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多种药物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因素,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中出现震颤的可能药物因素进行分析,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医师接受并调整用药方案后,患者未再出现震颤和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具有处置药物不良反应的专业优势,从药学角度提供科学的依据,协助医师制订最佳用药方案,发挥医疗团队的协同作用,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临床案例的会诊及回顾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临床药师会诊的1例胆道感染并继发腹膜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分析、总结,对经验性治疗方案评估、目标性治疗的药物选择以及用药监护点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 临床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监护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骨关节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与思路。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骨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会诊,从针对病情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关注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提出的会诊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临床认可,对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发挥了一定作用,明显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能帮助临床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李娟  任威 《中国药师》2017,(4):700-702
摘 要 目的:为临床药师融入临床实现个体化用药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老年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比阿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 医师接受建议,调整比阿培南给药方案,患者感染得到控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戴助  张先平 《中国药师》2015,(5):827-829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重症肺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了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调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喘气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血压平稳。结论: 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需监测用药全过程, 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 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提供药学监护,提高过敏性紫癜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方法: 药师在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临床表现提出调整用药方案的建议,并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护、相关检验指标的监测等方面提供药学服务。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制订用药方案,加强用药的针对性及用药过程的监护,使患者得到有效缓解。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过敏性紫癜治疗用药会诊,体现了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感染时的个体化治疗和用药监护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药学实践过程,及时查阅文献,对其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用药分析并调整,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作出相应的处置。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 临床药师充分了解相关的治疗指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点,协助临床发现药物治疗相关问题,有利于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药学监护和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药物的选择到疗效评估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护等方面给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该患者的药物治疗,医师采纳临床药师提出的抗感染治疗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处置的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药物治疗方案优化调整中起到积极作用,为患者用药安全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糖尿病、痛风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实行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和过敏史,调整选用的抗菌药物,通过计算调整药品剂量、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痛风药物等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果 医师采纳药师用药建议,患者没有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病情得到缓解。结论 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完善了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对1例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对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并监护其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通过药师在整个过程中细致的药学监护及医嘱干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结论:开展药学监护,协同临床医师优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2015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其药物种类,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安全、规范的使用药物。方法统计分析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寻找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各种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18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年龄5~86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占53.77%;共涉及抗肿瘤药物6类31个品种;引起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静脉滴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最多;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来自药剂师的报告。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收集的26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268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比率略高于男性患者,老年人及儿童发生率较高;最易发生ADR的抗菌药物种类为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累及皮肤及附件的比率最大,其次为消化系统;静脉滴注为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经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和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ADR主要来源于药师收集.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保证合理用药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云南地区多家医院内使用云南白药胶囊的1 875例患者集中监测,观察在真实用药环境下云南白药胶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未知或罕见不良反应,完善云南白药胶囊在特殊人群(如老人、慢性患者等)中的安全性信息,为云南白药胶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监测期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云南省内11家医院作为集中监测点,以接受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药方案由各医院负责本次监测的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监测记录不良事件特征、发生时间、消失时间、处理措施及转归等信息。结果 从1 875例用药患者中收集到52例不良事件,最终判定出4例不良反应与云南白药胶囊有关。云南白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56%,属偶见。未发现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云南白药胶囊用药年龄覆盖范围广,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小,依据说明书用法用量进行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利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患者基本情况、抗感染药物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1、272例;大于65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23.94%;共涉及12大类56种抗感染药物,其中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218例,40.15%),其次是喹诺酮类(81例,14.92%);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231例,42.54%),其次是消化系统(173例,31.86%);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313例,57.64%),其次是口服(213例,39.23%)。结论 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重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16年5~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357例,对患者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具体分布情况、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干预用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57例病例中有289例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80.95%。女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各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KPS评分为100分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91.07%。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血液系统、胃肠道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过敏反应4个方面,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4.62%,胃肠道系统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FOLFOX方案所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为362例。不同厂家奥沙利铂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化疗分布最多的第2周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06%,第10~13周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00%。预先使用了地塞米松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7%。给药速度为50、55滴/min的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奥沙利铂临床用药时,应积极规避不良反应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急性胰腺炎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自上市以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其引起急性胰腺炎不良反应的文献,按照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史、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涉及11例患者,18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最高(36.36%)。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的为用药12 h,最长的为用药10周后,停药或减量或更换药品后不良反应症状可痊愈或好转。结论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急性胰腺炎不良反应需引起医务人员重视,尤其是应用于儿童时。建议临床在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和疗程给药,并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结合患者自身特点、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药品不良反应等,参与治疗方案的优化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开展药学服务,主要涉及脑血管、帕金森、脑炎等疾病的患者,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检索文献循证支持,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合理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联合用药以及药品遴选不当的发生,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结论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需要运用自身扎实的业务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保障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和个体化药学服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腹膜透析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监测,根据腹透液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评价以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对万古霉素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进行了不良反应监护。结果有效控制了该腹膜透析患者的感染,全血细胞减少的相关指标有所好转。结论通过对1例万古霉素致腹膜透析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工作人员对这一不良反应的关注,提高使用万古霉素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黄莹  孙力  范瑞 《药学实践杂志》2019,37(2):183-187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所起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根据患者病情、基因型、合并用药、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为替格瑞洛90 mg,po,bid,同时减少瑞舒伐他汀剂量为10 mg,po,qn,并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应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协助医师调整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360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陕西省2016—2020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上报至陕西省食品药品研究院的360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ADR报告,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转归和ADR累及系统/器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60例ADR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ADR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引起ADR最多的药品是伊布替尼。在临床转归方面,痊愈和好转占59.5%。1例“新的”ADR表现为全身皮肤变黑,其是否与该类药物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小分子激酶抑制剂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等密切关联,并且涉及多个系统或器官,临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用药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从而优化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