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咸阳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2014—2018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2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ADR的类型、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中,男68例,女55例,男性略高于女性;51~60岁组患者最多,占21.14%;ADR涉及的中药注射剂有6类,以理血剂引发的ADR最多,占62.60%;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有72例(36.73%)。结论 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不可忽视,应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良反应149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国内外公开报道的rHuEPO的ADR文献资料,按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经检索,rHuEPO的ADR共计149例,累及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系统损害(43.4%)、血液系统损害(20.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7%)。临床表现前3位分别是高血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钾血症。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后5~12周内(43.0%)。结论:rHuEPO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其ADR、发生时间,注意患者用药教育及随访,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2015~201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阿帕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从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以及ADR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1篇,涉及151例ADR病例。ADR多发生在46~60岁的患者(41.72%)。151例ADR中,给药剂量250 mg·d-126例,500 mg·d-1 64例,750 mg·d-1 7例,850 mg·d-1 54例;联合用药18例。发生ADR时间最短的为用药后3 d,最长的为用药后10个月;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后1~3个月。ADR累及器官 系统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46.35%),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其次为皮肤黏膜系统(19.20%),主要表现为手足综合征,第三是消化系统(17.23%),主要为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急性左心衰竭、快速性房颤、甲状腺功能减退为阿帕替尼新的ADR。 结论: 重视阿帕替尼所致新的,严重的ADR,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数据库中2010年1月1日~2015年9月15日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项目包括:患者性别与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用药原因,ADR发生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ADR累及系统 器官类型及分布,ADR转归,以及不良反应类型、评价结果等因素。结果:268例ADR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例相当,15~44岁患者构成比最高;ADR多发生于静脉滴注时,ADR发生时间多为前30 min;临床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胃肠道系统、全身性反应和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患者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警惕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完善说明书中安全提示信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临床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的ADR报告,了解老年人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2015年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收到的5 411例老年人ADR报告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怀疑药品数量、第一怀疑药品种类、累及系统/器官损害、ADR表现、ADR诱导期,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项目。结果:5 411例老年人ADR报告中,男女比例1.28∶1,与只有1个怀疑药品相比,多个怀疑药品中严重ADR报告的构成比更高(P<0.001)。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共6 104频次,排序前三位分别为胃肠疾病1 276频次(20.90%)、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1 110频次(18.18%)和全身性损害877频次(14.37%)。最常见的ADR症状表现为恶心753频次(9.88%),皮疹694频次(9.10%)。57.52%的ADR在用药后6 h内发生。结论:老年人ADR涉及药品品种多,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加强老年人用药的主动监测并对其用药风险进行评估,尽可能减少老年人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分析血栓通制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697例血栓通制剂所致ADR报告,统计分析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原发疾病和过敏史、用药方法,ADR发生的时间分布、因果关系及转归、累及系统 器官等。结果:血栓通制剂ADR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且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当会使血栓通制剂ADR增多;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24 h内,且引起了一定数量的严重ADR;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器官多达十余个,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血栓通制剂使用不当可引起ADR,临床应严格遵循说明书用药并加强用药监测,同时生产厂家应对药品说明书做出补充和完善,从而减少该药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3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上报的有效ADR报告322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转归、上报人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2例ADR中,男174例,女148例,男女比例1.18∶1;静脉滴注为ADR发生的主要途径(90.96%),其次为口服给药(4.66%);上报人群以医生为主,共191例(59.32%),其次护士122例(37.89%);以药物种类计抗感染药物致ADR最多,共132例(36.16%),其次是抗病毒药34例(9.3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170例(40.48%)。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导致儿童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致104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剂量、ADR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患儿发生ADR的比例相对较高,占55.77%;以单次给药剂量10 mL发生率最高,占35.24%;ADR出现时间多数在用药初期,用药30 min内发生的占66.3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8.89%)、全身性损害(30.15%)为主,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是热毒宁注射液ADR的高发群体,临床使用应辨证施治、规范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密切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安罗替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特点、处置及转归情况,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安罗替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安罗替尼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筛选后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特点、处理、转归以及累及的器官/系统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收集20例病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中位数为63.5岁(36~76岁)。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2个月内,共发生52例次,累及9个系统/器官,其中以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最为常见(21.2%)。结论 在安罗替尼临床推广应用后,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用药过程应密切监测,同时注意监测说明书中提及的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门诊和住院病房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上报的302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给药途径、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结果 302例ADR报告中,女性(54.6%)高于男性(45.4%)。抗感染药物ADR居多,占27.8%。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70.2%和24.8%。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1.6%)和消化系统(15.9%)。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的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收集的68例5-HT再摄取抑制药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HT再摄取抑制药涉及的不良反应以中青年为多,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所致不良反应居前三位,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2016-2018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并对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ADR 1 909例,关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7例(2.98%);其中一般不良反应33例(57.89%),新的一般不良反应11例(19.30%),严重不良反应有13例(22.8%),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例(10.53%);从发生的ADR的年龄段分析,主要发生在36~59岁患者(26.32%)和>60岁的患者(63.15%);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68.42%)、全身性损伤(28.07%)和免疫系统(17.54%),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潮红、血小板减少;发生ADR患者停药后症状均减轻,痊愈和好转患者55例(96.5%);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很可能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多,但存在新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应重视其所致的ADR,并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阳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1年6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85例,对患者年龄及性别、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种类分布、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5例由抗菌药物所致严重ADR中,<18岁患者比例最高(39.46%);静脉给药占比最多(90.46%);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严重ADR最多(27.5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0.16%)。结论 应加强抗菌药物严重ADR的监测,优化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27例LVEF≤4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4)。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6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5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心脏功能指标[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血清胱抑素(CysC)、miR-451a、脑钠肽(BNP)水平。统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两组SDANN、SDNN、PNN50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SDANN、SDNN、PNN5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和6MWD均显著升高,LVESV和LVEDV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ysC、BNP水平均显著降低,miR-451a表达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ysC、BNP水平及miR-451a表达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治疗LVEF≤4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心率变异性,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延缓心力衰竭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抗肿瘤创新药普拉替尼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信号的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海南省药品ADR监测中心2020年9月—2021年7月数据,运用ROR法和MHRA法挖掘普拉替尼ADR风险信号。结果 根据监管活动医学词典的系统器官分类,普拉替尼ADR损害主要集中在各类检查指标(39.6%),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20.8%),肝胆系统疾病(14.6%)。采用ROR法、MHRA法挖掘到普拉替尼ADR 5个风险信号: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还存在一些可疑信号,特别是说明书未提及的潜在ADR信号,如肾功能损害,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仍需警惕。结论 采用ROR法、MHRA法有效挖掘出普拉替尼的ADR风险信号,临床用药时应关注普拉替尼导致的各种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西京医院2015-2018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按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分级、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剂量频次、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6~60岁(55例,35.71%);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42例,92.21%);注射用顺铂(28例,18.18%)、注射用奥沙利铂(21例,13.64%)和注射用奈达铂(12例,7.7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消化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72例,46.75%)。结论 收集整理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纳总结其特点规律,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对双膦酸盐类药物(bisphosphonate,BPS)的不良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挖掘其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以期优化患者治疗方案,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FAERS提取2004年第1季度—2020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比值比(report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 ratio,PRR)法对BPS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术语集进行汉化及系统、器官归类。结果 经过筛选后,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累及19个系统,共1 072种信号;唑来膦酸共累及20个系统,共709种信号;利塞膦酸累及20个系统,共638种信号;帕米膦酸累及18个系统,共456种信号;伊班膦酸累及19个系统,共361种信号。结论 该研究有效利用ROR法和PRR法挖掘出5种BPS的ADR信号,5种BPS之间ADR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7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700例ADR报告中,共有医嘱1605条,有267份超说明书用药报告(38.1%),有416条超说明书医嘱(25.9%),类型主要为超给药频次、超给药剂量和超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构成比居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银杏达莫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结论 我院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存在。需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收集的26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268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比率略高于男性患者,老年人及儿童发生率较高;最易发生ADR的抗菌药物种类为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累及皮肤及附件的比率最大,其次为消化系统;静脉滴注为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经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和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ADR主要来源于药师收集.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保证合理用药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