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肌肌钙蛋白T的检测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全血cTnT.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上速率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将笔者所在医院2005~2007年间临床诊断为心肌炎的住院患儿50例,在同一时段,同一份血清中分别测定cTnT和CKMB.结果 治疗前测定50例患儿中有44例(88%)全血cTnT呈阳性,31例(62%)血清CKMB呈阳性.选取50例非心肌炎患儿,cTnT阳性率仅为8%,CKMB阳性率为30%.结论 快速检测全血cTnT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肌钙蛋白T测定在心肌损害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清肌钙蛋白T(cTnT)定量测定对心肌微小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0例健康对照者 ,2 0例心肌炎患者 ,2 4 0例疑似心肌炎患者 ,39例射频消融术 (RFCA)后患者 ,分别进行血清cTnT及CKMB测定。结果  2 0例心肌炎患者中 ,有 5例CKMB超过参考值 ,占 2 5 % ,cTnT超过参考值的有 1 5例 ,占 75 % ,cTnT升高的百分数与CKMB升高的百分数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39例接受RFCA患者术前及术后 1 2h内cTnT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CKMB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微小损伤的灵敏和特异的指标 ,其升高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肌微小损伤患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血清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发光免疫分析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结果:CK-MB轻度升高组(Ⅱ组)中,cTnI在正常范围;而CK-MB显著升高组(Ⅲ组)中,cTnI升高。结论:血清cTnI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2例疑似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别于入院时即发病(4.5±3.8)d,抽取周围静脉血同时测定cTnT和CK-MB水平,观察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这两项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cTnT和CK-MB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就诊时的阳性率分别为94.3%、95.5%。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检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特异性(92.2%)优于CK-MB(71.4%),其敏感性(94.3%)低于CK-MB(95.5%)。结论在诊断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cTnT检测方便、快速,特异性高,对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联合检测cTnT及CK-MB,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并住院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4h内CPK—MB阳性率仅为32%,cTnT达91%。起病24h,血清cTnT检测阳性率100%,,而CKMB则为71%。多数患者72h内血清CPK—MB恢复正常,cTnT大多在3周后恢复正常。AMI中cTnT持续阳性组与cTnT正常组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血清标志物。cTnT升高对AMI早期诊断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及其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 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入院后进行1周、2周、3周及3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的动态研究。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各检测期内血清cTnT的阳性率较心肌酶谱(CK、CK -MB、GOT、LDH、α-HBD)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0 5 )。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cTnT以其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N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制定的《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中小儿心力衰竭改良Ross评分标准将患儿分为无心衰组43例(评分0~2分),轻度心衰组22例(评分3~6分),中-重度心衰组20例(评分7~12分),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查记录各组研究对象NT-proBNP水平、肌钙蛋白I(cTnI)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EVF)、左室缩短分数(LVFS)并进行比较。结果:四组研究对象血清中NT-proBNP、cTnI、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心衰组NT-proBNP、cTnI、CKMB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轻度心衰组NT-proBNP、cTnI、CKMB水平均高于无心衰组和对照组(P0.05);四组研究对象LVEF、LV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心衰组LVEF、LVFS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轻度心衰组LVEF、LVFS均低于无心衰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NT-proBNP水平与改良Ros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LEVF、LVFS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NT-proBNP、cTnI、CKMB水平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与左心室的功能呈负相关,而NT-proBNP是诊断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特异性指标,可以准确地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外周血检测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IgM (CBV -IgM )阳性的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5 4例 ,依据心电图 (ECG)表现分三组 :A组 (ECG正常 ,n =10 ) ,B组 (ECG单项异常 ,n =37) ,C组 (ECG重叠异常 ,n =7) ,同期选择 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cTnI、cTnT。结果  5 4例VMC患者中 ,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 5± 7 6 3ng L 1vs 1 87± 0 74ng L-1,P <0 0 0 1) ;cTnI阳性率 (70 4 % )显著高于cTnT (5 7 4 % ) (P <0 0 1) ;B、C组分别与A组比较 ,血清cTnI、cTnT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 0 1) ,C组与B组比较 ,仅血清cT nI水平升高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TnT水平升高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cTnI可作为VMC早期诊断的指标 ,且有助于VMC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中肌钙蛋白I(cTn I)含量进行检测,探讨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中cTn I进行定量检测,同时检测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并就两种指标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中cTn I含量明显增高(4.5±2.2 )vs(2.3±0.3)ng/ml,P<0.01),并与CKMB,LDH_1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cTnl I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指标,可以反映出心肌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实验室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对 4 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清同时进行肠病毒RNA(EV RNA)、抗柯萨奇病毒B组IgM抗体 (抗CoxB IgM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 结果 得到以下模式 :①EV RNA( )、抗CoxB IgM( )同时出现 ,而cTnT异常 4 / 4 6、cTnT正常 3/ 4 6 ;②EV RNA( )、抗CoxB IgM (- )者 ,cTnT异常 1/ 4 6、cTnT正常 0 / 4 6 ;③EV RNA(- )、抗CoxB IgM( )者 ,cTnT异常 12 / 4 6、cTnT正常 17/ 4 6 ;④EV RNA(- )、抗CoxB IgM(- )者 ,cTnT异常 5 / 4 6、cTnT正常 4 / 4 6。 结论 在病毒性心肌炎不同的病程标记物的各种模式分布不同 ,临床可根据不同的检测模式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cTnT、MYO和CK-MBmass对AM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成  宋阳 《重庆医学》2004,33(8):1163-1165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血清中cTnT、MYO和CK-MBmass的水平变化及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检测40例AMI病人血清和50例健康人血清cTnT、MYO和CK-MBmass 的浓度,并进行分析:(1)病人组cTnT在AMI胸痛后升高时间较CK-MBmass早,但以MYO升高时间最早,cTnT与CK-MBmass达高峰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cTnT、MYO和CK-MBmass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2)在检出率方面cTnT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MYO和CK-MBmass.结论 MYO和cTnT在AMI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cTnT、MYO和CK-MBmass三者结合可以提高对AMI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区儿童心肌酶的正常范围,探讨其比值及肌钙蛋白T(cTnT)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αHBDH),并计算出CKMB/CK、αHBDH/LDH;CK采用酶偶联测定法,αHBDH采用连续监测法,LDH采用连续监测法(LDHL),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cTnT采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本地区100例健康儿童心肌酶水平均高于健康成人(P<0.01),但不同组的CKMB/CK<2%的占85%以上,αHBDH/LDH在0.6~0.8之间占87%以上。50名健康儿童运动后的心肌酶普遍高出儿童正常范围,但其比值并未升高。已确诊的66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酶异常的有55例(占84%),CKMB/CK>6%的有41例,αHBDH/LDH>0.8的有39例,cTnI结果阳性的有46例,比值和cTnT的结果经配对检验,存在一致性关联。结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儿童心肌酶异常与否,儿童心肌酶单项升高不能作为VMC的诊断依据;CKMB/CK>6%、αHBDH/LDH>0.8以及cT-nT结果阳性对诊断VMC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亚梅  赵晓青  崔燕  谢雅茹  王燕 《吉林医学》2011,(11):2114-21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86例窒息新生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23例;重度组15例。新生儿肺炎组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出生24~48 h、1周、2周采用日本日立7080生化仪对其进行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进行检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窒息组CK,CKMB明显高于正常组,窒息组CK,CKMB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中重度窒息与轻度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血清CK,CKM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CK,CKMB过高易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血清CK,CKMB是心脑等脏器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严重成度的判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亚琼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04-805
目的观察CRP(超敏C-反应蛋白)与CtnI(心肌肌钙蛋白I)、CK(血清肌酸激酶)、CKMB(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在心肌梗死(AMI)时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2例心肌梗死患者(AMI)CTnI与CRP、CK、CKMB的含量,另设3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心肌梗死患者CTnI与CRP、CK、CKMB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连续检测CTnI、CK、CKMB诊断心肌梗死阳性率较初次检测更有意义,而CRP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nI与CRP、CK、CKMB在诊断心肌梗死中,应更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及其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复习近年国内外有关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文献,作一总结。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cTnT检测,可提供心肌细胞损伤的证据,无论特异性、敏感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的心肌酶谱测定,并且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转归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cTnT是有助于及早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既敏感又特异的指标,也是病毒性心肌炎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及其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将82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的分值分为轻度窒息组(轻度组)、重度窒息组(重度组),各41例,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T,动态观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CK-MB和cTnT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CK-MB、cTn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cTnT可作为心肌损害的监测指标,对了解其心肌损害程度、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及CK-MB值,并进行比较,以评价两者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及免疫抑制法检测38例病毒性心肌炎、20例非心肌炎患儿和20例健康体检小儿血清cTnI,CK-MB。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分别为81.6%,55.2%,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5%,30%)和对照组(0)(P<0.05)。结论:血清cTnI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是一项极具临床价值的心肌炎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抽取7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其中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27例,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及健康者各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2小时、6小时、12小时CRP及cTnT水平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CRP的各时间点在STEMI组、NSTEMI组、UAP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nT值在2小时点的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T值在6小时、12小时点在STEMI组、NSTEMI组及UAP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在STEMI组、NSTEMI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明确诊断价值,而CRP水平较cTnT更早期升高,故在临床中联合检测cTnT及CRP的水平变化,对ACS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志平  罗阳  张雪  府伟灵 《重庆医学》2007,36(24):2547-2549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入院后1、2、3周及2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的动态监测;cTnT、cTnI与心电图(ECG)、及病程关系的研究。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各检测期内血清cTnT的阳性率(73.8%)和cTnI的阳性率(66.7%)显著高于心肌酶谱各项目(P〈0.05):肌酸激酶(CK)47.4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1.28%、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31%、乳酸脱氢酶(LDH)42.31%、d羟丁酸脱氢酶(d—HBDH)44.87%。cTnT和cTnI阳性组EcG正常率5.26%,9.62%)明显低于阴性组(71.43%,57.69%)(P〈0.05)。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cTnT和cTnI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测定作为判断急性心肌炎的指标;同时cTnT和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进展的观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GPBB、cTnI、CK、CKMB、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组患者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GPBB、cTnI、CK、CKMB单独检测相比,各项目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明显升高(P<0.05)。因此, GPBB、cTnI、CK、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