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分别施以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以及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施以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以及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最终对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完成治疗后,同治疗前比较,Cobb角、VA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获得显著改善(P0.05);组间呈现出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用量以及临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极为显著(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水泥渗漏率同对照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施以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同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比较,可以将临床骨水泥使用量、X线照射时间以及临床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从而优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50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术后患者疗效满意。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疗效满意42例,有效6例,有效率96%。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效果满意,能有效维持椎体高度,减少后凸畸形发生,进一步降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后路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后路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度及椎体高度丢失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后路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3例,在C臂X线机引导下,行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6~15个月,分析经皮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8个椎体均成功完成穿刺。55例患者的疼痛完全缓解,8例患者的疼痛大部分缓解。3例患者随访1~7个月后出现疼痛复发,经卧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经皮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骨折部位的功能,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145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4例采取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71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Cobb角值为(17.8±4.4)°,手术前后Cobb角值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椎体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结果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均<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术中并发症,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未见内固定断裂问题。结论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令人满意,可以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固定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脊柱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患者52例,均择期行空心椎弓根螺钉联合骨水泥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原高度、Cobb角、Frankel分级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12个月,该组患者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原高度、Cobb角均较优于就诊时(P0.05);术后12个月,本组患者Frankel分级优于就诊时(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腰背痛、功能损失、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脊柱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采用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固定治疗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微创器械及特制球囊,对36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44个椎体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途径行经皮穿刺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次日即可佩戴围腰下床行走,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8分下降为2.1分;复查X线片示椎体高度恢复基本满意,未发生严重骨水泥渗漏到椎管内现象出现.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避免老年人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现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0年3月在本科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299例患者.术前通过完善检查结合体征及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C臂机的监视下完成,行双侧椎弓根穿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18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测量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后凸角(cobb角法)的改善,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术前、术后1d、术后1年分别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及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评估。结果:手术时间为(30.93±6.08)min,骨水泥的注入量为(5.77±0.51)mL;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的渗漏;椎体高度的重建率为(12.44±2.66)%,后凸角改善为(15.20±4.57)°,术后1dVAS评分较术前改善5.27±0.75;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前改善5.05±0.93.术后1dODI评分较术前改善34.56±2.75,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前改善46.53±3.05.结论: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经椎弓根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7例老年患者的34个椎体,在C臂机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双侧向椎体内穿刺球囊扩张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对疼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7例患者中有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个月(平均4.5个月).患者术后均感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其中22例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余5例有中等程度减轻,疼痛明显缓解率81.4%.有4例发生骨水泥外溢.结论:经皮经椎弓根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骨质疏松病人10个椎体在C臂X光机监视下,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快速、明显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避免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治疗效果并研究高黏度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高黏度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采用C臂定位行单侧椎弓根穿刺,做注入骨水泥中心平面内倾角及高黏度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均匀分布组和偏心分布组)对比,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功能技术,重现术后椎体及骨水泥等三维立体图像,测量、记录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特点、弥散系数并做分析。结果:两组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系数相当,均匀分布组单侧椎弓根穿刺内倾角显著大于偏心分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及在椎体骨形状和是否到达椎体上、下终板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的分布情况主要受到椎体穿刺的内倾角度影响,与高黏度骨水泥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4例,采取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随访,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后突Cobb改变、前缘压缩率改变、有无松动迹象等,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无出现异物反应者;术后VAS评分,Cobb角改变,椎体前缘压缩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30个月,14例患者疗效均满意,无内固定松动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在双向X线透视引导下,经后路沿椎弓根方向进针至椎体的前中1/3处,经针孔将配制好的混有造影剂的骨水泥注入到病变椎体来增加椎体的抗压强度.我院自2002年8月~2003年10月采用该术治疗骨质疏松及椎体骨折患者2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均行经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骨折椎体的前后缘高度纠正率及椎体后突畸形恢复度,同时术后10个月时神经功能分级恢复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9月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6例共20个椎体,在C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压缩椎体,球囊扩张复位,空腔内推注骨水泥。结果16例患者20个椎体手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神经损害、骨水泥外渗和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疼痛完全缓解。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7个月,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Cobb角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操作简单、安全,能迅速缓解疼痛,并能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平均手术年龄为71.4岁的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9例12椎,因椎弓根过细而改为开放手术成形2例2椎。结果11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无下肢放射痛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短期随访复查胸腰椎X线片未发现椎体有形态学改变及椎体新压缩出现,也未见全身性并发症出现。结论椎体成形术为加固骨质疏松椎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傅宏  徐国坤 《中医正骨》2003,15(5):24-25
为探讨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微创、安全、有效的措施,采用自制球囊及特殊器械,经椎弓根灌注自固化磷酸钙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6例共33个椎体。经随访6-12个月,91%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70%以上,伤椎部位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表明经皮自制球囊扩张空腔成形,经椎弓根灌注自固化磷酸钙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简单、横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在老年性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利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评估手术前后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2个月和术后8个月与术前比较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逐步提高(P<0.05);患者Cobb角术后2个月和术后8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结论:利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行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