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5,(4):417-418
目的探讨改良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化治疗对ICU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2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改良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0.7±2.1)d、(12.5±4.6)d和(6.45±1.98)万元,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3.4±3.2)d、(16.8±5.3)d和(8.50±2.12)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生VAP 9例,发病率为8.82%,其中病死5例,病死率为55.56%;对照组患者发生VAP 29例,发病率为29.00%,其中病死21例,病死率为72.14%;治疗组VAP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VAP病死率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集束化治疗ICU患者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说明集束化治疗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及缩短上机时间、降低再次住院率、减少医疗费用等有明确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人监督执行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7月—2014年6月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2013年7—12月设为对照组(150例),采取集束化管理措施,无专人监管;2014年1—6月(177例)设为专人监督管理组,采取集束化管理措施,专人负责监管,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专人监督管理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41例,有创机械通气日为1 937 d,发生VAP9例,VAP发病率为4.65‰;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7例,有创机械通气日为1 965 d,发生VAP21例,VAP发病率为1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42)。专人监督管理组集束化管理方案总依从率、平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停留ICU时间分别为94.92%、(11.11±2.57)d、(15.11±2.88)d,对照组分别为48.67%、(14.67±4.35)d、(19.33±5.81)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专人监督执行集束化管理方案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应建立符合临床科室实际情况的集束化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赖翠薇 《现代医院》2012,12(4):82-84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探讨预防VAP更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ICU 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128例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护理组(观察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8)例),以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率、病死率为观察指标,分析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较常规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效果更佳,对预防VAP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入住RICU时间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RICU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选取时间为2014年8月~2018年12月,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以及入住RICU时间。结果:观察组VAP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入住R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所花费的时间(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改良集束化策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改良的集束化策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方法.方法 2009年1-12月(第1阶段)机械通气≥5d的患者94例,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第2阶段)115例机械通气患者为改良的集束化策略组,改良的集束化策略包括:每日唤醒计划,持续声门下吸引,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胃残留物容量测定,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及痰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改良的集束化策略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由35.1%降至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时间由(15.4±7.2)d缩短至(12.0±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由(17.6±7.4)d缩短至(13.7±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12月收住ICU的176例机械通气≥48 h患者为集束化组,患者均采取抬高床头30~45度、持续声门下吸引、密闭式吸痰、人工鼻的应用、加强口咽部管理、严格洗手等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选取2009年1-12月ICU收治的163例机械通气≥48 h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痰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后VAP发生率由25.15%降至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由(13.5±5.6)d缩短至(8.5±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由(21.17±17.62)d缩短至(13.42±9.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VAP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集束化护理方案的依从性和完善的质量控制是降低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目标管理下的集束化策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探讨目标管理在临床集束化治疗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1-8月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目标管理模式下的167例患者作为集束化治疗组,两组治疗模式相同,但集束化治疗组由专人进行监督管理,强化集束化策略的实施.结果 集束化治疗组集束化策略6项全部达标56例,占33.5%,4项以上达标者103例,占61.7%,对照组96例患者,集束化策略6项全部达标16例,占16.7%,>4项达标者35例,占36.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96例患者,发生VAP31例,发生率32.3%,集束化治疗组167例患者,发生VAP22例,发生率为13.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插管率对照组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由(15.8±6.2)d缩短至(11.3±5.1)d,ICU入住时间由(17.5±5.4)d缩短至(14.1±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策略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目标管理下强化实施可增加该策略的临床依从性,可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给予集束化护理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ICU病房VAP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祛痰总有效率、各血气指标及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5)。研究组患者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H值、Sp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祛痰效果,改善血气指标,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对促进ICU病房VAP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BCDE集束化管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ABCDE集束化管理措施指导撤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指导撤机,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呼吸机使用时间(18.25±8.40)h和(51.9±9.98)h,ICU住院时间(2.58±1.69)d和(5.55±2.98)d,VAP的发生率(10.50%)和(24.56%)以及谵妄的发生率(8.56%)和(18.8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CDE集束化管理能促进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撤机,减少并发症,让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7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集束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且资料完整的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行每日常规吸痰管吸痰+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或灌洗,对照组每日常规吸痰管吸痰,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VAP评估.结果 共有69例患者入选,机械通气>48 h,VAP诊断明确,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0.05±3.81)分,CPIS评分平均值为(6.9±1.8)分;在发生VAP的第3、5、7天,两组CPI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前后比较,CPI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在发生VAP后治愈所需时间、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监测对预测VAP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缩短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胸腔阻抗(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于ICU的非心脏手术全麻术后老年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TEB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监护并监测中心静脉压,TEB组在上述基础上行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给予利尿药、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剂或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相应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TEB组患者为(19.5±15.9)h,较对照组的(25.5±16.5)h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住ICU时间TEB组患者为(2.8±1.0)d,较对照组的(3.6±1.6)d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TE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by 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 (TEB) in elderly non-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aesthesia.Methods Fifty-six elderly non-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aesthesia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EB group with 2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by random digits table. All patients received standardized care including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VAP). Besides these monitoring, hemodynamic monitoring by TEB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hemodynamic state of patients in TEB group. Diuretics, inotropic agents, vasoactive drugs or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were used according to monitoring guidance. The heart rate (H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VAP, urine output (UO) were recorded in different time. The length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CU stay were also recorded. The difference in HR, MAP, VAP, UO, the length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CU stay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ce in HR, MAP, VAP, UO at the same time (P > 0.05 ). The length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TEB group [ (19.5±15.9)h] was shorter as compared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 (25.5 ± 16.5) h ],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 =0.173). The ICU stay of TEB group [(2.8 ± 1.0) d ] was shorter as compared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3.6±1.6)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32). Conclusion 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by TEB can monitor the changes of hemodynamics and direct treatment in elderly non-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aesthes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每日唤醒次数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部实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分为5组;各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对照组加用咪达唑仑镇静,镇静深度为Ramsay分级3~4级,实施每日早晚1~4次的唤醒计划,每次持续2小时。观察四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依据预先自制定的研究方案确认的VAP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VAP发生率为:138.1±65.4;183.8±73.7;22.41(13/66)。治疗组1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VAP发生率为:104.5±65.0;159.5±80.7;6.50(5/62)。治疗组2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VAP发生率为:89.2±52.3;131.2±79.5;2.68(3/58)。治疗组3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VAP发生率为:99±61.2;156.8±90.3;11.94(8/67)。治疗组4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VAP发生率为:149±63.8;193.2±83.1;26.79(15/56)。结论每日唤2次,可明显缩短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3组,即常规组: 2007年7-12月患者30例,实施传统呼吸道管理;人工鼻组: 2008年1-6月患者30例,在机械通气时使用人工鼻;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2008年7-12月患者30例,使用人工鼻的同时采取VAP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的发生率及VAP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与常规组、人工鼻组相比,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8.83±6.65)d vs (16.17±4.87)d, t=5.43,P=0.00;(8.83±6.65)d vs (12.43±5.27)d,t=2.31,P<0.05];与常规组相比,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9.30±6.20)d vs (14.97±11.35)d,t=2.42, P<0.05],降低VAP的发生率(常规组43.33%与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 16.67%比较,χ2 =5.08, P<0.05)。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8.15%(13/27),铜绿假单胞菌18.52%(5/27),肺炎克雷伯菌14.81%(4/27),大肠埃希菌7.41%(2/27),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各占3.70%(1/27)。结论使用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有利于规范护理操作行为,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设置感染控制(感控)小组专职督导各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措施的实行,对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本院ICU并行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480例。分为对照组:2011年1—6月入住ICU的233例患者,采用预防VAP集束化管理,但无感控小组督导;干预组:2011年7—12月入住ICU的247例患者,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由感控小组监督各项预防VAP措施的执行。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床头抬高率为93.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1%(χ2=703.43,P<0.001);机械通气时间,干预组患者为(5.56±4.4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7±6.76)d(t=2.49,P=0.013);VAP发生率,干预组为1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2‰(χ2=6.87,P=0.009);病死率,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7%、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142)。结论在ICU,通过设置感控小组专职严格督导,能有效落实VAP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咽去污染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意义。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1-6月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内72 h以上且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噻肟4 d,实验组机械通气全程用妥布霉素局部滴入口咽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局部滴入,记录两组患者发生VAP的病例数、发病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实验组VAP的发病率为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33%; VAP的发病时间为(9.37±6.62)d,迟于对照组的(5.17±4.72)d;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63±6.91)d,低于对照组的(12.26±9.36)d;住ICU时间为(13.56±7.22)d,低于对照组的(16.79±11.16)d;上述项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咽去污染是防治VAP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使VAP发病时间延迟,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对医院自2009年4月-2011年12月在急诊科室行紧急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而引发VAP的患者108例,选择同时期未感染VAP行插管的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心肺脑复苏、胃部内容物的吸入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的年龄、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胃内容物的吸入等与VAP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机械通气2~5 d时的VAP发生率为21.03%,>5 d的发生率为56.98%;术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P<0.05).结论 VAP在急诊插管中具有高发生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其特点,应该以预防为主,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配合合理的抗菌药物,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科ICU(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预防控制VAP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PICU2008年1-12月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将持续机械通气48 h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VAP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132例,其中发生VAP 33例,发生率为25.0%;分离到病原菌1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前肺炎(OR=0.07,P0.001)、机械通气持续时间5 d(OR=4.58,P0.05)、重复插管(OR=3.68,P0.05)、外科手术(OR=3.74,P0.05)为V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ICU患儿是发生VAP的高危人群,应加强PICU的VAP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