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风毒邪论是一种与传统中医中风病理有所不同的理论,在中风毒邪论指导下形成解毒通络方是较为理想的神经保护剂,可解决目前神经保护治疗的主要障碍,有望成为提高中医治疗中风急性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排毒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排毒通腑法 ,迅速有效地分解、排出中风急性期患者体内痰、瘀、热等各种毒邪 ,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神志转清、舌脉复常 ,有效缓解病情 ,减轻偏瘫的病损程度 ,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排毒通腑法以通腑为手段 ,祛除毒邪为目的 ,上病下取 ,急下存阴 ,推陈致新 ,保护正气。本文简要概述如下。1 排毒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依据  王永炎认为 ,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 ,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 ,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中风后可产生瘀毒、热毒、痰毒等 ,毒邪可破坏形体 ,损伤脑络…… ,中医的治疗可清除及抑制这些有毒物质产…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医毒邪基础理论及当代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毒邪及热毒致病的理论研究,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与PD"毒邪致病"的关系。发现α-syn的错误折叠、异常聚集与进行性扩散与中医毒邪理论非常相似,α-syn对多巴胺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造成细胞凋亡、病情进行性加重、难以治疗,类似于PD中医"毒邪"之根深蒂固、顽固难愈,而α-syn所诱导的神经炎症病机又与热毒致病相似,且已有较多实验室和临床证据支持上述观点。故而认为"毒邪致病"是PD的内在病机,α-syn与PD"毒邪致病"中医病机的关系密切,从"毒"论治PD可为PD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南征教授认为,毒邪损伤肾络是消渴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毒邪盘伏于膜原是消渴肾病迁延不愈、传统疗法难以奏效的根源所在。提出了调散膏,达膜原这一临床治疗消渴肾病的新路径。丰富了消渴肾病中医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消渴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毒邪致病理论在干燥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研究.对干燥综合征毒邪致病学说的中医观点和现代学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中医毒邪致病理论与现代医学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联系,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毒邪是中医病因学重要组分,毒邪理论近年来已成为中医病因研究领域的热点。该文立足"毒邪",参阅古今文献,从毒之内涵、毒邪分类、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毒邪的表现形式及症状表现、解毒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总结出温阳解毒、清热解毒、化痰解毒、活血解毒、益气养阴解毒五种解毒法,为中医从"毒邪"辨治疾病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虚燥热。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如脏腑病机论、气血津液病机论、毒邪病机论等。对有关糖尿病的病机进行整理综述,以期拓展中医治疗消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治疗有其优势与特色,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脂肪肝发病特点,认为"脾气虚"是脂肪性肝损伤的发病基础,酒、湿、痰、瘀之邪蓄积日久而成毒,"毒邪内蕴"是主要病理因素,"气虚毒蕴"为脂肪性肝损伤主要发病机制,此理论的提出丰富了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吴敏 《当代医学》2011,17(26):149-150
目的浅谈中医治疗小儿营卫失和、邪毒留恋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体会。方法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营卫失和、邪毒留恋之反复呼吸道感染。结果中医治疗三个月余,患儿痊愈,随访半年病情末复发。结论中医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独特的优势,疗效确切,减少复发次数,且副作用少,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总结中医学有关“毒邪”的证治理论.方法:收集相关“毒邪”理论及“毒邪”致病的文献资料,归纳“毒邪”历史源流,探讨“毒邪”致病的证治规律.结果:“毒邪”可归为“邪盛为毒”与“邪蕴为毒”二说,长于“外毒”而短于“内毒”.从“毒邪”辨治来看,对于诸多顽疾的认识与治疗亦有所创新.结论:近代医家对“毒邪”颇有创新,主张“邪盛为毒”,倡导“毒分内外”,其中“内毒”为患,既为病变之所生,亦为病变之始因,但其毒理未详,尤当深究.  相似文献   

11.
试析清热解毒活血法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重要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是病情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医药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临床与实验研究,结合中医药理论,我们认为热毒血瘀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机,清热解毒辅以活血是其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发病阶段"毒损脑络"临床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临床角度研究中风病"毒损脑络"的表征,探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分析中风病毒损脑络的症状特征.方法 结合中风病发病前后的临床特点,参照风邪致病的临床特征表达,分析中风病发病前后非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的特点和变化,以及相关症状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变化.探讨这些临床特征与毒损脑络的关联关系.结果 在症状层面,困倦感、头昏沉、反应迟钝、面色晦暗,食欲、睡眠、情绪的变化,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需要关注的临床表征.结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有迹可寻.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可能是相关症状、体征、症状的变化和理化指标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倡导病机辨证,在诊治癌症方面学验俱丰,提出癌毒学说,对正邪之间的关系把握非常明确;在处理两者关系时,注重对癌毒的处理。通过对癌症邪正方面在病程过程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进一步阐释抗癌的重要性及处理邪正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毒邪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致病因素。毒邪在本病的致病过程中经历了伏毒留恋、潜伏肝络,担毒肝体、气滞血瘀,病变丛生、步入损途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了解毒邪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致病过程,可以加深对病情的了解,并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元代王好古所著《阴证略例》的毒论学术思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剖析,认为《阴证略例》堪称毒论思想大家,列专篇论述了阴毒与阳毒,详细记载了阴毒与阳毒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药物方剂。为深化对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为清窍,不容毒侵,侵之染之,有损元神,元神失控,发为癫痫.毒邪致痫,有内外毒之分:"外毒"包括物理与化学因素毒物、寄生虫毒、药物聚毒、湿热疫毒;"内毒"包括痰瘀内阻、血败脑腐、气机不利酿为毒,风火逆乱、灼伤脉络、升降失宜酿为毒;此外,禀赋不足、脾运不健、湿浊内聚酿为毒,胎产不当、胞元受损、形败难救酿为毒.临床治之多以解毒治痫之法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古代认为毒邪包括致病性质强烈的外感邪气和蕴结不解的内生邪气,现代认为毒邪是长期蕴结淤积达一定程度,引起机体严重的阴阳气血失调,具备一定特点和特殊症状的邪,可概括为导致脏腑组织反复或持续性损伤的病理过程,并发展为毒邪学说。简述了毒邪相关皮肤病的致病机理和现代皮肤病的关系,结合名家提出了一些从毒论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马莲  王可彬  吴圣贤 《中医学报》2021,36(3):469-474
气虚毒损证是在人体正气大虚的基础上,毒邪蕴结、积聚凝滞,损及脏腑经脉而致病,多见于各种疾病的终末阶段以及各类疾病的变证、坏证。毒邪致病在病因上具有酷烈性、依附性;在发病学上具备骤发性、特异性;在临床特点上具备火热性、秽浊性、广泛性、善变性、阈害性、内损性;病程上具备顽固性和危重性。气虚毒损证可视为多种难治性疾病的共同点,气虚是难治性疾病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毒损为难治性疾病急性加重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气虚毒损证的本质、毒损的症状变化及病机演变规律,推导气虚毒损病变的客观指标及临床指征,对提高难治性疾病的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从浊毒论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浊毒理论出发认识慢性胃炎成为学界的一种新思路。界定了浊毒概念,提出浊毒相关为害是慢性胃炎的主病机,系统总结了慢性胃炎浊毒特性的临床表现、基本治法、方药和分层用药规律、病下辨证治疗规律及其兼夹证的治疗。临床上应用化浊解毒法不仅能改善症状,还可使萎缩的腺体恢复,并且能截断病势、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20.
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根据中医理论特点,脂毒可以归为"毒"邪概念。该文试着从脂毒及毒损肾络角度出发,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