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1例巨大骶骨肿瘤患者手术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 ,女 ,39岁 ,1年前无明显诱因腰臀部持续性钝痛 ,有时向双下肢放射 ,夜间疼痛较重并逐渐加重。曾一度大便困难 ,小便正常。我院诊断为骶骨肿瘤 ,建议手术。因其害怕手术到外地行X光刀治疗。肿瘤未见缩小 ,即回我院治疗。查体 :骶骨处轻度隆起 ,压痛明显 ,会阴及臀部皮肤浅感觉减退。拍片及CT示 :骶骨前有 10cm× 10cm异常占位性病变 ,骨质破坏 ,病理结果 :脊索瘤。入院后行骶骨瘤切除术 ,术后无任何并发症。 1月痊愈出院。1 术前准备按一般骨科常规护理。2 术后护理2 .1 一般护理 患者术中出血较多 ,因此术后设专人护理 ,做…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9岁,因妊娠期腰及双下肢疼痛5个月,于产后半月二便失禁,双下肢无力,无潮热盗汗,在当地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并在1个月后行L5S1全椎板髓核摘除术,术后疼痛稍减.20余天后,腰骶部疼痛剧烈,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显.于2个月后,我院以"骶尾部肿瘤待排"收入院,查:骶部膨大,向后凸起,肿块约25cm×25cm,边界不清,质地中等,压痛,无波动感,二便失禁,双下肢肌力Ⅲ级,皮肤痛、温、触觉消失,膝跟腱反射消失、骨盆分离挤压试验(+),肛门指检:扩约肌松弛,骶骨前缘无肿块.X片提示:骶椎明显膨大近一倍,双骶髂关节处呈溶骨性破坏,尾椎后缘骨膜隆起.术前胸部X线片有散在结核钙化点,术前CT示:L5S1椎间盘突出,余(-).细阅该片可见骶椎稍膨大.ESR:76mm/h,ASO≥500u,CRP(+),ALP44u/L,WBC18.5×109/L,RBC3.3×1012/L,Hb95g/L,N83%,L17%,骶椎组织活检:肉眼见组织有一层包膜,包膜下呈白色半透明胶冻样物质,易出血.镜下见:切面灰白实性分叶状,瘤细胞索状排列,可见囊泡状细胞.结果:脊索瘤(低度恶化),最后确诊为:巨大脊索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骶骨脊索瘤中CD40、PCNA、CD3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脊索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例骶骨脊索瘤组织、9例正常胚胎脊索组织中的CD40和PCNA的表达,并计数CD31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CD40、PCNA在骶骨脊索瘤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64.3%,明显高于正常胚胎脊索组织。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骨脊索瘤中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24.26±18.68)/mm2,正常胚胎脊索组织微血管密度值为(4.63±2.1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8例骶骨脊索瘤,其中复发组14例,非复发组14例,两组间CD4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9%、85.71%;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86%、50.00%;CD31标记的MVD值分别为(30.66±23.75)/mm2、(17.88±8.52)/mm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CD40、PCNA表达及CD31标记的MVD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统计学相关性;④PCNA阳性表达的骶骨脊索瘤组织中MVD值为(28....  相似文献   

4.
靶血管栓塞后骶骨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骶骨肿瘤手术切除治疗常因出血多而影响疗效。我科1996~1999年采用术前肿瘤血管栓塞后24h内切除肿瘤8例,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8例中男4例、女4例,年龄32~64岁。病程6~12年。均有骶尾部肿块,感疼痛;肛周、会阴部麻木伴尿潴留5例,小腿后侧麻木、行动障碍2例。经X线摄片、CT或TMC检查确诊为骶骨肿瘤行择期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脊索瘤4例,巨细胞瘤2例,转移性腺瘤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方法:按股动脉造影操作常规准备,穿刺右股动脉后将5F肝右导管分别置于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并摄片,见分支即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及骶正中动脉为…  相似文献   

5.
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综合治疗的疗效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的40例骶骨脊索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3例,复发率为32.5%,其中3例复发2次;发生肺部转移2例,转移发生率为5%。术后5年内共5例死亡,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87.5%。结论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术中化疗、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对降低骶骨脊索瘤的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骶骨脊索瘤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及三者的相关性,为骶骨脊索瘤的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人骶骨脊索瘤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VEGF的表达,利用CD34标记组织中的新生血管.[结果]①Survivin、VEGF在骶骨脊索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76.7%,均高于瘤旁组织(P<0.05).骶骨脊索瘤中MVD值(27.2±10.70) /mm2高于瘤旁组织(8.90±3.11) /mm2(P<0.05);②Survivin阳性表达的骶骨脊索瘤组织中MVD值(30.71±10.35) /mm2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组(19.00±6.25) /mm2 (P<0.05).VEGF阳性组MVD值(29.43±10.87) /mm2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19.86±6.18) /mm2(P<0.05);③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9,P=0.005);④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肿瘤有无局部浸润、是否复发相关(P<0.05).[结论]骶骨脊索瘤组织中survivin和VEGF表达水平较高,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与骶骨脊索瘤中的MVD均呈正相关,二者对骶骨脊索瘤的血管生成可能起协同、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非手术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寅  柏龙文  杨熙创 《中国骨伤》2004,17(11):695-695
患者男性,49岁,农民,因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大小便失禁20余天来院治疗,20d前于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背部剧痛,数小时后感双下肢麻木无力,逐渐加重,伴大小便失禁,在外院求治,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查MRI示T1,2椎管内占位病变,仅行对症治疗后转来我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发病2周前无明显外伤史,未使用促进出血性药物。  相似文献   

8.
脊索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由星形细胞和液滴细胞组成,呈小叶状分布,小叶间有纤维间隔。1894年被Ribbert命名,几乎均发生在脊柱。脊索瘤占恶性骨肿瘤的4%,约50%的脊柱脊索瘤发生于骶骨,多数在40~70岁之间发病,偶见于儿童和青年[1~3]。由于骶骨脊索瘤早期症状隐匿,骶骨部位解剖关系复杂,临床发现时肿瘤常较大或已侵犯骶神经,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4、5]。笔者对最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检索,综述如下。1发病特点骶骨脊索瘤生长较为缓慢,局部侵犯性强,较少发生远处转移[6、7]。Bergh[8]对39例骶骨脊索瘤病人行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巨大脂肪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37岁。因全身麻木伴双下肢无力1年、不能行走1个月于2007年7月3日人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麻木,伴双下肢无力,仍能行走,无明显感觉减退.当时未在意。之后麻木感渐进性加重,双下肢肌力逐渐下降,伴感觉减退。从足部逐渐向上发展,右半侧肢体无汗,无大小便失禁,但小便控制差。1个月前,患者不能独立行走,双下肢瘫痪。于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颈胸段脊髓肿瘤,考虑为“C3~T2脊髓脂肪瘤”,因手术风险大,未予手术治疗。患者为求手术治疗来我院,以“C3~T2脊髓脂肪瘤”收入院。  相似文献   

10.
骶骨脊索瘤的靶血管栓塞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手术结合靶血管栓塞治疗骶骨脊索瘤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15例原发性骶骨肿瘤行靶血管栓塞 ,栓塞后平均 1.5d行骶尾部后方入路手术。结果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平均 10 38ml(4 0 0~ 16 0 0ml) ,术后引流量 6 0 0ml(4 0 0~ 12 5 0ml) ,术后输血量平均 2 2 5ml(0~ 80 0ml) ,栓塞后 1d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栓塞 1d后手术者。术后随访时间 1~ 10年 (平均 4 .1年 ) ,局部复发 4例 (2 6 .7% ) ,平均复发时间 2 .5 4年 ,无 1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术前肿瘤血管栓塞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 ,使术野清晰 ,术前经动脉栓塞骶骨脊索瘤后采用单纯的骶后方入路可以满意的完全切除骶骨脊索瘤  相似文献   

11.
脊膜瘤是一种常见的椎管内肿瘤 ,但脊膜瘤发生骨瘤样变国内尚未见报告。我们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者女性 ,6 0岁 ,农民。主因“双下肢麻木无力 2年 ,加重伴行走困难 1年”收入院。患者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趾皮肤麻木 ,范围逐渐扩大。 1年前上升至双侧腹股沟 ,行走自觉双下肢僵硬 ,有明显的踩棉感 ,经常摔倒。近半年来腹部出现明显的束带感 ,双下肢偶有不自主的抽动 ,继而出现二便障碍。于1999年 3月 7日收入院。体格检查 :颅神经及双上肢检查未见异常 ,痉挛步态 ,脐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 ,双下肢关节位置觉丧失 ,肌张力明显增高 ,髂腰…  相似文献   

12.
脊索瘤是罕见的骨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过去认为脊索瘤相对于颅底更多见于骶骨,然而,现有证据表明,其在颅底( 32%)、脊柱(32.8%)和骶骨(29.2%)的分布几乎是均等的[1].虽然脊索瘤为低度恶性肿瘤,但易局部侵犯且预后不良.对于发生于斜坡的脊索瘤,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安全地切除肿瘤,术中...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9岁,2002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麻木、乏力,此后麻木逐渐向小腿、大腿、会阴部发展。10月出现行走时踏棉花感,伴大小便失禁。在外院行腰椎X片及CT检查后,诊断为“腰4~5相间盘突出症”,予以保守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任何改善。2002年11月30日来我院求治。体格检查:扶入病房。腰椎无明显畸形、压痛,会阴部及双下肢感觉明显减退,双下肢各肌肌力为Ⅲ~Ⅳ级,双侧直腿抬高试验45( ),加强试验( );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右侧Babinski征( )。  相似文献   

14.
罕见副脊索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性 ,40岁 ,因发现右腕肿块半年 ,经外院临床诊断腱鞘囊肿 ,而给予包膜部分切除 ,放出粘液。术后 10d拆线时即见肿块“复发”。 4个月后 ,即 1999年 10月 2 6日就诊我院。体检发现 :右腕掌尺侧原手术疤痕下有约直径 2cm大小肿块 ,质软 ,囊性感 ,表面光滑 ,与皮肤无粘连 ,基底固定 ,无触痛 ,屈伸活动手指时局部有酸胀感。诊断为右腕腱鞘囊肿复发而收入院。图 1 本例病理切片见瘤细胞类似胚胎脊索组织择期臂丛阻滞麻醉下 ,行右腕尺侧肿块切除 ,表面纵形疤痕切除后 ,见肿块直径约 3cm ,厚 1cm大小 ,位于尺侧腕屈肌腱桡侧 ,有包…  相似文献   

15.
骶骨肿瘤的类型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1998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中心诊治44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228例,女217例。年龄5~83岁,平均46.4岁。352例患者就诊时有严重腰骶部和/或下肢疼痛,93例患者因发现局部包块就诊。所有患者均有术后病理诊断。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原发骶骨肿瘤351例,男174例,女177例,平均年龄44.4岁。其中脊索瘤95例,男6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5.7岁,骶尾区疼痛是主要症状(82例),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肿瘤多先累及低位骶骨(S3~S5);神经源性肿瘤76例,男36例,女40例,平均年龄47.7岁,神经纤维瘤43例,神经鞘瘤24例,恶性神经鞘瘤9例,主诉多为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36例)和无痛性包块(11例),20例患者为查体或其他原因检查时发现,67例骶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S3以上神经者54例,起源于S3以下神经者3例,发生于骶前未累及骶管者10例;骨巨细胞瘤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32岁,腰骶尾部不适(37例)、坐骨神经痛(21例)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肿瘤多先累及上位骶骨(S1~S2);骶骨其他原发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56例,包括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共24例;其他原发恶性肿瘤64例,包括软骨肉瘤17例,尤文肉瘤14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成骨肉瘤6例等。转移性骶骨肿瘤94例,男54例,女40例,平均年龄54.1岁,包括不明来源转移瘤23例,肺癌转移13例,肾癌转移12例,大肠癌转移10例等。结论: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和骨巨细胞瘤是骶骨常见的三大肿瘤,占骶骨原发肿瘤的2/3。对于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疼痛的患者,应警惕骶骨肿瘤的可能。根据患者年龄、病灶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可以作出相对正确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6.
李帅  杨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5):1267-1269
骶骨肿瘤临床上相对罕见,发病率不高,原发性骶骨肿瘤病理类型多样,以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等最多见[1-2]。Muller(1858年)提出脊索瘤来源脊索细胞,以及Ribbert(1894)首先介绍了脊索瘤chordoma。脊索瘤起源于残留的脊索组织,但这受到Yamaguchi[4]的怀疑,他认为脊索瘤应该来源于良性的  相似文献   

17.
骶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骶骨脊索瘤的手术风险和效果.方法 回顾15例骶骨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术前术后作临床及影像学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49个月,术后5年内死亡共5例,另有1例术后2 h死亡.术后3年复发6例.术后发生膀胱功能异常4例,无直肠损伤病例.13例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全身状况较好的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胸、腰椎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根据WBB分期,实施椎体或全脊椎切除,其中囊内切除3例、扩大切除4例。结果:术后5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例T7、T8脊索瘤患者出现切口下缘顽固性疼痛,封闭后疼痛减轻。1例L1~L3脊索瘤全瘫患者,双下肢肌力恢复至2级。病理检查镜下均可见“印章样细胞环”和“合胞体”。术后平均随访5.2年,局部复发1例,无远处转移。结论:胸腰椎脊索瘤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印章样细胞环”和“合胞体”是胸、腰椎脊索瘤的典型病理表现。全脊椎切除肿瘤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美国洛杉矶皇家医疗中心曾于1981~1988年施行20例骶骨切除术,分成二组.A组8例,为原发性骶骨肿瘤,计脊索瘤4例、骶前畸胎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和骨肉瘤各1例,平均年龄55.5岁.骶骨切除平面为S_(1-2)3例、S_(2-3)3例、S_(?-4)2例.B组12例,系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脊索瘤的组织学研究和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胸腰椎脊索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初步探讨脊索瘤的病理特点和综合治疗手段.方法对胸腰椎肿瘤,根据WBB分期,进行椎体或全椎节切除.术后病理均提示脊索瘤.其中5例患者细胞基质中出现软骨样细胞.结果术后病理出现软骨样基质的患者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胸腰椎脊索瘤总体预后好于骶骨脊索瘤.结论胸腰椎脊索瘤术前不一定行血管栓塞.术中仔细处理节段性血管,手术中出血控制较满意.扩大切除脊索瘤后,短期效果较好.预后和病理分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