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悦  刘欣  邢梦杰  周昆 《中国校医》2022,36(12):916-919
目的 分析芜湖市镜湖区2017—2020年辖区内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完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0年镜湖区辖区内肺结核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7—2020年镜湖区共报告肺结核752例,年均肺结核发病率为32.85/10万,不同年份肺结核发病率和病原学阳性肺结核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67.315,P<0.001;χ2趋势=10.541,P=0.014);镜湖新城社区发病人数最多,荆山社区发病人数最少;4个季度均有病例报告,不同季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7,P<0.001);18~60岁组结核病患者481例(占63.96%),男性患者532例(占70.74%),不同年份肺结核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490,P=0.745;χ2=1.097,P=0.778);登记分类中,新患者613例(占81.52%),初治患者613例(占81.52%),不同年份肺结核患者登记来源构成比和治疗史分类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3,P=0.026;χ2趋势=10.442,P=0.015);Ⅲ型肺结核发病680例(占90.43%),不同诊断分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801,P=0.133);不同年份病原学阳性病例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1,P=0.365)。结论 近4年镜湖区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个别社区年均发病人数相对较多,各季度发病人数差异无显著性,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60岁,以男性患者为主。发病人群主要为初治新患者,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患者人数最多。应针对重点社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等加强监测、重点管理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袁辉 《中国校医》2021,35(7):509
目的 分析2014—2019年鄢陵县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学生肺结核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4—2019年鄢陵县学生肺结核病例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19年鄢陵县累计报告学生肺结核 4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85 /10万,学生患者占总人群新发患者数的2.3%,其中2015 年发病率最低,为 3.65 /10万;2016 年发病率最高,为 12.94 /10万。鄢陵县学生肺结核发病率每年均低于全人群的发病率,(χ2=198.1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6年间学生肺结核的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797,P=0.372)。男女发病比例为1.56:1,14~19岁组病例占70.73%。每年4—5月和8—10月为发病高峰期,学生患者来源以转诊(48.78%)发现为主。结论 鄢陵县学生结核病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学生肺结核患者,避免肺结核在学校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刘新业  单永梅  陆建奎 《中国校医》2022,36(11):804-807
目的 分析近年来灌云县的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肺结核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1年灌云县的肺结核疫情数据,描述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区分布,肺结核发病时间、耐药性以及合并肺外结核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015—2021年灌云县共报告肺结核1 871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从34.63/10 万下降至 20.45/10 万,年均25.78/10 万。每月均有肺结核报告病例,月发病占比率在5.83% ~10.53%波动,以第二季度4月份占比率最高(10.53%);男性发病率(37.50/10万 高于女性( 12.7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2,P<0.001);患者年龄从11岁到92岁,发病年龄呈现出双高峰,分别为≥20~30岁青壮年和≥70~80岁老年人;农民患病率占比最高(73.06%),五图河农场肺结核发病率最高(118.03/10 万)。本调查还发现2.89%耐利福平结核病和6.57%耐异烟肼结核病以及9.19%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病例。结论 2015—2021年灌云县的肺结核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存在一定数量的耐利福平或异烟肼结核病和肺外结核病例,因此,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高危人群预防和干预,减少耐药肺结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开封市2010—2019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适合开封市实际情况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制定全市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开封市2010—2019年肺结核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开封市累计报告肺结核病例25 18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2.41/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70.053,P<0.05)。其中男性患者17 494例,年发病率84.02/10万,女性患者7 689例,年发病率39.37/10万,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20.22,P<0.001)。患者主要集中在15 岁以上年龄组,占总患者数的99.2%,55~65岁组报告发病病例最多,为4 939例,占19.65%。从报告月份来看,报告患者人数1月份最多,为2 570例,占10.21%,9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少,为1 785例,占7.09%。报告人数从1月份开始逐月下降,9月份为最低,10月份略有上升,而后逐月下降。农民在所有报告发病人群中最多为19 695例,占78.21%,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开封市所有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尉氏县报告病例最多,占比26.03%。患者主要来源以非结核病防治医疗机构转诊(11 668例,占46.3%)为主。结论 开封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农民群体、冬春季等是肺结核高发因素,应制定出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高危因素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2012―2014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2012―2014年肺结核病登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北碚区2012―2014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1 04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85 /10万,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P<0.01);年均涂阳登记率为19.37/10万,年均痰检阳性率为42.24%。男性776例,女性268例,男女性别比为2.89∶1;以45~64岁年龄组病例较多,占病例总数的39.36%;病例职业以农民居多(485例,占46.46%)。全区17个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东阳街道报告病例最多(171例,占16.38 %)。结论重庆市北碚区2012―2014年肺结核病以中老年男性、农民人群发病为主,今后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结核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北碚区肺结核病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清远市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5—2019年清远市肺结核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清远市共报告肺结核13 36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2.30/10万。5年报告耐多药肺结核127例,年平均耐多药率为9.50‰。肺结核发病率最高的县区是连南瑶族自治县(106.30/10万)。男性发病数、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94.379,P<0.001)。 15~55岁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7.93%。55岁以上人群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组别。职业为农民报告发病数最多,超过9 000例,占总报告数的70.90%。结论 近5年,清远市肺结核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未来几年,清远应重视定点医疗机构能力建设,规范防控技术,重点在农村,加强在校学生、老年人等人群肺结核筛查,推动耐多药肺结核防治,防止耐多药肺结核疫情蔓延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西某高校入学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高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以广西某高校的全部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016版))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肺结核防治知识5 条核心信息、获取结核病知识的途径等。结果 2017年3 295名入学新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77.1%(12 703/16 475)。不同性别总知晓率比较,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0,P<0.05)。不同居住地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知晓率分析,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05)。结论 大学新生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各种形式的结核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南昌市肺结核病疫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市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南昌市2010-2015年结核病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2010-2015年南昌市共登记肺结核病例28 543例;2010-2015年南昌市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春季登记肺结核患者人数最高,主要集中于3-5月份;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58:1.00,发病年龄集中在中老年人,农民是肺结核发病最多的人群;新建区、南昌县、进贤县三个农村县区发病数较高。 结论 南昌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应抓住“重点地区”和“关键人群”,把防治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将农村中老年男性人口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9.
仲崇霞 《中国校医》2020,34(1):45-46,80
目的 分析沭阳县2008—2017年学校结核病流行特征,了解其流行状况及发病原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沭阳县2008—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地址为“沭阳县”、职业为“学生”、病种为“结核病”的所有病例按性别、年龄、季节及来源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沭阳县2008—2017年在校学生2 332 943人,共报告学生结核病患者313例,年平均发病率13.42/10万;其中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35.05/10万,2008年发病率最低,为3.81/10万。313例患者中,男生182例,女生131例;年龄以15~20岁组最多。患者来源中,以转诊方式最多,占45.37%(142/313);其次为因症就诊,占31.95%(100/313)。发病季节中以第二季度病例最多,占34.19%(107/313);第四季度最少,为17.25%(54/313)。4个季度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5.95,P<0.01)。结论 2008—2017年沭阳县学生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一年四季中以第二季度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以15~20岁最多。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能明显提高患病学生主动就诊意识,加强医防合作能提高患者发现率。  相似文献   

10.
马士化  单永梅  严春华 《中国校医》2019,33(11):824-827
目的 了解灌云县中小学校2016—2018年学生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地制定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8年灌云县辖区内学校学生肺结核疫情,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18年灌云县辖区内中小学校共发生16起肺结核疫情,发现25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男生15例,女生10例,男女比例为1.5:1。发病年龄13~21岁,以15~19岁年龄组病例报告最多,占56%(14/25)。以 6—8月份报告的病例最多,占52%(13/25)。高中阶段发生疫情最多,占50.00%(8/16);其次为初中阶段,占31.25%(5/16);小学阶段仅占18.75%(3/16)。93.75%(15/16)的疫情发生于公办学校。2016—2018年学生肺结核发病率为7.19/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15,P=0.037)。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肺结核发病率分别1.42/10万、7.83/10万、32.33/10万,高中生发病率高于初中生(χ2=11.313,P=0.001),初中生发病率高于小学生(χ2=7.800,P=0.005)。2016年和2017年小学生未发现肺结核,高中生2016年肺结核发病率达78.30/10万,2017年发病率为18.96/10万,2018年无肺结核发生,发病率逐年下降(χ2=15.829,P<0.001)。学生肺结核发病率低于全人群发病率(χ2=50.714,P<0.001)。结论 灌云县中小学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加强学生体检、加强健康教育、加强联防联控、加强主动监测是预防控制学生肺结核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南省老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和就诊情况,为制定老年人群结核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湖南省老年(≥65岁)人群肺结核病例资料,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湖南省共登记老年肺结核患者16 316例,占全人群登记肺结核患者总数的33.21%,登记发病率165.78/10万,是全人群肺结核登记发病率的2.24倍,男女性别比为2.64∶1,70-7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衡阳市、张家界市和常德市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率位居湖南省前三位。老年肺结核患者主动发现率为0.18%,低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χ^(2)=104.842,P<0.001);就诊延误率为57.58%,高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χ^(2)=37.994,P<0.001);诊断延误率为22.41%,低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χ^(2)=32.216,P<0.001)。老年肺结核患者复治比例高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χ^(2)=45.407,P<0.001),成功治疗的比例低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χ^(2)=638.599,P<0.001)。结论 老年患者为湖南省肺结核高危人群,就诊延误率高,成功治疗率偏低,应针对老年人群积极开展主动筛查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南宁市农村地区结核分枝杆菌(TB)/艾滋病病毒(HIV)双重感染(简称TB-HIV感染)患者的登记变化趋势,为制定TB-HIV双重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整理2014-2017年南宁市所有县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年度报表数据,统计分析不同年度、不同地区TB-HIV双重感染患者登记、结核病患者筛查HIV和HIV/艾滋病(AIDS)患者筛查TB的报告登记变化情况, 并对登记报告的趋势进行归因和责任分析。 结果 2014-2017年,南宁市农村地区TB-HIV感染患者占结核病患者的比例为5.28%,其中,横县TB-HIV感染患者占结核病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χ2=24.260, P<0.001),宾阳县TB-HIV感染患者占结核病患者的比例则逐年下降(χ2=5.518, P<0.05),各县之间2014-2017年总TB-HIV感染患者占结核病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32, P<0.001)。2014-2016年,全市TB-HIV感染患者报告数上升了108.97%,其中,HIV/AIDS患者筛查TB登记报告上升150.79%,结核病患者筛查HIV登记报告下降66.67%;马山县HIV/AIDS患者筛查TB登记报告上升了543.75%,横县HIV/AIDS患者筛查TB登记报告上升了933.33%,宾阳县TB筛查HIV报告上升了300%,而HIV/AIDS患者筛查TB登记报告则下降了66.67%。因马山县和横县的HIV/AIDS患者筛查TB登记造成上升的责任比例分别为102.35%和24.71%,因宾阳县的HIV/AIDS患者筛查TB登记造成下降的责任比例为-11.77%。 结论 2014-2016年南宁市农村地区TB-HIV感染患者登记快速上升,主要由马山县和横县的HIV/AIDS患者筛查TB登记上升引起。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核病和艾滋病综合服务机制,对专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采用多种筛查和检测方法,更高质量的发现、治疗现有以及潜在的TB-HIV双重感染者,有效控制结核病和艾滋病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吴云亮  张利宁  石敏 《中国校医》2022,36(8):596-598
目的 通过分析徐州市2016—2020年结核病流行特征,评价徐州市“十三五”期间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为徐州市制定下一步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徐州市2016—2020年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016—2020年徐州市共报告结核病患者14 784例,报告发病率为33.78/10万,徐州市2016—2020年报告发病率逐年降低,从2016年的41.17/10万,降至2020年的27.52/10万(χ2趋势=311.589,P<0.001)。其中男性10 902例,女性3 882例,男女性别比为2.81:1,男性报告发病率(49.46/10万)高于女性(17.87/10万,χ2=3234.376,P<0.001);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29岁(3 141例,占21.25%)和50~79岁(7 061例,占47.76%);患者职业为农民的有11 530例(77.99%),其次为家务待业人员1 282例(8.67%)、离退休人员684例(4.63%)、学生568例(3.84%)及工人462例(3.13%)。徐州市东部3个县区(睢宁、邳州、新沂)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其他县区。 徐州市结核病疫情逐年下降,农民群体仍是结核病高发人群,20~29岁和60岁以上人群为结核病高发年龄段。徐州市东部县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较高,下一步工作应针对此地区、此类群体及年龄段患者加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与管理,进一步加强这类人群的结核病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南宁市农村地区MTB/HIV双向筛查和治疗情况,为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南宁市结核病防治机构门诊对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抗体初筛,对初筛阳性结果进行确证。艾滋病防治机构对当年存活并可随访的HIV/AIDS患者进行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后,转介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痰涂片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分析2014—2017年南宁市4个县的双向筛查及双重感染患者发现和治疗情况。 结果 2014—2017年南宁市农村地区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HIV抗体总检测率为87.16%,不同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38,P<0.001),且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32.647,P<0.001);HIV感染率为0.68%,不同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81,P>0.05)。 HIV/AIDS患者中TB检查率(χ2=248.244,P<0.01)和TB检出率(χ2=78.027,P<0.001)均出现波动现象,均为2016年最高(96.95%和3.50%)。MSH县发现的MTB/HIV双重感染病例数最多。MTB/HIV双重感染患者综合治疗率为54.25%,2015—2017年逐年上升(χ2=26.241,P<0.001);抗结核成功治疗率为 39.16%。 结论 2014—2017年南宁市的MTB/HIV双向筛查和防治工作逐步提高, 但个别地区的双重感染疫情较高,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结核病与艾滋病综合服务机制,以提高患者诊治的可及性、治疗率及治疗效果,才能有效的控制MTB/HIV双重感染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苏州市2017—202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1年苏州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确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苏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 69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55/10万。2017—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9.09/10万,2020 —2021年平均发病率较之有所降低,为7.87/10万(χ2=14.07,P<0.05)。4 —6月以及10 —12月为发病高峰。2017—2021年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太仓市,其次为常熟市、吴中区。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9.98/10万,高于女性的6.90/10万(χ2=44.08,P<0.05)。发病人群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6.08%、35.00%、8.89%。结论 自2020年以后,苏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有所下降,接种2剂次麻腮风疫苗可有效减少并推迟流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淮安市学生肺结核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2-2017年全市学生肺结核资料,对患者的发病情况、分布特征、发现方式和延误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2017年学生活动肺结核的年均发病率为7.92/10万,6年间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从12.09/10万下降到5.76/10万,下降了52.36%;学生菌阳肺结核的年均发病率为2.04/10万,菌阳肺结核发病率从3.80/10万下降到1.65/10万,下降了56.58%。男女性别比为1.74〖DK〗∶1,16~19岁年龄段病例占44.64%。 3-5月为发病高峰期,学生患者以转诊(35.94%)发现为主,就诊延误率为60.87%,诊断延误率为11.89%。结论 淮安市学生肺结核发病数处于较低水平,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学生肺结核就诊延误较为严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菏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进行动态分析,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Excel及SPSS 16.0统计软件对2016年—2020年菏泽市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菏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年平均罹患率分别是14.71%,25.59%,18.33%,34.34%,5.34%。该五年的年平均罹患率17.1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10,P<0.001);年份作为有序变量资料进行秩和检验(Z=-8.95,P<0.001)。菏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以7—9月份暴发起数最多,暴发起数128起(占比51.20%),植物类食品在报告起数方面(73起)及罹患率方面(80.00%)均较高;污染物类别方面,不同污染物类别平均罹患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0,P<0.001),致病微生物及毒素、化学污染物所占构成比较高;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加工储存不当,误食误用等;不同发生场所平均罹患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70,P<0.001),家庭、宾馆饭店、街头摊点是高发场所。结论 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针对家庭、宾馆饭店、街头摊点重点场所,尽可能查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各部门应加强配合、监管及宣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淮南市高校学生对结核病认知情况并进行干预效果分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有关部门开展大学生防结核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淮南市五所高校中随机抽取3 500名学生,调查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通过不同干预途径进行防治教育干预,并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学生普遍喜欢通过前往医院见习,学习结核病相关知识(75.70%);经过教育干预后,结核病核心知识总体知晓水平从干预前的50.32%提高到干预后的87.33%(χ2=10 929.34,P<0.001)。结论 淮南市高校学生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通过对高校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的防治教育干预,学生普遍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有关部门和学校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对于结核病的认知,落实各项防治原则,学生们自身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从而降低结核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淮安市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为本地区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9-2014年淮安市登记管理的402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本地户籍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2009-2014年淮安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年龄≤60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本地户籍患者(74.13% vs. 69.33%,χ2=4.253,P=0.039;73.63% vs. 67.33%,χ2=7.085,P=0.008)。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因症就诊比例低于本地户籍患者(20.65% vs. 28.86%,χ2=12.912,P=0.000),健康检查比例高于本地户籍患者(32.09% vs. 22.55%,χ2=20.198,P=0.000);就诊延迟比例高于本地户籍患者(63.93% vs. 51.72%,χ2=23.380,P=0.000)。流动人口肺结核初诊伴咳嗽、咳痰症状者及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者均高于本地户籍患者(72.14% vs. 66.79%,χ2=6.385,P=0.012;31.09% vs. 26.39%,χ2=4.435,P=0.035)。与本地户籍患者相比较,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和系统管理率较低(89.30% vs. 95.30%, χ2=30.451,P=0.000; 93.78% vs. 98.12%, χ2=37.572,P=0.000),治疗失败率和丢失率较高(1.99% vs. 0.98%, χ2=3.978,P=0.046;4.48% vs. 0.92%, χ2=49.228,P=0.000)。 结论 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患者延迟就诊比例较高,成功治疗率和系统管理率低于本地户籍患者,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