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5~14岁儿童屈光不正与年龄、眼轴长度及角膜表面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大连市某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21例(242眼)儿童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5~7岁组[48例(96眼)]、8~10岁组[43例(86眼)]、11~14岁组[30例(60眼)].比较不同年龄及不同屈光度儿童的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分析各年龄组屈光度与AL、角膜曲率的相关性.结果 3组儿童眼睛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眼睛屈光度比较,5~7岁组>8~10岁组>11~14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眼睛AL比较,5~7岁组<8~10岁组<11~14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年龄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687,P<0.05),年龄与AL呈正相关(r=0.426,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屈光度儿童眼睛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不同屈光度儿童眼睛AL比较,均为近视>正视>远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各年龄组儿童眼睛屈光度与AL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眼轴增长,儿童屈光度逐渐降低,近视深度增加.临床应采取措施延缓儿童眼轴增长,以改善儿童屈光不正状态.  相似文献   

2.
分析屈光不正与屈光要素的相关关系,探索以屈光要素测量值对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进行预测分析,为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视力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进行视力检查的7~12岁儿童青少年共3 697例(7 394眼),对其作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的测量.结果 7~12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轻度近视和远视为主,其中近视眼的患病率为37.80%,远视眼的患病率为26.06%.不同屈光组被试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眼轴较短,近视组眼轴较长.不同屈光组被试角膜曲率和眼轴/角膜曲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时,眼轴每变化1个单位,静态屈光度增加10.01个单位.结论 眼轴/角膜曲率半径与屈光状态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估群体屈光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戴寅妍  沈斌  蔡蔚  朱剑锋  夏庆华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82-1483,1487
目的 了解长宁区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测量相关指标,为学龄儿童近视防治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长宁区8所小学5937名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以任意一眼裸眼视力<5.0者为调查对象,再作屈光度数、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的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类型以近视为主,且呈进行性发展.不同屈光组别、不同性别之间眼轴及角膜曲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y)与眼轴长度(x1)、角膜曲率(x2)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 =55.622-1.334x1-0.585 x2(R=0.777).结论 眼轴长度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学龄儿童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屈光筛查对早期发现、及时防治屈光不正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龄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玻璃体长度的关系。方法:对13岁同龄学生240人,480只眼根据散瞳后屈光度进行分组,对各组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玻璃体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岁同龄青少年近视以轻中度为主,占7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之间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角膜垂直曲率总体差别有显著性(P<0.05)。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13岁同龄青少年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角膜垂直曲率、玻璃体腔长度有相关性(P<0.05),近视屈光度与晶体厚度、前房深度、角膜水平曲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13岁同龄青少年中、高度近视主要是眼轴过长引起的,而轻度近视的产生与眼轴无明显关系。眼角膜垂直径屈光力增高可能是形成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眼球生物学参数与屈光状态间的相关性,为大规模群体近视防控筛查敏感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房山区小学校区450名6~12岁学龄儿童.采用1%盐酸环喷托酯散瞳,RM-8000计算机验光仪验光;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测量眼轴及平均角膜曲率,计算平均角膜曲率半径、轴径比.结果 在低年龄组(6~8岁)中,眼轴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244,P<0.01),与角膜曲率半径呈正相关(r=0.500,P<0.01),屈光度与轴径比呈负相关(r=-0.284,P<0.01);高年龄组(9~12岁)中,眼轴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613,P<0.01),与角膜曲率半径正相关(r=0.644,P<0.01),屈光度与轴径比呈负相关(r=-0.809,P<0.01).高年龄组、低年龄组儿童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半径均无统计学相关性(r值分别为-0.029,-0.026,P值均>0.05).不同屈光类型中,低、中度近视组儿童屈光度与眼轴(r=-0.687,-0.797)、轴径比(r=-0.589,-0.836)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眼轴与平均角膜曲率半径在远视、正视组相关程度高(r值分别为0.809,0.812,P值均<0.01).结论 学龄儿童屈光发育中,眼轴延长与近视发生密切相关;角膜曲率半径随眼轴增长而代偿性增大.轴径比与屈光状态显著相关,可有效评估群体近视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华漕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学生屈光状态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51名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进行散瞳复查屈光要素和问卷调查,分析其屈光状态及影响因素。【结果】男生视力好于女生,男生角膜曲率小于女生,男生眼轴长度大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视力、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逐渐下降,眼轴长度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屈光度组间比较,视力和眼轴长度有明显差异,且屈光度与视力呈正相关性(r=0.31,P<0.001),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性(r=-0.204,P<0.001)。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不同屈光度组间学生平均作业时间有增加趋势,而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有减少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户外活动时间长是预防近视的一个保护因素,而作业时间长是近视的一个高危因素。【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学生进行屈光检查,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屈光状态,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个性化建议,对降低学生的屈光不正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成都高新区4~18岁儿童青少年的屈光状态,分析屈光参数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于2021年8—9月对成都市高新区4~18岁共82 024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筛查性近视检出、视力不良、高度近视、屈光状态及眼轴发育情况。结果 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40.42%,其中低度近视率为24.51%,中度近视率为13.05%,高度近视率为2.86%。幼儿园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1.81%(233/12 848),小学为34.44%(17 095/49 644),初中为79.73%(9 738/12 214),高中为83.25%(6 092/7 318)。4岁开始视力不良率逐年增加,6~15岁为近视检出率增长最快的时间段;高度近视检出率相邻年龄组间两两比较,9~15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35 7);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比较,5岁、7~17岁男女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岁时总体屈光度中位数为0.40 D,到18岁时发展为-2.90 D,8~15岁女生的屈光度比男生更高(Z值分别为-2.53,-4.09,-5.67,-8.64,-5.56...  相似文献   

8.
探讨3~12岁儿童屈光发育特点,分析屈光状态与屈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重庆某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1 20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获得其屈光度、眼轴长度(AL)、水平角膜屈光力(K1)、垂直角膜屈光力(K2)、前房深度值(ACD),并计算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L/CR),分析年龄、屈光度与各屈光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3~6岁组远视发生率最高(73.13%),7~9岁组次之(48.89%),10~12岁组最低(15.00%),不同年龄组远视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29,P<0.05)。10~12岁组近视发生率最高(69.72%),7~9岁组次之(34.44%),3~6岁组最低(6.67%),不同年龄组近视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991,P<0.05)。 研究对象等效球径(SE),K2数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小,而K1、AL、ACD和AL/CR数值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近视的界值是AL/CR为3。不同年龄组SE、K1、AL、ACD和AL/C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组的SE、K1、K2、AL、ACD和AL/C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1,K2及ACD与SE呈中度负相关(r=-0.525、-0.458、-0.604;P<0.05),而AL、AL/CR与SE呈高度负相关(r=-0.802、-0.847;P<0.05)。结论 3~12岁儿童的屈光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总的发展趋势为远视-正视-近视。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是影响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AL/CR>3可作为正视向近视发展的高危指标,而7~9岁可认为是学龄儿童由正视向近视化发展的活跃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120例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将采用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患者将采用佩戴单光镜片。在佩戴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变化。结果:在临床中经过佩戴1年后的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眼轴长度为(24.92±0.24)mm,实验组患者的眼轴长度为(24.01±0.17)mm,对照组患者的眼轴增长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屈光度DS为(5.12±0.54)D,DC为(1.73±0.38)D,实验组患者的屈光度DS为(3.27±0.52)D,DC为(1.21±0.23)D,对照组患者的屈光度增加要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角膜曲率均有增加,而对照组患者的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中轻度近视患者进行佩戴单光镜片,患者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都有明显的提高,长期佩戴不利于缓解患者的近视。而对青少年中轻度近视患者进行佩戴角膜塑形镜,长期的佩戴能有效的缓解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具有安全和可逆的特点,是矫正青少年近视最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大学生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患病情况及其与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关系,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78位屈光状态为近视的大学生,进行角膜曲率、睫状肌麻痹验光、眼压、眼轴、Goldmann 三面镜检查.结果 45.21%的大学生近视患者检出不同类型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其中格子样变性检出率为8.98%.有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的近视大学生眼轴长度长于无此类视网膜变性者(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近视患者的周边视网膜变性检出率较高,且随着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1.
Refractive error blindnes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cent data suggest that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re blin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due to high refractive error because they are not using appropriate refractive correction. Refractive error as a cause of blindness has been recognized only rece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presen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fining blindness. In addition to blindness due to naturally occurring high refractive error, inadequate refractive correction of aphakia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s also a significant cause of blindn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lindness due to refractive error in any population suggests that eye care services in general in that population are inadequate since treatment of refractive error is perhaps the simplest and most effective form of eye care. Strategies such as vision screening programmes need to be implemented on a large scale to detect individuals suffering from refractive error blindness. Sufficient numbers of personnel to perform reasonable quality refraction need to be train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lso adequate infrastructure has to be developed in underserved areas of the world to facilitate the logistics of providing affordable reasonable-quality spectacles to individuals suffering from refractive error blindness. Long-term success in reducing refractive error blindness worldwide will require attention to these issu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to reduce all causes of avoidable blindness.  相似文献   

12.
13.
学生近视眼屈光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用眼届光度作为指标评价个体儿童近视眼易患性,开展早期预防。〔方法〕 对6 ̄14岁665名学生眼屈光度进行一年追踪检测,应用远视屈光度下降值研制学生近视眼屈光阈值。〔结果〕 儿童近视眼屈光阈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6、7岁组阈值为+2.00D,8 ̄13各年龄组均为0.25D的级差递减,14岁组+0.37D。〔结论〕 研制的阈值为学生近视眼预测提供了判断界值。通过预测,可及早发现近视眼易患者,有利于近视眼早期预防,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杭州市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了解学龄儿童屈光矫正的现况及需求。方法整群抽取杭州市20所小学在校学生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双眼中任一眼裸眼远视力低于5.0者,测量双眼屈光度数。结果在17791名小学生中,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2.64%,其中女生检出率(55.85%)高于男生(4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至六年级视力低下检出率逐渐增高。疑似近视检出率为85.62%(95%CI:84.91~86.33),其轻度近视占80.03%。各年级组疑似近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眼平均等效球镜度(-1.81±1.85)D,各年级组间屈光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lal-Wallis检验,P0.01)。6个年级组间近视的进展为-2.00 D,平均-0.40 D/y。疑似远视检出率为1.90%(95%CI:1.62~2.18)。结论杭州市学龄儿童视力低下检出率高,近视是其主要原因,屈光不正矫正现状堪忧,加强近视防治工作以减少视力损害,提高儿童屈光不正矫正率和矫正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按照国家检定规程的要求,研制液相分析仪示差折光检测器检定用标准物质丙三醇水溶液。方法:用称量的方法配制标准物质;用示差折光检测器对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对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配制的标准溶液在6个月内均匀性、稳定性良好;1.00×10-2、1.00×10-3、1.00×10-5 g/mL的丙三醇水溶液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0.89%、0.90%、1.1%,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约为2%(k=2)、2%(k=2)、3%(k=2)。结论:该标准物质可用于示差折光检测器的检定。  相似文献   

16.
叶良  章雪梅  江龙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78-2481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戴镜后屈光状态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随访时间及配镜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288例(576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连续多年屈光数据,按初诊时主导眼等效球镜度数分为8组进行屈光度与观察期的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屈光度与月龄多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首先,M4组非主导眼、M3组的双眼、M1组的双眼和H1组的双眼屈光度数改变先朝远视方向进展,但进展的度数逐年降低,后向近视方向发展的趋势。M2、H2和H3组的双眼屈光度数改变一开始即向近视方向进展。其次,转变年龄各不相同,H1非主导眼最小(2.4岁),M3主导眼最大(7.4岁)。第三,改变速度各不相同。远视各组下降速度接近;在近视组,M1的双眼和M3的主导眼增加速度最快,M2非主导眼增加速度最慢。散光度数基本不变。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正视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①一开始即向近视方向进展。②先朝远视进展,再向近视进展。演变速度和转变年龄与屈光不正程度、眼别相关。随访时间和配镜处方的制订需要考虑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学龄前儿童屈光检查标准与散瞳验光检查符合情况,为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后续处理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提高学龄前儿童视力保障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儿保检查的36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共分3个年龄段(6个月~2岁,2~4岁、4~6岁),各120例。所有受检儿童均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情况,同时采用1%的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Suresight视力检查仪的屈光判断标准采用Suresight说明书提供的范围进行判定,以1%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年龄范围儿童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说明书设置范围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分析Suresight视力筛查仪确定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标准的合理性。结果按照Suresight视力检查仪设定的范围,6个月~2岁学龄前儿童Suresight视力检查仪检查的屈光结果特异性为99.55%,灵敏度为62.50%,准确度为97.08%;2~4岁学龄前儿童Suresight视力检查仪检查的屈光结果与散瞳检查结果特异性为98.51%,灵敏度为60.00%,准确度为91.67%,4~6岁学龄前儿童Suresight视力检查仪检查的屈光结果与散瞳检查结果的特异性50.00%,灵敏度为93.81%,准确度为85.41%。6个月~2岁的标准设定一致性和灵敏度均较高,2~4岁和4~6岁设定标准偏高,一致性和灵敏度均较低。结论 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筛查学龄前儿童视力方便、快捷,但对异常标准的设定,应根据中国儿童的时机情况予以适当降低,防止漏诊,确保视力出现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均能获得有效的视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赵融  王湘 《中国学校卫生》1996,17(5):363-365
为了解儿童眼屈光要素的变化及其与近视眼形成的关系,对7~14岁儿童的眼屈光要素进行了横断和纵断研究。主要结论是,正视眼的眼轴长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男、女儿童各增长约0.4mm和0.5mm,且男孩大于女孩。在追踪观察期间,不论变为近视与否,平均眼轴长、玻璃体腔长和前房深部在增加,唯有晶体厚度在减小。眼轴长每增加1.0mm近视度增加1.28~2.27D。影响眼轴长的因素有性别、屈光状态、调节能力、前房深、玻璃体腔长和头围。散瞳后眼轴长不变,晶体厚变小,前房深加大。  相似文献   

19.
了解嘉兴市小学一年级学生视力情况,为儿童视力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对嘉兴市1 068名一年级初入学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视力筛查,对影响视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屈光异常中,近视检出率为11.7%,远视检出率为4.02%,散光检出率为9.17%,弱视检出率为0.93%.儿童普遍存在用眼过度现象,每日看书阅读时间平均达10 h,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使用超过0.5 h/d,包括过度疲劳、脏手擦眼、卧床看书等用眼习惯不合格率达3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视家族史,每日完成课程、作业、阅读时间>8 h,计算机、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接触时间>3 h,做作业时偏头写字、握笔不正确是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7,3.46,1.78,6.54,P值均<0.05).存在276名(25.84%)视力异常儿童,其中到医院眼科复诊诊断符合率为86.23%,有91.3%的家长选择积极复诊.结论 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用眼高峰期之前就已经出现眼保护知识与能力的匮乏现象,学龄前儿童的用眼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家长以及教育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