs.54.32%,P=0.007)、多脏器功能衰竭(51.79% vs.30.86%,P=0.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 14 d (60.71% vs.41.98%,P=0.015)、PPI使用时间 ≥ 14 d (60.71% vs.44.44%,P=0.036)、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 ≥ 7 d (41.07% vs.25.93%,P=0.033)、行机械通气(62.50% vs.40.74%,P=0.005)及血液滤过(50.00% vs.34.57%,P=0.04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 ≥ 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 ≥ 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类危重患者要加强监护和预防,以降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 2016 年12 月该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33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S 将患者分为MS 组和非MS 组, 对两组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 分、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住院时间及28 d 病死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 素Logistic 回归分析MS 各因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S 组SOFA 评分和降钙素原(PCT)水平 高于非MS 组(P <0.05);MS 组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和MODS 发生率高于非MS 组(P <0.05),与非MS 组比较, MS 组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P <0.05)。将MS 作为一项危险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显示MS 对 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有预测作用[O^R=1.675(95%CI :1.024,2.336),P =0.036]。结论 MS 可加重脓毒 症患者病情,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