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钱庆文  钱书虹  王诗瑾 《临床荟萃》2004,19(17):982-985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 (lipoproteinlipase ,LPL )对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2型糖尿病 (10 5例 )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10 8例 )患者和对照组 (10 1例 )外周血白细胞LPL内含子 6的PvuⅡ和内含子 8的HindⅢ多态性 ,以及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等水平。结果 ①LPL基因PvuⅡ的等位基因P +和P -频率对照组分别为 0 .6 9与 0 .31,2型糖尿病组为 0 .6 3和 0 .37,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为 0 .5 9与 0 .4 1,3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ndⅢ等位基因H +和H -频率对照组分别为 0 .6 8和 0 .32 ,2型糖尿病组为 0 .6 7和 0 .3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为 0 .6 8与 0 .32 ,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2型糖尿病LPL基因PvuⅡ基因表型P - /P -患者血清TG [(1.5± 0 .5 )mmol/L]、TC [(5 .0± 1.2 )mmol/L]、LDL C [((3.8±0 .9)mmol/L]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P - /P -患者的TG[(2 .1± 1.1)mmol/L]、TC[(5 .3± 1.9)mmol/L]和LDL C[(4 .0± 1.9)mmol/L]的水平均低于同组内非P - /P -表型 (P <0 .0 5 ) ,而P - /P -表型 2型糖尿病患者HDL C[(1.0± 0 .4 )mmol/L]水平则高于同组非P - /P -表型患者 (P <0 .0 5 )。 3组中HindⅢ基因型H - /H -患者血清TG、TC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氧磷酶-2基因C311S(PON2C311S)多态性和郑州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DM)并发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PCR-RFLP)技术,检测DM(122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DM,121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DN-CRF,123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125例)的PON2C311S多态性,同时测定其血脂和脂蛋白等的水平.结果:DN-CRF组和MADM组等位基因C的频率均低于DM和对照组,S的频率则高于后2组.等位基因C、S频率在DM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4组各组内基因型SS和CC组间血脂、脂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ON2C311S致DM并发肾病的相对危险度(OR)及95%可信限(95%CI):DN-CRF组为2.68(1.48~4.48);MADM组为2.63(1.45~4.74).结论:PON2C311S多态性和DM并发肾病具有密切关系,和3组患者血脂、脂蛋白的异常改变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钱书虹  钱庆文 《临床荟萃》2004,19(24):1384-1387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DN-CRF)与血清芳香酯酶(ArE/PON1)活性及其192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组(DM,121例)、DN-CRF组(123例)、健康对照组(127例)等观察对象的血清ArE/PONl活性及其192位基因多态性、血脂和脂蛋白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郑州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有ArE/PON1 192位等位基因Q与R,DN-CRF组Q、R基因频率为0.45和0.55,与DM、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病例组患者血清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DN-CFR组降低幅度最大;DN-CFR组内RR基因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2胆固醇(HDL2-C)水平低于QQ基因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于QQ基因型。结论 DN-CRF组ArE/PONl192位基因多态性与DM、健康对照组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能排除DM合并DN-CRF与ArE/PON1的192位基因多态性有关;DN-CRF患者血清ArE/PON1活性降低,可能是DM合并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bcr/abl融合基因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分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物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型的重要依据,检测此基因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已证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呈有规律的变化。本室通过调查郑州市健康人血液某些成分水平 ,了解这些物质白昼变化规律 ,为科研和临床实验诊断采集标本选用适宜时间。验过程中不饮食和其他饮料。1.4 试剂及仪器 :肌酸激酶 (CK )、谷草转氨酶的物质浓度见附表3 讨论生物节律广泛存在于机体内 ,血液成分浓度有随从早晨至 14:30元显著性改变。NAG活性 8:30最低( 11.0 7± 4 .83u/L) ,后逐渐升高。  生理节律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十分复杂 ,尚待深入研究 ,但其表现形式对临床诊治疾病和科研有着重要意义 ,如…  相似文献   
6.
王书珺  钱书虹  钱庆文 《临床荟萃》2001,16(21):965-966
目的 :研究探讨血清芳香酯酶 ( Ar E)活性在慢性肾衰竭 ( CRF)时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测定 5 7例 CRF患者血清 Ar E活性及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浓度 ,然后将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处理 ,对比分析。结果 :CRF患者血清 Ar E活性 ( 0 .2 0 0± 0 .0 4 2 ) U/ ml,Ar E/ TC( 0 .0 4 4± 0 .0 0 3 ) ,Ar E/ HDL- C( 0 .18± 0 .0 4 ) ,Ar E/ HDL3- C( 0 .3 92± 0 .12 0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变化规律与 HDL - C、HDL2 - C、HDL - C/ TC、HDL2 - C/ HDL3- C、Apo- A1 / Apo- B1 0 0 相似 ,且 Ar E的水平与 HDL - C、HDL2 - C、Apo- A1 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3 7、0 .5 1和 0 .2 9、Ar E/ TC与 HDL - C/ TC、HDL2 - C/ TC、Apo- A1 / Apo- B1 0 0 的相关系数依次为 0 .60、0 .67、0 .5 7,为正相关关系。血清 Ar E和清蛋白呈正相关 ( r=0 .5 4 3 )而与肌酐呈负相关 ( r=- 0 .3 5 9)。Ar E活性降低先于 TC、HDL - C和 Apo- A1 水平的改变。结论 :血清 Ar E活性是反映 CRF患者并发脂代谢紊乱的较好指标 ,并能提示肾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郑州地区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载脂蛋白 A1 (Apo A1 )急性期变化 ,通过测定 AM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 HDLc、Apo A1 的含量 ,并同时检测 C反应蛋白 (CRP) ,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显示 ,AMI组在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 ,血清 Apo A1 与 HDL c明显降低 ,前者约于第 11日、后者于 11~ 15日降至最低点 ,均于 2 0日恢复至第 1次血清测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分析法测定70例冠心病患血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中的游离胆固醇(HDL-fc)和结合胆固醇(HDL-e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各种胆固醇与TC比值。结果表明:冠心病组的HDL-fc水平与HDL-fc/TC比值分别为0.13±0.05mmol/L与0.027±0.012,急性心肌梗塞患为0.104±0.015m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前白蛋白(PA)、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酸激酶B亚基(CKB亚基)、谷草转氨酶(AST)与乳酸脱氢酶(LD)5种成分的变化规律,用常规方法测定以上5种指标的含量。结果:3组患者CSF中PA明显低于对照组;NAG、CKB亚基与LD活性显著增高,以化脓性脑膜炎改变最显著;除LD、AST外其他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间无明显差异;AST活性高于对照组,且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论:测定CSF中5种成分对鉴别3种脑膜炎有一定临床价值;每组患者CSF中5种成分含量的改变无相关关系,可能与发病机制、疾病部位与严重程度及此物质在脑内分布特点、异常代谢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