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病例简介: 例1,患者男性,33岁,以咳嗽,咳黄脓痰2年余入院CT诊断:左肺上叶舌段及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症。于2002年6月4日在全麻下行左肺下叶及舌叶切除术,切口长度13cm,两周后痊愈出院。例2,患者女性,44岁,以咳嗽,咳黄脓痰20余年间断咳血2月入院。经支气管碘油造影诊断: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症,2002年6月27日在全麻下行左肺下叶切除术,切口长度12cm,两周后痊愈出院。例3,患者女性,28岁,以间断咳嗽,咯血5月入院。CT诊断: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下肺支气管有出血倾向,2002年5月24日在全麻下行右肺下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X线及CT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150例经上述检查确诊的病例,以探讨各种方法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男女比例为1:1.59,15-35岁者占43.3%,36-60岁者占37.3%,右侧(86例)多于左侧(62)例,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占94.7%,25,3%和21.3%行纤支镜确诊前分别误诊为肺癌和肺炎;X线表现有肺不张者26.7%,肺浸润者39.3%,10.7%有肺门增大或块影,8.7%有肺内团块或结节,X线胸片阴性者8.7%;CT见气管支气管改变者49.3%;纤支镜下表现以内芽增殖型和炎性浸润型最多,分别占35.3%和26.0%,其次是溃疡坏死型占21.3%和瘢痕狭窄型占17.3%,很多病例有上述多种改变;纤支镜活检阳性率90.6%,刷检阳性率为23.9%。结论支气管结核在临床X线、CT和纤支镜下有一定特征,但很难与许多其它肺部疾病区别,CT较胸部X线更能发现气管支气管病变,纤支镜是确诊支气管结核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癌切除、气管隆凸重建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右全肺切除隆凸切除,气管左主支气管吻合1例;右全肺切除,气管下段侧壁切除1例;右肺上叶切除,右中、下叶支气管与隆凸吻合3例;隆凸切除,左右支气管远侧断端相邻两边间断缝合,周边与气管断端吻合3例;右全肺切除,右半隆凸切除4例;左肺上叶袖式切除8例;右肺上叶袖式切除,气管隆凸膜部部分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及左半隆突切除3例;左主支气管袖式切除,中段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侧颈部吻合1例。左肺上叶袖式切除6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肺不张4例,术后6个月,1a、3a、5a及1例生存11a以上生存率,分别为96.8%(30/31);96.7%(29/30),93.5%(29/31),55.2%(16/29),51.6%(16/31),68%(11/6),9%(1/11),3.2%(1/31)。结论:应重视术前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麻醉方法,强调术后呼吸的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宋发亮  楼海燕 《农垦医学》1998,20(3):167-168
本文对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根据其CT表现特殊性进行分类描述,讨论其发病、病理基础和CT征象间关系。1.隐匿性肺癌:三例,男性,62岁,以间歇性痰中带血半年就诊。查体,胸片及CT检查均无异常。间断查痰4次,两次见到癌细胞。即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粘膜粗糙不平,向管腔内突起许多粟粒状赘生物,病检为左肺上叶中分化鳞癌。复读CT片,仍不能明确右肺上叶支气管阻塞性改变。期间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一年后复查CT,见典型右肺门中央型肺癌,右上叶支气管阻塞,右中叶、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伴相应肺野阻塞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收集行纤支镜检查的病人406例,经行胸部正侧位照片,胸部CT检查,有组织学或细胞学报告证实的肺癌196例,其中诊断为中央型肺癌82例,占肺癌的41.83%;两肺上叶多于两肺下叶,右肺多于左肺;病理类型以鳞癌最多见,占34例(41.46%)。  相似文献   

6.
符义军  李杰 《当代医学》2011,17(26):53-54
目的综合分析CT及X线对支气管扩张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的认识。方法综合分析近年发现并经临床治疗证实的56例支气管扩张症的X线平片与CT图像资料。结果56例支气管扩张共累及117个肺段,以左肺下叶为主(67个),柱状和囊状扩张分别占了31例和13例。结论X线与CT配合能全面确定支气管扩张的病变部位、类型和范围,两种基本方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对肺部细节显示评价,评估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分别进行过常规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和低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的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显示胸部结构细节方面的差别。结果:右肺段支气管显示率分别为:上叶低剂量96.5%,常规剂量98.2%;中叶低剂量95.1%,常规剂量95.7%;下叶低剂量91.5%,常规剂量92.1%。左肺各段支气管显示率分别为:上叶低剂量96.3%,常规剂量97.8%;舌叶低剂量68.3%,常规剂量70.1%;下叶低剂量93.9%,常规剂量95.2%。外围肺纹理低剂量93.8%,常规剂量91.2%。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胸部平扫在显示胸部细节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不但适用于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而且同样适用于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挫伤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8裂肺挫伤患者的CT检查表现.结果68例肺挫伤累及两肺多叶段,右肺上叶12例、中叶19例、下叶37例,左肺上叶8例、下叶60例.CT表现磨玻璃样影29例,肺实变17例,肺不张12例,肺水肿8例,ARDS2例.结论 CT扫描检查是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肺挫伤的最佳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02例实施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997年10月-2012年7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共实施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102例。其中全胸腔镜左肺上叶舌段20例(19.61%)、左肺上叶后段4例(3.92%)、左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前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段1例(0.98%)、左肺上叶尖前段1例(0.8%)、左肺上叶前段3例(2.94%)、左肺上叶前后段1例(0.8%)、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10例(98.0%)、左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1例(0.98%)、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2例(1.96%)、左肺下叶背段6例(5.88%)、左肺下叶前基底段1例(0.98%)、右肺上叶后段14例(13.73%)、右肺上叶尖段3例(2.94%)、右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右肺上叶尖前段1例(098%)、右肺上前段3例(2.4%)、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10例(9.80%)、右肺下叶背段+中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前基底段1例(0.98%)、右上后段+右下背段+左下背段+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0.98%)。结果本组患者肺功能MVV为510~146.1L/min,平均(93.8±20g)L/min,中位数93.4L/min;占640%~125.4%,平均(9.43±15.4)%,中位数96.0%。FEV,为127~3.97L,平均(268±0.7)L,中位数2.64L;占52o%~117.9%,平均(8.82±16.4)%,中位数85.6%。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早期死亡(30d内)。本组手术时间90~330min,平均(1.68±5.51)min,中位数150min;术中出血50~1800mL,平均(275±402.8)mL,中位数150mL;术中使用闭合钉数2~12枚,平均(5.5±2.0)枚,中位数5枚;占位大小0.3~7.5cm,平均(2.6±1.6)cm,中位数2.5cm。本组术后引流量100~900mL,平均(300.87±91.95)mL,中位数275mL;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2~12d,平均(4.83±1.42)d,中位数4d;术后住院天数3~15d,平均(6.60±1.76)d,中位数6d。1例中转小切口开胸.开胸原因均为胸内广泛粘连。本组1例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经治疗好转出院。本组术后病理诊断AHH1例、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错构瘤4例、结缔组织增生1例、大细胞癌2例、结核肉芽肿8例、肺结核8例、肺囊肿3例、肺泡细胞癌9例、机化性肺炎3例、转移性腺癌3例、乳腺癌肺转移1例、鳞癌10例、腺癌22例、腺鳞癌1例、炎性实变4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肺脓肿1例、真菌性肉芽肿3例、支气管扩张10。结论全胸腔镜下实施肺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全胸腔镜下操作经验和娴熟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报告9例肺隔离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均为叶内型,位于左肺下叶6例,右肺下叶3例,全部行肺下叶切除术。X线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CT和MRI更有助于诊断。本症一经诊断宜手术治疗,术中应仔细寻找所有异常血管,并一一切断、缝扎。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95~1996年对8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冷冻治疗,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51~72岁,平均65岁。经胸片、CT及纤支镜检查,诊断为中央型肺癌。癌灶位于右肺上叶支气管4例,左肺上叶支气管2例,左肺下叶和右肺下叶支气管各1例。6例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8例均无远处转移及胸水征象。术中探查有肺门转移且不同程度融合成块状,不能作规则性的全肺或肺叶切除术。2治疗方法:常规开胸术,均先作不规则的全肺或肺叶切除术(分离、结扎、切断肺血管,尽可能靠近肺门,用电刀切除全肺或肺叶),然后…  相似文献   

12.
中央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峰  肖伟民 《广东医学》2003,24(5):536-53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5例中央型肺癌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结果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以中年人多见,占55.1%,肿瘤多位于叶支气管占71.7%,右肺56.2%,左肺40%,气管隆突癌3.8%;病理类型为鳞癌55.1%,腺癌12.1%,低分化癌19.6%,小细胞癌9.8%。纤维支气管镜下主要特征:鳞癌和低分化癌以管内增殖型改变为主,小细胞癌和腺癌以浸润型为主。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央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其检查方法简单,创伤性小,是正确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理治疗方法的一种较好的辅助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3.
CT在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术前评价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现回顾分析36例疑有支气管扩张症的CT表现,以评价CT对支气管扩张诊断的可靠性。l材料和方法本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8~70岁。平均42岁。病程1个月~15年。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脓痰26例,反复咳嗽、咳血丝痰并咯血10例,反复咯血8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平扫。采用日本东芝XVISION/GX螺旋扫描机.层厚sn。n。,间距srnm,Zmm重建。2结果(CT表现)2.l病变部位。左肺下叶18例,右肺中叶10例,舌段8例,同时累及2叶和3叶分别为25例和11例。2.2形态大小。病灶显示为厚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诊断支气管结核的价值;方法:对73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胸部X线及FB下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1.5,以50万以上的中老年多见(46.6%),其中女性占73.5%。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占87.6%,气短、咯血分别为28.7%和23.3%,病变以左上叶多见占26.0%,FB下表现为白色赘生物多见(43.8%),充血、水肿肥厚、狭窄占38.6%,菜花、结节、息肉样病变占26.0%,活检结合刷检及冲洗液检查阳性率达78.1%;结论:FB检查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且具有确诊肺癌和支气管结核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7例胆固醇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宾怀有  伍国伟 《广西医学》2007,29(5):755-756
胆固醇肺炎亦称内源性脂质性肺炎,是肺部一种少见疾病.笔者回顾性分析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固醇肺炎的胸部X线及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初步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中,男6例,女1例;1例8岁,1例35岁,其余5例56~63岁.临床表现:咳嗽7例,胸痛6例,痰血6例,发热3例,1例有误服农药史.临床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且症状容易反复.6例胸片检查,4例有胸部CT检查,3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例行支气管造影.胸部X线片及CT检查发现病变位于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上叶1例.术前X线及CT诊断:肺癌3例,肿块1例,肺炎3例.7例均行肺叶切除,病理证实为胆固醇肺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剔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合理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分析61例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支气管碘油造影或胸部螺旋CT明确诊断并确定病变部位,术中仅对有病变的肺段支气管剔除并切除有病变的肺组织,保留正常的肺组织。结果行左肺下叶切除+舌段支气管剔除45例,右肺下叶切除+右肺中叶支气管剔除11例(上中叶无肺裂),左舌段切除+前基底段剔除3例,右中叶切除+前内基底段剔除2例。手术并发症5例,其中肺炎1例,心律失常3例,肺不张1例。无手术死亡者。6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6年。除1例仍有少量咳痰外,其余病例未再出现咳脓痰和咯血症状,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X线检查剔除肺段肺膨胀良好。结论支气管剔除术能较好地保护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邹莹  颜俏艳  廖玉荣 《华夏医学》2008,21(1):148-14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18例患儿有异物吸入史,部分患儿X线检查征象不够明确。结果:明确诊断23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其中主支气管6例,右主支气管9例,左主支气管4例,中间支气管2例,右肺下叶支气管1例,左肺下叶支气管1例,排除异物2例。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合理的扫描并结合多种方法重建,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异物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1980年7月至1990年12月,采用Olympus BF-B3型纤维支气管镜对300例肺部可疑病变进行检查,经病理及细胞这证实为肺癌132例。132例中肿癌位于气管1例,主支气管26例,上叶63例,下叶26例,右肺中叶16例。鳞癌占53.0%,腺癌占29.5%。未分化癌占8.3%,其它占9.1%。本文对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诊断中价值,以及影响纤支镜诊断阳性率的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胸平片、普通CT及HRCT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胸平片有特异性表现6例,占30%;普通CT显示支气管扩张15例,占75%;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20例,占100%。结论:胸平处是怀疑支气管扩张的最初检查手段,但特异性表现不高;普通CT可明确支气管扩张的类型,其明确诊断率明显优于平片;HRCT可直接显示支气管扩张的范围及类型,其诊断准确性与支气管造影相当,且由于其扫描安全、方便、无创伤性,基本上可代替传统的支气管造影。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6岁,广东汕头人,干部,反复咳嗽、咳痰6年,无胸痛、胸闷,无喘息、气促,无发热,否认结核病史,有多年“胃病”史。曾多次CT检查示:“左肺感染,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肺部病灶逐渐扩大,2002年2月以“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收治。经抗炎治疗病灶无吸收。胸部MRI示:肺感染性病变并支气管扩张,肺不张伴纵膈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积液。CT示:左肺上叶、右肺大片状不均匀高密度影。于CT引导下多次行肺穿刺活检,诊断为肺粘膜相关型淋巴瘤。应用“IF、TUP、VRl6、顺铂、地塞米松”方案,行正规化疗6次后,2002年12月CT示:病灶大部分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