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细菌耐药方面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3—2017年细菌室保存的CRE,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药敏试验、全基因序列测定,选取部分CRE中携带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进行基因环境分析。结果共收集62株CRE,成功复活51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30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9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6株,耐碳青霉烯类其他肠杆菌6株。CRKP MLST主要包括3株ST147、2株ST11;CREC MLST主要包括3株ST167;CRECL MLST主要包括3株ST93、2株ST88。51株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分布:1株携带blaKPC-2,14株携带blaIMP-4,18株携带blaNDM-1,22株携带blaNDM-5,2株携带blaNDM-9,10株携带blaOXA-1,10株携带blaOXA-10,2株携带blaOXA-23,2株携带blaOXA-66。分析blaNDM-1、blaNDM-5、blaNDM-9、blaIMP-4不同菌种的基因环境,发现几种耐药基因各自的基因环境都与已报道的基因环境相似,无明显的菌种间差异性。结论耐药基因通过水平传播能稳定存在于不同的CRE菌株中,对医院感染防控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表达水平与患者肝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治疗的43例HBV-ACLF患者和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数量及其TIM-3表达水平。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HBV-ACLF组ALT、AST、TBil、Cr、INR、HBV DNA、TBil/ALT比值及MELD评分等指标明显高于CHB组,Alb、PTA指标明显低于CHB组(P值均0. 05)。HBV-ACLF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数量为明显低于CHB组[(19. 13±13. 82)%vs (26. 75±11. 84)%,t=2. 401,P=0. 019],HBV-ACLF组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HB组[5. 53%(2. 95%~10. 20%) vs 1. 59%(0. 91%~2. 70%),Z=-5. 260,P 0. 001]。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与ALT、AST、MELD评分、IN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637、0. 414、0. 355、0. 335,P值分别为0. 000 1、0. 006、0. 021、0. 031),与PTA%呈负相关(r=-0. 313,P=0. 043)。43例HBV-ACLF患者中,早期患者为12例、中期患者为21例、晚期患者为10例,3组间CD3+CD56+NKT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但呈增高趋势。中、晚期HBV-ACLF患者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分别为6. 50%(3. 16%~11. 45%)、8. 56%(4. 00%~10. 93%),均明显高于早期2. 58%(1. 92%~6. 02%)(Z值分别为-2. 284、-2. 641,P值均0. 05)。43例患者28 d存活组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28 d肝移植/死亡组[2. 98%(1. 94%~6. 88%) vs 8. 56%(4. 27%~11. 43%),Z=-2. 831,P=0. 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TIM-3表达水平增高,与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10年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对该类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2003年2 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累及颅底的肿瘤116 例,根据CT及MRI 冠状位所示的颅底受肿瘤侵犯情况分为3 类,Ⅰ型为肿瘤紧邻颅底但尚未破坏颅底骨质(n= 45)、Ⅱ型为肿瘤破坏颅底骨质但硬脑膜完整(n= 30)、Ⅲ型为肿瘤侵犯硬脑膜但未侵犯脑实质(n= 41)。 116 例患者的肿瘤均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并根据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邻近局部或区域组织瓣(n= 62)和游离血管化组织瓣(n= 54)修复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 98.3%,游离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96.4%。3 例分别因术后颅内感染(n= 2)和颈内动脉出血(n= 1)死亡。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为14.7% ,死亡率为2.6% 。94例患者随访6 月~11年,36例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总复发及转移率为38.5% 。肿瘤复发转移所致的死亡率为17.7% ,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死亡率为23.2% 。结论:对于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注意肿瘤根治和术后功能、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平衡,即注重功能和外形、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供区和受区、重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翘苷、连翘醇提液、连翘水煎剂等3种连翘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甲1型流感病毒核蛋白( nucleoprotein,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Hela细胞,用甲型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3种连翘制剂对转染后细胞内和上清核蛋白表达情况,用RT_PCR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内NP基因的拷贝数。结果:NP重组质粒组上清胶体金检测为阳性,连翘苷组上清为阴性、细胞内为弱阳性;连翘水煎剂及连翘醇提物组上清均为弱阳性。连翘苷组NP基因表达量较NP重组质粒组减少( P<0.05)。结论:连翘苷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flex系统在腰4/5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腰4/5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35例)和B组(32例)。A组患者接受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Coflex系统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和功能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前后缘高度。结果 A组和B组随访时间分别为(93.1±6.4)、(86.3±2.5)个月,无失访患者,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ODI随术后时间延长而下降,并且两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前、术后2 a、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术后2 a的ODI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末次随访的ODI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及后缘高度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下降,并且两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前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及后缘高度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a、末次随访,B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及后缘高度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采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联合Coflex系统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均较好,但Coflex系统能更好地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舌癌、颊癌、口底癌的患者各1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造影对双侧下腹部血管条件进行评估,明确腹壁浅动、静脉的起始管径和走行,并完成体表定位。根据病灶部位和缺损大小、形态,设计血管蒂的长度和皮瓣的大小、位置。术中解剖血管蒂,制备皮瓣,转移至受区,完成缺损修复。评价患者的受区重建效果及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2~14个月。结果 3例患者的腹壁浅动、静脉血管条件良好。根据术区缺损大小,制取的SIEA穿支皮瓣分别为9 cm×6 cm、8 cm×5 cm、10 cm×6 cm,血管蒂长度8~10 cm,血管蒂动脉管径0.7~1.0 mm,静脉管径1.8~2.0 mm,血管分别与受区的甲状腺上动脉、面总静脉吻合。术后皮瓣成活,受区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良好,下腹部供区无并发症。结论 SIEA穿支皮瓣的血管蒂位置比较表浅,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体表定位,降低了皮瓣制备的难度;同时,皮瓣制备过程中不损伤腹直肌鞘及腹部肌肉,术后供区并发症少,且瘢痕隐蔽。SIEA穿支皮瓣可望成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较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刀痔切除术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重度脱垂性混合痔住院手术患者,38例行超声刀痔切除术,40例行外剥内扎法痔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坠肿、肛缘水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剥内扎法痔切除术比较,超声刀痔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探索靶向综合治疗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旨在明确其疗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综合治疗71例晚期口腔颌面-头颈癌患者,其中男54例,女17例,年龄30~83岁,平均60.2岁。经组织学和影像学证实,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具备生物化疗的适应证。卡氏评分>70分,生存预期不少于6个月。入组者血红蛋白≥110g/L,WBC≥4×109/L,血小板≥100×109/L,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血糖正常。化疗方案为方案TPF,即d1 TXT 75 mg/m2,d1 CDDP 75 mg/m2,d1-d5 5-Fu 750 mg/m2,d1、d8尼妥珠200 mg/(m2.周)。结果:完成化疗2~4个疗程,平均3个周期。尼妥珠应用2~8次,平均5次。随访12~24个月,中位随访期20个月。71例中,40例获得相对彻底的手术治疗。CR 4例,PR 39例,7例无法评价,SD 18例,PD 3例。CR+PR=43例,近期总有效率为61%。2例出现轻微皮疹,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TPF方案治疗71例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患者对尼妥珠有良好的耐受性。尼妥珠可增加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的化疗敏感性,并可使临床TNM分期降级,使56%的患者重获手术治疗机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VEP)检查对白内障术后视力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0/2013-05在同济医院眼科住院,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接受PRVEP检查的的成年白内障患者72例114眼的病例资料,其中76眼为老年性白内障,38眼为并发性白内障。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及晶状体核硬度将数据分为两组:核硬度Ⅰ,Ⅱ,Ⅲ级为A组,核硬度Ⅳ,Ⅴ级为B组,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1)术前:视力平均值为0.344,PRVEP检查P100波的潜伏期平均值为107ms,N75-P100波的振幅平均值为4.633μV;术后:视力平均值为0.672,PRVEP检查P100波的潜伏期平均值为104.37ms,N75-P100波的振幅平均值为4.400μV。(2)手术前后视力与P100波的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P<0.01);手术前后视力与N75-P100波的振幅呈显著正相关(术前P<0.01,术后P<0.05)。(3)手术前后视力改善行数与P100波的潜伏期变化值无相关性。B组:(1)术前:视力平均值为0.116,P100波的潜伏期平均值为118.905ms,N75-P100波的振幅值为1.650μV;术后:视力平均值为0.576,P100波的潜伏期平均值为108.429ms,N75-P100波的振幅值5.132μV。(2)术前视力与P100波的潜伏期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而术后视力与P100波的潜伏期没有相关性;手术前后视力与N75-P100波的振幅没有相关性。(3)手术前后视力改善行数与P100波的潜伏期变化值没有相关性。结论:由白内障手术前后两组视力与PRVEP的P100波的潜伏期及N75-P100波的振幅的相关性可知,PRVEP受患者术前视力(即屈光间质混浊程度)影响较大,PRVEP检查不能作为白内障术后视力预后的判断指标,白内障手术前的PRVEP检查没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