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金银花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又称忍冬花、银花、二宝花,味甘,性寒,芳香,有抗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很多准妈妈由于对新生儿的护理不当,导致很多新生儿皮肤起很多小红疹(俗称痱子、热痱)、臀部湿疹,甚至变为脓疱疮(即皮疹突出皮肤的部分有黄白色小脓点)。笔者就金银花用于新生儿痱子、湿疹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甘肃黄芩、苦参、金银花中找出抑(杀)白色念珠菌的有效活性成分。方法将甘肃黄芩、苦参、金银花洗净、烘干,粉碎成80目细粉,收集临床分离深部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3株,接种于90mm沙保弱平板,在无菌条件下用6mm的打孔器在平板上打孔,每孔填入黄芩、苦参、金银花细粉25.73mg,在药粉中滴加无菌蒸馏水3~5滴。35℃培养24-48h,观察抑菌环大小。结果黄芩细粉的抑菌环直径15~17mm;苦参粉和金银花粉抑菌环为0。结论甘肃黄芩中含有抑(杀)白色念珠菌的有效活性成分,甘肃苦参、金银花中没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抗病毒口服液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金银花、鱼腥草、赤芍和射干进行定性鉴别。结果TLC色谱能检出金银花、鱼腥草、赤芍和射干。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连等中药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体外抗菌活性最强,抗菌谱最广。丁香、金银花、野菊花和甘草的抗菌作用各有侧重。[结论]黄连、丁香、金银花等中药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鱼金注射液(Yujin injection)是一种复方中药注射液,由鱼腥草和金银花组成,有清热解毒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热毒内盛而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化脓性疾病及妇科炎症和术后发热。我科临床常用于小儿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银花洗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服用索拉菲尼后并发手足水疱的效果,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选取口服索拉菲尼后发生手足水疱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尿素软膏外涂,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金银花洗液浸泡。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3%,优于对照组的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4,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8.5±4.2)d,优于对照组的(11.8±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5)。结论金银花洗液对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服用索拉菲尼后并发手足水疱愈合有明显效果,且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银花水煎液(浓度250 mg/ml)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对Ⅲ期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Ⅲ期褥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清创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呋喃西林溶液湿敷,观察组予以创面湿敷金银花水煎液(浓度250 mg/ml)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后评定两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肢体肿胀、疮周麻木、红斑面积、疼痛、皮温差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64.10%)(P<0.05)。治疗前,两组肢体肿胀程度、疮周麻木程度、疼痛程度、红斑面积及皮温差值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肢体肿胀、疮周麻木程度评分及红斑面积、皮温差值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金银花水煎液(浓度250 mg/ml)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Ⅲ期褥疮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双黄连粉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吴新德双黄连粉针〔由清热解毒的中药双花(即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1〕。笔者用其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6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  相似文献   

9.
茵栀黄注射液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茵栀黄注射液系由中药茵陈、栀子、黄芩苷及金银花成分组成,用于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本实验用四氯化碳造成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为指标,观察高、中、低剂量茵栀黄注射液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95年3月~1999年5月,根据张道武中医师的经验研制的加减复元活血汤配合YHD型红外线治疗灯照射,外用治疗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10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102例,其中男70例(67.6%),女32例(31.4%)。治疗方法:复元活血汤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消肿止痛。方药组成:红花、当归、桃仁、川乌、草乌、花椒各10g,二花(金银花)30g,皮下瘀血可加雄黄、黄柏各10g,皮下瘀血青紫,长期不消退可加大黄、芒硝、乌梅各10g。给药方法:复元活血汤加水1500ml,煎至80ml…  相似文献   

11.
马岳 《检验医学》2006,21(6):673-67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人体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采用Abbott Cell-DYN17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HBV、HCV感染者及对照组外周血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分析参数变化的差异。结果HBV、HCV感染者指标比较,RBC减小24%(P〈0.01)、HCT减小26%(P〈0.01)、HGB减小28%(P〈0.01)、MCHC减小3%(P〈0.01)、RDW增大7%(P〈0.05)、PLT增大42%(P〈0.01)、PCT增大39%(P〈0.01)、MPV减小10%(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HBV患者与对照组的比较,MCHC增加5%(P〈0.01)、PLT减小35%(P〈0.01)、PCT减小42%(P〈0.01)、MPV减小10%(P〈0.01),差异有显著性。HCV患者与对照组比较,RBC减小23%(P〈0.01)、HCT减小24%(P〈0.01)、HGB减小23%(P〈0.01)、PCT减小19%(P〈0.01)、MPV减小19%(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V、HCV病毒埘RBC、PLT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血压病(EH)发病机理,采用ELISA法和比色法检测EH患者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显示EH患者血小板GMP-140、vWF和LPO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SO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GMP-140与vWF、LPO是正相关(r=0.78、0.82,P<0.05)。表明:EH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自由基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氨酶(LDH)、a一羟丁酸脱氨酶(a-HB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诊断心脏疾患评价肝功能的重要指标。经临床观察,该组酶在脑损伤、脑疾患中有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改变。当颅脑损伤后,由于原发性损伤及继发性出血、水肿等,引起缺血、缺氧,许多细胞内物质外移,并与损伤程度有关[1]。酶的改变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1资料与方法本组50例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8~67岁,平均39岁。依病情性质、程度分为三组。A组: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组,共28例,GCS评分为3~12…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麦滋林-S对胃溃疡(GU)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2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给奥美拉唑(20mg,qd,po);二联组在对照组上加羟氨苄青霉素(500mg,tid,po,疗程6周);三联组在二联组上加麦滋林-S(0.67g,tid,po),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测幽门螺杆菌(HP)、胃粘膜内前列腺素E2(PGE2)及生长抑素(SS),1年后观察GU的复发率。结果可见三联组疗效明显优于二联组(P<0.05)及对照组(P<0.01)。三联组、二联组HP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GU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三联组用药后胃粘膜内PGE2、SS均明显升高(P<0.05)。说明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独用药,且HP的根除率高,GU的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塞和脑梗塞脂蛋白(a)、血小板、蛋白激酶C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血小板(PLT)及其蛋白激酶C(PKC)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心肌梗塞、脑梗塞和健康对照组各24例,分别检测血清Lp(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血小板(PLT)及其膜和浆蛋白激酶C(MPKC和PPKC),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心梗组和脑梗组Lp(a)、TG、apoB均明显增高,HDLC则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LT计数和MPKC活性增高、PPKC活性减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心梗组呈差异有非常显著(P<001),在脑梗塞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时除TG和apoB增高,HDLC减低外,Lp(a)、PLT及MPKC增高(PPKC减低),在血栓早(前)期起重要作用,对心梗和脑梗的发病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温州市老年人(≥60岁)的血糖、肾功能、肝功能异常情况。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2月温州市社保局对全市老年人进行大规模的体检.我们收集5285例随机在我院体检的老年人血清葡萄糖(GLU)、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值.根据我院参考范围对其进行异常率分析。结果各年龄组老年人生化指标异常率以高血糖为首位(总计为37.3%),在年龄60~69岁组,男性高血糖明显高于女性(P〈0.05),并且异常率男性随着年龄增加明显下降(P〈0.05),女性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次之(总计为12.5%),各年龄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明显高于60~69岁组(P〈0.05);高BUN和高Cr异常率除70~79岁组外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异常率明显升高(P〈0.05);高ALT和高AST异常率较低.且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老年人应定期体检、注意饮食和加强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温州市老年人(≥60岁)的血糖、肾功能、肝功能异常情况。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2月温州市社保局对全市老年人进行大规模的体检.我们收集5285例随机在我院体检的老年人血清葡萄糖(GLU)、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值.根据我院参考范围对其进行异常率分析。结果各年龄组老年人生化指标异常率以高血糖为首位(总计为37.3%),在年龄60~69岁组,男性高血糖明显高于女性(P〈0.05),并且异常率男性随着年龄增加明显下降(P〈0.05),女性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次之(总计为12.5%),各年龄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明显高于60~69岁组(P〈0.05);高BUN和高Cr异常率除70~79岁组外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异常率明显升高(P〈0.05);高ALT和高AST异常率较低.且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老年人应定期体检、注意饮食和加强运动。  相似文献   

18.
AcA、AsAb、EmAb、BA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封闭抗体(BA)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1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血清中BA抗体,AcA、AsAb、EmAb项目的测定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结果流产组AcA、AsAb、EmAb阳性率分别为37.50%、25.00%、31.25%,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4%、4.08%、6.12%),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流产组BA抗体的阴性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22.4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A、AsAb、EmAb、BA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且BA抗体的缺乏是引起RSA患者最常见的免疫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吴荣辉  陈俊 《检验医学》2008,23(1):101-104
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医学检验技术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指标。80年代以来,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PD)的分类,多采用法美英协作组(FAB)分类法。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分类标准,除了细胞形态检查、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外,更加注重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检查,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细胞形态学的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平  陈亚红  王仕忠  丁志坚  宋静玉 《检验医学》2007,22(4):397-397,401
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发现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粘附分子-1(VCAM-1)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其浓度升高被认为是内皮细胞(EC)活化和炎症的标志,而血脂异常可影响粘附分子表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氧化氮(NO)作为EC源性舒张因子,有抗AS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