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促使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显著地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并使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炎症消退[1]。目前,抗Hp治疗的方案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以铋剂为基础的二联或三联疗法[2,3],另一类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二联或三联疗法[4],但以H2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二联或三联疗法,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基础的短程三联疗法,同以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基础的短程三联疗法及以铋剂(德诺,山西迈特兴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为基…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幽门螺杆菌(Hp)、特别是含cagA基因的Hp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体外实验证实Hp培养滤液可诱导胃黏膜细胞DNA损伤[2]。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亦提示Hp感染与ras基因活化有关[3]。为从分子水平揭示Hp的致癌机制,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胃癌组织Hp进行检测,并对Hp感染与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49例胃癌为我院1994年1月~1996年7月手术切除标本,手术切下肿瘤后立即收集癌及切缘处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血清CagA VacA抗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CagA)和空泡形成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VacA)是幽门螺杆菌(Hp)相应的CagA,VacA基因编码产生的两种蛋白质,是Hp的重要致病因子,也作为Hp毒力分型的标志[1],与消化性溃疡(PU)、胃癌有密切关系[2,3],由于Hp菌株类型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4,5].我们检测了本地区PU和胃癌患者的血清CagA,VacA抗体,旨在探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agA,VacA与PU及胃癌的关系.1 …  相似文献   

4.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相关已得到公认,但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1],我们拟从抗Hp治疗对FD患者症状的改善,来探讨抗Hp感染在...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毒素相关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p)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健康人中有较高的感染率(35.5%~59.4%)[1]。为什么同是Hp感染,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有学者认为不同菌株Hp感染致病性不同,高毒株Hp含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prote...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与增殖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8,他引:2  
0 引言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已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因素之一[1,2].目前已提出许多致癌机制,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Hp刺激胃上皮细胞增殖及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3].Hp,特别是毒素相关蛋白A(CagA)阳性菌株感染与癌前病变如胃粘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关系密切[4-8].在本期中,卢世云etal[9]的研究表明,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上皮细胞增殖显著高于无胃粘膜病变及Hp阴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而在癌前病变阶段Hp感染与非感染的患者胃上皮细胞增殖虽均高于无胃粘膜病变患者,但两…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儿童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幽门螺杆菌(Hp)是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成人Hp相关性胃疾病的发生与儿童期Hp感染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只有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的Hp菌株才有致病性,而一半以上的Hp菌株表达CagA[2],CagA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3],同时CagA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4].因此,我们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对胃癌高发区西安市14岁及以下儿童进行Hp感染及CagA阳性H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共79…  相似文献   

8.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为主三联一周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幽门螺杆菌 (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根除Hp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型化合物枸橼酸铋雷尼雷丁 (ranitidinebismuthcitrate,RBC ;商品名 :瑞倍 )既具有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 ,又有铋盐保护胃黏膜及杀灭Hp的作用。本研究比较以RBC和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短程三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和安全性 ,试图为Hp根除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对象和方法一、实验对象本研究为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标准年龄为18~ 75岁 ,…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致病菌[1],它是胃炎,消化道溃疡的致病因素,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该菌纳入第一类致癌原[3],因此Hp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在Hp的致病过程中有多种致病因子参与,其中尿素酶被证实是少数几种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蛋白[4].具有极高的尿素酶活性是Hp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5],此酶可以将尿素迅速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在Hp的感染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国际上有关尿素…  相似文献   

10.
原位PCR技术检测胃癌胃粘膜中Hp cag A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随着对Hp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关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geneA,cagA)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1]。本文采用原位PCR技术研究HpcagA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选自1997年经病理诊断的69例患者病变胃粘膜,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胃癌3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HpcagA引物设计参照文献[2],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1:5′GATAAC…  相似文献   

11.
引起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而根除Hp可使胃炎缓解,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1,2].由于青藏高原某部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海拔2800m~5300m的高原缺氧环境,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为提高高原部队对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水平,我们在对青藏高原某部进行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5种根除Hp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以期筛选出适合于高原部队对Hp阳性的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方案,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驻青藏高原某部(海拔280…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进入人胃低pH环境中生长繁殖,它的出现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相关,并与胃癌及胃MALT淋巴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人群中几乎有一半终生感染Hp,但只有10%的感染者发展为明显的临床疾病[1]。来源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病人的Hp菌株含有一个40kb的DNA片段,称cag致病岛(pathogenicityisland),该DNA片段在无症状的Hp感染病人分离株中不存在[2]。cag致病岛含有的许多基因与典型的细菌病原体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3.
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U)的重要致病因素,可导致胃粘膜局部IL-6,IL-8,TNF-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增高[1,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niterleukin-2recoptor,sIL-2R)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sTNFR)作为免疫系统的活性标志之一,血清中的sIL-2R及sTNFR的变化与恶性肿瘤、白血病、器官移植排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多种疾病有关[3,4]、本文对78例慢性胃炎。P…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83年marshal和Waren[1]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后,Hp与慢性胃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消化界学者的关注.Hp的发现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和治疗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已确认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胃粘膜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GF-β1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及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可能与胃癌发生相关[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重要的细胞生长调控成分,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采用PCR技术和Hp快速尿素酶试验(HpRUT)同步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粘膜肠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及胃腺癌(GAC)组织中Hp感染情况并检测其cagA基因型,以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其中TGFβ1的表达,探讨Hp、特别是cagA阳性Hp感染与TGFβ1表达在胃癌发生过程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材…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幽门螺杆菌(Hp)是定植于胃粘膜表面和粘液层之间的革兰阴性、生长缓慢的螺旋状微需氧菌.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内成功地分离出Hp以来,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兴趣,从各方面对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流行病学[1]和组织病理学[2,3]研究指出,Hp感染和胃癌发生正相关.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到胃癌的演变过程已基本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因此也有理由认为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  相似文献   

17.
根除Hp前后胃粘膜多胺含量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粘膜组织学及多胺(腐胺、精脒和精胺)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Hp阳性患者56例,其中男39例,女17例;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慢性胃炎31例.根除Hp前和根除治疗4wk~6wk后胃粘膜多胺含量及其组织学变化,同时设Hp阴性患者20例作对照.结果Hp阳性患者胃窦粘膜蛋白多胺含量(μmol/g)明显高于阴性患者(腐胺096±049vs041±031,精脒201±048vs083±037,精胺258±057vs133±042,P<001).Hp根除后就显著下降(腐胺048±040vs094±042,精脒111±034vs198±039,精胺153±055vs266±044,P<005).胃窦部粘膜腐胺和精脒含量高于胃体部(腐胺099±031vs059±024,精脒207±038vs130±034,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根除Hp感染后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降低.结论根除Hp感染能够降低胃粘膜的增殖活性,从而降低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短程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寻求效佳、安全、短程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对兰索拉唑(Lan)、法莫替丁(Fam)合用阿莫西林(Amo)的二联疗法进行了临床观察。方法:44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阳性,随机分为二组分别接受Lan和Fam治疗。Lan组:Lan30mgBid×14天;Fam组:Fam20mgBid×14天,两组均同时服用Amo0.5gtid×14天。结果:停药4周,行胃镜检查及Hp测定,结果表明二组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相近,分别为875%及85%;75%及70%。结论:本研究显示Lan和Fam加Amo的二联疗法具有缓解症状快、疗程短,副反应小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根除Hp方案  相似文献   

19.
人胃螺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胃螺杆菌研究进展陈烨,周殿元人胃螺旋菌(Helicobacterheilmanii,Gas-trospirillumhominis,Hh)是人胃粘膜上有别于Hp的另一种螺旋形细菌。1987年,Dent等[1]在1300例胃镜受检者中发现3例,提出该...  相似文献   

20.
根除Hp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并非胃癌直接致癌物,而是通过对胃粘膜的损伤,促进病变发展的条件因素使胃癌危险性增高[1].我们通过对Hp感染的胃疾病进行根除治疗,采用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观测治疗前后对胃粘膜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胃粘膜活检标本207例,取自辽宁省庄河市胃癌高发现场,每例取新鲜胃粘膜4块(胃窦及病灶部),其中1块行Hp_PCR检测,另外3块胃粘膜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成5μm切片,行HE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