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采用皮下注射苯油混合液,苯剂量为1 mL/kg,注射总剂量以玉米油补足至4 mL/kg,隔日注射,共8次.第2天X射线2.0 Gy照射后,于试验第6天环磷酰胺80 mg/kg腹腔注射.观察试验小鼠的血象、骨髓象、造血细胞内的线粒体、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及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TUNEL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造血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调控蛋白Fas与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三系细胞均有显著降低;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降低;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减低;同类造血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升高;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肝脾出现再障的病理改变.结论:采用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外周血和骨髓的病理变化持续、稳定,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方法简单易行,发生率高,适合于实验血液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苯与环磷酰胺联合建立小鼠再障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和环磷酰胺联合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方法。方法按2.0mL/kg于昆明种雄性小鼠皮下注射苯油混合液,每天1次,隔日给药;并以环磷酰胺溶液(50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7次。于给药前及后观察小鼠大体状况,外周血和骨髓液中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并进行小鼠肝、脾、胫骨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该方法诱导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显著减少,分别下降42.4%(P〈0.O1),18.4%(P〈0.05),15.4%(P〈0.05),23.5%(P〈0.05),24.4%(P〈0.05),骨髓象及骨髓病理观察显示骨髓正常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加,综合以上结果提示本实验利用苯和环磷酰胺联合建立小鼠再障模型成功。结论利用苯与环磷酰胺联合诱导小鼠造血功能障碍结果稳定,发生率高,方法简单易行,各项指标与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初步建立了苯与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3.
苯诱发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建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给苯剂量、苯作用时间的小鼠反应,筛选建立苯诱发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方法.方法:予雄性CD1小鼠每周三次皮下注射"苯 玉米油"混合液,按给苯剂量不同分为四组:B1组(0.5 ml/kg)、B2组(1.0 ml/kg)、B3组(1.5 ml/kg)、B4组(2.0 ml/kg),以单纯注射玉米油组(A组)为对照,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象、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并进行肝、脾和胫骨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4组在给苯25次后体重和脾脏指数分别下降18.51%和63.86%(P<0.01),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下降74.97%(P<0.01)、41.66%(P<0.01)、30.96%(P<0.01)、24.77%(P<0.05)、41.47%(P<0.05)和61.61%(P<0.01),骨髓涂片检查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均显示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加;综合以上结果提示本实验中苯诱发再障模型建立成功.结论:予CD1小鼠每周三次皮下注射2ml/kg体重的苯,累计给苯25次,共50ml/kg,初步建立了苯诱发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小鼠骨髓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血液细胞的变化。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再障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玉米油4ml/kg;再障模型组注射苯油混合液(给苯剂量1ml/kg体重),造模14d后取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再障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及血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骨髓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加。结论:苯试剂可造成再障小鼠骨髓组织损伤及血液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次注射和单次大剂量注射环磷酰胺(CTX)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血细胞的变化.方法 取体重为20~22 g的SPF级雄性ICR小鼠120只,随机分为多次小剂量组、单次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每组40只.多次小剂量组小鼠腹腔注射CTX 100 mg/kg,每日一次,连续3 d;单次大剂量组小鼠单次腹腔注射CTX 300 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用药后第3、5、7、9天的血细胞变化.结果 多次小剂量和单次大剂量注射CTX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显著降低(P<0.01),但单次大剂量组小鼠的血细胞数上升较快,注射后第7天开始上升,第9天已接近或超过正常组,而多次小剂量组仍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单次大剂量注射CTX建立的白细胞减少症模型血细胞变化大、上升快,模型不稳,而多次小剂量注射CTX建立的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血细胞则能相对稳定在低水平状态,模型较为可靠,适合于升高白细胞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苯与白消安建立大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5组。苯组(n=6)每次皮下注射苯0.5ml/kg,每周3次,共5周;白消安组(n=6)每周1次白消安15mg/kg灌胃,共5周;苯白5周组(n=12)每次皮下注射苯0.5ml/kg,每周3次,同期白消安15mg/kg灌胃,每周1次,均应用5周;苯白3周组(n=6)前3周实验内容同苯白5周组;空白对照组(n=6)不予特殊处理。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的变化,患病率和死亡率,检测血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形态。结果苯白5周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病率为100%,死亡率为100%,平均存活时间为(43.5±6.9)d。各项血液学参数呈渐进性减低,停药后1~3周降至最低,直至死亡。病理形态学观察:骨髓脂肪化,脾脏、淋巴结等淋巴器官组织明显萎缩,肝、脾无髓外造血灶。苯组、白消安组血细胞数计数有不同程度减低,但未达再生障碍性贫血标准。结论苯与白消安联合应用5周可建立较理想的造血干细胞衰竭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4例患有重型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分为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环孢素组(观察组),及单用环孢素组(对照组),观察组:22例患者接受环磷酰胺(60mg/kg),静脉滴注,d1-4,美司钠0.4g应用环磷酰胺后0、3、6、9 h解救,环孢素于应用环磷酰胺后1月开始服用初始剂量为4mg/kg·d,据血药浓度调整药物用量。对照组:22例患者环孢素治疗用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治愈6例,缓解6例,部分缓解6例,有效率共81.8%;对照组治愈2例,缓46例,部分缓解6例,有效率共54.5%。结论大剂量环磷酰胺应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虫草素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骨髓抑制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环磷酰胺骨髓抑制组(B组)和虫草素干预骨髓抑制组(C组), 每组10只。以5 mL/kg剂量向A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 d;以50 mg/kg剂量向B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 d后,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d;以50 mg/kg剂量向C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 d后, 以25 mg/kg剂量腹腔注射虫草素5 d。对各组小鼠的外周血细胞以及股骨中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计数, 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白细胞中的着丝粒蛋白CenpB的蛋白表达水平, 采用RT-PCR检测CenpB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相比, B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股骨中骨髓有核细胞数量, CenpB蛋白相对含量及其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B组相比, C组中除红细胞数量外, 其他5项指标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虫草素对环磷酰胺所致的骨髓抑制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腹腔注射150mg/kg/d环磷酰胺3d,制备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实验分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高(100 mg/kg/d)、低(50mg/kg/d)剂量组。黄芪多糖腹腔注射给药7d,眶静脉取血测外周血血常规,取右侧股骨计数骨髓细胞数,并作股骨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细胞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骨髓细胞数显著增高,且明显改善骨髓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②外周血的血常规结果显示,模型组的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与正常组比较均被明显抑制,而给予黄芪多糖的高、低剂量组不同程度的改善了外周血象。结论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S)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提高兔存活率的方法.方法 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模型组(A组)、庆大霉素组(B组)、庆大霉素+泮托拉唑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16只.A组、B组和C组兔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单次经耳缘静脉注射LPS(10 μg/kg);24 h后于臀肌注射MPS(20 mg/kg),共3次,注射间隔24h.D组臀肌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组和C组于最后1次注射MPS后连续7d以4×104 U/d臀肌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C组同时连续7d以40 mg/d臀肌注射泮托拉唑注射液.结果 造模期间A组、B组和C组分别有8只、5只和2只动物死亡,A、B组动物死亡原因主要为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C组动物死亡原因不明.4组动物的死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注射MPS 6周后,3组动物存活率分别为50.0%、68.6%、87.5%.实验期间D组未出现动物死亡.A组、B组和C组存活下来的动物经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显示造模成功.结论 在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期间的同时,应用庆大霉素预防感染和泮托拉唑护胃,可以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诱导稳定而可逆的大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模型A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为240 cGy/min,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6、8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模型B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300 cGy/min,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5、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对照组造模第1天以假照射。于造模9、12、15 d后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象检查、骨髓活检。结果造模第9天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造模第15天,A组RBC、HGB值继续下降,WBC、PLT、RET值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WBC、RBC、HGB、PLT值有显著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RET值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模型A组具有复制周期短,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死亡率低等优点。适合用于治疗药物研究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微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78例A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作为基础治疗,一组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作为川芎嗪组,4周为一疗程,休息1周后再继续应用1疗程;另一组应用基础治疗作为基础治疗组。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及第9周定期测定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微血管情况),观察临床表现,进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并进行比较。结果川芎嗪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骨髓造血细胞比例均有明显升高,与基础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微血管的数量、造血组织容量(%)及成纤维细胞集落,较治疗前及基础治疗组有明显增多(P〈0.05)。结论川芎嗪对AA患者骨髓微环境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Bone marrow appearances in aplastic anemia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abundance of fatty marrow that replaces normal functional marrow. The signal intensity of aplastic bone marrow in sagittal T1-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of the spine is bright, resembling that of subcutaneous fat and, in most cases, is not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from normal age-related marrow changes. Three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are described, and the correl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spine with bone marrow trephine biopsy findings in these patients is portray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an accessible, non-invasive technique that allows sampling of a larger volume of bone marrow tissue and is especially useful in the detection of fatty marrow replacement of the normal functional marrow in aplastic anemia.  相似文献   

14.
豚鼠和新西兰兔变应性鼻炎模型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比较不同动物在不同剂量致敏原诱导下形成变应性鼻炎模型的特点.方法:采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致敏豚鼠和新西兰兔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在豚鼠和新西兰兔组中又各自使用高低两种TDI剂量.记录建模过程中动物症状体征评分,典型表现;末次激发后行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组胺含量测定;记录动物死亡率和建模成功率;对死亡动物行呼吸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探索死亡原因.结果:豚鼠和新西兰兔均能在TDI诱导下形成变应性鼻炎典型症状体征,模型组动物鼻黏膜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炎症细胞浸润且组胺含量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但不同动物之间,以及相同动物在不同给药剂量下,其症状体征出现的时间、典型表现、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鼻黏膜组胺含量高低、建模死亡率、成功率等均有较大差异.动物死亡原因与药物剂量和变态反应均有一定关系.结论:豚鼠和新西兰兔在不同药物剂量下均可成功建模,但成模特点差异较大,应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选取所需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种家兔骨折血肿细胞在骨折断端移植是否会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方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尺骨锯断模型,将体外培养的普通青紫蓝兔骨折血肿细胞移植到骨折断端,在移植后的不同时间处死新西兰兔,观察骨折断端单核吞噬细胞的浸润、脾脏淋巴滤泡增殖以及骨折断端异种家兔骨折血肿细胞存活的情况。结果:移植后的异种家兔骨折血肿细胞在骨折断端大量存活;与未接受细胞移植的对照组相比较,移植组并未发生明显的骨折断端单核吞噬细胞浸润和脾脏淋巴滤泡的大量增殖。结论:异种家兔骨折血肿细胞骨折断端移植未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兔VX2肝种植瘤模型,了解盐酸消融治疗后的并发症,为进一步评价盐酸消融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制成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后治疗组接受盐酸消融治疗;于治疗术前1 d、术后第3 d、术后第14 d分别对两组兔经耳缘静脉抽血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 d WBC计数恢复正常,而对照组WBC数明显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4 d谷丙转氨酶降低,而对照组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消融治疗对兔骨髓抑制不明显,对兔正常肝组织肝功损害轻并且短期内损害可以恢复,为临床开展盐酸消融治疗后评价并发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诱导稳定而可逆的大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 模型A组造模第1d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为240 cGy ?min-1,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第4天开始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1 和氯霉素43.75 mg?kg-1,共3次;模型B组造模第1d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300 cGy?min-1, 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第4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1和氯霉素43.75 mg?kg-1,共3次。对照组造模第1d 以假照射。于造模9d、12d、15d后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象检查、骨髓活检。结果 造模第9d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 WBC、RBC、PLT、HGB、RET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于造模第15d,A组RBC、HGB值继续下降,WBC、PLT、RET值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WBC、RBC、HGB、PLT值有显著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RET值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模型A组具有稳定,重复性好,死亡率低等优点。可用于再障治疗药物筛选动物模型诱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SP)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小鼠线粒体功能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AA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再障组和治疗组,再障组与治疗组通过~(60)Coγ、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氯霉素造模后,分别用生理盐水或ASP喂养2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髓的线粒体超微结构。从骨髓细胞中分离出Lin~-Sca-1~+c-Kit~+(LSK)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并进行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和单胺氧化酶(MAO)的相关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障组和治疗组骨髓的单个核细胞、BFU-Es和CFU-Es、LSK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减少,MMP降低。应用ASP干预后,骨髓的单个核细胞、BFU-Es和CFU-Es等数值相比再障组显著增加。ASP可以纠正LSK线粒体数量下降的趋势,ASP纠正AA模型小鼠异常的MAO和COX水平,并通过降低ROS和MDA,纠正异常的膜电位而改善线粒体的功能(P0.05或P0.01)。结论:ASP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膜电位、改善线粒体膜稳定性,纠正AA干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分型与临床诊疗间的关系。方法: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制成2μm厚的骨髓病理切片,用网形测微器计点法测定切片内造血主质与脂肪组织所占容量的百分比率,确定骨髓增生度;以骨髓增生度、局限性造血细胞灶或岛、巨核细胞数等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病理分型依据。结果:在380例/次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检查患者中,依据此方法分型,其中:再生不良型83例(21.84%),再生障碍型II196例(51.58%),再生障碍型I101例(26.58%);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与低增生骨髓象、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特征。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以及骨髓病理分型,可有效的指导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