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7年5月新甲_1型流感病毒(H_1N_1)首先在中国分离发现,随后从苏联也分离到此病毒,1977~78年冬春,该病毒株的流行波及整个北半球。虽然甲_3型流感病毒(H_3N_2)自1968年分离以来,推测现已趋于亚型末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并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开封地区首次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为研究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变异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筛选确定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利用狗肾传代细胞分离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A/Kaifeng/01/2009(H1N1);测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序列比对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从1828份流感样病例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286份,阳性率15.6%。在开封地区首次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及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株高度同源,为同一进化分支。与以往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株对比发现,HA基因有12个碱基发生了点突变。结论 MDCK细胞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敏感性;开封地区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离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以往古典型猪流感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贵州省3株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HA1区序列进行分析。方法提取核酸,PCR扩增,测序分析、比对。结果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都说明了相同(或相近)年份的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不同年份的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3株H3N2毒株共有59各位点核苷酸替换。结论通过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5年纵向比较,贵州省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HA1区序列发生了变异;通过与Genbank上相应年份标准株横向比较,贵州省3株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HA1区序列未发生大的变异,仅有少数核苷酸的替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安徽省淮南市2012-2013年流感病毒细胞培养分离结果,研究淮南市流感流行特征,为该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哨点医院送检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快速分型后采用狗肾( MDCK)传代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 HA)鉴定病毒滴度,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HI)进行型和亚型的鉴定。结果从148份流感网络实验室实时定量PCR阳性标本中,分离出流感毒株68株,总分离率45.9%,其中 A1(H1N1)型26株,分离成功率56.5%,A3(H3N2)型25株,分离成功率33.3%;BY型4株,BV型13株,B型毒株分离成功率为63.0%;各型毒株的分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淮南市流行株为BV型流感病毒,于3月份达到流行高峰;2013年流行株为A(H1N1)型流感病毒,流行高峰期则是12月份。结论淮南市2012-2013年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变异性强;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对流感流行的病原鉴定起决定性作用;流感病毒B型毒株和新A(H1N1)型毒株分离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任丽娟  庄丽  付琳 《贵州医药》2012,36(8):689-691
目的 了解2010年贵州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分型鉴定,随机选取8株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RNA提取,逆转录扩增获得HA1基因产物,将其进行基因产物测序,测定的序列用相关的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各代表株在同一分支.该分支与2008-2009年疫苗推荐株A/Brisbane/10/2007(H3N2)接近,与WHO 2010年疫苗推荐株A/Perth/16/2009 (H3N2)相距较远.结论 2010年根据WHO疫苗推荐株生产的疫苗对该年我市H3N2亚型流感预防效果不好,以至于H3亚型在我省成为优势株,引起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源IBDV和不同血清亚型IBDV病毒株的变异情况。方法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和序列分析等分离生物学方法分析病毒RNA、结构蛋白的变异情况。结果 (1)三种不同源IBDV均由双节段RNA组成,大小基因片段的电泳迁移率在各病毒株间无差异;(2)SDS-PAGE分析表明各IBDV的结构蛋白带谱相同,但各蛋白带的百分含量有差异;(3)序列分析表明JS3、JS4与标准对照病毒株S1 IBDV VP2基因片段的核酸的同源性均为97%,JS_3与JS_4的同源性为99%。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JS_3与S_1的同源性为97%,JS4与s1的同源性为96%,JS3与JS4的同源性为98%。结论 我国流行的IBDV病毒株与标准病毒株相比不仅在免疫学反应上有差异,而且在病毒核酸序列上有变异,这种变异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逃避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3年流感疫苗生产用乙型病毒株NYMC BX-51B主要抗原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基因特征,并研究该疫苗株的传代稳定性.方法 对制备的乙型流感病毒株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及收获液病毒进行全面的生物学特性检定.采用逆转录-PCR法从主种子批、工作种子批及疫苗病毒收获液中扩增HA及NA基因片段,并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对7株不同年份的乙型疫苗株及野毒株的HA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绘制氨基酸种系发生树.结果 该毒株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抗原性与WHO2013年推荐的毒株一致,种子批和收获液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均符合我国2010年版药典标准.HA基因序列长度为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01 bp,编码466个氨基酸.各代次流感病毒HA和NA的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相同,与GenBank发布的序列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2013年乙型疫苗株的HA氨基酸序列与2010和2012年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4.3%和98.4%.结论 2013年乙型流感疫苗株NYMCBX-51B主要抗原基因传代稳定,一般生物学特性符合我国药典要求.2013年疫苗株的HA氨基酸序列与2010年相比进化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8.
建议1979~1980年流感流行季节使用的流感灭活疫苗应包含下列抗原: A/Texas/1/77(H_3N_2)类毒株 A/USSR/90/77(H_1N_1)或A/Brazil/11/78(H_1N_1)类毒株 B/Hong/Kong/5/72类毒株目前流行于北美的H_1N_1病毒为A/Brazil/11/78株。故1978~1979年流感季节所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测定了流感病毒的感染力、血凝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光敏感性,从而确定在低光密度溶液中选择性灭活病毒基因组的原则。应用的病毒株为流感A/Leningrad/399/76(H_3N_(2-3))、重组株NIB-4(H_3N_(2-3))、NIB-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连续三年生产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成品和单价病毒液(MVP)血凝素(HA)的定期检测,了解成品和MVP的HA含量的变化情况,以便更准确、有效地配制半成品.  方法 2003-2005年,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成品和MVP,按一定时间间隔抽样,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成品和MVP的HA含量.观察期至少为1年.  结果 成品存放至半年,HA含量都在控制范围之内.但存放至1年,个别毒株HA含量降至低于控制范围.MVP的HA稳定性因毒株的不同而异.   结论 一般情况下,流感疫苗在成品检定合格后7个月内完成使用,因此,在此期间,成品的HA含量在合格范围之内.不同毒株的MVP,HA降幅不同,可能是由于编码HA蛋白的RNA4节段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同亚型,甚至在同一亚型不同变异株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对引起 1 997年香港流感大流行的人H5 N1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显示 ,有两群密切相关但又不同的病毒同时存在 ,分别以 A/香港 /1 5 6 /97(A/HK/1 5 6 /97)株和 A/HK/4 83/97株为代表。序列分析发现 H5 N1分离株的血凝素 (HA)基因编码 HA1 /HA2裂解位点的 6个碱性氨基酸 ,后者是强致病性的 H5和 H7禽类流感病毒的共同特征。  作者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删除 HA1 /HA2裂解位点处 6个碱性氨基酸中的 5个 ,在剩余的一个精氨酸的上游加上一个苏氨酸 ,以降低致病性而保持其抗原性 ,并产生胰蛋白酶依赖表型。将修饰的HA…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2008年HIV-1感染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2008年河北省新发现的感染者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基因亚型的分布和变异情况。方法采集2008年河北省检测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血样,提取血浆病毒RNA,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gag基因区和env基因区进行扩增并测定其序列。结果采集血样64份,扩增后获得序列共56份,共存在5种亚型。河北省HIV-1流行株主要为B亚型毒株,占43.1%(25/64);其次是CRF01-AE和CRF07-BC亚型毒株,各占25.9%(15/64)。结论河北省发现了5种HIV-1亚型毒株,B亚型毒株是主要的流行株,CRF01-AE亚型毒株所占比例较以往(2007年)有所下降。CRF-BC亚型毒株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可见,随着HIV-1流行时间的推移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HIV-1流行的亚型比例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流感病毒,获得优势病毒毒株。方法: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分离病毒,使用血凝抑制试验(HAI)和间接免疫酶试验(IIE)鉴定病毒,结果:分离到20株流感病毒,其中含甲3、甲1和乙型流感病毒。1994年4月出现的流行,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2000年3月发生的流行, 由甲1型流感病毒所致,结论: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均不害不断变异,产生新毒株,引起流行,监测流感仍仍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主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IA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科病毒有包膜、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负链RNA,IAV有8个节段,编码10种蛋白质。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是病毒包膜表面的2个重要蛋白质,这2个蛋白质基因突变能产生16种HA和9种NA,可组成不同亚型的IAV。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复合物是由PBl、PB2、PA以及核蛋白(NP)组成,并与病毒的RNA核糖核蛋白相联接。流感病毒的基质蛋白有2种类型:M1和M2,M1与病毒形态及复制有关,M2形成病毒包膜中的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的血凝素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及两者间的关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的吻合情况.方法 从2005-2007年上海市季节性流感样病例分离到的甲型流感病毒株中,选取H1N1、H3N2两个亚型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病毒株,并同WHO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荐株一起,进行血凝素全基因序列测定后做基因进化树分析.同时用灭活的全病毒抗原免疫金黄地鼠,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测定病毒的血凝效价,对血凝抑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绘制病毒的抗原变异图.结果 H3N2分离株与WHO北半球疫苗推荐株A/Sydney/5/97、A/Fujian/411/2002处于不同的基因进化分枝上,时间间隔越久,进化距离越远,同样的结果也出现在抗原变异分析中.而H1N1分离株的基因变异情况和抗原变异情况则不一致,在基因变异中,与疫苗推荐株A/New Caledonia/20/1999的距离远近受到分离时间的影响,抗原变异还与病毒是否从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分离有关.结论 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的结果基本吻合,采用流行株免疫血清的血凝抑制试验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变异和进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抗流感新药研究的动向日前,美国科学家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病毒,目的在于探究当年这个病毒致死率如此之高的真正原因,为正在研究中的抗病毒药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研究人员用反相遗传技术制备了含有西班牙流感病毒全部8段基因的活病毒,取自1918年埋葬于阿拉斯加永冻层的1位死于流感患者的尸体,从肺解剖组织中获得基因组序列信息。1918年世界性的流感病曾经夺走了2 000万人的生命。通过比较西班牙流感病毒和其突变株,科学家们确定了其致毒性的基因。其中包括HA基因,它编码的血球凝集素表面蛋白可使病毒与细胞接触,被认为是导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的血凝素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及两者间的关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的吻合情况.方法 从2005-2007年上海市季节性流感样病例分离到的甲型流感病毒株中,选取H1N1、H3N2两个亚型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病毒株,并同WHO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荐株一起,进行血凝素全基因序列测定后做基因进化树分析.同时用灭活的全病毒抗原免疫金黄地鼠,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测定病毒的血凝效价,对血凝抑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绘制病毒的抗原变异图.结果 H3N2分离株与WHO北半球疫苗推荐株A/Sydney/5/97、A/Fujian/411/2002处于不同的基因进化分枝上,时间间隔越久,进化距离越远,同样的结果也出现在抗原变异分析中.而H1N1分离株的基因变异情况和抗原变异情况则不一致,在基因变异中,与疫苗推荐株A/New Caledonia/20/1999的距离远近受到分离时间的影响,抗原变异还与病毒是否从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分离有关.结论 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的结果基本吻合,采用流行株免疫血清的血凝抑制试验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变异和进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经鼻腔接种流感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分泌性IgA及循环性IgG来提高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进行鼻腔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研究的目的之一。该研究所用三价活疫苗中的甲型(H1N1、H3N2)及乙型流感病毒均来源于亲代冷适应流感病毒株,各疫苗病毒株拥有其亲代病毒的6个固有基因及各自野毒株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人群中流感流行的流感病毒型别,及时发现新的变异性。方法: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试验进行型和亚型鉴定,以及作抗原分析,结果:2001年4月在贵阳类流感病人中分离一株A3/112/GuiZhou/2001的新变异株。结论:在我省人群中出现甲3型(A3)流感病毒新变异株,必须加强流感监测,防止流感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2004-2006年上海市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进行基因特征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提出更好的免疫策略,实现麻疹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用Vero/SLAM细胞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株用RT-PCR方法扩增其核蛋白基因C端的部分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C端456个核苷酸为目的 片段进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 2004-2006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48例疑似麻疹病人的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132份血清阳性,148份咽拭子中分离到66株麻疹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9.2%和44.6%.病毒分离阳性标本的对应血清麻疹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分离到的66株麻疹野毒株均为H1基因型,除Shanghai04-5为H1b基因亚型外,其余均为H1a基因亚型.所有分离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8%~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5.8%~100%.所有毒株与中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2%~93.2%,氨基酸同源性为86.8%~90.1%;与疫苗株Changchun-4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5%~93.4%,氨基酸同源性为88.2%~91.4%.结论 引起2004-2006年上海市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为HI基因型,并以H1a为绝对优势亚型.上海市2005年和2006年可能都有一个主传播链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