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肠吉泰对内脏高敏大鼠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Nav1.8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肠吉泰A组和B组4组;用醋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大鼠模型;肠吉泰A组和B组分别每日予肠吉泰30g/kg和50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4周后,采用直肠气囊扩张法评估内脏敏感性;取L6~S2脊髓背根神经节和直肠组织,采用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Nav1.8 mRNA和NG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P0.01),Nav1.8 mRNA和NGF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肠吉泰B组与正常组相比,内脏敏感性、Nav1.8 mRNA和NGF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P0.01或P0.05。[结论]高剂量肠吉泰可能通过降低肠道NGF和脊髓背根神经节Nav1.8来降低内脏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阻断Nav1.8钠通道的表达研究其对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新生大鼠直肠内气囊扩张法制成动物模型,连续3d,每天2次鞘内注射Nav1.8钠通道反义寡核苷酸以阻断Nav1.8的表达,并以行为学腹部收缩反射(AWR)评分和脊髓c-Fos的表达为指标观察大鼠内脏高敏感的改变情况。结果鞘内注射Nav1.8钠通道反义寡核苷酸使大鼠Nav1.8 mRNA的表达下降。行为学检测发现造模组大鼠AWR评分下降,脊髓c-Fos样免疫反应(c-FLI)阳性细胞总数减少,主要是1区和3区的细胞数减少,而注射错配寡核苷酸组无明显改变。对照组则不论注射错配寡核苷酸或反义寡核苷酸AWR评分和脊髓c—FLI阳性细胞数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鞘内注射反义寡核苷酸阻断Nav1.8的表达,可以降低造模大鼠内脏高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3.
背景:雌激素可能与女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高发病率有关,P2X3受体在介导痛觉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避水应激大鼠内脏高敏感形成和P2X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避水或假避水应激10d,每天1h,每次应激或假应激前30min侧脑室注射17β-雌二醇(E2)或0.9%NaCl溶液(NS)1.0μg,以结直肠扩张时的内脏运动反射(VMR)幅度值为指标观察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取避水应激大鼠的L1和S1背根神经节行P2X3免疫荧光染色,比较P2X3免疫阳性细胞数,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两组大鼠L1至S2背根神经节P2X3 mRNA的表达。结果:应激或假应激后,E2应激组的VMR幅度值较应激前显著升高,NS应激组以及E2假应激组和NS假应激组均无显著变化。E2应激组的背根神经节P2X3阳性细胞数[(38.38±3.31)%]显著高于NS应激组[(33.20±2.85)%1(P〈0.01),P2X3 mRNA表达(0.97±0.81)亦显著高于NS应激组(0.22±0.14)(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P2X,受体可能参与了雌激素和避水应激所致的内脏高敏感过程。  相似文献   

4.
赖华梅  诸琦  王静  张明均 《胃肠病学》2008,13(4):223-227
背景:慢性内脏高敏感和肠道动力异常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但两者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的:研究乳鼠结肠扩张刺激动物模型成年后内脏感觉和肠道动力的变化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BDNF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乳鼠结肠扩张动物模型,通过检测成年大鼠对结直肠扩张的行为学反应评估内脏感觉.通过检测全胃肠和小肠传输功能评估肠道动力。比较腹腔注射BDNF抗体后内脏感觉和肠道动力的变化情况。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检测各组回肠、结肠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成年后内脏敏感性增高,肠道动力增强。应用BDNF抗体后模型组内脏敏感性降低,肠道动力减弱。除成年期模型组结肠TrkB mRNA表达外,其余各组BDNF和TrkB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鼠期和成年期模型组回肠、结肠BDNF和TrkB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DNF在慢性内脏高敏感和肠道动力的变化中起一定作用,参与了IB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女性较多见。本实验借助去卵巢动物模型,测定不同卵巢激素水平下内脏高敏感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5-HT3受体的表达,以探讨卵巢激素在I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外周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分化与生存所必需的一种蛋白质。NGF还是炎症致痛的重要中介物质,并与躯体及内脏痛觉过敏有关。既往的研究已知,NGF可由肥大细胞(MC)合成和释放。近年来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研究发现,IBS患者存在肠道敏感性改变及MC数量增多,但NGF在肠道的表达及是否参与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细胞的凋亡。方法尾静脉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TUNEL法观察糖尿病不同病程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糖尿病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施万细胞的凋亡细胞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背根神经节分别为3.5%、5.2%和8.5%,坐骨神经分别为3.8%、5.5%和9.8%),并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细胞凋亡加重。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即已存在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凋亡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组,每组18只。麻醉下均暴露右侧坐骨神经,距坐骨结节远侧0.8 cm处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Ⅰ~Ⅳ组术后分别将党参、丹参、黄芪、生地各3 g煎成汤剂后取3 ml于每日8时灌胃;Ⅴ组予复方神肌再生冲剂汤剂3 ml,每日8时灌胃。每组于2、4、8周时分别取紧邻挤压伤部位远侧神经干,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定量测定坐骨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NGF mRNA)水平。结果Ⅰ、Ⅱ、Ⅲ组N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Ⅳ组无明显变化;Ⅴ组NGF mRNA表达始终处于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中药党参、丹参和黄芪可促进挤压伤后大鼠坐骨神经NGF mRNA表达;此种作用在组成复方冲剂后,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前认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是内脏高敏感,5-羟色胺(5-HT)在内脏高敏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5-HT主要通过5-HT转运体(SERT)调节。目的:研究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黏膜5-HT和SERT的表达,并评估中药肠吉安对内脏高敏感的疗效。方法:18只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肠吉安治疗组,后两组制备内脏高敏感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予0.9%NaCl溶液,肠吉安治疗组予0.9%NaCl溶液和中药肠吉安。比较各组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并取结肠组织行5.HT、SER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0、20和40mmHg(1mm Hg=0.133kPa)压力结直肠扩张时,模型组大鼠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肠黏膜5-HT表达显著增高(P〈0.05),SERT表达则降低(P〈0.05)。肠吉安治疗后,在较低压力下,AWR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5-HT表达显著降低(P〈0.05),SERT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肠道SERT表达降低导致5-HT表达增高,可能是IBS大鼠内脏高敏感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肠吉安可使两者在肠道的表达趋向正常,从而改善大鼠内脏高敏感。  相似文献   

10.
碟脉灵注射液对坐骨神经损伤后NG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碟脉灵注射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碟脉灵注射液组(A组);神经生长因子组(NGF,B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C组),每组24只。麻醉下暴露右侧坐骨神经,在坐骨结节远侧0.8cm处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术后A组损伤处给予碟脉灵注射液,B组给予NGF,C组给予生理盐水。术后2d、7d、2w、4w、8w,取紧邻挤压伤部位远侧神经干,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定量测定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 mRNA(NGF mRNA)的表达。结果A组和B组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第2周起,坐骨神经组织中N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至伤后第4周达到高峰,对照组NGF mRNA表达低,A、B两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碟脉灵注射液可以促进挤压伤后大鼠坐骨神经NGF mRNA表达,其作用与NGF相仿。  相似文献   

11.
李俊玫  葛志华  金小萍 《山东医药》2011,51(16):49-51,118
目的观察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下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NGF)及N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制造衰老大鼠模型,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何首乌饮预防量、治疗量灌胃后衰老大鼠下颌下腺NGF、NGF mRNA阳性表达的改变。结果预防实验部分NGF、NGF mRNA的表达,模型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以正常组最高,模型组最低,各预防组中预防中剂量组最高。治疗性实验部分NGF、NGF mRNA的表达,自然恢复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阴性对照组最高,自然恢复组最低,各治疗组中以治疗中剂量组最高。结论何首乌饮可提高衰老大鼠下颌下腺NGF、NGF mR-NA的表达而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调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机制,寻求治疗哮喘的新靶点。方法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抗NGF组,每组12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C7~T5背根神经节内NGF、LIF、P物质(SP)的表达状态及抗NGF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1)哮喘组大鼠肺组织NGF、LIF蛋白及其mRNA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57±7、138±8、156±6、141±10,对照组分别为183±7、190±7、187±7、181±8,抗NGF干预组分别为177±6、169±9、178±7、172±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40、15.80、0.38、14.79,P均<0.01);(2)哮喘组大鼠C7~T5背根神经节NGF、LIF、SP蛋白及SPmRNA的灰度值分别为136±8、148±6、140±8、128±8,对照组分别为185±7、187±8、174±7、180±8,抗NGF干预组分别为164±6、170±8、163±9、157±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50、22.65、23.12、28.71,P均<0.01)。结论促进背根神经节细胞合成和释放SP可能是NGF、LIF参与哮喘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形成的机制之一,抗NGF干预能够有效地将其抑制。  相似文献   

13.
杨婷  汪丽云  钱伟  侯晓华 《胃肠病学》2009,14(7):409-413
背景:内脏感觉过敏是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快眼动(REM)睡眠剥夺可降低大鼠内脏感觉,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目的:研究外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REM睡眠剥夺所致大鼠内脏感觉降低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和利莫那班干预组。采用花瓶技术制作REM睡眠剥夺大鼠模型。睡眠剥夺48h后行结直肠扩张(CRD),记录腹壁肌电图,以反映内脏感觉功能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大鼠肠道组织中1型大麻素(CBl)受体、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单酰基甘油脂酶(MAGL)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予不同扩张压力(40、60和80mmHg)后,睡眠剥夺组大鼠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利莫那班干预组放电次数显著高于睡眠剥夺组(P〈0.05),但与实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实验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肠道CB1受体mRNA表达上调(P〈0.05),结肠FAAH和MAGL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REM睡眠剥夺降低大鼠内脏感觉的作用与外周内源性大麻素代谢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快速心房起搏犬心房肌细胞钠通道(Nav1.5)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普通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心房起搏组、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和Ang-(1-7)组犬行快速心房起搏(500/min)2周;假手术组犬不行起搏刺激,普通饲养2周.应用RT-PCR检测各干预因素对Nav1.5α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房起搏组犬Nav1.5α亚单位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依那普利组、厄贝沙坦组犬可逆转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的Nav1.5α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P<0.05);Ang-(1-7)组犬Nav1.5α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快速心房起搏可降低犬心房肌Nav1.5α亚单位mRNA表达,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可逆转快速起搏所致的Nav1.5α亚单位mRNA表达的降低,Ang-(1-7)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肠扩张性牵张刺激导致的内脏活动变化的作用机制,为减少因结肠牵张性引起的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囊充气模拟结肠镜引起大鼠结肠扩张性牵张刺激的方法,利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大鼠支配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延髓内脏带(Medullary visceral zone,MVZ)中迷走复合体(vagus-solotary complex)放电频率的变化,并以胃的运动功能变化为指标,同步观察了大鼠胃电变化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技术,以原癌基因c—fos为标志,观察MVZ中迷走复合体的神经元被激活情况。结果给予气囊充气达0.8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频率、Fos的表达以及胃电没有明显改变。给予气囊充气达1.0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Fos的表达以及胃电开始增加。当气囊充气达1.2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Fos的表达以及胃电开始有明显增加的改变。气囊充气达1.4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Fos的表达以及胃电的改变最为明显,而当气囊注入空气1.5ml时,迷走复合体中神经元放电、Fos的表达以及胃电的变化与气囊充气1.4ml时相比,差异不是很明显。结论结肠扩张性刺激可以对支配内脏活动的延髓内脏带中的神经元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进而导致内脏活动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动物模型的方法,并评价其内脏敏感性变化。[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夹尾刺激作为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检测其肠道运动(结肠排便时间、排便颗粒)和感觉(腹壁收缩反射、腹壁肌电活动),并以逍遥散及匹维溴胺进行药物反证。[结果]与正常对照(对照)组比较,慢性束缚、夹尾刺激诱导IBS大鼠结肠转运效应明显增高(P〈0.01),在1.0、1.5、2.0ml不同扩张容量下腹壁收缩反射评分及腹壁肌电活动明显增高(P〈0.05,〈0.01)。而经药物治疗后,可明显降低大鼠结肠转运功能及内脏高敏感性(P〈0.05,〈0.01)。[结论]慢性束缚、夹尾刺激可以引起大鼠肠道运动增强,内脏敏感性增高,而肠黏膜未见异常病理改变,符合IBS的基本特征,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对IBS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的科学依据,并研究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是否参与构成电针导致IBS大鼠内脏感觉降低的机制.方法 采用新生幼鼠制作IBS慢性内脏高敏感性模型,观察大鼠腹壁肌电(EMG)变化,评价电针刺激足三里对IBS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性的治疗效应;采用RT-PCR半定量检测大鼠丘脑及肠道组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μ、κ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成年IBS大鼠EMG明显增加,电针刺激足三里后,IBS大鼠EMG明显减少.成年IBS大鼠肠道及丘脑内κ、μ受体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电针刺激足三里后,IBS大鼠丘脑内μ受体表达明显增加,而丘脑内κ受体及肠道内κ、μ受体无明显变化.结论 电针刺激足三里可以降低IBS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性,其功能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丘脑内阿片μ受体上调有关,丘脑内κ受体在其中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行为学和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观察直肠扩张刺激对IBS大鼠痛行为学以及大鼠骶髓后连合核(dorsal commissural nucleus,DCN)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为探讨IBS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物分组:正常大鼠6只为空白对照组;感染旋毛虫的IBS大鼠42只,随机均分为7组:直肠放置气囊对照组、0.6ml组、0.8ml组、1.0ml组、1.2ml组、1.4ml组和1.5ml组。应用疼痛行为学的观察方法,观察1h各组动物的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DCN中神经元被激活的标志c-fos及胶质细胞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ien,GFAP)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补体OX42的表达情况,空白对照组是在疼痛高峰点(1.2m1)处死取材。结果正常大鼠痛行为学积分在1.2ml组最为高,实验组IBS大鼠在0.8ml组的痛行为学最为明显,基本上达到痛行为学反应的高峰,可见IBS大鼠的痛阈值低于正常大鼠。对照组(1.2m1)中正常大鼠DCN中的c-fos、GFAP表达水平只相当于IBS中的0.8ml组的表达水平,低于1.0ml、1.2ml、1.4ml组;0X42的活化程度也较低只相当于IBS中的1.2ml组,并且明显低于1.4ml、1.5ml组。结论直肠扩张刺激明显引起IBS鼠痛行为的变化不但与骶髓中神经元活动存在密切关系,而且与神经胶质的活化可能也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吕宾  蒋霞  丁瑞峰  张璐 《胃肠病学》2007,12(11):681-684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目的:观察内脏高敏感大鼠脑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fos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IBS的发病机制。方法:10只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以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造模成功后4周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干各核团CGRP、c-fos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大鼠脑干多个核团表达CGRP、c-fos免疫阳性神经元。模型组CGRP的表达在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臂旁内侧核、中缝背核、孤束核等核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c-fos的表达在中缝背核、臂旁核、蓝斑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孤束核等核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脏高敏感大鼠脑干上行转导通路上多个部位的CGRP、C-fos表达增加,提示在IBS的发病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可通过CGRP、C-fos参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并对上传的痛觉刺激信号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0.
朱英宏  罗兵 《山东医药》2011,51(2):97-98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法尼基转移酶β(FTaseβ)-亚单位基因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5例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兀taseβ亚单位mRNA。结果45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VFase8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658±0.6308.0.7632±0.1909,两者比较,P〈0.05。FTaseβ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F1keβ亚单位mRNA水平明显增高,FTaseβ亚单位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